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血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31
简述人体血量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血液是生命之河,它流淌在人体的每一个角落,为身体细胞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氧气,同时也肩负着清除废物的重任。
了解人体血量的基本概念、正常值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对于评估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体血量,指的是人体内血液的总量,通常以毫升(ml)为单位进行计量。
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约占体重的7%至8%,这意味着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其血液总量约为4200至4800毫升。
**正常值范围:**- 男性:一般为5.0至5.5升;- 女性:一般为4.5至5.0升;- 儿童:血量会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而变化。
**临床意义:**1.**评估失血情况**:在手术或创伤导致的出血情况下,了解患者的基础血量对于评估失血程度和制定输血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2.**诊断贫血**:血量减少可能是贫血的一个表现。
通过血常规检查,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可以诊断贫血的类型和程度。
3.**监测血液循环状态**:血量可以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和血管的容量状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4.**液体平衡调节**:在临床治疗中,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和液体治疗中,监测血量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液体平衡。
5.**血液疾病诊断**:某些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能会影响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液的总量,血量的检测有助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6.**指导输血治疗**:在输血前,评估患者的血量是确定输血量的重要依据,避免过量或不足。
了解个人血量,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血液健康问题,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血量的测定通常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疗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CBC)和血容量评估等,应由专业医疗人员操作和解读结果。
血量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定期体检和专业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确保生活质量。
人体的血液是如何工作的?血液是人体重要的液体,它与人体内部器官和细胞的功能紧密相连。
血液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明确了血液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将详细披露血液的工作原理,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血液的成分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球组成,而血球又分为两种: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液还含有各种维生素以及血糖、氧气、氮气和碳气体等有机物质。
二、血液在身体内的功能(1)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血液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将微小的氧分子和营养物质从肺部呼出的新鲜空气和胃肠道吸收的食物,弥散到全身各个器官,供其使用。
(2)参与免疫与内毒素消除:维持人体健康,血液还具有参与免疫和清除有毒物质的重要作用。
白细胞具有抗原性,能够抵抗并清除外来入侵物质,防止病毒、细菌和病原体造成伤害。
(3)参与新陈代谢:另外,血液在新陈代谢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蛋白质物质可以在肌肉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将体内多余的废物和水分运输出去,保持人体内部平衡。
三、血液的循环血液的循环分为四个部分,即心脏循环、肺循环、肝脏循环和小肠循环。
心脏循环通过心脏将血液送出,随后血液通过血管,将营养物质及氧气运输到机体各个器官,在完成营养供给的同时被体内的器官返回到心脏。
此时血液环回心脏再次开始循环,以此循环实现血液的运输及营养供给等作用。
四、血液系统的疾病血液系统的疾病分为血液液体结构疾病及血液球蛋白疾病,常见的有血小板减少症、贫血、血栓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白血病等,其中有些隐形疾病会影响血液中的成分,导致身体免疫性低下。
所以,保持血液循环运输畅通,防治血液系统的疾病十分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人体的血液是如何工作的的一些了解,我们需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它在身体内的运行原理以及对防治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此外,科学饮食和生活习惯,也能对血液健康起到持久保障作用。
中医中血液的作用
中医认为血液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濡养作用:血液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含有人体所需的丰富的营养物质。
血在脉中循行,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不断地对全身各腑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生理功能,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 养血安神作用:人的精气神都是由心脏来主宰,而心脏的活动依赖于心血的濡养,所以只有气血旺盛,人体的神志、精气神才会充沛,否则当心血不足时就会造成患者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3. 调节津液、维持阴阳平衡、抵御外邪作用:血液不仅可以调节津液,还有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功能,中医认为,人体气血旺盛之时就可以抵御风邪等外邪。
4. 化神作用: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
5. 营养身体:中医认为血是组成和维持人体所需要的基本物质之一,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是需要依赖血液的供养,所以血液是具有营养身体的功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人体血液的知识《关于人体血液的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这人体血液的知识。
