倒流香炉:心香一瓣,邀满十方,静气、养性
- 格式:doc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2
张三丰?参禅歌?新注卢理湘说明:张三丰祖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张邋遢,以太极拳、内丹术享誉于世,为道门一代宗师。
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慕其仙风,遣使寻找,但祖师“草衣木食轻王侯〞,终不可得。
其著作有清·李西月祖师重编的?张三丰先生全集?。
?参禅歌?又名?打坐歌?,言性命双修之宗旨,在道教信徒中广为流传,其文出自?玄要篇?,被?道藏辑要·毕集?收录。
今不揣冒昧,以龙门派一家之言作注此歌,文虽鄙陋,一一皆言其实也,缺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玄关,又名中宫、黄庭,为性命之根,在人身天地之正中。
“秘秘绵绵调呼吸〞,丹家呼吸用自然呼吸,断非播弄口鼻。
呼吸在丹书中称为“息〞,如张紫阳真人?悟真?中云:“但安神息任天然〞。
学士初打坐,只要不使呼吸过粗,匀细深长即可,此即为“调〞。
“一阴一阳鼎内煎〞。
一阴指离中之阴,此为真阴,又名真汞、后天之炁,一阳指坎中之阳,此阳为真阳,又名真铅、先天之炁,鼎为心位、离宫,“煎〞须用炉火,故丹家立鼎于心位,安炉于肾位。
一阴一阳在鼎内互相煎熬,结成一粒紫金丹。
“性要悟,命要传〞,学士要悟自性本空,本来无一物,不要妄起执着,如执着自我,那么不能超脱。
混沌之时,可曾分出你我!命功必要明师心传口授,无真诀,难以修命常年。
“休将火候当等闲〞,“火〞为离火,喻后天之炁;“候〞指采药之候,分一、二、三候。
一候活子时至,用无孔双吹之法收得元精;二候正子时至,用采药下手法得此先天甘露;三候药老,元精化为后天有形之精液,顺阳关而排出体外,可生人,不可作丹。
?悟真?云:“见〔音现〕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此火候必须明师耳提面命,才能得其真旨。
火候之妙,虽愚昧小人,行之立跻圣地,学士须广修德,以得明师之青睐。
“闭目观心守本命〞,双目微闭,观心位南海。
“守〞之一字,为双目之神光紧盯中宫。
“本命〞为元精,学士应勿纵欲,以保此真精。
“清静无为是根源〞。
寺庙香炉文案
香炉,我想是大家都熟悉不过的一种物品,它常见于寺庙,祠堂,家庭等,是人们都需要用到的一种器具。
也突然想起还有一首描述香炉的古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穿。
可想而知,香炉从古至今就一直被流行着,可以说香炉文化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人们一直都有这种祭祀的做法,而香炉是一直都存在的。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也是华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供具。
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
在道观和寺庙中,香炉的实际意义大于象征意义的。
虽然可能有人会认为这种宗教场合,香炉象征着仰和宗教氛围。
而实际上是承载仰的实体化,以香作为仰的外在表现存在。
在个人家庭之中,香炉的象征意义也是大于实际意义的。
由于个人家庭之中无法大范围存在宗教氛围。
如果徒在家里供了佛像,也不忘放一个香炉;徒拜神明也用香炉,都作焚香之用,香炉种类繁多,不同形状的香炉,供在不
同的位置、焚烧不同的香。
如大雄宝殿中央或门外丹墀的大香炉,多是铜铁等金属铸造或石雕的,炉身刻有该寺寺名,供徒插香之用。
