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语文模拟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练3附答案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251.83 KB
- 文档页数:10
2024年高三语文模拟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练3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俗话说“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如何掌握好度?一起来看古人能控制酒量的“智能杯”——公道杯。公道杯整体釉色青翠,由杯和托两部分组成,杯与杯托的外腹部均刻有划花菊瓣纹,鸡笼式杯座凸印缠枝莲纹,寓意“清廉”。这只杯子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杯中有一位老人(即“公道佬”),这也是公道杯得名的原因。与其他杯子不同,①:当向杯中注酒时,如果只有八分满,即可品尝到美酒;但若酒高过“公道佬”的胸部,杯中之酒则迅速从杯内泄光,流到下面承接的杯托之中。原来,“公道佬”体内有一根倒U形管,②。低的一端是出水口,穿过杯底与杯外的大气连通;高的一端是进水口,通过暗口与杯中的美酒相连。当公道杯内液体高过倒U形管的顶端时,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倒U形管,从充满液体的高的进水口一端向低的出水口流出。蕴含物理原理的公道杯也就因此被用来讲述“(▲)”的道理。③,酒里彰显中庸。小小的杯子,集科学、哲理与情趣于一身,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18.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若无,实若虚B.其进也锐,其退也速C.满招损,谦受益D.长短相形,高下相倾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生活中最常见的光是太阳光,它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组成的混合光。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时,其实已经在大气中衰减了,所以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并没有那么强烈。但是激光不同,激光只能输出一个颜色的光波,颜色非常纯净。①激光的能量很强,②从起始点出发,如果传输过程中没有遮挡就不会停止;③且其方向性明确,光源不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散射的情况,准直性高。④你可能不敢相信,激光的亮度可能比太阳光的亮度还要强。(A)直射人的眼睛可能会使视网膜被损坏,如果长时间被激光照射还可能造成失明。对于参加演唱会的粉丝们来说,现场动听的歌声让人▲,不少人想通过拍照或录像的方式记录精彩时刻。(B)与此同时,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不受侵害,会在演出开始前使用激光照射现场以示警。在其他场景下,镜头也有可能受到激光照射而损坏。比如夜间的灯光秀、激光笔等等,都可能是让镜头损坏的“▲”。20.“这就导致受到激光照射的地方光照强度很高。”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1.请在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表述不当,请作修改。(4分)二、(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①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吸了醍醐,饮了仙露,大有_A_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起鹡落。我_B_,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②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③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_C_。我想飞往雨过的天际,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④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甭说什么客气话了,有事儿就说吧。B.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C.只要认真学,什么都能学会。D.你什么时候去,我也什么时候去。20.“此时有声胜无声”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所谓“吃瓜”,说接地气点_①_。多巴胺是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原因,也是“吃瓜”上头的最强助力。“吃瓜”之所以与多巴胺相关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咱们祖先遗传下来的收集本能。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祖先的大脑发展出了以多巴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和奖赏系统。大脑会分泌多巴胺,驱动我们去“探知周边信息”。如果探知到的是“重要信息”,_②_,“奖励”我们去获取更多信息。这种“重要信息”也包括八卦。著名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指出:“知情就是力量。”当某个重要信息是“我知而你不知”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对事物、对他人的支配力。当然,仅仅“我知道”,没有告知对象,支配力量也发挥不出来。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起吃“瓜”才最甜。我们的祖先早就看清现实,那就是单打独斗的存活率要大大低于团队合作。因此,自然进化把归属需要写进了我们的基因里,而抱团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归属需要。所以,_③_,其实是在向你发出邀请:咱们抱团吧!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概括文段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设问句,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三、(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抓吉镇,是极小一个镇子。一断一断的,或砖或坯,只有一溜平房。平房之前的土街,不甚宽。走堂堂渔汉,扭俏俏渔婆。也摇鸭,踱鹅,跑狗,慢老者,快孩子,颇不寂寞。天雨了,天雪了,也要落在上面。秋日,湿湿泞泞,()一街的黄叶。土街,其实也是乌苏里江的一段堤岸。临水的一坡,是一排鞠向水面的柳树。这里的柳树,有诗样的名子,叫“江柳”。江柳的干上,早晨,晚夕,常牵着几只闲船。入冬,便要被渔汉子拖上来,扣在街边。扣船的底上,都要()一层茸茸的雪被。很好看,()在江边的柳,收不回了,任其冻住。春一到,这柳,那柳,依然要漂亮地()给你看的。小镇的西端,是一片兼作客栈的私家饭铺。我因腰有旧疾,得知那里有领颇热的火炕,经人导引,便歇在那里了。这饭铺,说来,也是寻常的一家。有客,便是饭铺、便是客栈。单是多些陌生的话,多些格外的风景而已。无客了,淡淡地过冬春更换的日子就是了。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落裹涉舞B.粘覆涉舞C.