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上砟整道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6
有砟轨道施工一、人工铺轨方法1.测量定位铺设前,需对线路测量定位,其方法是提前设置线路中桩和水平桩。
(1)中桩铺轨前应钉设线路中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距:直线时,桩距不得大于25m;圆曲线时,桩距为20m;缓和曲线时,桩距为10m。
2)在曲线起讫点、缓圆点、圆中点和圆缓点、道口中心点、道岔中心点及岔头、岔尾点,均应钉设带钉的中桩。
3)隧道内的中桩可标记在边墙上。
(2)水平桩水平桩应在铺轨后、铺砟整道前钉设,并符合下列规定:1)桩距:直线时,桩距不得大于50m;曲线时,桩距不大于20m。
2)线路纵断面变坡点和竖曲线起讫点,应增设水平桩。
3)水平桩应钉设在道床外的路肩上(曲线地段钉设在内侧路肩上)。
2.铺轨温度的选定钢轨温度在式(3-1)范围时为最佳铺轨时间,一般情况下,应安排在此条件下铺轨。
钢轨温度在式(3-2)范围时可铺轨,铺轨时不留轨缝。
轨温大于或小于时,不得安排铺轨。
式中T max——钢轨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其值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温度+20℃(长度大于300m的隧道内,最高轨温可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温度);a——钢轨接头最大构造轨缝(mm),取18mm;gC——钢轨接头阻力和道床纵向阻力限制钢轨自由胀缩的长度(mm),钢轨长度小于或等于15m及长度大于15m的C值分别为2mm和4mm;对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高于85℃的地区,铺设钢轨长度大于20m的轨道,C值应取6mm;L——钢轨长度(mm);T——钢轨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其值与当地历史最低温度相同。
min3.铺底砟铺轨前,应先铺部分道砟。
双层道床宜按垫层厚度铺足,单层道床铺设厚度宜为150~200mm。
顶面应平整,中间拉成槽。
铺设混凝土枕地段,中间凹槽宽宜为600mm。
道砟来源困难时,铺轨前可在每股钢轨下先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宽度不小于800mm的两条道砟带。
底砟或砟带应按中桩铺设,其宽度、厚度、中部凹槽应符合施工要求,表面基本平整。
⼤机整道技术交底(终稿)⼤机整道技术交底书⼀、补碴、配碴作业⼈⼯整道达到三遍后(轨⾯实测⾼程应⽐设计⾼程低80mm 左右),⼤机开始上线第⼀遍作业。
作业前,先进⾏补砟作业,补砟标准:道砟⾼度:钢轨外侧不得⾼于轨腰⼀半,枕⽊盒内道砟顶⾯须⾼出枕⽊顶50mm,必须露出枕⽊,以免影响视线下镐损坏枕⽊,⼀般线路⼤机作业3次。
每次捣固完成后应及时补填道碴,每次补碴后进⾏配碴整形,做到轨枕盒内道碴饱满,碴肩达标。
⼆、⼈⼯整道⼈⼯初整要求:静态轨距偏差不超过±8mm,三⾓坑偏差不⼤于±10mm;普通线路地段轨缝不⼤于20mm;曲线⽬视圆顺、⽆反超⾼;道碴不能太松散;枕⽊间距要匀称;扣件要紧固;钢轨接头要连接完善;严禁线路波浪起伏明显(拨道量不得超过50mm);起道预留量控制在80~100mm之间(起道预留量不包括⼯务段所要求预留量)已经超⾼或者达到标⾼的应及时落道;曲线上不得存在反超⾼;检查钢轨是否存在硬弯;存在要及时⼈⼯处理;⼤机⽆法对硬弯进⾏校正;钢轨两侧⼀⽶内不得存在障碍物,以免影响作业。
三、测量测量分为加密⾥程测量、⾼程测量和⽅向测量3个⼩组。
、①加密⾥程测量:按施⼯⾥程,每5~10m设⼀个点,并将直线、曲线⾥程及曲线5⼤桩⽤红漆标注在相应的轨枕上(要明显,以便查找),作为⾼程、⽅向测设控制点,要做到线路中⼼桩齐全,最好能外移,以便⼤机作业时能及时核对⾥程。
②⾼程测量:测算所设线路中⼼点位置相应的内股钢轨轨⾯实际⾼程,根据设计轨⾯⾼度,计算出该处起道量(直线曲线⼀样,每5~10m提供⼀个起道量)。
③⽅向测量:每10m点提供线路⽅向拨移值。
对长⼤直线段,在第3遍测量时,若线路⽅向偏差在50mm以内,可只提供直线前后点的偏差值,捣固车使⽤激光准直系统拨道。
起拨道捣固作业,在满⾜以下要求的前提下,起道量在50mm~80mm范围内采⽤双捣作业,起道量在50mm以下采⽤单捣作业。
第⼀、⼆遍作业起道量宜取为40mm~60mm,第三遍作业量宜取为20mm~50mm。