这血液啊,那可真是咱身体里的宝贝玩意儿。
你想啊,咱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大工厂,而血液呢,就是那整天跑来跑去忙碌的“小蜜蜂”。
它要负责把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给细胞们“送吃的”,让它们能好好干活。
同时呢,还得把细胞们产生的“垃圾”给运走,就像勤劳的清洁工人一样。
咱就说如果血液这“小蜜蜂”闹脾气,不干活了,那可不得了。
身体这个大工厂就得乱套啦!细胞们没吃的了,饿肚子;垃圾堆积如山,那环境可就糟糕透顶啦。
说到血液,就不得不提一提血型这回事。
咱常见的血型有A 型、B 型、AB 型和O 型。
这血型啊,就跟人的性格似的,各有各的特点。
A 型血的人据说比较稳重,B 型血的人比较活泼开朗,AB 型血的人呢,那是神秘又独特,O 型血的人据说比较豪爽大方。
虽然咱不能说这血型就完全决定了性格,但有时候想想还真挺有意思。
还有啊,要是有人受伤了,失血过多,那就得输血啦。
这输血可不是随便找个人的血就能用的,得血型配对得上才行。
要是乱输血,那可就像把不合适的零件塞进机器里,会出大问题的。
咱可得好好爱护咱的血液。
平时要注意饮食健康,别老吃那些油腻的、垃圾食品,多吃点新鲜的蔬菜水果。
这样血液里的营养才丰富,它工作起来也更带劲。
还要记得多多运动,让这“小蜜蜂”能更欢快地在身体里飞来飞去。
而且啊,献血也是个很棒的事情呢!咱自己的血液可以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说不定还能救别人一命呢。
想到自己的血液在别人身体里流淌,帮助他们恢复健康,那感觉多有成就感啊!总之呢,人体血液这东西可太重要啦!咱要好好了解它,爱护它。
让它在咱的身体里愉快地工作,咱的身体才能健健康康的。
大家都要重视起来哦,和我们身体里的这个“小宝贝”和谐共处!。
人体血液的理化性质关于血液的理化性质我们目前研究的主要有含血量、血液颜色、酸碱度和血液的比密与渗透量。
1.血量:指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中全部血液的总量,相当于血浆量与血细胞量的总和。
正常人血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L,约占体重的6%~8%,其中血浆占55%,血细胞占45%。
小儿血量与体重之比略高于成人,男性比女性血量稍多,但女性妊娠期间血量可增加23%~25%。
2.颜色: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
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呈鲜红色;静脉血还原血红蛋白含量高,呈暗红色。
严重贫血者血液红色变浅。
严重CO中毒或氰化物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
餐后,尤其是高脂膳食后,血浆呈乳白色。
溶血患者血浆呈红色。
来源:考试大3.酸碱度:随人体饮食中摄入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体内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如乳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H3P04、H2S04等影响,血液pH波动在很小范围内。
正常人血液pH为7.35~7.45,动脉血pH7.40,静脉血pH为7.35。
4.比密和渗透量(1)血液比密:正常男性约为1.055~1.063,女性约为1.051~1.060,相对粘度为4~5;血浆比密约为1.025~1.030;血细胞比密约为1.090。
血液比密与红细胞含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血浆比密和血浆内蛋白浓度有关。
(2)血浆渗透量:正常人约为290~310mOsm/kg・H2O。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述人体血液的组成
人体血液是由血红蛋白和血浆组成的液体。
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是最常见的细胞成分,它们含有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红细胞也能帮助移除体内的二氧化碳,将其运输到肺部呼出。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负责识别并摧毁体内的病原体和异物。
白细胞有多种类型,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可帮助止血和修复受损的血管。
当血管受伤时,血小板会黏附在伤口上,并形成一个血小板血栓来阻止出血。
除了细胞成分外,血液还包含血浆,它是一种黄色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血浆主要由水和溶解于其中的各种物
质组成,包括营养物质、荷尔蒙、蛋白质、电解质和废物。
血浆在体内起着运输和调节温度、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
姓名:杨聪学号:071140849 学院:生科院针对血的十个为什么血液是血管里流动着的红色液体,是身体内大到器官小到细胞的粮食,只有在充足血液的供应和滋养下,脏器乃至细胞才能正常运转,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如果血液供应量减少,脏器、细胞在没有吃饱饭的情况下,功能自然减退,代谢自然紊乱;而血液一旦断流,所有的脏器、细胞只能面临死亡。
可见,血液对我们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接下来我将结合所查资料,回答有关血液的十个问题。
让自己更让大众去了深入了解我们体内的血液。
1、血液来自何处?血细胞在骨髓产生,过程称为“血细胞生成”。
蛋白质构成部分,包括凝血因子,主要由肝脏产生,而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至于水状成份则由丘脑下部调节肾脏去维持,肠道也有份间接参与。
中医上认为血液以水谷精微和精髓为主要物质基础,以营气和津液为构成成分。
(实在是没看懂,感觉就是五谷杂粮被身体各个器官所作用,直接转化而来。
)2、血液的成分是什么?血液由有形成分和血浆所组成。
其中有形成分(血细胞)占血液的45%,共有三类。
a红细胞是血液有形成分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体积小,圆而扁平,边缘厚,中间凹入,无核,其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在氧多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少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血红蛋白呈红色,与氧结合的程度,决定了它的颜色,含氧较多的动脉血是鲜红色,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呈暗红色。
b.白细胞: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圆形细胞,比红细胞略大,白细胞的正常值是每升血液中有----------。
白细胞种类多,如有颗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它们在血液中各占有一定比例,当患病时,会发生变化,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数据。
c.血小板:血小板是很小的无核小体,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
血小板在每升血液中有---个,当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皮肤、黏膜、内脏等处容易出血。
血液中除有形成分外,其他部分即为血浆。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人血中有哪些重要的营养物质?人体的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许多营养物质。
了解血液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血中的三个重要营养物质,并详细解释它们的作用。