实用的祖师殿对联祖师殿是佛教建筑群中的一类,在全国分布不算多,一般建筑规模大,香火旺盛,下面店铺整理了祖师殿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祖师殿对联【精选篇】[上联]:常吟兰亭流杯韵[下联]:总怀灵洞滴谷情[上联]:点化由心明北斗[下联]:圆成任性证南宫[上联]:梵香一柱尘缘尽[下联]:法罄三声佛心留[上联]:佛法无边曾滴谷[下联]:神通彼岸永流杯[上联]:谷蕴清机观世相[下联]:杯流明月印禅心[上联]:金星北固风云里[下联]:玉月南回白水间[上联]:净寺丹山禽滴谷[下联]:幽溪曲径洞流觞[上联]:空门悟慧流杯韵[下联]:净境通灵滴谷音[上联]:流杯普渡一航远[下联]:滴谷长滋万载明[上联]:流芳百世泛觞德[下联]:杯水众生滴谷恩[上联]:流继禅宗恩露泽[下联]:杯藏日月晋天长[上联]:南奉朔方玄武道[下联]:岩成仙洞祖师宫[上联]:峭壁绝岩千仞景[下联]:灵宫圣观万般真[上联]:石鸽滴谷能济世[下联]:古刹流觞可度人[上联]:探索灵泉洞树理[下联]:回眸滴谷石遗风[上联]:无缘流杯空作寺[下联]:有意滴谷真济贫[上联]:悟道修身真武帝[下联]:惩恶扬善无量师[上联]:祥云瑞兆心向善[下联]:古寺新姿义存真[上联]:行以迅雷惊海宇[下联]:出为霖雨泽人间祖师殿对联【热门篇】[上联]:岩蔽丹河吞日月[下联]:宫藏太行接虹霓[上联]:紫气云霞三尺剑[下联]:玄天日月七星旗[上联]:済困泛觞慈佛坐殿[下联]:求财赐福进香人群[上联]:苦海无边何方觅岸[下联]:慈航有渡此处登舟[上联]:南岩紫气松花香道苑[下联]:西岭银光秋月照丹台[上联]:一心总拜佛心自生善[下联]:双手常求签手必染香[上联]:南岩宫水色山光圣贤地[下联]:祖师殿灵通圣显仙家居[上联]:人间美丑,四处多法眼[下联]:事物兴衰,一切有缘由[上联]:心有道道自心生去六欲[下联]:眼观经经开眼界抛七情[上联]:真礼佛岂容酒肉穿肠过[下联]:假行善定有淫邪随心生[上联]:非佛法魔刀寸土何以寺[下联]:唯神工鬼斧盖吕始建宫祖师殿对联【经典篇】[上联]:南宫圣地朱雀玄武龟蛇静[下联]:祖师香堂白虎青龙凤鹊朝[上联]:曲水流觞诗韵随酌娱佛地[下联]:琼浆润喉赋歌秉律乐禅乡[上联]:法门大敞,仙鸽滴谷施爱[下联]:觉路洞开,曲水流杯悟禅[上联]:白水秋波晋市一方洞灵地[下联]:龙潭夜雨泽州八景流杯村[上联]:教肇鹤鸣,尊奉三经为本[下联]:心知鱼乐,感言万物自源[上联]:了却七情浊酒流杯无我相[下联]:舍得六欲仙禽滴谷有佛缘[上联]:流杯轶事曲觞若兰亭雅韵[下联]:滴谷传闻鸽影如寺塔常留[上联]:仗剑披发居坎位,高称北帝[下联]:灵蛇神龟钦北极,大效祖师[上联]:涅磐峻阁,流杯献玉珊珊善[下联]:佛殿高台,梵宇探珠袅袅慈[上联]:破迷开雾,经文妙谛圆三宝[下联]:悟性净心,慧日灵光佑十方[上联]:勤种福田,莫缘子嗣屡求我[下联]:笃行善事,常乐天伦多助人。
倒流香炉:心香一瓣,邀满十方,静气、养性倒流香炉:倒流香炉属于香具的一种,因其点燃的是锥香,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会产生倒流的效果,类似瀑布。
故有此名:倒流香炉.
倒流香炉:倒流香炉属于香具的一种,因其点燃的是锥香,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会产生倒流的效果,类似瀑布.故有此名:倒流香炉。
从材质上来讲,倒流香可分为石质、陶质等。
多数倒流香炉颜色为黑色,或深灰褐色,这样就可以与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产生鲜明的对比
香能清心、静气、养性。
燃香一柱。
在烟霭缭绕中将燃香的意义升华至生命的极点,心香一瓣,邀满十方,一诸佛悉遥闻,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愿一切众生,藉有相之香,入无相心香,返闻自性身香,离一切杂念而符解脱,才是香的极致妙用。
现代的行者,何不妨,品一品您自性中那份心香!
