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11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做聪明的消费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聪明的消费者》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等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消费经验,对购物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消费环境时,往往缺乏辨别商品真伪的能力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消费技巧,提高消费智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学会辨别商品的真伪,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提高消费智慧,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学会辨别商品的真伪,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购物心得,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消费实践,学会辨别商品真伪,提高消费智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消费实践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辨别商品真伪。
3.准备与课题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导入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消费者权益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活动课的优秀教案活动目标:1、能够观测和发觉商品价格的差异和改变,尝试了解造成差异、改变的缘由,并在购物中,能够依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
2、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回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
能依据这些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3、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爱护意识,并知道在购物时涌现问题如何爱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预备:1、课前布置孩子们走进商场进行商品价格调查,并询问价格改变的缘由。
2、收集商品的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
3、爸爸、妈妈或自己买的食品一种。
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过程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盼望花最少的钱,多买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并且还要保证质量,是不是?其实,这里面有许多的学问。
你们想知道吗?今日,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1、依据孩子们课前布置的作业,参考第59页调查表进行调查:〔1〕蔬菜每天早晚价格是否一样?〔2〕水果的价格在不同的季节有什么改变?〔3〕哪些衣服在打折?〔4〕水产在不同季节,活物与死物价格有什么不同?2、依据同学调查状况进行整理归纳,并选出代表在班里汇报。
依据汇报结果,同学从中发觉了什么奥秘,让同学谈谈怎样选购商品。
活动二:火眼金睛看包装1、把自己搜集到的食品包装袋、衣服标签、商品说明书拿出来,认真观测上面有哪些信息,问问四周的同学及老师,弄懂各种标识表示的意思。
2、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自己要知道设计的包装袋上要有哪些说明。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包装袋、标签及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等,让大家评一评,合格不合格。
活动三:当一名聪慧的消费者1、分组进行,让同学拿出自带的食品,依据所学知识进行鉴别,什么样的是合格的食品能食用,否那么就不能运用。
提示同学做到:〔1〕看生产厂家;〔2〕看它含的成分;〔3〕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4〕看食用方法;〔5〕食品的外观,等。
2、把鉴别的结果进行,对不合格的食品教育同学不能贪廉价买,更不能吃。
4、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会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辨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行为与习惯:组织开展相关商品的调查活动,能够观察和发现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尝试了解造成差异、变化的原因,并在购物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比较适合的商品,并知道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情感与态度: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开心购物,激发快乐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价格变化的原因,学会选择比较适合的商品。
2、知道包装袋上的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辨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难点: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知道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活动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商店买东西吗?谁来说说你买过什么商品?同学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都想买价格便宜质量又好的商品呢?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很多学问,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货比三家,看价格(一) 看商品,猜价格。
1、要想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首先要学会了解商品的价格。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商品,猜价格。
老师这里有三件商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来猜猜它们的价格吧。
2、出示“长跳绳”、“乒乓球拍”、“毛笔”三件商品,学生猜价格。
(二) 做调查,知差异。
1、同学们中的估价高手可真不少,可是老师在逛商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商品的价格经常会发生一些变化。
(出示课本59页足球、西瓜、蔬菜价格变化的相关课件)2、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的呢?请同桌两位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师相机指导。
4、课前,老师也布置了一项作业,请同学们对我们周围的商品做调查,同学们是不是都调查好了?谁来说说你的调查结果。
(课件出示课本60页调查表格)5、生自由发言。
(三) 同努力,想妙招。
《包装袋上学问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主题二《包装袋上学问多》。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我与家庭为主题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会理解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
本课通过几组图片展示生活画面,引导学生了解聪明的消费者会选择、会取舍。
买到不合适的物品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年级学生,或多或少开始具有参与购物或独立购物的经历,当他们以消费者的身份参与经济生活时,是一种模糊消费。
本次学习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消费知识与技巧,树立维护意识,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教材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跳板,更重要的是生活实践,教学中我对本课教材进行整合,分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学习“会变的价格”,第二课时学习“食品包装袋上的学问以及如何维权”,第三课时学习“其他商品包装袋的信息”,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了解选择食品的有关常识,学会看食品包装袋中有关信息,能根据包装袋上的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购物品质及购物习惯,并能运用于生活实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形成学生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获得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辨别合格商品和不合格商品。
形成初步的维权意识。
难点:自主辨别商品是否合格。
[教学准备]各类食品包装袋、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识包装1、同学们,超市里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超市食品图片)。