一、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它们由氨基酸组成,并且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作用。
首先,血液中的蛋白质可以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细胞,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行。
其次,蛋白质还参与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力。
此外,蛋白质还可以合成酶和激素,调节人体的代谢过程。
因此,保持血液中蛋白质的相对平衡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二、糖类糖类是人体血液中的另一类重要营养物质。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成葡萄糖,并通过血液输送到人体各个细胞中。
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可以为人体提供持续的能量供应。
此外,糖类还可以调节血液中的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的相对稳定,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的问题。
因此,适量摄入糖类并保持血糖的稳定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三、微量元素血液中的微量元素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成分之一。
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在血液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首先,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成分,它是运输氧气的关键,能够保证身体各个器官正常运行。
其次,锌和铜参与酶的合成,促进身体新陈代谢的进行。
此外,微量元素还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适量摄入含有这些微量元素的食物,并保持其在血液中的平衡水平,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人血中含有多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糖类和微量元素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成分。
蛋白质在血液中发挥着输送、免疫和调节代谢的功能;糖类则是提供能量和调节血糖的关键物质;微量元素参与血红蛋白合成、酶的合成和增强免疫功能。
因此,合理摄入含有这些营养物质的食物,维持它们在血液中的平衡,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的血液重量大约是多少?
人体血液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体内各类化学元素运动的媒介。
人体血
液重量随着个体体质条件的不同有较大变化。
那么人体血液的重量究
竟是多少呢?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人体血液的平均重量
平常情况下,成年人血液的重量大约是5千克,占体重的约5%-8%,
每个人的血液重量略有不同,主要与实际体重和血液的组成有关。
而
婴儿的血液重量大约占体重比例达10%-14%,老年人的血液重量可以
低于5%,尤其对于一些脱水病人而言,血液重量也会有所改变。
二、血液中的特殊因素
除了血液中的水分和血浆之外,血小板和红细胞也是血液重量的重要
因素。
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红细胞的数量会受到血液分泌量、
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液流体的变化影响,因此,血液重量也会随之变化。
另外,血小板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占血液总重量的一小部分,
也是血液重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血液损失和补充
人体在生理上过量损失血液则会带来严重后果,普通人体在每分钟血
液流出量超过150毫升就会生命垂危,因此,在受伤时给予血浆体液的时机和量都要把握准确。
而对于有心脏病史的人,治疗时千万要控制体液的补充,以免血液循环过快而诱发病情加重。
总之,人的血液重量大约为5千克,占体重的百分比一般在5%-8%,异常情况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是必要的,对于发病者,治疗时要更加注意血液损失和补充,以免血液流失过多而影响生命安全。
红色河流的家庭成员概述人类很早就知道血是红色的,也知道血对人的重要,如果血流尽了,人就会死去。
对于人类生命来说血液是如此之重要,所以,在人类的语言中,关于血液的词汇也十分丰富,如血气方刚、热血沸腾、呕心沥血等等。
那么,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一般我们用肉眼看见的血液是红色的,然而,如果用显微镜看,血的颜色似乎变了,不再是鲜花的,而呈淡黄色。
为什么?这就得从这条奔流在人体的红色河流的家庭成员谈起了。
红色河流的家庭成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显微镜下能看得见的,称为“有形成分”,它们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三类细胞合称为血细胞。
第二类是看不见的成员,称为“无形成分”血浆,属于非细胞成份。
血浆中包括各种矿物质,如钠、钾、钙、镁、铜等;能源物质,如葡萄糖、乳糖等;脂类,如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等;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素等;蛋白质类物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酶、维生素以及少量的氧和二氧化碳。
在显微镜下,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像肉眼看见的那么密集,淡黄色的血浆因而成为我们视界的底色。
如果将从血管中抽出的血液装入玻璃管内,同时加入适量的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经过离心沉淀,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血液明显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的红色物质是红细胞。
红细胞的上面有薄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由此可见,红细胞的比重比白细胞、血小板的要大,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比重比血浆的要大。
在离心沉淀之前如果不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几分钟后血液就会凝固成胶冻状血块。
这种血块在室温下搁置1小时以后便开始缩小,并在血块周围出现少量黄色澄清液,这种澄清液叫做血清。
血浆和血清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浆是体内流动着的血液的液体部分,它含有纤维蛋白原;血清是血液流出血管外凝固后从血浆中分离出来的液体部分,它不含纤维蛋白原。
也就是说,血清是去除了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血液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占成年人体重的8%左右,相当于每千克体重中有70~80毫升的血液,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体内约有4500毫升的血液。
为什么血能在人体中流动?