一、礼佛祭祖在礼佛和祭拜祖先时,人们都拈一柱香,接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
二、香熏治疗香能清心,养性.檀香香熏有助放松精神,减压以及辟邪镇气;茉莉熏香则有助提高呼吸道机能,帮助入睡,解决失眠问题;丁香香熏则有助驱蚊灭虫,净化空气及治疗香港脚等功效
三、清新空气馨香清纯、经久不退,且具有驱虫杀菌、去湿除霉、消除异味、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提神醒脑、裨益健康等功效。
四、驱赶蚊虫香木等诸多类型的舫昌名香,可置于香炉燃烧,也可置于香袋,有熏衣防虫的效果。
禅乐《炉香赞》一念清净,一炷心香'凡是学佛的人,不论共修或法会上,大都会唱“炉香赞”,当然只要心存至诚恳切,必可获得利益。
但如果能够进一步,知道它的意义岂不更好。
赞是赞叹,炉香赞是香炉点上线香,或以旃檀供养佛时,所唱赞叹“香”功德之赞辞。
炉香赞的赞辞是: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壹心说'炉香赞来自音乐疗愈00:0009:20点击上方音频收听一声引磬起,一声法鼓响。
洗手、净心、焚香。
这一缕香烟,缭缭绕绕,十方一切世界已经薰着了。
如吉祥的云,有庄严的道场,有至诚的心。
凝神心息,万虑慢慢褪去,用自己的清净心观想,是非烦恼随之去,生死涅槃不再有。
水清月现,光明照遍一切法界。
仿佛天籁之音,徐徐拂入心灵,曲调淡而不伤,和而不遥,徐而不疾。
如清风拂过松林,不知不觉飘洒入云空。
与这梵音融化为一体,当一切杂乱无章臻化无痕,一切清净回归心灵。
无所挂怀,心无所住。
一切都不再萦绕于心了。
薰风自南来,殿阁微生凉。
如月夜下无限皎洁中,风为弦,月为徵,听到的是真空妙有,悟道的是禅境真谛。
琴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回味无穷。
身心于此返璞归真,放松一切得到安宁,灵魂在这里升华。
乐曲终时,世界一片静寂,余音绕梁又仿佛万物无声,心底格外澄澈空灵。
老子曰:大音希声。
无相之相即实相。
无音之音即大音。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焚香之美,放下凡俗,让心安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席。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宋人有四般闲事乃当时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艺”焚香正是为首曾几何时,燕居焚香士大夫们聚于庭院幽室把盏闻香,以香为媒寻找的却是共同的精神追求焚香如品茗,是雅士高妙的享受士子们红袖添香夜读书晨钟暮鼓,香气氤氲“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小山妆。
蝉鬓低含绿,罗衣淡拂黄。
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
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斜霏动远吹,暗馥留微火懂得享受生活中的意趣才会将这般的美事植入宅中这一个色香声味俱全的寒冬之夜才会变得如此撩人又如此宁静。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香料自古伴随着我国先民的精神和生活由此产生了香文化《现代汉语词典》对香料的解释是在常温下能发出芳香的有机物质分天然产和人工制造两大类图:动脉影《香乘》中说:“或生于草,或处于木,或花或实,或节或叶,或皮或液,或又假人力煎和而成”。
上古时期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已开始焚香用沉榆香灰与珪玉之屑混合为泥用以甄定氏族部落间的地位尊卑宋朝香茗大家丁谓在《天香传》中写到:“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
三代禋享,首惟馨之荐,而沉水薰陆无闻焉;百家传记,萃众芳之美,而萧芗郁鬯不尊焉……”然而,上古时期焚香只是传说先秦香料的真正运用是在先秦时期那时,香料仅包含天然草本芳香植物例如,兰、萧、艾、蕙兰花为兰科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多数丛生,细长而尖,平行脉屈原《离骚》有这样的描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香料植物用作可餐食的对象以示君子追求芳香净洁,不与世俗同污战国时已开始用熏炉焚烧芳香原料陕西雍城遗址出土凤鸟衔环铜熏炉河南鹿邑出土战国鸟擎博山炉都是此说例证陕西雍城遗址出土凤鸟衔环铜熏炉也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对香不甚爱好且无焚香之举唯有佩戴香囊之说可信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信期绣香囊汉代到了汉代香文化才真正流行开来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加之外邦使节朝贡质量上乘的西域香料成贵族奢侈品人们相信香料有着诸多用途驱除病疫、美化空气、温暖居室、保养姿容图:动脉影西晋张华《博物志》中就记载了西使献香的故事,“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帝谓是常香,非中国之所乏,不礼其使,留久之。
拜佛净化心灵的诗句1、尘世纷纷一笔勾,林泉乐道任遨游。
盖间茅屋牵萝补,开个柴门对水流。
得隙闲眠真可乐,吃些淡饭自忘忧。
眼前多少英雄辈,为甚来由不转头。