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1310项目名称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共 6 页交底编号工程名称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铺架工程设计文件图号轨道设计说明施工部位铺底碴交底日期交底人技术交底内容:1.技术交底范围交底范围:劳务队2.设计情况2.1有缝线路轨道采用碎石道床。
碎石道床材料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2008)中一级碎石道碴标准的规定。
底碴质量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 2897)的规定。
一般路基地段铺设双层道床,道床底碴厚20cm、面碴厚30cm;硬质岩石路堑、隧道地段铺设单层道床,厚度为35cm;桥梁地段铺设单层道床,厚度为30cm;道床边坡坡度为1:1.75。
道床顶面宽度3.1m,有缝线路曲线半径小于600m的曲线地段,曲线外侧道床顶面宽度增加0.10m,道床顶面与轨枕中部平齐;岔枕、新Ⅲ型桥枕等地段道床顶面低于轨枕承轨面3cm。
2.2无缝线路轨道:土质路基地段铺设双层道床,道床底碴厚20cm、面碴厚30cm;硬4.1路基摊铺底碴顶宽2.3m,底宽5.6m,每公里按800m3上碴。
4.2表面平整度:用3m水平尺测量,正线底碴要求不平整度在30mm 以内,道岔底碴要求平整度在10mm以内;底碴厚度必须上满200mm。
4.3密度:底碴压实密度不低于1.6g/cm3,正线道岔下道床密度不低于1.7g/cm3。
5.施工工艺施工准备→路基面交接检查→测量放线→施工机械就位→机械匀碴、整平→机械压实→质量检查。
6.施工方法及要求6.1施工准备6.1.1路基面交接检查铺碴前应取得线下施工单位线路测量资料、中桩、基桩和水准点,并进行铺碴前路基面检查,复测线路中桩、基桩及路基面高程,形成交接记录。
6.1.2测量放线铺碴前,应精确测量线路中线控制桩,测设标准为直线上每50m一。
一、交底项目:铁路道砟起道施工二、交底日期:____年__月__日三、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四、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五、分项工程名称:铁路道砟起道六、交底内容: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组织施工人员学习铁路道砟起道施工技术规范,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
(3)准备好施工所需材料、设备、工具,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过程安全注意事项:(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本工程的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
(2)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
(3)施工过程中,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超负荷作业。
(4)起道过程中,注意观察道砟的铺设情况,确保道砟平整、密实。
(5)起道过程中,如遇障碍物,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处理。
(6)起道过程中,严禁使用铁锹、镐头等工具直接敲击钢轨。
(7)施工过程中,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防止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
(8)起道过程中,确保施工车辆、设备安全停放,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3. 施工结束后,做好以下工作:(1)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无安全隐患。
(2)检查施工质量,确保道砟起道达到设计要求。
(3)整理施工资料,归档保存。
(4)对施工人员进行总结,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检查执行情况: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安全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八、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如遇恶劣天气,应立即停止作业,确保人员安全。
