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验5(使用指针的程序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2
c语言实验报告实验C 语言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 C 语言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实践,加深对 C 语言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数组、指针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三、实验内容1、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的使用定义不同类型的变量,如整数型(int)、浮点型(float、double)、字符型(char)等,并进行赋值和运算操作。
熟悉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包括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等。
2、控制结构的应用使用ifelse 语句实现条件判断,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
运用 switch 语句进行多分支选择,处理不同的情况。
利用 for 循环、while 循环和 dowhile 循环实现重复执行的操作,例如计算数列的和、打印特定的图案等。
3、数组和字符串的操作定义和使用一维数组、二维数组,进行数组元素的访问、赋值和遍历。
掌握字符串的存储和处理方式,使用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如strlen、strcpy、strcmp 等)进行字符串的操作。
4、指针的应用理解指针的概念和指针变量的定义,通过指针访问变量和数组元素。
实现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函数的结合使用,体会指针在程序中的灵活运用。
5、函数的定义和调用编写自定义函数,实现特定的功能,如计算阶乘、判断素数等。
掌握函数的参数传递方式(值传递和地址传递),理解函数的返回值。
6、结构体和共用体的使用定义结构体类型,创建结构体变量,访问结构体成员。
了解共用体的概念和使用场景,比较结构体和共用体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打开 Visual Studio 2019 开发环境,创建一个新的 C 语言项目。
实验一(第1章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运行C语言程序的全过程。
2.熟悉编译环境。
3.初步熟悉C语言程序的语法规定。
4.了解简单函数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1.编程且上机运行:求3个整数的和。
2.编程且上机运行:求2个数的和、差、积和商。
3.编程且上机运行:输入3个数,求最大值。
4.编程且上机运行:输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5.在屏幕上输出:“hello world!”实验结果:实验二(第3章实验)1.实验目的:理解C语言的类型系统。
实验内容:写程序测试数据-2在类型char,int,unsigned int,long int,unsigned long int 中存储情况。
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参见各种类型的存储实现描述。
2.实验目的:了解混合类型计算中类型的转换规则。
实验内容:写程序测试多种类型数据一起运算时类型的转换及表达式结果的类型。
注意unsigned int和int数据运算时类型转换的方向。
实验过程:/** 类型转换问题* 试问下面两个表达式等价吗?*/#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 {unsigned int ui,uj;ui = 1;uj = 2;if (ui < uj)printf("\n%u < %u is true !\n", ui, uj);elseprintf("\n%u < %u is false !\n", ui, uj);if (ui - uj < 0)printf("\n%u - %u <0 is true !\n", ui, uj);elseprintf("\n%u - %u <0 is false !\n", ui, uj);system("pause");return 0;}实验结果:参见类型转换规则。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六使用指针的程序设计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指针的概念,会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2、能正确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3、熟悉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4、能正确使用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二、实验内容1.分析下面的程序并上机运行程序,要求写出3组以上程序的运行结果。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p1,*p2,*p;int a,b;printf("Input a b please");scanf("%d%d",&a,&b);p1=&a;p2=&b;if(a>b){ p=p1;p1=p2;p2=p;}printf("*p1=%d, *p2=%d\n",*p1,*p2);printf("a=%d, b=%d\n",a,b);}『运行结果:』输入1,2得:*p1=1,*p2=2a=1,b=2输入2,1得:*p1=1,*p2=2a=2,b=1输入56,123得:*p1=56,*p2=123a=56,b=1232.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分别求出数组中所有奇数之和以及所有偶数之和。
形参n给了数组中数据的个数,利用指针odd返回奇数之和,利用指针even 返回偶数之和。
请在下面空白处将实现这一功能的函数完善,并且调试运行出结果。
#include <stdio.h>#define N 10void fun(int *a,int n,int *odd,int *even){int m;*odd=0; *even=0;for(m=0;m<n;m++)if(*(a+m)%2==0)*even+=*(a+m);else*odd+=*(a+m);}void main(){int a[N]={1,10,2,3,19,6},i,n=6,odd,even;printf("The original data is:\n");for(i=0;i<n;i++)printf("%5d",*(a+i));printf("\n\n");fun(a,n,&odd,&even);printf("The sum of odd numbers:%d\n",odd);printf("The sum of even number:%d\n",even);}『运行结果:』3.编程实现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ch和一个字符串str,利用字符指针实现删除字符串str中和字符ch相等所有字符,然后输出字符串str。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焦雄5.