2、高台庙宇祥和见,倚烛参禅常自勉。
拜圣烧香去孽缘,诵经悟道多行善。
山南问佛几重天,世路修心千度槛。
阅尽浮华自洗尘,抛开名利知情暖。
3、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为己谋。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6、日日杯深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7、人生苦短感怀多,谁主乾坤万物梭?事业无成敲碎梦,婚姻有痛唱离歌。
青春抑郁凌云志,岁月缠绵落凤坡。
放下红尘心意静,焚香拜佛勿蹉跎。
8、天也空,地也空。
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
东升西坠为谁功。
金也空,银也空。
死去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宅也空,田也空。
换了多少主人翁。
朝走西,暮朝东。
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9、玉兔金乌西坠,江河绿水东流。
人生那得几千秋,万里山川依旧。
寿夭穷通是命,荣华富贵自修。
看看白了少年头,生死谁知先后。
10、禅台明徹有灵光,苦命焚疏本善良。
四海神仙三碗酒,五湖菩萨九支香。
寸心每向慈悲寄,夙愿何期悯惜偿。
从此闲愁高调去,迎来好运也寻常。
描写香炉燃香的诗句子唯美(篇一)香炉燃香,弥漫了一室的香气,让人陶醉其中。
香炉温热,熏熏烟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些唯美的诗句,来描绘香炉燃香的美妙景象。
1. 香炉青烟飘逸处,万种香韵唤醒心。
2. 香气袅袅醉芳菲,炉烟缭绕净心扉。
3. 烟雾回旋舞红尘,炉香深处梦萦绕。
4. 烟雾袅袅绕心扉,香韵飘散触情怀。
5. 郁郁香烟飘渺处,唤醒心灵最柔情。
6. 香炉点燃入梦里,淡淡香气入人思。
7. 香气回荡入梦乡,清幽暗香如此长。
8. 炉烟缭绕入人胸,一抹芬芳痴缠绵。
9. 烟袅袅,香气浓,香炉燃烧入诗行。
10. 淡香融入暮霭中,香炉燃烧情愫浓。
11. 纸醉金迷芳心起,香炉炊烟入帘意。
12. 美香融入梦幻间,香炉燃起爱恋情。
13. 炉香久久入芳心,一生幸福伴香深。
14. 香气缭绕抚心魂,香炉青烟成云翻。
15. 翻飞香烟云雾散,香炉青烟弥散间。
16. 香烟融入梦幻乡,炉香飘溢入芳文。
17. 炉烟朦胧情意迷,香馥回荡入心底。
18. 炉烟缭绕芬芳间,香馥回荡四季闲。
19. 香炉燃烧入梦幻,炉香久久令人怜。
20. 香烟袅袅悠闲绕,炉香氤氲入人心。
21. 香炉烟雾笼心肺,芳香韵味宛如蓝。
22. 香炉燃烧入心扉,滋养灵魂直到老。
23. 炉烟缭绕入思绪,香韵飘散触情愫。
24. 翻飞炉烟入梦乡,香浓如梦不曾忘。
25. 炉烟悠悠弥漫处,香气扑鼻回荡闻。
26. 香烟袅袅旋律中,心灵安宁熏人情。
27. 炉烟缭绕舞意间,香气悠扬满房间。
28. 香炉悠悠冉冉燃,芬芳溢满胸怀间。
29. 香雾袅袅翩然舞,炉香清幽美不渝。
30. 香炉燃香唤清幽,一缕炊烟抚人心。
31. 炉香袅袅翩然飞,芬芳撩拨藏心扉。
32. 炉香盈袖抚心花,烟雾阵阵影人家。
33. 香炉燃香触心展,芬芳萦绕至今天。
34. 香烟翻飞散人间,炉香入梦绵绵千年。
35. 香气缱绻入心境,炉烟轻轻绕庭廷。
36. 炉香成雾媚人心,烟雾升腾抚人怀。
37. 香炉青烟丝丝舞,香气扑鼻真意浓。
香道文化的古诗词
嘿,你知道吗?古诗词里藏着好多关于香道文化的奇妙世界呢!就
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这一句是不是让你仿佛能闻到那袅袅
的香气,看到古人在那优雅的环境中挥笔成章。
香道文化啊,那可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你想想看,古代
的文人雅士们,他们在书房里点上一炉香,然后沉浸在诗意的世界里,多么惬意呀!“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这描写的不就是
那美妙的场景嘛!他们在香的陪伴下,或吟诗作画,或抚琴对弈,那
生活简直太有韵味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古代文化展览,那里展示了各种与香
道相关的物品和诗词。
我看到一首诗里写着“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哎呀呀,这得多有情趣啊!就好像能看到诗人在那享受着香和酒
带来的快乐。
当时我就在想,我们现代人是不是也应该多学学古人,
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这样的雅致呢。
还有啊,“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这句诗多美啊!那
袅袅的东风,带着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月亮在香雾中穿行,真的是如
诗如画。
这不就像我们的生活吗,如果我们能用心去感受,去发现那
些美好的小细节,我们的生活也能变得如诗一般。
香道文化的古诗词,真的是太有魅力了!它们就像一扇窗户,让我
们看到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它们让我们知道,原来香不仅
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感,一种文化。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去品味这些古诗词,去感受那香道文化的博大精深吗?