看到这些食品,什么感觉?想吃吗?(想!)老师也有点流口水了呢,呵呵(拉近关系)今天啊,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食品,谁想吃?(拿出准备的食品,一一举起来)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到不想吃的,老师就引导说,我随便拿个东西你都敢吃啊?你知道这蛋糕是多久生产的吗?你不担心吗?那这些有包装袋的食品是不是都能放心地吃呢?我们通过什么去辨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包装袋。
《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的分类知识,知道应该到什么区域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2、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懂得商品质量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会看商品标签等。
3、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各种商品,了解商品的分类方法。
2、了解商品包装上的有关信息,提高学生辨别商品优劣、真伪的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参与购物。
2、观察超市的商品是如何摆放的,人们是如何选购的?教学过程:一、导入:1、明确活动主题。
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坐得这么端正,这么精神的样子,老师真高兴!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心情,愉快的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咱们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就是:“我是聪明的消费者”(生齐读)2、知道附近有哪些超市?你们平时都在哪儿消费过呀?3、小结超市商品特点。
播放课件“逛超市”小结超市商品特点:品种齐全分类摆放便于挑选二、“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学会给商品分类。
超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有超市可真好!咱们也来开个小小超市好吗?把藏在你们抽屉里的商品都拿出来吧。
1、引导学生进行商品分类。
A、蔬菜B、水果C、玩具和学具D、日用品2、置换情境,教室变超市。
同学们真能干,把商品分类后,它们都有了自己的家。
这儿是水果,这是……咱们这儿一下子变成小小超市啦!3、设置场景,培养分类挑选商品的能力。
设问,学生作答你们真“聪明”[板书]!一起骄傲地告诉大家(指示课题),生齐读:“我们是聪明的消费者”。
三、“火眼金睛”辨真假,看包装信息辨“三无”。
有位叫聪聪的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来购物啦!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封特别珍贵的信。
(播放课件)1、交流获得的信息。
2、认识“三无”产品。
(课件出示:三无产品)来,仔细看看这袋小食品,你发现了什么?3、学会看商品包装信息。
4、观察手中商品包装上的信息,迁移运用。
四、“文明购物”“我最棒”,引导文明消费。
小红和小明两个小朋友,特别想做聪明的消费者,有一天,他们也到超市去体验了一翻购物的乐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表现吧。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说课稿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做个聪慧的消费者》说课稿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班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活动主题《做个聪慧消费者》。
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的主题为《花钱的学问》,《做个聪慧的消费者》是本组教材的第4课。
旨在培育同学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同学学做生活中的聪慧消费者。
二、学情分析四班级孩子正处于消费的萌芽期,消费观念还很模糊。
需要具备肯定的消费常识、技巧与维权意识,为将来生活做预备。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同学的实际状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同学知道价格变化的缘由;2.能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3.懂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
四、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价格变化的缘由,学会选择。
2、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能够辨别真伪、优劣。
难点:知道购物时消失问题如何爱护自己的权益。
五、教法依据同学的社会生活实际状况,我将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以教材为凭借,以资料调查、相互沟通争论、分析探究、表演等方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使同学在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增加他们的消费爱护意识。
六、学法依据课标理念,我指导同学采纳应用以下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争论相互沟通、探究、体验学习。
七、设计思路与活动过程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三大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课前感知;二、课中体验;三、课后践行。
第一个环节:课前感知:1、布置同学开展一次购物体验活动。
2、布置同学搜集商品包装、标签或商品说明书,认真观看上面有哪些信息,并问问大人有关标志表示的意思。
(意图:调查体验,唤醒生活)其次个环节:课中体验我通过以下五步骤来完成:一、第一步、明白什么是消费者首先谈话导入:买过东西吗?怎么买的?谁能模拟买火腿肠的情景?作为买方的你又怎么称呼呢?(意图:以生活入手,再现生活情景,让同学依据切身体验理解"消费者'的含义,顺理成章地切入讨论的主题:如何做聪慧的消费者)其次步、把握时机,聪慧消费首先播放课前拍摄的《教室里发生的故事》,通过视屏中两个同学喝红茶引发的争议引出探究问题:一样的商品价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继而请同学反馈课前购物时调查的商品价格的变化状况,共同探讨商品价格变化的缘由。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第58页至62页)【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购物时的注意事项来展开,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学生的消费技巧,同时引导学生一个基本的维权意识。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发现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尝试了解造成差异、变化的原因,并在购物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
2.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会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
能根据这些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3.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指导在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好课件。
2.学生完成“社会调查记录”,并准备几个不同种类的包装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昨晚散步时遇到了一件现在让我很懊恼的事情:一家商店的销售人员拉住我说:“先生,你买盒这个奶吧,原价9.9,现在只要3.9元。
”我一看盒子,高端大气上档次,价格又实在便宜。
我很干脆,掏钱买了。
回到家,仔细一看,傻眼了:只有一盒牛奶,还是过期的。
怎么会上这一当呢?一个晚上没睡好,直到今天早上我才想清楚,原因是自己“笨死了”。
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要擦亮眼睛,购物时要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板书课题: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设计意图:用老师的上当的亲身经历,这种取材于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真实、亲切,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期兴趣】二、猜价格,得商品,了解商品价格不一(活动一:58页至59页内容)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玩一个“猜价格得商品”的游戏吧。
注意:谁猜的价格越接近原价,谁就免费获得该商品。
(老师出示商品,学生猜价格)师:由于各种原因,同一件商品的价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像老师带来的这几幅图。