2.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3. 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本安全技术交底适用于铁路道砟起道施工全过程,请各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
道岔铺砟整道施工方案道岔是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岔的铺砟整道施工方案要求严谨细致,确保道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道岔铺砟整道施工方案,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施工步骤和后期的监测与维护。
一、前期准备工作1.资料准备:收集和查阅相关的技术规范、图纸和施工说明。
2.人员调配:确定施工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3.材料准备:根据道岔的类型和规格选择合适的道砟、垫砟和胶砟,并检查材料的质量。
二、施工步骤1.清理道岔:清除道岔表面的杂物和积水,确保基础干燥和平整。
2.垫砟设置:根据道岔的设计要求,在道岔基础上逐块设置垫砟,保证道岔的水平度和高低差。
3.铺设胶砟:将预先配置好的胶砟均匀地铺满道岔,确保胶砟与道岔基础的紧密结合。
4.磨光道岔:通过专用的磨光机械对道岔进行磨光处理,使道岔表面光滑平整,并确保道岔的尺寸精度。
5.压实胶砟:使用专用的压实设备对胶砟进行压实,增强胶砟与道岔基础的黏合力和稳定性。
6.进行上下铺砟:按照道岔的设计要求,逐步进行上下铺砟操作,确保道岔各部位的厚度和均匀性。
7.确认道岔位置:使用测量仪器对道岔的位置和坡度进行测量和调整,保证其符合设计要求。
8.检查道砟质量:对道砟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杂质、含水率和颜色等指标的检测,确保道砟质量合格。
9.清理施工现场: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和垃圾清理干净,保持现场整洁。
三、监测与维护1.监测道岔使用情况:定期监测道岔的使用状况,包括运行情况、噪音和振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定期维护道岔:根据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定期进行道岔的维护工作,包括铺砟补修、胶砟更换和磨光处理等。
3.检查道砟状况:定期检查道砟的质量和状况,防止破损和老化等问题对道岔的影响。
4.处理问题及时:对于发现的道岔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持道岔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做好记录和报告:对道岔的监测和维护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方便后期的追溯和分析。
蒙华铁路MHTJ-31标三工区技术交底书单位工程轨道工程交底编号MHGDJ-001 交底名称有砟轨道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工艺及方法一、设计参数1、一般地段采用2.6m长IIIa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在有砟桥及铺设护轮轨的路肩挡土墙地段铺设IIIqa型混凝土桥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
岔区铺设混凝土岔枕。
2、正线道床顶面宽3.4m,道床边坡坡比1:1.75,砟肩堆高15cm。
土质路基采用双层道床,厚度为50cm,其中面砟厚度为30cm,底砟厚度为20cm。
隧道地段为单层道床,道床厚度为35cm。
铺设桥枕的路基及桥梁上道床厚度分别为52cm和37cm。
3、轨道结构高度(1)单线路基地段有砟轨道结构高度如下:项目土质路基(路基面宽7.9m)土质路堑(路基面宽7.7m)钢轨0.1760.176垫板0.010.01施工工艺及方法轨枕0.23 0.23 底砟厚度0.20.2面砟厚度0.30.3轨道结构高度0.916 0.916(2)路基地段道岔区有砟轨道结构高度如下:项目土质路基(m)钢轨0.176扣件高度0.035轨枕0.22轨道结构高度0.931路基地段道岔区有砟轨道结构高度未含路拱高度。
铺设新III型混凝土桥枕的路基地段轨道结构高度同相邻路基地段的,其道床厚度相应增加0.02m。