我觉得香道文化的古诗词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传承和发扬它们。
让更多的人了解香道文化,感受它的魅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古人熏香的诗句古人在生活中常常熏香以达到美化环境、增添气氛、祛除恶臭、调和心神的目的。
下面是一篇6000字以上的古人熏香诗句:雅香诗层层烟雾逶迤,香气随风展,馨香浸透衣袂间。
古人常以熏香美化环境,增添气氛,祛除恶臭,调和心神。
幽幽烟雾充盈室,芳香扑鼻舒人心。
古代熏香之风盛行,好似古人心灵的镜子。
笔者将以此文,诗写古人熏香之风的美,如初春花开之景,如晨雾缭绕之观。
与君共赏,欣赏其中的雅致之美。
一、流沙香浅吟轻唤在幽舍,熏香起自古人歌。
亘古犹闻金液香,流沙之香常古老。
浓烟飘扬犹似云,纤细烟丝如丝柔。
芳香扑鼻纷飞散,是梦阿尔舍得尤。
挑灯夜熏传红壁,闲谈忘忧解宦途。
贵人久使皮肤痹,长夜熏香心神柔。
二、龙涎香幽兰缠绵著名名流翰墨诗篇龙涎香味古雅观,兰香浓郁动人情。
椒兰风味撩人怀,三清宫内三清馨。
青皇太子献龙涎,筑玉晶灵龙鳞缝。
檀香辘辘绕林纱,文化中和空灵性。
俨如神人揖泰山,佩振蓬山雅之风。
熏香世界颇动听,闻者心底神魂颤。
三、檀香檀香灵巧物显精明。
金楼烛焰心偷云,红烟熏香欲化军。
佛祖供香大有声,寺宇袅袅香茫茫。
修行不独磐石苔,斜阳秋草翻长廊。
佛法景况诸尘客,普缘菩萨菩提香。
舍利佛骨被拾得,檀香香泽人爱惜。
四、香炉香炉古老韵华妍。
石香炉自遥起风幕,铜骨炉光照古尘。
尺幅山川本未众,两山尽在香中珍。
君子香炉夜凄凉,层云叠翠绕舞光。
过深皮肤灰染色,矩荣桂,精选香材傍舟门。
众三山灯插石峰,花落忍坤乌头巾。
炉中黄金炼初举,苞着肉肠观金华。
香近玉香闻即斗,菊香轻唰发夜波。
雨馀南风雁叫舒,吹蓬草,从此绮毛簇。
愿睹瀑弱水之清,闲移沧浪忆齊文。
四、薰香熏香传大唐,早已使人痴。
香炉熏氲氤,烟团芬芳姿。
正是神魂饱,槿花已飞逝。
女儿乐熏香,弦绝动幽芳。
五红焚烟冷,水晚自倾尘。
摧人心剪水,运命忆珠翡。
一炉神魔灭,雪菊思前看。
烹沉香不疑,青花自怡性。
泼水驱之去,四海聚宝灵。
自古有先祖,先祖配肩章。
青石斫成矦,贤妇贴肌膏。
黄昏临江浦,鹤唳聚人道。
香能清心、静气、养性。
燃香一柱。
华彩妙香在烟霭缭绕中将燃香的意义升华至生命的极点,心香一瓣,邀满十方,一诸佛悉遥闻,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愿一切众生,藉有相之香,入无相心香,返闻自性身香,离一切杂念而符解脱,才是香的极致妙用香能清心、静气、养性。
燃香一柱。
在烟霭缭绕中将燃香的意义升华至生命的极点,心香一瓣,邀满十方,一诸佛悉遥闻,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愿一切众生,藉有相之香,入无相心香,返闻自性身香,离一切杂念而符解脱,才是香的极致妙用。
现代的行者,何不妨,品一品您自性中那份心香!1礼佛祭祖在礼佛和祭拜祖先时,人们都拈一柱香,接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2香熏治疗香能清心,养性.檀香香熏有助放松精神,减压以及辟邪镇气;茉莉熏香则有助提高呼吸道机能,帮助入睡,解决失眠问题;丁香香熏则有助驱蚊灭虫,净化空气及治疗香港脚等功效3清新空气馨香清纯、经久不退,且具有驱虫杀菌、去湿除霉、消除异味、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提神醒脑、裨益健康等功效.4驱赶蚊虫香木等诸多类型的舫昌名香,可置于香炉燃烧,也可置于香袋,有熏衣防虫的效果古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解释不了,感到神明莫测,希望借助祖先或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丰衣足食,于是找寻与神对话的工具。
由于人们觉得神仙与灵魂都是飘忽不定的、虚无飘渺的(云雾缭绕之处也被人们以为是神仙居住之所),而卫生香点燃后会发出烟雾,于是古人就似乎找到了与神、祖先联络的办法——把各种要求向神祈祷:“借香烟之功,请神明下界”,寄托一种精神希望佛教信仰者每天都有点香拜神敬佛的习惯。
自古道: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
烧香是为了传递信息,经常三柱香烧香敬佛,功德无量,心诚则灵。
而马来西亚烧香并不是几根,每次都是一大把一大把地燃烧。
我国各大寺庙每天都迎来无数的香客,每人都会带上大量的卫生香,祈求神明保佑。
