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海洋教育教学导案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21
小学二年级音乐《大海》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一、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物都很感兴趣,但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又显得比较浅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注重教学常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音乐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聆听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恰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
聆听歌声时能学生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x”这个节奏型。
四、教材工具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教案五、教学过程(一)听声、看大海沙画表演,导入课题1、教师播放一段大海沙画表演的视频,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教师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2、教师播放介绍大海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神奇。
小学二年级音乐《大海》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一、学情剖析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物都很感兴趣,但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又显得比较粗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注重教学常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音乐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心得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⑵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实验中学会鉴赏音乐,凝听音乐,进而喜欢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⑴完整而充分地凝听音乐作品,取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取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开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⑶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⑴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略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略得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
凝听歌声时能学生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馈。
⑶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别人合作。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x”这个节奏型。
四、教材工具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教学导案五、教学过程(一)听声、看大海沙画表演,导入课习题⑴老师播放一段大海沙画表演的视频,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老师鼓舞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老师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⑵老师播放介绍大海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神奇。
小学音乐《大海》教学设计【二年级】一、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物都很感兴趣,但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又显得比较浅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注重教学常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音乐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聆听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恰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
聆听歌声时能学生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x”这个节奏型。
四、教材工具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教案五、教学过程(一)听声、看大海沙画表演,导入课题1、教师播放一段大海沙画表演的视频,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教师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2、教师播放介绍大海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神奇。
2022—2023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学科:蓝色家园任课班级:二年级任课教师:学科组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蓝色家园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能力情况《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这套新教材,是区域性的地方教材,老师和学生都比较熟悉,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会对海洋教育这个领域有更深、更系统的认识。
二年级的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
大部分同学勤学好问,活泼好动,喜欢动脑思考,表现欲较强,求知欲很强。
2.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情况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创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特别突出。
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
3.学习困难生情况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部分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听课的时候老有走神的现象发生。
二、教材情况分析:本教材以小学生生活经验发展为主线,以引领学生探究——体验为基本手段,以海洋科普知识为内容,以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宗旨进行整体构建,具体说明如下: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发展为主线,对全套教材进行整体构建,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遵循儿童生活经验增长规律、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精心选择与小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案例,以此为切入点,对本套教材进行整体构建,构建起小学生生活经验发展的脉络。
同时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按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分层设计,并有机结合,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安排到各年级,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小学生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突出问题式、探究式,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使整套教材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突出问题式、探究式编写思路,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使教材真正成为活动型“学”材。