(3)桥梁地段有砟轨道结构高度如下:项目一般桥梁(m)道岔区桥梁(m)钢轨0.176 0.176 扣件高度0.01 0.035桥/岔枕高度0.21 0.22道床厚度0.37 0.35 轨道结构高度0.766 0.781(4)隧道地段有砟轨道结构高度如下:项目一般隧道(m)道岔区隧道(m)钢轨0.176 0.176 扣件高度0.01 0.035桥/岔枕高度0.23 0.22道床厚度0.35 0.35 轨道结构高度0.766 0.781(5)站场有砟轨道结构高度如下:a、正线、疏解线、联络线有砟轨道结构高度如下:项目类型土质路基、路堑(m)桥梁、隧道(m)钢轨60kg/m 0.176 0.176垫板橡胶0.01 0.01 轨枕高度III型0.23 0.23底砟厚度I级道砟0.2 /面砟厚度I级道砟0.3 0.35 轨道结构高度0.916 0.766线路中心处上建高度双斜面0.886 0.736 单斜面0.946 0.796注:双斜面股道中心上建高度=内轨处上建高度-0.0754×0.04,单斜面股道中心上建高度=内轨处上建高度+0.0754×0.04。
轨道工程技术交底一、区间正线1.钢轨正线无缝线路钢轨采用60kg/m钢轨,材质采用PD3。
有缝线路钢轨接头采用相对式。
曲线地段外股使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轨使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
缩短轨长度为24。
84m,其铺设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302-96)和《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第5。
0.9条的有关规定。
2。
配件钢轨接头采用60kg/m钢轨接头夹板,采用10。
9级高强度接头螺栓和10级高强度螺母,以及高强度平垫圈。
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有缝线路轨道钢轨接头螺栓扭矩标准铺设无缝线路地段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扭力矩为 1000N·m,接头阻力要求达到570kN。
3。
轨枕及扣件(1).轨枕类型及铺设标准新建正线采用Ⅲ型混凝土有挡肩轨枕(枕长2。
6m,每千米铺设1667根);轨下橡胶垫板采用ⅢA型。
铺设护轮轨的正线范围内,采用新Ⅲ型混凝土桥枕,铺设标准与正线相同.(2)。
扣件采用类型轨道铺设Ⅲ型混凝土轨枕地段,采用弹条Ⅱ型扣件.无缝线路地段弹条扣件要求中点压靠,不靠者扭力矩不小于120N。
m。
4.有砟道床(1)。
道床材料全线除湾湾川隧道为无砟道床,其余均采用碎石道床.碎石道床材料标准执行“TB/T2140”《铁路碎石道砟》和“TB/T2897"《铁路碎石道床底砟》的规定。
本工程采用一级道砟。
(2).道床铺设厚度、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非渗水土路基的道床采用双层道床,总厚度0.5m.其中面层厚度0。
30m,底层厚0。
20m。
硬质岩石和渗水土路基、隧道内的道床均采用单层道床,厚度0.35m。
桥梁上道砟槽内道床厚度不得小于0.35m。
桥梁与两端线路的道床厚度差在桥台外30m范围内顺坡。
隧道内道床砟肩至边墙(或高侧水沟)间应以道砟填平。
无缝线路地段道床顶面宽度采用3。
40m,砟肩堆高0.15m.有缝线路地段道床顶面宽度采用3.10m半径小于600m的曲线地段,曲线外侧道床顶面宽度应增加0.10m。
补砟整道作业指导书1. 合用范围合用于有砟道床轨道工程上砟整道作业。
2. 作业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环保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相关人员必须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 技术要求铺轨后,为确保轨道稳定,需及时对路线进行补碴整道,达轨道达一定稳定状态后,进行单元轨节焊(即将已铺设的500m长轨焊接成1~2km单元轨节),继续对路线补碴,大型机械化养路机组整道,待路线达到初稳定状态,即可进行钢轨应力放散、路线锁定作业。
对锁定完的路线还要进行少量补碴、精细整道,以最终使轨道路线达到稳定状态,轨面设计标高、道床密度、道床刚度、道床横纵向阻力、轨道几何形态能够符合规定要求。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大型养路机械养护作业工艺框图见下图。
拧紧扣件补砟清除障碍物测量标记检查、确认上机条件SPZ-200 型配砟整形车配砟08-32 型捣固车起捣夯拨道固拍补充、均匀石砟检测路线作业质量WD-320 型动力稳定车SPZ-200 型配砟整形车整形验收5. 施工要求5.1 卸碴组织根据底砟摊铺情况及道床设计标高,确定起道次数和起道量,结合日进度,确定日道砟需要量、卸砟次数和每次卸砟量。
K13风动卸砟车由机车牵引进行卸砟,第一次卸砟在铺轨后即将进行,卸砟量按设计面砟数量的65%控制,第二次卸砟在MDZ机组作业一遍后进行,卸砟量按设计数量的20%控制;MDZ机组作业两遍后卸完剩下的道砟,约为设计量的15%。