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有时更是人山人海,人们盼望神佛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形容焚香味道的诗句1.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意思:博山炉中燃烧着香木制成的燃香,两道烟气并作一道直直的烟像要凌驾仙境一般。
全文:《杨叛儿》唐•李白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2.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意思: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
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全文:《忆住一师》唐•李商隐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3.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意思:一枝春雪中凝冻的洁白梅花,她满身的香气就像是那天边簇拥的朝霞。
全文:《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唐·韦庄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
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4.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意思:月光淡星儿稀围绕着建章宫阙,御炉里的香灰被仙风悄悄吹落。
全文:《上元侍宴》宋•苏轼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5.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意思:碧绿的纱窗下,一片香雾氤氲,下棋的落子声惊扰了香甜的午睡。
全文:《阮郎归·初夏》宋•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6.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意思:暖暖的熏香暖暖的绣被,温暖着甜蜜的合欢之梦。
醒来在枕上回味梦里的欢愉,怕听那一声又一声的晨钟。
全文:《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五代•顾敻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背帐凤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7.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意思:玉炉中寂静地燃烧着熏香,她那落寞的心绪正像袅袅香篆悠悠地舒卷、轻轻地飘散。
倒流香炉原理
倒流香炉是一种具有特殊设计的香炉,它能够倒流烟雾。
具体来说,倒流香炉的原理是利用物理原理和空气流动的特性。
首先,倒流香炉的底部有一个小孔,用于引入空气。
当点燃香炉上的香炭时,产生的烟雾会被火焰所吸引,并向上升腾。
在这个过程中,烟雾和空气形成了一个流动的体系。
在香炉上方有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出烟孔,这个孔的形状和角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当烟雾向上升腾时,它会遇到这个出烟孔,并因为空气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气流。
这个气流会产生一种垂直向下的力量,将烟雾引导回到香炉内部。
同时,倒流香炉的整体结构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香炉的内部空间被设计成一种封闭容器,可以阻止烟雾的过早散失。
而香炉的外部也有一些特殊形状,例如突起或凹陷的设计,可以通过改变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来增强回流效果。
综上所述,倒流香炉的原理是通过合理利用空气流动和设计适当的烟道形状,使得烟雾在上升腾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倒流的气流,从而将烟雾引导回香炉内部。
这样既可以实现烟雾的回流效果,也能够保持室内的空气较为清新。
一炉香作者:任田来源:《收藏/拍卖》 2020年第4期文:任田图:本刊资料库自从屈原先生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之路,一点旖旎的小香香就成了男神征服女神的别致手信。
