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信用管理、风险及防范(ppt 43页)
- 格式:ppt
- 大小:369.50 KB
- 文档页数:7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风险及防范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而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在促进贸易往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
了解并防范这些风险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一、信用证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 L/C)是指银行根据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出口商(受益人)的一种保证在一定条件下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
其特点主要包括:1、银行信用:信用证是银行对出口商的付款承诺,而非进口商的直接信用。
2、独立性:信用证一经开出,就成为独立于贸易合同的自足文件。
3、单据交易:银行只根据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付款,而不管货物的实际情况。
二、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风险(一)开证行风险开证行的信誉和实力直接影响到信用证的支付保障。
如果开证行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不稳定、政治动荡,或者开证行本身经营不善、信誉不佳,可能导致无法按时付款或拒绝付款。
(二)信用证条款风险1、“软条款”风险:一些信用证中可能存在隐蔽的“软条款”,这些条款使得受益人在履行合同、提交单据时处于被动地位,给进口商提供了拒付或压价的机会。
例如,要求受益人提交无法获得的单据、规定某些条件需由进口商确认等。
2、条款模糊不清:信用证中的某些条款表述不明确、不完整,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分歧和争议,导致付款延误或拒付。
(三)单据风险1、单据不符: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如果与信用证的要求存在任何不符点,即使是细微的差异,都可能被银行拒付。
2、伪造单据:不法分子可能伪造或篡改信用证相关单据,以骗取货款。
(四)贸易欺诈风险1、进口商欺诈:进口商可能与开证行勾结,故意设置陷阱条款或提供虚假的信用证,骗取出口商的货物而不付款。
2、出口商欺诈:出口商可能提供虚假的货物或单据,以获取不当利益。
(五)汇率和利率风险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由于结算时间较长,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可能导致收付款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化,给一方带来损失。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和风险管理一、国际贸易中的信用管理在国际贸易中,信用双方的信用是贸易进行的基础。
一个成功的国际贸易往往需要一个良好的信用管理。
信用是双向的,既包括买方对卖方的信用,也包括卖方对买方的信用。
(一)买方的信用管理买方的信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买方背景在接受买方订单之前,卖方需要对买方进行背景调查,包括公司的注册资料、税务记录、信用记录、财务报表等,以了解买方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
2.签署合同合同是确保国际贸易顺利完成并避免信用风险的必要条件,合同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方式、交货期限、违约责任等。
3.选择合适的信用保障方式购买信用保险是减轻买方信用风险的重要方式。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元化分散风险,拆分订单,分期付款等方式。
(二)卖方的信用管理卖方要确保在国际贸易中保持良好的信用,以增加客户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1.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卖方应保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合同规定,同时保证交货期限,并严格遵守合同条款。
2.建立信誉卖方应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及时响应客户的问题,以建立良好的信誉。
3.采取适当的信用保护措施卖方可以在支付方式、贸易保险、信用证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自身的信用保护,减少信用风险。
二、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管理(一)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汇率波动而导致货币转换时的风险。
为了减弱汇率风险,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固定汇率卖方和买方可以协商固定汇率,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2.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双方可以使用外汇衍生品等金融衍生品,控制汇率风险。
3.选择合适的货币选择稳定的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可以减少汇率风险。
(二)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由于政治因素导致国际贸易风险的一种类型。
1.政治环境评估在国际贸易之前,应对潜在交易国家的政治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政治稳定性、法律规定、文化习惯等。
2.购买政治风险保险购买政治风险保险,以减少由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的风险与防范一、信用证概述信用证( LetterofCredit,L/C),是一种由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具体地说,就是银行(开证行)应进口商的请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的凭证。
信用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开证行承担首要付款责任。
就是说,开证行在开出信用证后,只要卖方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开证行就必须付款,并且未经受益人同意,银行不得撤销或者更改信用证。
(二)信用证的独立性。
信用证是基于买卖合同开立的,同时又独立于买卖合同,它实际上是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的一个合同。
(三)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业务。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第6条规定:银行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可能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履约行为。
二、信用证的风险(一)信用证的外部风险1、国家风险。
主要指政治风险。
信用证项下,当出口商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规定要求的单据,开证行也承诺在到期日前付款,如果在到期日前,进口国的政治制度发生改变,开证行也不能履行付款义务。
2、汇率风险。
在信用证项下,自信用证开出之日起到发货,直至单据到达开证行之间及银行审单这段时间,间隔较长,一旦所需支付的货币汇率升值,进口商将支付多于预期的本币金额。
(二)信用证当事人之间的风险1、出口商面临的风险(1)进口商不开证或延迟开证。
(2)进口商伪造信用证。
一是进口商故意伪造或冒用银行名义开立信用证,二是进口商伙同资信不良的银行开立信用证。
(3)“软条款”信用证。
常见的软条款有:a、货物备妥待运时,须经开证人或其委派的检验人员检验,且信用证要求提交开证人出具的货物检验书。
b、以本国法律干预信用证业务。
如信用证规定审证标准,除了《 UCP600》外,还有进口国法律。
c、陷阱条款。
如进口商修改信用证意思不够明确, 造成出口方误解。
d、“提货在前,议付在后”的交货方式,如凭空运单、车运的货物收据议付,或者信用证规定“将一份正本海运提单直寄开证申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