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和眼眶疾病的断诊与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06.50 KB
- 文档页数:80
眼科眼眶疾病总结汇报眼科眼眶疾病总结汇报(1000字)眼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眼睛相关的各种疾病和病症,包括眼眶疾病。
眼眶是眼球周围的一个空腔,包含了眼外肌、脑膜和脂肪组织等重要结构。
眼眶疾病主要包括眼眶肿瘤、眼眶炎症、眼眶感染等。
本文将对常见的眼科眼眶疾病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眼眶肿瘤是眼眶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眼眶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其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眼睑脂肪瘤、泪腺囊肿等。
这些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对视力造成明显的影响。
而恶性肿瘤如眼眶肉瘤则生长迅速,可能导致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症状。
其次,眼眶炎症也是常见的眼眶疾病之一。
常见的眼眶炎症包括眼眶突眼、泪囊炎等。
眼眶突眼是由于眼眶内组织发生炎症而导致眼球向前凸起,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泪囊炎则是泪囊内部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会导致泪液潴留,引起泪溢、泪囊疼痛等症状。
此外,眼眶感染也是常见的眼眶疾病。
眼眶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常见的症状包括眼眶红肿、疼痛、视力模糊等。
其中麦粒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眶感染,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患者会出现眼睑红肿、疼痛以及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
眼眶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结合具体病情进行。
对于眼眶肿瘤来说,如果是良性肿瘤,可以选择手术切除,以保留视力和眼球外貌;对于恶性肿瘤,通常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眼眶炎症的治疗主要是对病因进行处理,如对泪囊炎可以进行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引流;眼眶感染则需要根据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
总的来说,眼科眼眶疾病包括眼眶肿瘤、眼眶炎症和眼眶感染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视力丧失等。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眼科诊治,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眼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有助于预防眼科眼眶疾病的发生。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才能更好地保护视力和眼部健康。
眼眶炎症诊疗规范一、眼眶急性炎症(一)急性眶骨膜炎【概述】眶骨膜炎是指在眶骨膜上发生的炎症。
其发病多因化脓性鼻窦炎荽延所致,成年人由筛窦炎所引起,婴儿化脓性上颌窦炎向上侵犯骨壁及骨膜;另外,猩红热、百日咳以及远处感染形成的脓毒性栓子,也可引起眶急性骨膜炎。
【临床表现】1.疼痛发生在眶缘部的骨膜炎有局部红肿热痛,后部眶骨膜炎有明显的眼眶区疼痛及压痛。
2.眼球位置异常眶缘骨膜炎时眼球向相反方向移位,后部骨膜炎引起眼球向前突出。
3.脓肿及窦道形成炎症区的脓液沿骨壁向前引流,在眶缘形成脓肿,可见波动性肿物,如未及时切开引流则破溃形成窦道,经常有脓液流出。
【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
2.CT扫描显示局部眶骨膜增厚。
骨膜下脓肿形成后,可见该部梭形高密度影,往往同时发现鼻窦密度增高。
【治疗方案及原则】1.抗菌药物首先口服或静脉给予广谱抗菌药物。
待细菌培养进行药敏试验后,改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2.切开引流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
(二)眼球筋膜炎【概述】眼球筋膜后起自视神经周围,向前至角膜缘附近。
筋膜炎是发生在这层膜上的炎症。
眼外肌穿过筋膜,附着于巩膜表面,所以筋膜炎可有眼肌症状。
临床上把筋膜炎分为浆液性及化脓性两种。