粘裹挂飘D.落覆挂飘19.文中画线部分的遣词造句新颖别致,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①由于涉及较深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物理知识,②老师教学时往往不解释,③然而解释的也多有误会,④说应该是“白烟”,⑤李白可能因为欣赏瀑布太久眼花而看成紫色造成的。_A_,得先从光的传播说起。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波长不一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当它进入犬气层后,会跟空气分子、尘埃、气溶胶等介质相撞,从而产生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成反比,()秋高气爽或雨过天晴,大气中的尘埃和气溶胶较少,阳光在大气分子强烈的散射下,蓝光和紫光散射到四周甚至布满天空,而人眼对蓝色更加敏感,对紫色感觉次之,所以天空看起来呈蔚蓝色。有人会问,_B_,李白为何不写成“生蓝烟”呢?一是很可能李白观看瀑布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香炉峰上气流分子的直径和紫光的波长差不多,所以散射光中紫光最强,散射最多,很容易被人看到。二是相对天空而言,香炉峰距离观察者更近,更容易看到紫光。
420.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根据图中信息,请在括号内填入一个包含并列关系的语句。要求对红光、蓝光和紫光的特点进行比较,表达简洁流畅,符合语境。(3分)四、(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我猜想,桅灯的本意可能是指挂在桅杆上的灯,是航行的信号灯。在乡村,桅灯也曾大有作为。早起拔秧,夜查田漏,防汛巡逻,打老黄豆等等,都有它热情地参与。在过去的岁月,它是水稻的一部分,是黄豆的一部分,是农事的一部分,是乡村的一部分。秋高稻熟,傍晚时分,走到村外,选定一处,嵌入桅灯,微弱的灯光可以把潺潺细流照得清清亮亮。如今,有线的和无线的电光源层出不穷,桅灯“不怕风不怕雨”的优势已不明显。船上是不会挂这种桅灯作航行信号了,也没人用它帮助捕鱼,或打田鸡、斩黄鳝泥鳅了。即使家里有盏桅灯,也没有煤油卖了。桅灯虽然已经退出田园,成了文物,但它照亮的那段岁月,依然熠熠闪光。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它是水稻、黄豆、农事、乡村的一部分”,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文中加点的“照亮”,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B.操笔为锄,耕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领域,乃是大家追求的共同目标。C.染过的布有淡红的有深碧的,都晾晒在长竿上,在太阳里闪着特别的光。D.某些往事,让我的记忆搁浅在那样一个冬天、一首唐诗里、一壶老酒里。(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_①_,这是我方的观点,理由如下:第一,从本体论上看,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它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_②_,难道我们能见小忘大,以偏舍全吗?祥林嫂置身封闭保守的鲁镇,饱经磨难和压迫,虽“捐门槛”来救赎自己而不得,最终惨死于祝福之夜,如果我们读这篇小说只关注祥林嫂“死”的结果而漠视事件发展过程,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深意也读不到了。第二,从逻辑上看,凡事有过程才会有结果,天道酬勤,做好过程,结果必然不会令人失望。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班固写《汉书》花了20余年时间,曹雪芹著述《红楼梦》耗费毕生精力……如此等等,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读来皆是血,坐不得冷板凳,下不了真功夫,_③_,只会“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第三,从时空上看,结果往往只在一瞬间,而过程则往往需要广漠空间的漫长磨砺和数日经年的辗转腾挪,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否定甚至漠视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揭竿而起的一生不精彩吗?李杜一生才华横溢,满腔抱负,最终却困顿飘零,我们难道会因为他们结局不佳就不记得他们一生的孜孜以求吗?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请指出一辩第二个理由的逻辑谬误。(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过程则往往需要广漠空间的辗转腾挪和数日经年的漫长磨砺,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否定甚至漠视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B.而过程则往往需要数日经年的漫长磨砺和广漠空间的辗转腾挪,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否定甚至漠视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C.而过程则往往需要数日经年的漫长磨砺和广漠空间的辗转腾挪,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漠视甚至否定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D.而过程则往往需要数日经年的辗转腾挪和广漠空间的漫长磨砺,我们怎可因为一时的结果而漠视甚至否定广大时空的奋斗过程呢?五、(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公信力建设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成效的综合指标之一,也是媒体的品牌形象和无形资产。公信力的建设对于新型主流媒体提升其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新闻舆论发展的保障。一方面,新型主流媒体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公信力的确立。过去,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较为单一,主流媒体占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威。但在智能传播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_。对于媒体而言,具有社会公信力代表其得到社会认可,拥有广泛的受众是其获得核心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基础。另一方面,公信力建设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型主流媒体是重大信息发布、思想文化宣传、社会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控室,自诞生起就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任务。然而,“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取得成功,良好的声誉都是至关重要的”,媒体声誉管理就是对媒体的行为进行管理,用实际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