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_余蓝涛_final
- 格式:pdf
- 大小:494.98 KB
- 文档页数:1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陈玲专业班级:通信0704指导教师:刘泉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论文)题目:表面肌电信号动作识别方法研究设计(论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和模式分类方法。
对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小波特征、参数模型等常用的肌电信号特征识别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肌电信号特征提取的一种新方法,即基于小波系数绝对值最大值和奇数位置上的AR模型参数相结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并且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特征向量的分类。
最后针对握拳,张手,上切,下切,上翻,下翻六种动作进行验证。
并设计一个图形用户(GUI)界面来对肌电信号的特征提取到模式识别的整个过程进行仿真实验。
最后对肌电信号的消噪进行研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15篇以上(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
2. 完成开题报告。
3. 研究肌电信号的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的方法,在MATLAB中编程实现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特征提取的算法。
使用已有的肌电信号数据完成肌电信号的特征提取并进行动作分类的验证。
4. 完成不少于15000字的论文的撰写并完成答辩的相关工作。
5. 在设计中完成不少于3张1~2#图纸的描绘。
6. 完成毕业设计周志。
7. 完成不低于5000汉字(20000英文印刷符)的教师指定的相关文献的英译汉翻译。
必读参考资料:[1] J. Kilby, H. Gholam Hosseini.Extracting Effective Features of SEMG Using ContinuousWavelet Transform.Proceedings of the 28th IEEE EMBS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6.[2] P. Ravier, O. Buttelli, R. Jennane,P. Couratier. An EMG fractal indicator having differentsensitivities to changes in force and muscle fatigue during voluntary static musclecontractions.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2005,15(2),210-221.[3] 罗志增,杨广映.表面肌电信号的AR参数模型分析方法,传感技术学报, 2003,16(004),384-387.[4] 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0-9.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院长签名(章)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注:1.开题报告应根据教师下发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设计开始后三周内完成。
第九届天津市天津市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第九届天津市天津市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尊敬的读者,您好!今天我将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第九届天津市天津市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并将为您展示一些令人赞叹和启迪的优秀毕业设计案例。
我也会分享自己对毕业设计的个人观点和思考。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作品如何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才华。
一、深度探讨——挑战与突破毕业设计是大学生们在完成学业前的最后一道考验,也是他们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机会。
第九届天津市天津市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广泛,涵盖了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等不同领域。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在面临各种挑战时的勇气和创造力。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中的一个案例:《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通过研究深度学习算法,成功应用于图像识别领域。
作者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复杂的图像数据进行训练和识别,实现了高准确率的图像自动分类。
这项创新性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这个案例给我们展示了创新研究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
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通常能够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发现问题,并提出独特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研究者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并在最终的研究报告中详细介绍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
除了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突破外,还有一些毕业设计作品在社会问题和实际需求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赛作品《智能康复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针对康复治疗的需求,利用机器学习和人机交互技术,研发了一款智能康复机器人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通过多种感知和识别技术,实时监测和纠正康复动作。
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患者康复的需求,也提高了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效率。
它的出现,不仅为康复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也在工程技术和医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大学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大学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起来看看吧!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实现的手语识别系统主要分为基于传感器的系统识别和基于图像处理的识别系统。
利用传感器识别的系统就是利用空间加速度和角速度这两个参数来进行的,当信息量比较大时,能更方便的获取到数据;缺点是需要在手臂上装置大量装置在表达上带来了不便性。
基于图像的视觉识别是用摄像机采集手势信息进行识别的技术。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动作的识别更加自然,缺点是图像处理识别时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
手势识别领域的研究在国外要比国内早,国内最早开始研究手势手语的识别是哈工大团队提出了将多种手势识别算法融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分类时特征和模型的参数都很少,但这种技术对手语手势的识别在那个年代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通过将神经网络和 HMM 算法相结合,使系统对简单静态手语的识别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将GMM模型运用到手语识别系统中,通过这种方法对手语识别得到的结果更好。