浆液性筋膜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常伴发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红斑狼疮等,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化脓性筋膜炎是化脓菌感染的结果,常由邻近结构的炎症要延而来,如眼球脓炎,以及颜面部、牙根、腮腺、鼻窦等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眼睑穿通伤也可将细菌直接带入筋膜而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1.浆液性筋膜炎发病急,进展快,一般侵犯双眼。
眼部疼痛,结膜水肿、充血。
如累及眼外肌,则眼球向病变方向运动受限.且疼痛加剧。
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2.化脓性筋膜炎临床表现同浆液性筋膜炎,但较严重。
多能查到原发化脓灶。
炎症向后部眶组织篁延,引起眼球突出、视力下降。
脓液向前引流,积存于结膜下,可见黄白色脓点。
【诊断要点】1.浆液性筋膜炎多为双侧,化脓性筋膜炎为单侧。
马凡氏综合征外表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也称为先天性无眼畸形。
该疾病以患者在出生时面部和眼球的发育异常为主要特征,通过外表可以清晰地看出患者面容上的异常发育。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马凡氏综合征的外表表现,以及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马凡氏综合征的外表异常主要包括眼睛、眼眶、面部和下颌骨等方面的发育缺陷。
最常见的眼睛问题是缺乏一个或两个眼球(无眼)或眼球的不完全形成(微小眼球),这导致了患者没有正常的视觉功能。
此外,患者的眼眶往往较小,形状不规则,影响了眼部组织和结构的正常发育。
面部方面,患者的额头常常较宽,眼睛之间的距离较窄,鼻子较平,皮肤松弛,咀嚼肌发育不良,造成下颌骨的发育障碍。
除了上述外表异常,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还可能存在其他体征,如耳廓异常、唇裂、腭裂、心脏疾病、智力低下等。
这些附加体征导致患者的整体外表呈现出特殊的面容,使其易于识别。
诊断马凡氏综合征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检查的结果。
面部异常的明显特征常常足以提供初步的诊断线索。
然而,遗传学检查可通过检测与马凡氏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来确认诊断。
目前,一些医学中心还使用三维重建技术来帮助诊断,即通过将患者的受损面部进行数字建模,从而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诊断。
治疗马凡氏综合征主要是综合性的,需要多个专科医生的参与。
患者的治疗计划应包括眼科、整形外科、牙科、听力学、心脏病学等专科。
眼科方面的治疗主要是为患者提供眼睛的假眼或整形手术来改善其外观。
整形外科则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患者的面容异常,如重建眼眶、调整下颌骨和修复唇腭裂等。
此外,牙科和听力学方面的治疗也是必要的,以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听力。
除了外科手术之外,康复治疗也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面部手术完成,康复治疗师将介入,帮助患者恢复面部的正常功能。
这包括口腔肌肉练习、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总之,马凡氏综合征外表的异常发育是这一遗传性疾病的主要特点。
通过外表的特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马凡氏综合征,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眼科诊疗、操作常规眼科诊疗常规外眼和眼眶疾病眼睑疾病睑缘炎【诊断】1.鳞屑性:睑缘部充血,睫毛与睑缘处有灰白色鳞屑附着,严重者与溢出的皮脂混合形成黄色腊样痂皮,除去痂皮无溃疡灶,睫毛易脱,但可再生。
2.溃疡性:睑缘充血,睫毛根部布满黄色痂皮,睫毛可被胶粘成束。
除去痂皮见睫毛根部有小脓疱和溃疡灶。
睫毛脱落后不能再生。
3.眦角性:眦部睑缘皮肤充血,可伴有糜烂。
【治疗】1.去除致病因素。
2.局部用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除去鳞屑与痂皮。
3.涂黄降汞软膏或抗生素软膏。
4.眦角性可用0.25~0.5%硫酸锌眼水滴眼,再加维生素B2口服。
麦粒肿【诊断】1.急性起病。
2.眼睑红、肿、热、痛并形成硬结,如为外麦粒肿,硬结位于睫毛根睑缘处,压痛明显,2~3天后硬结渐变软,中央有脓点,溃破排脓后,疼痛骤减,红肿也渐渐消退。
炎症接近外眦角部,常可致球结膜水肿。
有时可伴畏寒发热及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
如为内麦粒肿,硬结位于睑结膜面,炎症较重,相应部位睑结膜充血明显。
可透见黄色脓点溃破后脓液排出。
如细菌毒素强烈,未能破溃,炎症扩散可形成眼睑脓肿或眼睑蜂窝织炎。
【治疗】1.早期热敷与理疗。
2.外麦粒肿脓肿形成应切开排脓,脓多则放引流条。
3.使用抗生素与清热解毒中药。
4.切开排脓外麦料肿采用平行睑缘皮肤切口,内麦粒肿采用垂直睑缘结膜面切口。
霰粒肿【诊断】1.缓慢增大的睑皮下圆形、表面光滑与睑板相应皮肤不粘连的无症状肿块。
2.肿块相应睑结膜面成紫色,如自行穿破可形成肉芽肿。
3.若合并感染,则原霰粒肿硬结突然红肿与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充血肿胀,2~3天后睑结膜面出现脓点,穿破排脓,排脓后局部仍有硬结或在睑结膜面形成肉芽肿。