教材中每个活动课题都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
《海洋教育》二年级上册情系海洋:航海家郑和活动目标:1.知道郑和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2.了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及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意义。
3.感受人类探索海洋付出的艰辛。
活动重难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程,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感受人类探索海洋付出的艰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郑和远航相关视频、航海路线图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郑和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他做了一件怎样的大事吗?”学生回答交流。
2.出示《郑和下西洋》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每年的7月11日是我国的航海日?”“与郑和有关系吗?”3.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航海家郑和,了解郑和远航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等,让学生知道郑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郑和在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二、扬帆远航1.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资料,出示郑和远航出发时的视频资料(配解说)。
2.这是郑和远航出发时的资料,看了这段资料,你都了解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交流:郑和远航的时间、次数、船队规模等。
3.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郑和远航时的宝船吧!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吗?出示“郑和宝船”图片,附有尺寸说明,并与周围事物进行尺寸比较,直观的感受宝船的大。
4.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郑和和他的船队,领略了郑和场帆远航的壮观,那你现在还想知道有关郑和远航的哪些事情呢?学生提问、交流。
教师梳理后,板书:为什么远航、远航做了什么、到了哪里、远航的意义。
5.接下来,我们就把大家的问题一个一个的来解决。
第一个问题:郑和为什么要远航呢?同学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么说的?你还有哪些了解?6.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当时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农业、纺织(丝织品)、造纸、陶瓷、印刷、造船业、航海技术等),同时进行小结:明朝时,中国是世界上很强盛的国家,经济非常发达,而且有着当时世界一流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为了加强和其他国家的交流来往,于是郑和率船队七次远航。
二年级海洋教育教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教学目标1、感受神奇的海洋植物的千姿百态,通过展示海洋植物的图片对海洋植物喜爱之情。
2、通过组织学生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汇报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神奇的海洋植物的千姿百态教学过程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了许多的海洋知识,你们都学到了哪些东西呢?今天我们去看看海洋王国吧~你都知道哪些海洋植物呢?把你们收集的材料拿出来分享一下吧~收集的材料真多,那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植物吧~1.人类已知的海洋植物大约有一万多种,主要包括藻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我们还认识马尾藻,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
红树是海洋中的种子植物。
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
他们最长的可达百米。
3.海洋植物的用处很多,大家来说说你指导的。
海藻是小鱼的食物,能制造氧气,还是很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
4.还有更多的有点,大家自己读读书,来说一说~你吃过这些海洋食品吗?给你喜欢的海洋植物制作小名片吧。
漫游海洋水族馆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中的动物们。
2、通过神奇的海底世界,感受海洋的美,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海洋中的动物教学过程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洋植物,你还记的有哪些吗?今天我们来到了海洋水族宫,一起去漫游、去看看海洋动物们吧:1.大海里动物很多,呈现各种图片。
2.但是动物们分成两类,我们也分成两个小组,分头参观,记录重点,然后交流你所看到的好吗?3.海洋动物分为脊椎和无脊椎动物,来看看都有哪些?脊椎动物有哪些呢鸟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
你能说出几个吗无脊椎动物也有很多:海绵动物,软体动物,节支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来看看他们的样子。
4.我们先来看看海绵动物。
海绵动物有五千多种,他们的形状千奇百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
一、鱼类运动会活动目标:1.知道我国沿海的名山,了解其地理位置及美丽的风景。
2.感受海上名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文字资料等)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海上名山照片:(1)欣赏这些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2 )你知道图片中的名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2.谈话导入:这些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山都矗立在我国的海岸线上,被称为“海上名山。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这些名山。
二、探究活动(一)海上名山之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1.根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情况,分成“崂山采风” “普陀山寻访、“阿里山揽胜”三个小组。
2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展示,教师巡视指导。
(二)海上名山印象(全班交流小组自主探究的成果)★崂山采风:1.“崂山采风”小组推荐代表向全体同学汇报本组的探究情况。
(展示图片或者是介绍相关的文字资料等)2.小组成员补充。
3.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对崂山的了解。
4.曾经去过崂山的同学介绍崂山景点、游览体会等。
5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1)“崂山十二景”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生谈感受。
(2)关于崂山道教的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体会崂山是名副其实的道教名山。
(3 )关于崂山的美丽传说。
6 .小结: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是崂山的特色。
奇峰异石,峡谷幽涧,流云飞瀑,古树名花,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
★普陀山寻访:1.“普陀山寻访“小组交流本组的探究成果。
2 .其他同学补充自己的所见所知。
3.教师谈话: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它的景点大多与佛教有关,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呢。
你知道哪些传说呢?4.学生交流。
5.教师补充:普陀山诗文碑刻。
6.小结:“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阿里山揽胜1.出示阿里山云雾的照片:你知道这是哪里吗?2 .这汹涌澎湃的可不是大海,而是被誉为“阿里山五奇”之一的云海。