XX 年,南开大学的李国峰等人研发了基于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简单输入系统,该系统也为自热的人机交互研究开启了新理念。
XX年华中师范大学团队开始了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手语识别研究,对预设的八种手势进行识别,其识别率达到了%.XX年,清华研究团队利用SEMG信号去识别手臂和手指动作采用多电极阵列获取SEMG 信号,虽然实用性不是很强,识别率不是很高,但是在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工作。
XX年,由于传感器的手势识别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张欣和陈勋等人将传感器技术与生理信号相互结合,构建了手势识别系统的远程医疗系统,该系统研发为识别领域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国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更加热衷起来。
2.课题研究的意义根据世卫组织最近的一项报道表明,在全球有6亿多的残疾人,其中就聋哑人占残疾人口的10%.截止到XX年末,中国残疾人的数量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六,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
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应用现状综述:现在各大学校尤其是高校在教材管理方面一般都是手工统计,这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效率的低下。
教材管理系统正是对此而生,它在正常运营中面对大量教材书籍、教材信息以及订购信息,学生信息、发放书等信息。
纠正现有的人工记录方法中既效率低又错误过多,大大影响了教材的正常管理的问题。
对教材资源、学生信息、订购信息、发放书等进行及时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用管理效率的提高。
实现书籍的出入库落实到人。
实现学校的无纸化、网络化的教材管理,从而节省学校的教材管理开支。
2、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解决的思路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系统功能的确定和要使用的相关编程技术。
解决的思路:首先对整个系统进行一个合理的全面的分析,然后整理出大概的实现方案,最后进行模块的划分并参照资料开发系统。
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教材管理系统相对于其它方面的系统而言,总体看来功能不是很复杂,主要涉及学校制定的教学教材计划,对教材进行需求统计,学生订购,教材入库,出库管理。
可查询每个系的开课课程,所用教材,所需教材数量,对书库进行各种类型盘点,维护整个书籍库存。
系统真正做到从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到教材安排,再到老师自主选择所授课要用的教材,再到学生根据实际订购所需的教材,再到学校的入库和出库(即教材发放)。
整个形成一条龙服务。
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题目:学生学院名称专业学号指导教师职称一、原始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
)二、参考文献三、设计(研究)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审题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摘□□要(“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容空一行) □□×××××××××(空两格,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接排小四号、黑体、顶格ABSTRACT(采用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与容空一行)□□×××××××××(空两格,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接排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顶格目□□录(三号、黑体、居中、目录两字空两格、与正文空一行)□□第一章□□(空两格)☆☆☆(小三号、宋体)…………×□□□1.1□☆☆☆☆(空一格、四号宋体)………………………×□□□1.2□☆☆☆☆…………………………………………………×□□□1.3□☆☆☆☆…………………………………………………×………………□□第四章□□(空两格)☆☆☆(小三号、宋体)…………×□□□4.1□☆☆☆☆…………………………………………………×□□□4.2□☆☆☆☆…………………………………………………×………………□□参考文献(小三号、宋体)…………………………………×□□附录(小三号、宋体)………………………………………×□□外文资料(小三号、宋体)□□中文译文(小三号、宋体)□□致(小三号、宋体)1.1.1□☆☆☆(四号、黑体、顶格)□□☆☆☆☆☆☆☆☆☆正文表1-3□□☆☆☆ ×××××× ×××××× (宋体五号,垂直居中)××× ××××××(表与正文空一行)□□☆☆☆☆☆☆☆☆☆☆☆☆☆(下一章另起一页)第二章□□☆☆☆☆☆(居中、小三号、黑体)2.1□☆☆☆(四号、黑体、顶格) 2.1.1□☆☆☆(四号、黑体、顶格)□□☆☆☆☆☆☆☆☆☆正文(小四号、宋体、空两格)图2-5□□×××组织结构图正文开始标注页码: 位置:页面底端(页脚); 对齐方式:居中参考文献(四号、黑体、顶格)[1]Liu G J,Yang P Y,Zhang W et al.Research on separation of minor elements from coal during combustion[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g and technology,2000,6(1):62—66.[2]岑可法,倪明江,落仲泱等.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M].:中国电力,1998.10—12.[3]Li C M, Anbulagan. Heuristics based on unit propagation for satisfiability problems[A].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 Nagova, Japan : 1997. 232 — 238.[4] 宁.煤高温燃烧过程中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及其工业性的应用[D].:大学,2000.[5]ISO 5660-1. Fire Tests-Reaction to Fire-Rate of Heat Release from Building Products[S]. 1993.[6]Hansen P A. Fires in Types, Heat Release and Response of Vehicles[R]. Norway: Norwegian Fire Research Laboratory, 1995.[7]Kureha, Kagaku,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stoma-peripheral inflammation diseases[P]. US: 5556622, 1996-09-17.[8]OASIS. Universal description ,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EB/OL]. .uddi . org, 2001-11-14.[9]Anderson G W. A Burning Rate Model for Charring Materials[Z].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Gaitherburg, 1997.(以上,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