【治疗】1.较小的可按摩后,外涂鱼石脂膏。
2.绿豆大以上者可从睑结膜面手术刮除内容物与剪除囊壁。
如已近穿破皮肤面则从皮肤面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眼眶手术的手术进路眼眶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治疗眼眶相关的疾病,例如眼眶肿瘤、眼眶外伤等。
手术进路是指医生在进行眼眶手术时所选择的切口和进入眼眶的路径。
合理选择手术进路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眼眶手术常用的手术进路。
1. 前庭入路前庭入路是最常见的眼眶手术进路之一,适用于眼眶后壁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眶隔与上颌窦之间的部位进行切口。
然后,医生会切开眶隔,暴露出眼外肌和眼神经。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可视野良好,可以较为全面地处理眼眶后壁的病变。
然而,前庭入路进入眶腔后,必须小心避免损害眶内结构。
2. 外眦入路外眦入路适用于眼眶前壁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眉毛上方的外眦处进行切口。
然后,医生会通过切开眶隔和筋膜组织,暴露出眶前区域。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对眼眶前壁病变的处理较为直接。
然而,外眦入路的缺点是视野较为有限,对于眼眶深部的病变处理可能不够充分。
3. 额骨入路额骨入路适用于眼眶的上方和外侧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额骨上方进行切口,并通过切开额肌和颞肌,进入眶腔。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可视野较好,适用于眼眶上方和外侧的病变处理。
然而,额骨入路的缺点是切口较大,可能造成一定的创伤。
4. 筛窦入路筛窦入路适用于眼眶后部和侧后部的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鼻腔内侧进行切口,并延长至筛窦开口处。
然后,医生会通过切开筛窦,进入眶腔。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可视野较好,适用于眼眶后部和侧后部病变的处理。
然而,筛窦入路的缺点是切口需要穿越筛窦,可能造成骨折和出血等并发症。
5. 眶底入路眶底入路适用于眼眶底部病变的手术。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下眼睑结膜内侧进行切口,并通过切开结膜和筋膜组织,进入眶腔。
这个进路的优点是可视野较好,适用于眼眶底部的病变处理。
然而,眶底入路的缺点是对于眼眶上方和侧方的病变处理不够充分。
6. 其他进路除了上述的常见手术进路之外,医生还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其他进路,如眶颧入路、入项切口等。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眼部疾病是指影响眼睛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眼球、眼附属器官以及相关结构的病变。
眼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影像学技术,如超声、X射线、CT扫描、MRI等,来获取和解读眼部疾病的图像信息,进而辅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通过利用超声波对眼部进行扫描,获取眼部结构的图像信息。
它可以用于检查眼部疾病中涉及到的各种组织和结构,包括眼球、眼外肌、晶状体、视网膜等。
超声检查对于诊断眼球内部疾病,如巩膜下出血、玻璃体出血、巩膜下肿瘤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射入X射线到眼部,然后接收经过眼部组织的射线来获取图像。
X射线可以用于检查眼眶骨骼、眼眶肿瘤、眼眶畸形等病变。
其中,眼眶骨骼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眶壁的异常情况,如骨折、骨破坏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对眼部进行多层次的断层扫描来获取图像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可以对眼部的各个层次进行观察和分析。
CT扫描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如眶内肿瘤、眶内脂肪瘤等。
4.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视神经病变、眼眶肿瘤等。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并可以观察到眼部组织的代谢和功能状态,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能够通过获取和解读眼部影像来帮助医生对眼部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超声、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在眼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眼科的诊疗水平。
眼眶疾病如何治疗?