#include <stdio.h> void main(){int a=10,n=5;a+=a;printf("%d\n",a);a=10,a-=2;printf("%d\n",a);a=10,a*=2+3;printf("%d\n",a);a=10,a/=a+a;printf("%d\n",a);a=10,a%=(n%=2);printf("%d\n",a);a=10,a+=a-=a*=a;printf("%d\n",a); }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心得体会实验三简单程序、分支程序和循环程序设计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和要求1.理解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实现基本结构的语句;2.熟练应用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3.理解并掌握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4.熟练掌握if语句、switch语句、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的用法;实验内容1.输入并运行第3章例3-3、例3-6中的程序,通过输出结果理解对应的格式说明。
2.输入并运行第3章例3-8、例3-10中的程序,注意输入数据的格式。
3.已知圆柱半径r=1.5,圆柱高h=3,编程求圆周长,圆面积和圆柱体积。
4.输入一百分制成绩,输出成绩等级A、B、C、D、E。
90分以上为A,80~89为B,70~79分为C,60~69分为D,60分以下为E。
要求程序能处理错误的输入数据。
5.利用公式:π/4=1-1/3+1/5-1/7+……,求π的近似值,直到最后一项的绝对值小于10-6为止。
(fabs(t)表示t的绝对值,1e-6=1*10-6)。
6.求100-200间所有素数。
7.输出三角形的九九乘法口诀表。
8.打印水仙花数。
水仙花数是指一个3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
17.5实验5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实验目的(1)熟悉掌握用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
(2)掌握在程序设计中循环的方法实现一些常用的算法(如穷举、迭代、递推等)。
(3)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
2.实验内容编程并上机调试运行(1)输入一行字符、分别统计出其中的英文字母、空格、数字和其他字符的个数(本题是教材第5章第4题)在得到正确结果后,请修改程序使之能分别统计大小写字母、空格、数字和其他字符的个数。
(2)输出所有的“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三位数,其个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
例如,153是一个水仙花数,因为153=1³+5³+3³(本题是教材第五章第8题)。
(3)猴子吃桃问题。
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
第二天早上又将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个,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
到第10天早上想再吃,只剩一个桃子了。
求第一天共摘了多少桃子(本题是教材第五章第12题)。
再得到正确结果后,修改题目,改为猴子每天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后,再吃两个。
请修改程序并运行,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4)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2X³=4x²+3x-6=0在1.5附近的根(本题是教材第五章第13题,学过高等数学的读者可选做此题)。
再得到正确结果后,请修改程序所设的X初始值由1.5改为100,1000,1000,再运行,观察结果,分析不同的x初值对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修改程序,使之能输出迭代的次数和每次迭代的结果,分析不同的x初始值对迭代的次数有无影响。
3.预习内容预习教材第5章。
17.6实验6数组1.实验目的(1)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函数的使用。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特别是排序算法)。
2.实验内容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一实验项目名称: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6.0一、实验目的:1.了解在Visual C++ 6.0环境下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2.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1章。
三、实验内容:1.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include <stdio.h>int main( ){printf("This is a C program.\n");return 0;}2.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入下面的程序(有语法错误),编译、连接、调试该程序,直至程序无语法错误,然后运行程序,并观察分析运行结果。
#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b,suma=3;b=4;sun=a+b;print(“%d+%d=%d\n”,a,b,sum);return 0;}四、实验结果:1. 运行结果(或截图):2. (1) 改正后的源程序:(2) 运行结果(或截图):五、思考题:1. 一个C程序上机的步骤有哪些?答:2. 组成C程序的基本单位是函数,一个函数包括哪几个部分?答: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实验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6.0一、实验目的:1.掌握整型、实型与字符型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概念;2.掌握常量及变量的使用方法;3. 掌握基本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4. 掌握++、--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二、预习内容: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2章。
三、实验内容:1.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入下面的程序,编译、连接、调试该程序。
实验6 指针一、实验目的1.掌握指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用法。