礼物从来都讲究个以小见大,以小博大。
孙思邈的《千金方》不仅救死扶伤,还有衣香和面膜的方子,芳香养生,也是满足唐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一面镜子。
日本的平安时代,对应我国的是从中唐到南宋,这个时候也是中国诗词歌赋与豪华制香风气最鼎盛的时期,所以日本平安时代三大才女之一的清少纳言说:中国进口的铜镜有了云翳,偶不嗨森;而洗头、化妆,穿上浸满香气的衣裳站在花树下,好嗨森呐!玩香,就是这么一种无端兴起、又赏心乐事的慢享受。
玩香雅情西晋贾充之女偷了皇帝赏赐的西域异香送给爹地的下属作定情香,唐玄宗专为杨贵妃赏花游园搭建了全沉香木的避暑凉亭……它们的存在,像是一封含蓄又张扬的香氛情书,确实也没有什么比一缕心香更能表达倾慕与爱情了。
李白写“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啥意思?光写赵飞燕长得美呀?赵飞燕用花椒厚涂宫墙,称作“椒房之宠”;而杨贵妃坐在沉香木的包间里看节目,这才是三郎哥哥的大手笔哩!杨贵妃自缢马嵬坡的故事里,还留存一个多情帝王的版本:传说玄宗后来从蜀地重返西京,念及旧情,密令改葬。
挖开旧坟时发现贵妃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说明杨贵妃用的也是金属香囊。
对于多情的读者来说,皇帝来晚了,但还是归来了,为政治牺牲的红颜,终究没有白白抛骨荒野。
这个香囊最为奇绝之处在于:香囊由两个半球组成,以合页铰链相连,由钩状司前控制开合。
下半球内装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和一个盛放香料的香盂。
大的机环与外层球壁连接,小机环分别与大机环和香盂相连。
使用时,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圆机环的机械平衡,无论香球如何滚动,里面的香盂都可以保持水平状态,香灰不会倾撒。
它既可以自由携带于贵族男女的袖袍,也可以悬挂在鸳梦重温的床帐。
历史上将“韩寿偷香”与“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一起作为风流四事。
揭秘:倒流香又叫“死人香”,不吉利?香烟又为何能倒流?随着中国传统香文化越来越被大众熟知,一款形制特殊的香也走进大众的视野,更是成为当下追捧的一种时尚和潮流,那就是——倒流香。
倒流香的香烟并非“青云直上”,反而似流水一般徐徐而下,似云似雾,别具一番意境。
云雾仙境平日自是难得,可倒流香却能将这种景致摆在你的眼前观赏,也是制香人的别具匠心。
但事物的流行总会伴随着一些质疑的声音,不知缘何,称倒流香为“死人香”,室内燃不吉利的说法甚嚣尘上!且看看这香为何能“倒流”?这样的说法又有无依据?“倒流香”的起源1.倒流香的起源时间倒流香又称“下流香”,但此“下流”而非品格庸俗之意,而是指香烟向下流淌。
倒流香并非现代的独特产物,远在战国时期便存在利于香烟从下而出的香炉。
战国时期香炉当时人们使用的是一种小鼎作为香炉,带有高盖但无香孔,香炉的开口则在三个足下,且与鼎膛相通。
点燃香后,放入鼎腹内,合上盖子,片刻后香便会顺鼎足倒流向下。
三足开口此种香炉追求的意境是否与今日相同已经不得而知,是扩散香气的需要还是为了特定的场合使用,还需日后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2.倒流香的演变形态有关“倒流香”的考据和研究并不多,从百科上搜寻到倒流香的相关信息如下:认为倒流香就是“塔香”,塔香就是倒流香,甚至再行搜索塔香,并无其他词条。
•塔香但其实塔香并非倒流香的模样,而是与“盘香”类似,使用时多以支架托起,或以线悬于空中,下垂如塔。
塔香塔香最晚起源于明代,源自当时的“龙挂香”。
《本草纲目》中便记载了“龙挂香”的制香方法:“大抵多用白芷、芎藭、独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本、高良姜、角茴香、连乔、大黄、黄芩、柏木、兜娄香末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以唧筒笮成线香,成条如线也。
亦或盘成物象字形,用铁铜丝悬爇者,名龙挂香。
”•香锥实际上,倒流香实则为“香锥”的一种,是被做成圆锥体的一种香。
香锥的形态在中医艾灸中也经常使用,将艾绒搓成中空的锥形。
林清玄·鸳鸯香炉林清玄·鸳鸯香炉《鸳鸯香炉(精)》是林清玄步入三十岁的黄金作品,这些篇章秉持这样一种理念:“我的散文一点都不复杂,它像是清晨一道射进书房的曦光,我感觉到它的明亮和动人,希望读我散文的人也和我一样,能感觉到它的明亮和动人。