直至道床厚度达到设计标准,轨面高程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5.2 补砟整道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大型机械化养整道作业由补砟、整形、起拨捣、动力稳定四部份组成,补砟整道均在长轨铺设后进行。
道床补砟采用K13风动卸砟车,大养机组分次整道作业后路线即可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要求,然后进行路线锁定等作业。
轨道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1.1.正线有砟轨道施工方法及工艺换铺法铺轨施工工艺:施工准备→铺底层道砟→铺轨排→上砟整道→换轨车换轨→上砟整道→单元轨节焊接→大机整道→应力放散及无缝线路锁定→轨道整理及打磨→轨道检测及验收。
1.1.1.施工准备⑴铺砟前应取得线下施工单位线路测量资料、中桩、基桩和水准点,并进行铺砟前路基面检查,复测线路中桩、基桩及路基面高程,形成交接记录。
⑵对砟场建场检验、生产检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检查出厂检验报告。
道砟进场前应对其品种、外观等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2008)规定。
⑶底砟进场时应对其杂质含量和粒径级配进行检验。
1.1.2.铺底层道砟桥面底砟铺设采用汽车将道砟运于梁面上,人工配合装载机将道砟摊平,不可成堆,方便铺设轨排。
普通路基段利用既有便道及正线路基将道砟通过汽车运送到路基上,采用推土机、挖掘机摊铺平整,压路机压实,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整平。
预铺后的底砟砟面应平整,其平整度应满足铺轨需要,砟面中间不得凸起。
底砟摊铺压实后道床密度不小于1.75g/cm3。
1.1.3.轨排铺设采用机械进行轨排铺设。
(1)组立倒装龙门架:倒装龙门架组立在基底坚实,线路坡度≯10‰的直线地段和半径≮1000m的曲线线路上,基底要整平夯实并垫放至少两层木枕。
组立好的龙门架腿底宜高出轨面250mm以上,抬重梁底距轨面的净空须在5300mm以上,保证运轨排车及2号车能自由通过。
两边支腿保持水平,误差≯4mm,左右支腿与线路中心的距离保持相等,误差≯10mm。
(2)装轨排到2号车上:机车推送轨排车至龙门架下对位,挂钩,吊起轨排组。
起吊高度以2号车能安全通过为准,并检查两侧无障碍物时,机车牵引轨排列车退出龙门架,同时2号车自行驶入吊有轨排龙门架下,落下轨排组,摘去吊钩。
2号车装上轨排组后,进行临时加固,检查拖轨防溜措施及车体两侧无碰挂后,即可运行至指定位置。
(3)吊铺轨排:吊轨小车在预定位置落下吊钩,挂好轨排并起吊前行,当后端与已铺轨排前端相错0.1m左右时,开始下落,距砟面约0.3m时,稳住轨排,对正中线,后端下落与已铺轨排连接,预留好轨缝,轨排就位摘钩。
安全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
共 4 页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铺架工程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部位线路整道
交底日期交底人
技术交底内容:
1.技术交底范围
交底对象:现场全部施工人员。
为保证上碴整道施工及操作工艺规范统一,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达到质量可靠稳定、安全适用,并能满足轨道工程有关规定的要求,本技术交底适用于乐清湾铁路正线DK0+000~DK72+153,站线及应急工程线YJDK0+000~YJDK4+202段人工整道作业。
2.轨道设计标准
2.1道床:采用碎石道床。
碎石道床材料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2008)中一级碎石道砟标准的规定。
底砟质量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 2897)的规定。
一般路基地段铺设双层道床,道床底砟厚20cm、面砟厚30cm;硬质岩石路堑、隧道地段铺设单层道床,厚度为35cm;桥梁地段铺设单层道床,厚度为30cm;道床边坡坡度为1:1.75。
2.2轨枕:除外垟站2.65km有缝线路外,正线采用2.6m长Ⅲa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按1667根/km铺设。
桥上和路基需铺设护轮轨的地段采用新Ⅲ型混凝土桥枕,按1667根/km铺设。
站线采用2.5m长II型有挡肩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