包括:变量的地址和变量的值,指针变量的说明、指针变量的初始化、指针的内容与定义格式、指针的基本运算等;2.掌握数组与指针的关系并能够利用指针解决数组的相关问题;3.掌握字符串与指针的关系并能够利用指针处理字符串的问题;4.掌握指针与函数的关系并能够利用指针处理函数问题;5.了解指向指针的指针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6.能够使用指针进行程序设计。
二、实验环境PC微机Windows 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现:将一个任意整数插入到一个已排序的整数数组中,插入后数组中的数仍然保持有序。
要求:(1)整数数组由初始化方式输入。
任意整数由scanf函数输入;(2)实现过程采用指针处理;(3)输出原始数组数据以及插入数据后的数组数据并加以相应说明。
代码实现:#include<stdio.h>int main(){int num[11], * p = &num[10];//预先指向末尾for (int i = 0; i < 10; i++) {scanf("%d", &num[i]);}//输入已排序的数据printf("原始数组:");for (int i = 0; i < 10; i++) printf("%d ", num[i]);printf("\n");int newnum;scanf("%d", &newnum);//输入待插入的数bool flag = true;//判断是否是插入末尾for (int i = 0; i < 10; i++) {if (newnum <= num[i]) {//找到插入位置flag = false;for (int j = 9; j >= i; j--) {//插入数据并将其他数据后移*p = num[j];p--;if (j == i) {num[j] = newnum;}}break;}}if (flag) *p = newnum;printf("插入后的数组:");for (int i = 0; i < 11; i++) printf("%d ", num[i]);return 0;}实验结果:①插入最左边②插入最右边:③插入中间:④插入相同的数:实验分析:结果和预期一致。
五《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分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掌握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
3、掌握分支结构的嵌套。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编程,计算下列分段函数值:x2+3x-4,x<0且x≠-4f(x)= x2-6x+5,0=x<10且x≠1及x≠5x2-4x-1,其他要求如下:(1)用if语句实现分支。
自变量x与函数值均采用双精度类型。
(2)自变量x值从键盘输入,且输入前要有提示信息。
(3)数据的输出格式采用以下形式:x=输入值,f(x)=计算值(4)分别以-3.0,-1.0,0.5,1.5,2.5,3.5,4.5,5.5为自变量,运行该程序。
记录结果。
(5)源程序以sy4_1.c存盘。
2、编程,将一个百分制成绩转换成等级制成绩。
具体要求如下:(1)百分制与等级制的对应关系如下:(2)用switch语句实现该功能。
(3)用键盘输入百分制成绩,输入前要有提示信息。
(4)要能判断输入数据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数据应输出错误信息。
(5)输出结果中应包含百分制成绩和成绩等级。
(6)分别输入成绩-10,99,60,85,70,101,45,运行该程序。
记录结果。
(7)源程序以sy4_2.c存盘。
三、思考题1、实现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适用条件是什么?2、如何设置选择结构中的判断条件?它在程序设计中的意义何在?实验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一、实验目的1、掌握循环的概念。
2、掌握三种常用的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3、初步掌握循环结构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编程,分别利用三种循环语句,求1+2+3+…50之和。
要求如下:(1)输出计算结果;数据的输出格式采用以下形式:1+2+3+…50=计算值(2)源程序分别以sy5_1.c、sy5_2.c、sy5_3.c存盘。
2、编程,穷举算法解百马百担问题(有100匹马驮100担货,大马驮3担,中马驮2担,两匹小马驮1担,问有大、中、小马各多少?)要求如下:(1)输出计算结果;在数据输出之前应有提示信息。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目标: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并根据算法编制程序,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技巧,初步了解软件开发所要经历的阶段,为学生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学要求:要求掌握数据类型的定义和使用;三种结构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文件操作等。
实验(一)C语言的编程环境(TURBOC 2.O)一、目的和要求1、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
2、掌握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C语言程序的结构。
3、掌握C语言上机步骤,了解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4、本实验可在学习完教材第一章后进行。
二、实验内容1. 启动Turbo C如果用户计算机系统已经安装了Turbo C编译系统,则在DOS命令状态下键入命令tc。
进入Turbo C集成环境后,首先在屏幕上显示Turbo C主菜单窗口,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在该窗口,有8个菜单条目。
每一个菜单的意义如下:File 处理文件(包括装入、存盘、选择、建立、换名写盘),目录操作(包括列表、改变工作目录),退出系统及调用DOS 。
Edit 建立、编辑源文件。
Run 控制运行程序。
如果程序已经编译连接好,且Debug/Source Debugging以及Option/Compiler/Code generation/OBJ Debug Information开关置为On,则可以用此菜单初始化调试阶段。
Compile 编译并生成目标程序与可执行文件。
Project 允许说明程序中包含哪些文件的管理条目。
Options 可以选择集成环境任选项(如存储模式、编译时的任选项、诊断及连接任选项)及定义宏;也可以记录Include Output及Library文件目录,保存编译任选项和从配置文件加载任选。
Debug 检查、改变变量的值,查找函数,程序运行时查看调用栈。
选择程序编译时是否在执行行代码中插入调试信息。
《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一、适用范围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二、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三、学时数与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4实验学时:28 实验学分:1四、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全面了解 C 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 C 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