二年级海洋教育教案第一篇:二年级海洋教育教案1.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活动目标:1.认识海洋植物,初步了解海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了解海洋植物的用途,感受海洋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师准备:海洋植物图片、视频片段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以及含有海洋植物的食品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出示有关海底植物丛生、动物穿梭的视频,提出问题:你都看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观、所想。
4.小结:大海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不但有鱼、虾、蟹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还有海带、紫菜等种类繁多的海洋植物,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构成了“海底森林”、“海底草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二、走进海洋植物王国(一)认识海洋中的藻类植物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咱们交流一下好吗?2.学生交流搜集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等,比如:海带、紫菜、裙带菜。
(学生可以介绍这些海洋植物的名字、描述它们的样子等等)3.教师出示“巨藻”图片⑴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它的样子。
⑵这是“巨藻”,从它的名字中你能知道什么?⑶是呀,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它们最长的可达百米以上呢。
4.出示“马尾藻”图片:⑴你认识这种海洋植物吗?⑵补充有关马尾藻的资料(如:充满神秘色彩的马尾藻海等等)。
5.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海带、紫菜、裙带菜、巨藻、马尾藻都属于藻类。
海洋植物以藻类为主,这个家族有8000多种呢。
大的有高达几百米的巨藻,小的要用显微镜放大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才能看见呢。
(二)认识海洋中的种子植物。
1.出示一组“红树”图片(有被淹没在海底的,有在海岸边仅仅露出树冠的……):你认识这种植物吗?2.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
3.介绍红树:这就是红树,也是一种海洋植物。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俯身观海》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 理解课文《俯身观海》的内容;-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感情朗读课文;- 学会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描述课文中的内容;- 培养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和朗读课文《俯身观海》三、教学准备- 课文《俯身观海》的复印件- 海洋相关的图片或道具- 黑板、粉笔、录音设备等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海洋的图片或道具,唤起他们对海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导入课文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海洋的认识和感受,预热学生的思维。
3. 研究课文按照课文内容的逻辑顺序,逐段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跟读、朗读,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意思和感受。
4. 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表达他们对海洋的情感和想象。
5. 语言运用指导学生描述课文中的场景和情节,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
6. 听力训练通过录音设备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模仿,提高他们的听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7. 小结和巩固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俯身观海》并录音;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海洋的感触和想象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和语言运用的综合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得到了综合训练,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体验。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计划2014 ~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学科:海洋教育年级:教师:日期:一、班级状况剖析任教班级二年级学生人数170 人基本状况分析认知能力今年级共有学生170 人,经过在校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同学们学习的踊跃性明显提高,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讲文明,懂礼貌,敬爱师长。
但是因为大多半孩子都是独生儿女,自觉性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在讲堂纪律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并且外来务工儿女比许多,个别家长不可以实时有效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讲堂上习惯养成教育仍旧是重中之重。
大多半学生开朗好动,喜爱情形模拟与角色饰演,操作性的实践性活动比较受欢迎,求知欲强,擅长表演。
认知能力较强,踊跃动脑思虑,主动学习。
相互议论,沟通合作,共同学习。
学生着手、动脑能力在活动中获取了发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重,乐于研究,热爱生活。
1、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正直,讲堂讲话比较踊跃,小组活动氛围活跃。
大多半学生已经养成了优秀的学习习惯。
学生拥有的较强的好奇心、激烈的求知欲念,拥有学习态度及习惯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但关于一些自己不喜爱或是不感兴趣的课题,有些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听讲,所以要讨教师上课时在明确教课目的的基础上,设计灵巧生动风趣的教课环节,创建许多的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玩中学。
1.建立正确的海洋观,促使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沿海地域独有的、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背景,将“蓝色经济”观点以生动开朗、深入浅出的形式表现,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海洋观,培育放眼将来的开放意识、集约利用海洋的科学意识,激发孩子们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感情,促使学生人文修养的全面提高。
培育目标2.亲密联系现实世界,修建拥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以小孩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自然界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充足认识海洋知识,建立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理念,成为拥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3.倡议研究式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青岛版《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海洋是个聚宝盆》一课青岛版《蓝色家园海洋教育篇》二年级第10课46-49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呈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海里的宝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海里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2、海洋宝贝大搜索:通过引导学生对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海水等进行探究,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种类丰富,用途广泛,海底蕴藏着储量极为丰富的各种矿产,即使是我们最为常见的海水也是海洋中不可或缺的宝。