一、原始依据和参考文献[1] Allan, Keith. Euphemism and Dysphem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2] Channell, Joanna. V ague Languag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Press. 2000.[3] 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Language. Cambridge: CUP, 1994.[4] Fauconnier, G.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 CUP, 1997.[5] Fauconnier, G. and M. 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 CognitiveLinguistics, 22(2), 133-187, 1998.[6] Fauconnier, G. and E. Sweetser. Spaces, Worlds, and Grammar. Chicago: 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7] Fauconnier, G. and 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Mind: Hidden Complexities.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8] G. Radden and K. Panther (Eds). Cognitive Domains: Metonymies and ImageSchema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9.[9] Grady, J. Cognitive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11, 335-345, 2000.[10]Leech, G.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11] 从莱庭.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2] 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3] 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 邵军航,樊葳葳.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外语研究,2004,(4).[15] 文军.英语修辞格词典.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16] 谢祖钧.英语修辞.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二、研究内容和要求Contents of the studies:The word euphemism comes from Greek meaning “fair speech”. Euphemism is defined in the New Edition of the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1976) as “substitution of mild or vague or roundabout expression for harsh or direct one; expression thus substituted.” The study of euphemism can be divided mainly into two phases. The study before 21st century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yntax and pragmatics. In 1960s when sociolinguistic theories were introduced to China, many scholars began to study the special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Later, other studies about its classification, construction manners and laws of changing. In the book, New Discoveries About Euphemism written by Shu Dingfang and Xu Jinyuan, four basic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Euphemism were well discussed. It was a breakthrough in the theories of Euphemism. Since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the nature and mental mechanics of its cognition has been studied. However, the cognitive study of euphemism h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mechanics of its generation and operation. There has been no structural descrip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cognition.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is a new and developing bran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at rose just in recent years. It provides a new point for the study of euphemism’s mechanics. The "many-space" o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theory of Fauconnier and Turner (1994, 1998) is an elaboration of the two-space model of metaphor that has been the cornerstone of the metaphor field since Aristotle (1954), and which has underpinned a string of conceptual theories from Richards (1936), through Black (1962) and Koestler (1964) to Lakof and Johnson (1980).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in contrast, posits as many of these input spaces as are needed, as well as a generic space-a conceptual space that provides the ground for the integration-and a blended space-the space in which the conceptual product is constructed. In blending, structure from input mental spaces is projected to a separate, "blended" mental space. The projection is selective. Through composition, completionand elaboration, the blend develops structure not provided by the inputs. Inferences, arguments, and ideas developed in the blend can have effect in cognition, leading us to modify the initial inputs and to change our view of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s.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as a starting point to investigate the on-line cognitiv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euphemism interpretation. Meanwhile, it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to see if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can be benefited from and that needs to be enriched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Requirements: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e writing of the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ability of comprehensively applying learnt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practical use. According to Document No. 38 of Tianjin University issued in 2004 on the requirements of undergraduates’thesis, students should stick to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1. The thesis must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own ideas. Plagiarizing is not allowed.2. The thesis should strictly conform to the format set by the university.3. The length of the thesis is 6000-8000 words.4.