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的环境;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达到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
注:带*的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六、教材、讲义及参考书《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实验成绩=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成绩以等级形式给出,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类。
1、平时考核: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
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编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及运用知识能力、程序编制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本大纲共安排28学时的实验,其中带*号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实际课时为18学时。
实验项目多为设计性实验项目,每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都包含数个小的设计性题目,其中带*号的题目为选做题目,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
九、实验项目实验一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Visual C++6.0编译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答案《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答案实验一:C语言环境搭建与基本语法1. 问题:如何在计算机上搭建C语言开发环境?答案:搭建C语言开发环境通常需要安装编译器和集成开发环境(IDE)。
常见的编译器有GCC,而IDE如Visual Studio Code、Code::Blocks等。
安装完成后,配置好编译器路径,即可开始编写和编译C语言程序。
2. 问题: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有哪些?答案: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型(int)、字符型(char)、浮点型(float和double)以及更复杂的结构体(struct)和联合体(union)等。
3. 问题:如何定义一个变量?答案:定义变量的基本语法是:`类型名变量名;`。
例如,定义一个整型变量a:`int a;`。
4. 问题:如何实现变量的输入和输出?答案:使用`scanf`函数进行输入,使用`printf`函数进行输出。
例如,输入一个整数并输出:`scanf("%d", &a); printf("%d", a);`。
实验二:控制结构1. 问题:C语言中的条件语句有哪些?答案:C语言中的条件语句主要有`if`语句和`switch`语句。
2. 问题:如何使用`if`语句?答案:`if`语句的基本语法是:`if (条件) { 语句 }`。
例如,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正数:`if (a > 0) { printf("正数"); }`。
3. 问题:如何使用`switch`语句?答案:`switch`语句用于多条件分支选择。
基本语法是:`switch (表达式) { case 常量1: 语句1; break; case 常量2: 语句2; break; ... default: 默认语句; }`。
4. 问题:C语言中的循环语句有哪些?答案:C语言中的循环语句主要有`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答案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C语言编程技能的重要工具。
本指导书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引导学生从基础语法到高级编程技巧,逐步提高编程能力。
以下是一些实验题目和相应的答案示例,以供参考。
实验一:C语言基础语法实验目的:- 熟悉C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
- 掌握变量声明、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的使用。
实验内容:1. 编写一个程序,输入两个整数,输出它们的和、差、积和商。
实验答案:```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num1, num2;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scanf("%d %d", &num1, &num2);printf("和是:%d\n", num1 + num2);printf("差是:%d\n", num1 - num2);printf("积是:%d\n", num1 * num2);if (num2 != 0) {printf("商是:%d\n", num1 / num2);} else {printf("除数不能为0。
\n");}return 0;}```实验二:控制结构实验目的:- 掌握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使用。
实验内容:1. 使用循环语句计算1到100的和。
实验答案:```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sum = 0;for (int i = 1; i <= 100; i++) {sum += i;}printf("1到100的和是:%d\n", sum); return 0;}```实验三:数组和字符串- 掌握数组和字符串的声明、初始化和使用。
实验内容:1. 编写一个程序,输入一个字符串,然后反转该字符串并输出。
C语言指针教学设计1.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指针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或公共基础课,不仅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硬件编程等课程的入门级课程,同时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底层原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强调和分析指针与基本数据类型、函数、数组的内在联系,灵活设计教学程序实例,为学习者掌握指针及c语言程序设计创造良好条件。
指针是C语言的教学重点,程序使用指针可以带来很多方便,如:1)灵活操作数组(含字符串);2)动态分配内存;3)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是让程序更加简洁高效的重要手段。