”书中对人间万物的悲悯情怀,对时空宇宙的无穷玄思,让我们感知生命的至真至美,体悟散文的至情至性,为现代散文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天窗。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林清玄·鸳鸯香炉正文,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文学网。
鸳鸯香炉一对瓷器做成的鸳鸯,一只朝东,一只向西,小巧灵动,仿佛刚刚在天涯的一角交会,各自轻轻拍着羽翼,错着身,从水面无声划过。
这一对鸳鸯关在南京东路一家宝石店中金光闪烁的橱窗一角,它鲜艳的色彩比珊瑚宝石翡翠还要灿亮,但是由于它的游姿那样平和安静,竟仿若它和人间全然无涉,一直要往远方无止尽的游去。
再往内望去,宝石店里供着一个小小的神案,上书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晨香还未烧尽,烟香镣绕,我站在橱窗前不禁痴了,好像鸳鸯带领我,顺着烟香的纹路游到我童年的梦境里去。
记得我还未识字以前,祖厅神案上就摆了一对鸳鸯,是瓷器做成的檀香炉,终年氤氲着一楼香烟,在厅堂里绕来绕去,檀香的气味仿佛可以勾起人沉深平和的心胸世界,即使是一个小小孩儿也被吸引得意兴飘飞。
我常和兄弟们在厅堂中嬉戏,每当我跑过香炉前,闻到檀香之气,总会不自觉地出了神,呆呆看那一缕轻淡但不绝的香烟。
尤其是冬天,一缕直直飘上的烟,不仅是香,甚至也是温暖的象征。
有时候一家人不说什么,夜里围坐在香炉前面,情感好像交融在炉中,并且烧出一股淡淡的香气了。
它比神案上插香的炉子让我更深切感受到一种无名的温暖。
最喜欢夏日夜晚,我们围坐听老祖父说故事,祖父总是先慢条斯理地燃了那个鸳鸯香炉,然后坐在他的藤摇椅中,说起那些还流动血泪声香的感人故事。
我们依在祖父膝前张开好奇的眼眸,倾听祖先依旧动人的足音响动,愈到星空夜静,香炉的烟就直直升到屋梁,绕着屋梁飘到庭前来,一丝一丝,萤火虫都被吸引来,香烟就像点着萤火虫尾部的光亮,一盏盏微弱的灯火四散飞升,点亮了满天的向往。
燃香诗词大全以下是一些关于燃香的优美诗词:
1. 燃香欲共神交感,寂寞山房独自看。
天地合一心自宁,香烟融入梦幻间。
2. 香火升腾万象开,缕缕清香入鼻来。
烧香抚心心如水,思绪飘荡处处追随。
3. 红莲燃香照晚霞,忆往昔峥嵘岁华。
松风拂面香气溢,回忆荡漾心扉夸。
4. 冰心美玉燃香过,静待人生酿艳途。
清馨气息满空间,芬芳沁入灵魂余。
5. 玉藓燃香意寄才,心灵舒展意绵绵。
香气沁入心间底,思绪荡漾诗情狂。
6. 知音共赏燃香情,悠然闲坐临窗明。
香烟袅袅心神远,清馨四溢乐无边。
7. 独坐峰巅燃神香,心中静默意无忘。
忘却尘世尘与净,心灵清净如天始。
8. 低头燃香抚夜寂,清香袅袅耳畔吹。
心灵净净飘红袖,温暖灵魂寄深思。
以上诗词都展示了燃香的意境和对心灵的滋润,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倒流香炉:心香一瓣,邀满十方,静气、养性
倒流香炉:倒流香炉属于香具的一种,因其点燃的是锥香,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会产生倒流的效果,类似瀑布。
故有此名:倒流香炉。
倒流香炉:倒流香炉属于香具的一种,因其点燃的是锥香,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会产生倒流的效果,类似瀑布。
故有此名:倒流香炉。
从材质上来讲,倒流香可分为石质、陶质等。
多数倒流香炉颜色为黑色,或深灰褐色,这样就可以与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产生鲜明的对比
香能清心、静气、养性。
燃香一柱。
在烟霭缭绕中将燃香的意义升华至生命的极点,心香一瓣,邀满十方,一诸佛悉遥闻,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愿一切众生,藉有相之香,入无相心香,返闻自性身香,离一
切杂念而符解脱,才是香的极致妙用。
现代的行者,何不妨,品一品您自性中那份心香!
一、礼佛祭祖在礼佛和祭拜祖先时,人们都拈一柱香,接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
二、香熏治疗香能清心,养性.檀香香熏有助放松精神,减压以及辟邪镇气;茉莉熏香则有助提高呼吸道机能,帮助入睡,解决失眠问题;丁香香熏则有助驱蚊灭虫,净化空气及治疗香港脚等功效
三、清新空气馨香清纯、经久不退,且具有驱虫杀菌、去湿除霉、消除异味、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提神醒脑、裨益健康等功效.
四、驱赶蚊虫香木等诸多类型的舫昌名香,可置于香炉燃烧,也可置于香袋,有熏衣防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