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upervisor, students should finish the thesis within theperiod from November 15th, 2005 to May 15th, 2006.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审题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题目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学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原始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
)二、参考文献三、设计(研究)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审题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是否合适:是口否口课题能否实现:能口不能口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选题是否合适:是口否口课题能否实现:能口不能口审题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摘□□要(“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 □xxxxxxxxx (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小四号、黑体、顶格xxxxx ; xxxxxxxxxx xxxxx ;xxxxx ;采用小四号、宋体、接排ABSTRACT(采用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与内容空一行)□□ xxxxxxxxx (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xxxx>^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个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r字体、接排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顶格目□□录(三号、黑体、居中、目录两字空两格、与正文空一行)□□第一章□口(空两格)☆☆☆(小三号、宋体) (X)□□□ 1.1 □☆☆☆☆(空一格、四号宋体) (X)□□□ 1.2 □☆☆☆☆ (X)□□□ 1.3 □☆☆☆☆.........................□□第四章□口(空两格)☆☆☆(小三号、宋体) (X)□□□ 4.1 □☆☆☆☆ (X)□□□ 4.2 □☆☆☆☆ (X)□□参考文献(小三号、宋体) (X)□□附录(小三号、宋体) (X)□□外文资料(小三号、宋体)□□中文译文(小三号、宋体)□□致谢(小三号、宋体)第一章□口☆☆☆☆☆1.1 □☆☆☆(四号、黑体、顶格) 1.1.1 □☆☆☆(四号、黑体、顶格)□ □☆☆☆☆☆☆☆☆☆正文 (小四号、宋体) 表1-3 □□☆☆☆XXXXXXXXXXXX(宋体五号,垂直居中)XXX XXXXXX(表与正文空一行)□□☆☆☆☆☆☆☆☆☆☆☆☆☆第二章□口☆☆☆☆☆(下一章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2.1 □☆☆☆(四号、黑体、顶格) 2.1.1 □☆☆☆(四号、黑体、顶格)□□☆☆☆☆☆☆☆☆☆正文 (小四号、宋体、空两格)宋体五号,居中,位于表上图2-5 □□ XXX 组织结构图宋体五号居中,位于图下图名与下文空一行一—正文开始标注页码:位置: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居中参考文献(四号、黑体、顶格 )[1] L iu G J, Yang P Y, Zhang W et al . Research on separation of minor elements fromcoal during combustion[J]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g and technology2000,6(1) : 62— 66.[2] 岑可法,倪明江,落仲泱等.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10— 12.[3] Li C M, Anbulagan. Heuristics based on unit propagation for satisfiabilityproblems[A].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Intelligence [C]. Nagova, Japan : 1997. 232 — 238.[4] 李宁.煤高温燃烧过程中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及其工业性的应用 [D] .杭州:浙江大学, 2000.[5] ISO 5660-1. Fire Tests-Reaction to Fire-Rate of Heat Release from Building Products[S]. 1993.[6] H ansen P A. Fires in Types, Heat Release and Response of Vehicles[R]. Norway: NorwegianFire Research Laboratory, 1995.[7] K ureha, Kagaku,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stoma-peripheral inflammationdiseases[P]. US: 5556622, 1996-09-17.[8] O ASIS. Universal description ,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EB/OL]. http://www .uddi . org,2001-11-14.[9] A nderson G W. A Burning Rate Model for Charring Materials[Z]. National Institute of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Gaitherburg, 1997.(以上,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学院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年级04 级姓名程庆来指导教师白鹏2008年03月08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稀盐酸加盐精馏过程的研究学生姓名程庆来学院名称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学号3004207373指导教师白鹏职称教授一、原始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
)在化工和制药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大量的溶剂使用后相混合,需要回收或提纯利用,这些混合溶剂的分离可通过加盐精馏技术来实现。
加盐精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特殊精馏,其理论基础是盐效应下汽液平衡的改变。
因此,研究汽液平衡盐效应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一种盐加人到一种溶剂中时,必然引起该溶剂沸点升高和饱蒸汽压的降低。
从微观角度看,这是由于盐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了溶剂化作用,从而降低了溶剂分子的挥发性。
同样,当盐加入到两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时,由于盐与两溶剂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引起两组分挥发度变化不同,从而改变了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加大了两组分的分离能力。
这就是汽液平衡盐效应。
由于盐为电解质,与极性很强的水的溶剂化作用最强,引起水的挥发度下降的幅度最大,因而含水溶液往往是加盐分离的理想对象。
盐对物系汽液平衡的影响,国内外已有报道。