眼眶疾病的治疗视病变性质而定。
①对眼眶肿瘤的治疗因其性质而不同,良性肿瘤只要肿瘤摘除干净,
术后随诊观察即可,不再需要任何治疗。
恶性肿瘤需做较广泛的清除,同时术后应进行化疗和放疗。
②炎症性疾病主要用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治疗。
③眼眶外伤早期主要是控制出血,预防感染,去除异物或死骨片等;
后期遇有畸形者,可作矫形手术。
④由全身疾病或邻近组织病变向眼眶蔓延而致的病变,除对眼部作对
症处理外,重点应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提示:眼眶病虽然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病,但是只要能够早期发现、早
期治疗,包括一些恶性肿瘤都是可以治愈的。
刘虎主任医师副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眼科。
眼表疾病的检查方法眼表疾病是指发生在眼球最外层,即角膜和结膜的疾病。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眼表疾病,医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检查方法来评估患者的病情。
本文将简述眼表疾病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症状评估症状评估是眼表疾病检查的第一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不适感等,以初步判断病情。
常见的症状包括眼部疼痛、痒、干涩、流泪、视力模糊等。
通过了解患者的症状,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眼表疾病的可能病因和严重程度。
二、眼部检查眼部检查是眼表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包括以下几种:1.裂隙灯检查:裂隙灯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检查设备,可以观察角膜、结膜、前房等结构,发现微小的病变。
通过裂隙灯检查,医生可以观察角膜是否透明、有无炎症、水肿等情况,结膜是否有充血、增生等变化。
2.角膜染色检查:角膜染色检查是通过将染色剂滴入眼内,观察角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
如果角膜上皮细胞受损或脱落,染色剂会着色,帮助医生发现角膜病变。
3.结膜囊冲洗:结膜囊冲洗是通过冲洗液冲洗结膜囊,去除表面的分泌物和杂质,以便更清楚地观察结膜病变。
4.眼压测量:眼压测量是通过测量眼球内部的压力,判断眼球是否正常。
眼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眼部不适或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眼泪等样本进行化验,以帮助诊断眼表疾病。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1.血液常规检查:血液常规检查可以检测白细胞计数、血沉等指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2.眼泪分析:眼泪分析可以检测眼泪中的成分,如蛋白质、细胞计数等,了解泪腺功能是否正常。
3.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可以检测眼泪样本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有助于确定病因。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X线、超声、CT等设备对眼部进行成像,以了解眼球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1.B超检查:B超可以显示眼球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判断眼球是否存在异常。
2.CT检查:CT可以显示眼球的内部结构,有助于发现炎症、肿瘤等病变。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中医眼科疾病是指中医学中对眼睛相关的疾病的分类和诊疗方法。
中医眼科疾病主要包括眼疲劳、近视、远视、斜视、框状视、眼震、红眼病、麦粒肿、眼跳、眶周炎、黄斑病变等多种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一些疾病。
眼疲劳是现代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
其症状包括眼部疼痛、视力模糊、眼干涩等。
中医认为眼疲劳主要是眼部气血不足所致,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眼部按摩和眼保健操等。
近视是指远视距离模糊,近视距离清晰,主要症状是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或稍差。
中医认为近视主要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导致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眼保健操等。
远视是指近视距离模糊,远视距离清晰,主要症状是近视力减退,远视力正常或稍好。