1. 人体内的血液流动先天就决定了:血液的运动受到人体中心活动的
支配,运动的过程由心脏发动;血液运动的方向受血管系统所支配;
血液的抗拒力受血管壁的弹性所调节。
2. “血流走”的原理是由人体的的心肺功能决定的:心肺是人体的重要
脏器,心脏功能健康时,心肺便能将低压血液输至全身各个器官,从
而保证血液在全身循环;同时,心肺能够维持血液的压力,将通过全
身血管循环的血液带回心脏;另外,血液运动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血液
的物理性质,它的粘度、高度的表面活性及它的特殊的物理状态等。
3. 维持血液流动,需要良好的血管系统:血管系统是人体血液流动过
程中的必要环节,它由血管及血管内各种层组成,通过血管网络组织
形成,既能通过经血及肝系统遍布全身,又能够调节各血管之间的血压。
4. 血叶细胞特性决定了血液的可流动性:血液也是由血叶细胞产生的,血叶细胞可以分离出来形成溶液,自由流动,这就可以促使血液的流动;同时,血叶细胞里也蕴含了许多特殊元素,例如赖氨酸、纤维蛋白、胆固醇等,它们由于均可吸引空气,所以会形成一个可以把血液
搅动的泡泡,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血液的运输行为。
5. 血液中的多种物质也可以控制血液流动:血液中含有多种有机物质,
如睾酮、胆碱、丝氨酸等,这些物质可以与血小板及血液因子反应产生。
血小板和血液因子构成了运动体,从而可以促进血液流动;此外,它们还能调节血管内的血流,减少血液的凝固。
通过上述原理,血液才能在人体内牢牢地流动,正是由此人体得以正
常的运作,而血液的流动确保了人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
人体血液的组成及各自功能
答:血液的成分主要有血浆和血细胞,而血细胞又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成分不同,主要功能也不同。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运输、保持机体稳态、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一、血浆:
血浆是一种晶体物质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气体。
这些溶质和水都容易透过毛细血管壁,与组织液中的物质进行交换,所以血浆中电解质的含量与组织液的基本相同。
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激素动态稳定。
血浆蛋白可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以及异物(包括药物)等低分子物质。
血浆蛋白可以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可以抵御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入侵,还具有营养功能。
二、血细胞:
1、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细胞的一种,是含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可携带氧气,红细胞呈红色,结构呈双面凹点圆饼状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增加细胞面积,有利于携带氧气,为了携带氧气,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大小介于白细胞和血小板之间,作用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白细胞:
白细胞形态呈球状,是含量最少的一种血细胞,是最大的一种血细胞,无色透明,有细胞核,作用是吞噬外界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3、血小板:
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是最小的一种血细胞,数量介于红细胞和白细胞之间,主要作用是凝血和止血。
人体的血液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血液由血液液体和血小板组成,它是一种复杂的异物,其中含有多种成分,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都各不相同。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血液中包含的成分有哪些:一、血液液体血液液体是血液的主要成分,也是血液的重要物质特征。
它以水和溶质构成,含有高度活性的各种核酸、蛋白质及其元和微量元素等物质。
其中,水是血液液体的最重要的成分,占血液体积的约90%,使血液具有了流动性、传导作用,它可以满足人体的水、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的需求。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血液液体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物质,占血液液体总体积的7%-8%,而且具有特殊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参与着血液凝固和免疫反应。
它们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液系统,主要包括血清蛋白、凝血因子、抗体、血红蛋白、细胞毒素和纤溶酶等。
三、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血液液体的一种主要成分,它是由三肽酰甘油混合物构成的,在血液液体中有较高的含量,可以提供人体血液所需的能量。
此外,它还可以帮助人体吸收脂肪,维护血小板和细胞外基质的完整,参与转运维生素A、维生素D和胆固醇等物质。
四、糖原糖原是血液中的一种物质,是一种由多种糖分子构成的复杂物质,以葡萄糖、麦芽糖和木糖为主要成分。
它的特性是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可以与血小板结合形成血栓,在血液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胆固醇胆固醇是血液中重要的溶质,是人体抗病毒和抗细菌的一种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性的物质。
它能够增强血液液体的流动性,可以抵抗病毒入侵,维持血管和心脏的健康,与血小板结合从而参与血液凝固反应,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人体血液中的成分组成,如水、蛋白质、甘油三酯、糖原和胆固醇等。
这些成分是血液中缺乏一种就无法正常运行,并且这些成分具有重要的理化性质,可以满足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和提供传导和代谢所需物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血液状态,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补充营养,多参加运动,让自己的血液保持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