二、参考文献[1]段占庭,雷良恒,周荣琪.[J].石油化工,1980,9(6):350~353[2]李克,万邦廷.溶剂回收[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1.1.[3]邓修,吴俊生.化工分离过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3—80.[4]刘家祺.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33—136.[5]马友光,白鹏,余国琮,气液传质理论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1996,24(6):7—11.[6] Sadotomo H,Miyahara K.Caiculsation.Process for Multicomponent Batch Distillation[J].Int Chem Eng.1983, 22(1):56.[7] Hmd B S,Zhang Ying,Barton PI.Product Sequence in Azeotropic Batch Distillation[J]. ALChE.1988, 44:1051—1070.[8] Rodriguez-Donis I,Gerbaud V,Joulia X.Entrainer.Selection Rules for the Separation ofAzeotropic and Closing-Boiling Temperature Mixture by Homogeneous Batch Distillation Process[J].Ind Eng ChemRes. 2001, 40:2729—2741.[9] Whitman WG.Chem & Met Eng[J].1923, 29:147.[10]Furter W F.[J].Chem.Eng.,1968,(7):173~177[11] Higble R. Trans Am Inst[J]. Chem Eng.1935, 31:365—369.[12] Danckwerts PV. Ind Eng Chem[J].1951, 43:1460.[13] Hanratty TJ. AIChE[J]. 1956, 2:359—361.[14] Toor HL, Marchello JM[J]. AICHE. 1958, 4:97—99.三、设计(研究)内容和要求(包括设计或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毕业生开题报告•引言•课题选择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预期成果与创新点目录•研究计划与时间表•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结论与展望CHAPTER引言目的和背景01020301 02 03简要介绍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阐述本研究课题的创新点和特色,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报告范围CHAPTER课题选择及意义课题来源与选定原因课题来源选定原因1 2 3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创新价值课题意义和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CHAPTER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目标和假设研究目标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CHAPTER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预期成果010203创新点与特色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实践应用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为学科领域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科发展和完善。
服务行业需求为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培养人才通过研究项目,培养一批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对学科或行业的贡献030201CHAPTER研究计划与时间表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主要目的和预期成果,为后续工作文献综述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领域的学术资料,了解研确定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处理论文撰写研究计划安排第一阶段(1-2个月)第四阶段(7-8个月)第五阶段(9-10个月)第六阶段(11-12个月)第三阶段(5-6个月)第二阶段(3-4个月)时间表及里程碑资源需求和预算人员需求设备需求材料需求经费预算CHAPTER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估评估所选技术是否成熟、稳定,并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技术成熟度分析技术团队的技能水平、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能够应对项目的技术挑战。
技术团队能力评估项目所需的技术资源是否充足,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开发环境等。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分辨率高达300帧/秒,是人眼的十倍以上),该特性使得昆虫对于运动物体的反应极其灵敏,有利于捕食猎物和逃离天敌的攻击。
人眼对于较高速运动目标不能够精确感知,主要原因如下:
1. 人眼对于图像信号的采样频率很低,大约认为每秒24帧的画面为移动物体,因此采样频率约为24Hz 。
(T=1/24s )。
在时间轴上相对较宽的采样间隔之内,高速运动的物体对人眼的成像移动位移相对较大,容易导致运动模糊。
2. 人眼的感光区域内的像元密度是非均匀,非线性的。
人眼分辨率最高的处是视网膜的中央凹(fovea ),像元密度最大,灵敏度最高。
但是中央凹区域仅仅限于较小的视场,对准的角度极为有限。
图1:复眼与单眼在不同视场角下的分辨率的比较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眼在观察移动场景的时候,会通过多类的感官将眼球对准目标区域,使之在中央凹出成分辨率最高的图像,这种现象称为扫视现象。
由于这个原因,人眼发现移动目标后,感知并跟踪它,需要额外的时间开销。
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人眼不适合感知高速运动物体。
同时,对于低速运动的物体,由于单孔径系统的固有弱点,对于空间运动目标的成像是全局的,而没有实现对不同的区域时间进行细分,导致对于微小角度的分辨力差,因此人眼对于极低速目标的感知能力同样有限。
数据显示人眼对于移动目标的感知范围仅限于3’/s – 35°/s 的区间。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1000字)
人工复眼视觉理论是集机械学、生物学、光电子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前沿领域。
在复眼器件和系统研究领域中,2000年,Jun Tanida 领导的日本大阪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名为TOMBO(Thin Observation Module by Bound Optics)的复眼单色成像系统1,整体上是呈平面结构,子眼为矩形分布,可实现图像的超分辨率重构、目标的立体视觉。
分辨率
视场角
单眼
复眼
0° -180° -90° 90° 180°
ΔФ
D
R eye
图2:并列型复眼成像示意图
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就角度估算而言,复眼系统关注的重点不是成像分辨率,而是目标能否在感光元件上实现质点化的成像。
运动学研究中通常希望把运动目标当作一个质点来加以估计,同样道理,图像的细节和纹理信息在该系统下处于次要位置。
在单孔径系统中,所强调的通常是分辨率,通常而言目标在单孔径系统的成像相对复眼透镜的单个子眼成像较大,这就导致了图像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实现在较大片的成像区域中处理图像,冗余信息较多。
而在本课题所研究的复眼成像系统中,如图3中的系统所示,对于理想情况,每个子眼只对一个较小的、不重叠的空间角区域成像。
复眼透镜
孔径光阑
光锥
高速图像探测器
图3:实验装置示意图
考虑到物体的大小并非无穷小,空间的一个点最多可在相邻的3个子眼上成像。
由于复眼透镜的焦距较小(由大视场角和探测器像面尺寸所约束),且由于复眼透镜的小型化,导致每个子眼成像较小,当子眼密度较高时,每个子眼所成的像可被视为质点,这样可以在硬件层面获得较高的角度分辨率;当子眼数量较少时,物体在单眼的成像是
多目标跟踪 图4:各关键部分实现示意图目标成像 高速相机采集 图像分割及二值化 形心提取 聚类分析 移动角度信息 空间深度信息角速度和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