3、海洋宝贝数不清: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了解海洋里蕴藏着数量极其庞大的宝藏,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类正在积极开发、利用海洋里的宝藏,让海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4、珍爱海洋宝库: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把了解到的海洋宝贝画一画,同时让学生知道虽然海洋是个聚宝盆,但我们也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体现集约用海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海洋是个聚宝盆》这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海洋这个学习领域会有更深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爱海洋的情感,理解“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海洋,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感知海洋资源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培养珍爱海洋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培养珍爱海洋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海洋生物的资料或图片七、教学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记忆,自然而然地把书本中的知识内化成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
教案:二年级海洋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的概念,并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性。
2.认识海洋动物的多样性,并了解一些常见的海洋动物。
3.了解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4.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材料:
图片、海洋动物教学卡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与学生一起观察和讨论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引发他们对海洋的兴
趣和好奇心。
2.播放一个有关海洋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3.通过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是什么,海洋的特点以及对人类
的重要性。
二、探究海洋动物(20分钟)
1.出示一些常见的海洋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动物的
特征。
2.通过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海洋动物,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海洋教育备课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奇观黄河入海口、万鸟岛、海市蜃楼的美丽,通过展示世界各地海上奇观对大海产生热爱、敬仰之情。
2、通过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汇报探究成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海上奇观的资料学生准备查阅海上奇观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地方吗?(出示石老人的图片)它像什么?(像一位老人)这是海上的奇观。
石老人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
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崂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
在崂山脚下临海断崖南侧,距岸百米处有一座 17 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
老公公以手托腮,注目凝神,每天晨迎旭日,暮送晚霞,伴着潮起潮落,历尽沧桑,不知度过了多少岁月。
你还知道哪些海上奇观?美丽的景象?二、感受海上奇观的美与壮观1. 让我们来看一些图片,请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海上奇观,美丽的景象?让学生说一说。
三、介绍山东的海上奇观介绍山东的几个海上奇观:黄河入海口、万鸟岛、海市蜃楼,以及形成的原因。
黄河入海口: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
处,1855 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
这里旷野茫茫,芳草萋萋,国家级保护珍禽四季随处可见。
黄河两岸,林场、芦苇、牧草带植被种类层次分明,黄河如同一条黄龙深入蔚蓝大海,堪称天下奇观。
夕阳西下、长河落日的迷人风情,令人神往。
万鸟岛:万鸟岛:又称车由岛,坐落于长岛诸岛中部偏东,这个海拔 73.5 米、仅有 0.05 平方公里的小岛,在浩渺的汪洋大海之中,简直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粒,然而海深魅力大,岛小情趣多,岛上栖居着上万只海鸥,被称为“万鸟岛”海市蜃楼:在平静无风的海面航行或在海边了望,往往会看到空中映现出远方船舶、岛屿或城廓楼台的影像;在沙漠旅行的人有时也会突然发现,在遥远的沙漠里有一片湖水,湖畔树影摇曳,令人向往。
课时:2课时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海洋”的拼音“hǎi yáng”。
2. 培养学生正确拼读、书写拼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海洋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正确拼读“海洋”的拼音。
2. 掌握“海洋”的书写。
教学难点:1. “海”字中的“亠”和“水”的书写顺序。
2. “洋”字中的“氵”和“羊”的书写顺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拼音卡片3. 海洋图片4. 拼音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3. 学生回答:“这是海洋。
”1. 教师出示拼音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海”和“洋”的拼音。
2. 教师示范拼读“海”和“洋”的拼音,学生跟读。
3. 教师讲解“海”和“洋”的书写顺序,并示范书写。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海”和“洋”。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拼音卡片,让学生独立拼读“海”和“洋”的拼音。
2.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书写情况,纠正错误。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和“洋”的拼音及书写。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提高拼音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出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海洋”的拼音。
2. 教师提问:“同学们,‘海洋’的拼音是什么?”3. 学生回答:“‘海洋’的拼音是hǎi yáng。
”二、新课1. 教师出示海洋相关的词汇,如“海水”、“海浪”、“海洋生物”等,引导学生学习。
2. 教师讲解词汇的拼音及意思,并示范书写。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词汇。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海洋相关的词汇,让学生独立拼读和书写。
2.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书写情况,纠正错误。
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了解的海洋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海洋故事。
五、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洋相关的词汇及拼音。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海洋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