然而指针也是C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学习者普遍感觉指针概念抽象,致使无法正确理解并使用指针,而指针的使用稍有不慎,往往会给c语言程序带来致命的错误。
2。
学生分析在讲指针内容之前,学习者经历了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输入输出函数、选择制语句、循环控制语句、函数、数组等内容的学习。
而指针内容之后,一般还要讲授指针与字符串、指针与数组、结构体与共用体、文件操作等内容.其中指针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并掌握指针,对学习者获得程序设计技巧和能力、继续学习其它计算机专业课程至关重要.3.教师自我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根据指针教学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调各关键知识点的重要性,尽可能在指针内容的学习之前,使学习者具备理解指针概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强调和分析指针与基本数据类型、函数、数组的内在联系,灵活设计教学程序实例,为学习者掌握指针及c语言程序设计创造良好条件。
4.学生学习方法建议学习本章内容时,应重点掌握指针与指针的区别、指针的引用方法和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指针作为函数参数和在数组当中的的应用,要求多读程序,理解编程的算法、编程的思路,并仿照例题多编程序、上机练习,真正掌握指针的灵活应用。
c语言实验报告一、引言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开发领域的编程语言。
它的简洁性、高效性以及跨平台的特性使其成为许多开发人员的首选。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学习C语言过程中进行的几个实验项目,并详细记录每个实验的步骤、结果以及对C语言的理解。
二、实验一:Hello World!在学习任何一门编程语言时,第一个示例程序往往是输出"Hello World!"。
这个简单的程序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够帮助初学者了解基本的编译和运行过程。
在实验中,我使用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编写了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并成功地将其编译并运行。
这个小小的成就让我对C语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信心。
三、实验二:计算器程序为了更深入地理解C语言的数据类型和运算符,我决定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这个程序可以实现基础的四则运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函数,如平方根和求幂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结构来实现计算功能,并通过不断调试和修改,使程序更加健壮和高效。
四、实验三:数组与排序数组是C语言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实验三中,我探索了数组的用法和特性,并将其应用于一个排序算法中。
我选择了冒泡排序作为实验的排序算法,通过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并不断交换位置,最终将数组中的元素按照升序排列。
这个实验使我更加熟悉了数组的操作,也加深了我对算法思想和效率的理解。
五、实验四:文件操作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的应用程序需要与文件进行交互。
为了学习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文件操作,我进行了实验四。
在这个实验中,我编写了一个小程序,能够读取一个文本文件的内容,统计其中不同字符的数量,并将结果输出到另一个文件。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了如何打开、关闭和读写文件,也学习了异常处理以及文件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
六、实验五:数据结构和指针C语言提供了指针的机制,允许直接访问和操纵内存中的数据。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指针和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我进行了实验五。
使用指针参数交换两个变量值”案例C主讲教师崔玲玲 5.1 “【案例说明】用函数实现两个变量值的交换使其在主调函数和被调函数中的值一致。
要求用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 5.1所示。
图 5.1 使用指针参数交换两个变量值【案例目的】 1 熟悉如何定义指针变量掌握将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的方法。
2 掌握通过指针参数由被调函数向主调函数传递多个值的方法。
【技术要点】由于变量的值始终存放在内存单元中因此要交换两个变量的值只需交换这两个变量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值即可这就需要知道两个变量的地址。
也就是说需要保证主调函数与被调函数中所要交换的两个数的内存单元是同一内存单元即传递的参数是内存单元的地址而不是内存单元中的值。
【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1. 指针和地址2. 指针变量的定义及初始化3. 指针变量的赋值4. 指针变量的引用 5. 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5.2 “有序数列的插入”案例【案例说明】用指针法编程插入一个数到有序数列中。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 5.7所示。
图 5.7 有序数列的插入【案例目的】 1 熟悉如何定义指针变量掌握将指针变量指向一维数组元素的方法。
2 掌握如何在一个有序的数列中查找合适的位置。
3 掌握如何将一个数插入到一个有序数列中。
【技术要点】 1 有序数组中插入一个数的关键是找到该数据插入的位置然后将插入位置及其后的所有元素均后移一位在空出的位置放入待插入的数据。
例如在13、27、38、49、65、76、97这列有序数据中插入53这个数成为新的有序数列13、27、38、49、53、65、76、97。
2 定义数组时必须多开辟一个存储单元用于存放待插入的数据。
【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1. 指针变量的运算 2. 指针与一维数组 5.3 “两个字符串首尾连接”案例【案例说明】编写程序将两个字符串首尾连接起来。
要求用字符指针变量处理。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 5.9所示。
图 5.9 两个字符串首尾连接【案例目的】 1 学会定义基类型为字符型的指针变量并将指针变量指向串首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