(课件出示课文的三幅插图),你能看出什么?师:除了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商品价格变化的情况?拿出你们的调查表,谁愿意分享给大家听听?(出示课件上的空白调查表)(通过以上的环节,让学生能总结出“不同的购物场所、不同的时间或季节等等原因会让商品的价格有变化”这个规律)师:了解了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面对同等质量的商品,聪明的消费者要怎么做才能用最低的钱买更多更好的商品?生:货比三家、打折促销、换季、讨价还价等。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做个聪明消费者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做个聪明消费者”,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智慧,学会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的权利、消费的智慧、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消费者的责任。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消费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现象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但他们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还不够完善,消费智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消费智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消费智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消费过程中能够自觉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际操作,如何在消费过程中运用智慧和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消费案例,引发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相关知识。
3.实践操作: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如何在消费过程中保护自己的权益。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会变的价格【教材分析】《会变的价格》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消费与生活》的第4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的第一个小主题。
安排了三幅图来说明商品的价格会变化,并且设计了一份调查记录,引导学生从调查项目、价格变化情况、价格变化原因三方面展开调查,了解常见商品的价格波动及其原因。
从而,在此基础上得到启示。
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正处于消费的萌芽期,消费观念还很模糊。
需要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正确的消费观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消费,做个聪明消费者。
【设计理念】在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在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一种“互相融入”的通道,引导儿童关注他自己的生活时,鼓励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实践他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观察体验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生活。
【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实地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商业场所,比较价格变化的情况。
2. 能够在消费过程中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需要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
3. 根据价格变化的原因,学习选择商品。
【教学重、难点】了解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启示,在购物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课前,分小组展开调查【活动过程】活动一:小组探究,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并从中得到启示1.谈话揭题孩子们,仪表整洁,富有朝气的你们让老师特别喜欢,老师先为你们点个赞!看,胸前的红领巾多精神。
随机采访1:这位同学你的红领巾用多少钱买的?(1元)随机采访2:你的呢?(1.5元)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红领巾的价格不一样)老师发现,你们很善于倾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会变的价格(板书)2.商品价格探秘(1)过渡:价格会变化,会怎么变呢?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你发现了什么?(足球的价格……西瓜的价格……)(2)过渡: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很快就能从视频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消费者权利,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初步培养学生在遇到具体的消费问题时,掌握一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培养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教学难点:明明白白消费。
四、教学准备:指导学生编演小品。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每年的3月15日是什么日子?中央电视台举办“3。
15”文艺晚会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公民都是消费者,每天都要进行消费活动。
这就要求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一、小品表演《超市购物》讨论题:①我们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②购物去哪里买,买什么,不买什么,体现消费者的什么权利?③购物时挑来挑去,仔细看包装,是在行使消费者的什么权利?④行使商品的知悉真实情况权和自主选择权,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什么权利?⑤小品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遭到侵害?学生自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者享有的权利,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节:作为消费者,应该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消费,明确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二、师生共同讲述消费经历师生各讲述自己一次消费权益受侵害的事例,让学生作出判断;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作为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三、寻找维权的途径刚才同学们表演的小品和我们的经历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受到了侵害。
那么,小品《超市购物》中的消费者,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让我们共同跟他们出主意。
分小组共同寻找维权的途径,学生各抒己见,合作交流。
得出结论:①、与经营者协商解决;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教师:消费者不能生性懦弱、过分忍让,否则会助长经营者的不法行经,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惩罚不法经营者,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案一、视频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学生遇到不良商贩,买到了质量不好、价格贵、又不喜欢的东西。
视频结束求助现场的同学如何解决问题。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消费者吗?(板书:消费者)生自由回答。
师:是的,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其实都是(生:消费者)师:作为消费者的你们,每次购物完开心吗?分享一下你们开心的事吧。
指名学生回答。
师总结:每次我们买到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有用的物品时,都会很开心。
师:但是有一位同学,购物以后反而很沮丧,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样的情况吧。
二、会思考的消费者师: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位同学解决问题呢?(两位同学代表回答)师:看来还有很多同学有好的办法,我们现在就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商讨解决的方法。
(孩子们讨论,教师准备大的纸条,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写出方法。
)(ppt出示:1、限时三分钟。
2、每位同学都发表自己意见。
3、小组讨论出一个你们认为最佳的方案。
4、讨论时控制好自己的声音,做到不影响其他小组。
)师:讨论结束,来看看每一组的方案吧。
(孩子直接贴上答案。
)师:我们看到,同学们想到的办法主要集中在这几类:预设一:1、发现维权很麻烦,干脆忍受。
(若无人回答,跳过。
)师:大家觉得这样好吗?(其他同学讨论,学生模拟情景,淘汰这个办法。
)师:是啊,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因为怕麻烦而不去维权的话,会助长商家这种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导致更多的人被骗。
2、使用武力威胁商家,暴力维权。
(若无人回答,跳过。
)(同学讨论,淘汰。
)师:暴力维权,最后伤害的是我们自己。
让我们从有法可依的一方,变成违法的一方。
(故事:暴力维权的结局。
)3、找警察维护自己的权利。
(老师肯定学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依法来解决问题,维护我们消费者的权利,是最好的办法。
预设二:1、找家长帮助。
(孩子自由发言)师总结:如果家长在我们身边,确实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家长没能及时赶到现场,就会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