中医认为远视主要是心肾不交、气血不足所致,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眼保健操等。
斜视是指眼睛在注视方向时,出现一只眼睛向内、向外、向上或向下倾斜。
中医认为斜视主要是肝经郁滞、脾胃失和导致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
框状视是指在注视远处物体时,眼睛常常会出现框状的黑影。
中医认为框状视主要是眼睛筋脉紧张、气血不足所致,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
眼震是指眼球在注视静止的物体时出现快速而无法控制的震动。
中医认为眼震主要是肝火上炎、心肾失于养导致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能量疗法等。
红眼病是指眼睛出现眼球充血、结膜炎等症状。
中医认为红眼病主要是肝火亢盛、气血不足所致,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火罐疗法等。
麦粒肿是指眼睑边缘或睫毛发炎形成的脓肿。
中医认为麦粒肿主要是寒湿内蕴、血瘀所致,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穴位敷贴、局部热敷等。
眼跳是指眼睑或眼球出现不自主的跳动。
中医认为眼睑跳动主要是肝火上炎、气血不足所致,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
眶周炎是指眼眶周围的组织出现炎症,主要症状是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等。
中医认为眶周炎主要是湿热内蕴、气血不足所致,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外敷等。
第五十章外眼和眼眶疾病
第一节眼睑疾病
眼睑疖肿和脓肿
【诊断】
1.急性起病。
2.眼睑红、肿、热、痛并形成硬结,数天后硬结出现波动感并穿破排脓,穿破口形成溃疡,坏死组织脱落,创口愈合形成瘢痕。
3.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4.在儿童患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及白细胞升高与核左移。
5.部分脓肿病人起病前有局部外伤史。
【治疗】
1.早期热敷、理疗。
2.局部切勿挤压,为防炎症扩散。
3.有波动感则采用平行睑缘切开排脓,脓多时置入引流条,局部涂抗生素眼膏全身适当使用抗生素、清热解毒中药。
眼睑丹毒
【诊断】
1.急性起病。
2.眼睑皮肤充血呈鲜红色肿胀、质硬、与健康皮肤界限分明,压痛明显。
3.皮肤病变有时会有细小水泡。
4.严重者皮肤可呈暗红色、坏死形成黑痂。
5.耳前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6.全身不适、发热、畏寒。
【治疗】
1.局部涂抗生素眼膏。
2.全身用大量抗生素如青霉素等。
3.如全身症状严重,疑有败血症或海绵窦炎时,及时请内科会诊。
眼睑热性疱疹
【诊断】
1.起病前常有流感及发热史。
2.多在下睑先出现透明、集簌状半透明的小水疱,周围皮肤轻度红肿,有时合并口唇、鼻翼处也出现小水疱,3~7天后水疱干固结痂,痂皮脱落不留瘢痕。
【治疗】
1.局部用棉花蘸干、无环鸟苷眼水湿敷或用无环鸟苷眼膏涂敷。
2.必要时加用抗生素眼膏以防继发感染。
眼睑带状疱疹
【诊断】
1.沿一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头皮、前额及眼睑)的剧烈神经性疼痛。
2.数日后沿分布区皮肤潮红、肿胀、出现簌状透明小水疱,水疱绝不越过中线,水疱大小
不一,浅黄色,早期透明,以后混浊干涸结痂。
3.痂皮脱落留有瘢痕。
4.部分病例可侵犯角膜及继发虹膜睫状体炎,或疱疹消退后继发巩膜炎、眼肌麻痹及视神经萎缩。
【治疗】
1.局部治疗同热性疱疹。
2.全身使用止痛药与镇痛药。
3.增强机体抵抗力,如肌注维生素B1、B12、•丙种球蛋白及口服左旋咪唑。
眼睑牛痘
【诊断】
1.常有牛痘疫苗接种史或牛痘疫苗溅入眼睑皮肤史。
2.眼睑明显红肿、并出现牛痘样脓疱,脓疱穿破形成溃疡,出现痂皮愈合,以后形成永久性瘢痕。
3.少数病例可继发牛痘性结膜炎或角膜炎。
【治疗】
与带状疱疹治疗基本相同。
眼睑过敏性皮炎
【诊断】
1.有接触某种过敏性物质或药物史。
2.眼睑刺痒、烧灼感。
3.眼睑水肿明显,伴有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湿疹样改变。
4.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皮肤外观似鳞屑状粗燥肥厚。
【治疗】
1.找出致敏物质,停止接触致敏物质。
2.局部用3%硼酸水湿敷,外涂皮质类固醇霜或软膏。
3.可口服强的松,或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药,或静注葡萄糖酸钙等。
睑缘炎
【诊断】
1.鳞屑性:睑缘部充血,睫毛与睑缘处有灰白色鳞屑附着,严重者与溢出的皮脂混合形成黄色腊样痂皮,除去痂皮无溃疡灶,睫毛易脱,但可再生。
2.溃疡性:睑缘充血,睫毛根部布满黄色痂皮,睫毛可被胶粘成束。
除去痂皮见睫毛根部有小脓疱和溃疡灶。
睫毛脱落后不能再生。
3.眦角性:眦部睑缘皮肤充血,可伴有糜烂。
【治疗】
1.去除致病因素。
2.局部用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除去鳞屑与痂皮。
3.涂黄降汞软膏或抗生素软膏。
4.眦角性可用0.25~0.5%硫酸锌眼水滴眼,再加维生素B2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