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3 地理: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2.37 KB
- 文档页数:4
湘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学习目的】1.观察地图,树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结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全体性。
2.结合地图和天文图表,剖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经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结果,剖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重难点】1.剖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剖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方法指点】启示式教学法、案例剖析法【学习进程】知识补充:流域和水系1、分水岭:相邻水系之间的山岭或河间洼地,也叫分水线。
2、流域:分水岭为边界的河流集水区域。
3、水系:指河流支流、主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衔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它会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陆地、湖泊或消逝在荒漠中。
4、支流、主流、主流等级〔见以下图〕支流:指水系中河道长、水量大、流域面积大的主河道。
主流:水系中除支流外的一切河流。
直接注入支流的河流叫一级主流;把直接注入一级主流的叫二级主流。
5、河流的分段及其特点〔1〕河源。
河流末尾的中央,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2〕下游。
直接连着河源,在河流的上段,它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河谷狭,流量小,河床中经常出现急滩和瀑布。
〔3〕中游。
中游普通特点是河道比降变缓,河床比拟动摇,下切力气削弱而侧蚀力气增强,因此河槽逐渐拓宽和迂回,两岸有滩地出现。
〔4〕下游。
下游的特点是河床宽,比降小,流速慢,河道中淤积作用较清楚,浅滩四处可见,河曲发育。
〔5〕河口。
河口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河流流入陆地、湖泊或其它河流的入口,泥沙淤积比拟严重。
6、流域的特性〔1〕特殊性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反,有的流域适恼人类生活,先构成了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2〕全体性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局部之间联络十分亲密,构成一个全体。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什么是流域,什么是分水岭,什么是水系。
2.能够结合已知背景概括出流域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分析该地域发展的优势和弊端,并能延伸出流域的开发和治理方法。
1.能够概括归纳出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2.掌握梯级开发的概念并学会结合实际低于分析梯级开发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能将纷繁的信息归纳梳理成图表。
3.能够将本节流域综合治理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流域上去,能够将本节的梯级开发的评价迁移运用于其他流域的梯级开发,作出合理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客观的评价态度,发掘事物的两面性,并能合理进行衡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以及人文背景综合探讨该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原因:这是对学生求其果必先知其因的地理思想的培养。
如果单纯罗列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手段,学生虽然能够强记结果,但是对为什么这样做却不理解,就更不能谈相关问题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了。
2.流域的梯级开发及梯级开发的作用。
原因:流域的梯级开发是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和开发中的重中之重,对该流域的水电、航运、防洪、提高水质和旅游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反观许多其他流域的开发和治理中采用的梯级开发策略,则是利弊兼具,各方看法迥异,如埃及的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建设、我国三峡大坝的建设等等。
这里既需要学生掌握流域梯级开发的概念,更需要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评价事物的能力。
难点:1.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2.根据流域的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3.对该课程的分析过程和推演方法的迁移,如: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等的迁移。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了解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括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现状;综合分析和掌握其开发和治理的具体措施。
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调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自然地理知识和解决其他流域问题的能力;运用教师提供的大量素材,论证与探讨合理流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训练学生归纳总结地理特征能力;并通过学生间合作讨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掌握流域治理的方法,使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教学,学生逐步认可河流流域开发过程中,整体关注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及灾害,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开发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学生逐步形成流域内的正确的资源观、生态观、灾害观和发展观。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2)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案例,初步掌握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河流的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学生对区域地理条件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流域开发比较陌生,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方面存在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感性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流域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二、教法学法1、教法:遵照启发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我选择了自主探究、讨论法、谈话法、对比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言。
最终掌握知识、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探究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学会区域分析和治理建设的方法,用于实践。
三、教具准备: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田纳西河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容量以及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位置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2.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特征 地形起伏大。
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游:冲积平原 资源 水能、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水汽主要来自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多持续降雨 水文落差大,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 3.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长期的过度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导致本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2)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为美国东部最为贫穷和落后的地区之一。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流域治理(1)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
(2)方案: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综合性长远开发。
(3)河流的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到百年一遇 2.产业发展(1)工业方面⎩⎪⎨⎪⎧ 方针:“薄利取胜”优势:电力充足、廉价措施:发展大量高耗能工业,优化调整 产业结构(2)农业方面:(3)环境建设:[思考启迪] 田纳西河的水力资源充足,为什么还要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呢?提示:因为水电在河流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需要火电或核电补充;而火电或核电检修时,又需要水电代替供电。
三类电厂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供电系统。
三、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经过70多年的努力,田纳西河流域生态、经济、社会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成果如下所示:田纳西河流域⎩⎪⎪⎨⎪⎪⎧⎭⎪⎪⎬⎪⎪⎫防洪——建设水利工程→洪灾得到有效控制航运——大坝、船闸、运河→改善航运条件, 形成庞大航运网发电——水电、火电、核电→建成以电力工业 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生态——森林覆盖率超过60%→旅游业发达 的优美风景区人均收入达到美国平均水平 四、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第三节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内容。
课本内容包括四部分: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3、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课本上内容涵盖全面,设置的活动和阅读内容合理,根据实际教学活动,对课本上的内容有所取舍。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湘教版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此,本节内容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如何进行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治理前的田纳西河的背景,包括自然背景(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背景(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3、学会通过案例分析、评价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4、了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过程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卓有成效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了解田纳西河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各自然要素的利弊,让学生学会以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并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2、通过分组收集和整理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资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教学重点: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基本内容和措施。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域的相关概念。
2.归纳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并能简单设计出我国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文字和图表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总结其开发优势条件和需要治理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具体措施。
3.学会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2.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四.教学媒体与教具页 1 第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两个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首先,我们先欣赏一组赏心悦目的图片……这些图片正是田纳西河经过治理之后的一个美好的结果,但是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之前呢,并不是这般的美景如画,大家想知道他以前是什么样子吗?(学生自由发挥)大家首先看到的这幅图片从颜色上就可以看出不同来,这是一幅黑白照片,我们可以通过这幅图片可以看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前后对比,引入本节课。
【板书】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想了解一个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就要了解这个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条件,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1.什么是流域流域的概念就是由分水线(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我们平常所称的流域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也很好理解,看到这幅图,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和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两个相反的方向。
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但也可以是微缓起伏的平原或者湖泊,甚至有的河流称为两个流域的分水岭,分水线是分水岭的脊线。
流域的综合治理-以田纳西河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成就,开发整治的措施和经验2.能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对某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3.强化学生资源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激情投入,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田纳西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综合治理开发措施。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田纳西河的概况: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支流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的西坡,全长共1450KM,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条件:上游地区为,中游地区为,下游是平原,落差大——蕴藏丰富的资源。
2.气候条件: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汽主要来自和,和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
3.河流特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容易发生洪水泛滥。
河流的主汛期是月到次年月。
4.自然资源:水能资源、和资源丰富。
5.田纳西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问题:流失严重,荒芜,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也仅限于航运。
原因:人口增长带来掠夺性的开发,、和经常性暴雨。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1933年5月美国成立了,从此田纳西河流域进入了一个全面治理和开发时期。
其中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制定了包括、航运、、灌溉、等在内的综合性开发治理方案。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完成了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开发工程,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3.开发与治理并重:重视环境保护:灭蚊防疟疾,,保持水土,矿区,城市垃圾处理。
开发旅游业:建公园,管理区,风景区。
(三)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1.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2.改善了航运条件:大坝、船闸、运河,将全流域建成一个的庞大运输网,并通过及,与美国20 多个州的相连接,运输量。
3.综合性工业基地:水电、、核电相结合的,建成一个以为龙头,以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