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湿痹阻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2.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
3.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4.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5.气血两虚证: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6.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2、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晨僵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御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双膝眼、曲池、肩髃、阿是穴等穴。
5.遵医嘱艾灸:悬灸阿是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专业资料(二)关节肿痛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局部皮肤色红,禁止穴位贴敷。
6.遵医嘱中药热奄包(三)关节畸形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削减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2.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
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何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有关自身免疫方面的疾病,免疫系统对关节进行错误的攻击,造成关节出现炎症, 有“不死的癌症”之称。
在中医上,它属于痹病的范畴,是因为湿、寒、风等外邪侵袭,造成气血不畅,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晨僵、无力等反应。
类风湿性关节炎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甚至会致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侵扰。
在护理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手法,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治疗疾病。
1.保证充分休息如果患者正处于急性发作期,那么一定要卧床休息,一般需要卧床两三周,这个时期不宜进行活动;如果患者发热或者关节肿痛,也要坚持卧床。
休息时最好有一个舒适的姿势,保证血液循环良好,减少对关节的压迫,限制关节活动,同时还要注意保暖,减少关节受到寒冷刺激。
2.做好给药及病情护理要多要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的时间、性质等,察看患者的体温、脉搏、舌苔、皮肤状况;做好给药护理,对于风寒湿痹型的患者,药汤要热服;对于热痹型患者,汤剂宜凉服;还要观察患者的服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心慌、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
3.做好起居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怕潮湿的环境,如果生活的环境比较潮湿,就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特别是那些半地下的房子,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又比较潮湿阴冷,非常不适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居住。
患者的生活环境一定要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最好能经常晒到太阳。
另外,患者一定不要穿湿袜、湿鞋、湿衣,夏天不能无节制地喝冷饮。
4.做好关节护理患者关节不能受凉关节受凉能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像夏天人们喜欢吹空调,空调口一定不能对着患者的关节,否则疼痛加剧,病情加重。
在冬天或者多雨的季节,要注意防止风寒。
如果温度降低要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对于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更要注意防止受凉。
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不适宜游泳,游泳使患者关节浸泡于水中,也易受凉。
减少体重对关节的压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本身关节受到损伤,如果患者再过于肥胖、超重,身体的重量又会加重关节的压力,诱发疾病或者加重病情,所以患者最好减轻体重,既保持身体健康,又减少对关节的压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康复指导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中医属“痹症”范畴,笔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和康复指导,体会如下。
1一般护理1.1生活起居护理居住的房屋要通风向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被褥要干燥、轻暖。
切勿在风口处睡卧(空调、电风扇、窗口);洗漱用热水,晚间洗脚,热水应能浸及踝关节以上,时间在15 min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液通畅;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严格限制关节活动;发热患者要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高热不退者可采用酒精擦浴,头部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关节疼痛明显者可用柔软枕头对关节保护,定时更换体位,以免发生褥疮;卧床者要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髋、膝关节应避免屈曲位,膝关节下不要垫高,以防膝关节屈曲挛缩;关节僵硬者应给予按摩和被动活动,并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伸屈活动[1]。
1.2饮食调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饮食不可过量,进食要守时、适量,不可暴饮暴食、饥饱失常,饮食应清淡,以素食为主,烹调方式应以清淡爽口为原则,少吃辛辣、油腻及冰冷的食物,饭后食用水果类(苹果、葡萄等),饮料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果汁等天然饮料为宜,少用汽水等易引起胃酸的饮料。
尽可能的减少脂肪的摄取,热量来源要以糖类和蛋白质为主,若是体重超过标准,要逐渐减轻体重。
食物的选择宜丰富,特别要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大豆制品,还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抑制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
风湿活跃、关节红肿热痛时,要忌吃辛热燥火的姜、辣椒、葱、羊肉、狗肉之类。
1.3情志调护长期病痛易产生紧张、恐惧、焦急情绪,对治疗和康复不利,甚者加重病情。
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谈心交流,告知患者情绪对疾病有很大影响,多举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让患者对治疗提高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亲人和朋友要其耐心关怀,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鼓励患者在力所能及、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公益的社会活动,使其感受到自我价值所在。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平常应该怎么调养护理
一、概述
我们都知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就出现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
有些疾病对人的危害还非常的大,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那么类风湿关节炎就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了,这种疾病患者平时应该怎么调养护理呢?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步骤/方法:
1、
一般来说,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所以说会有明显的红、肿、痛者,一定要卧床休息2-3周,不要进行性生活。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不易活动,因为活动容易损伤关节滑膜而使关节炎症进步加重。
2、
通常情况下,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病情控制后可以参加一些日常劳动,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不要过于担心。
3、
类风湿性关节炎减少长时间卧床时间,但是在运动时不宜剧烈,可以选择坐着或卧床进行运动。
可将右腿打直、小腿与足部往上提,离地三十公分以上,持续五秒钟后放下,左脚相同动作重复。
三、注意事项:
患者一定要在饮食生活上多注意,不要吃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适当的运动,但是不要剧烈的运动。
保持乐观的心情,不要过度焦虑。
按时休息,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护理新进展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对患者影响较大的疾病,作为一种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患者发病后症状较为明显,会对其生理、心理造成较大影响。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康复护理对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其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如心理康复、饮食康复、运动康复等,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医学,通过综合性康复措施促进身体康复,临床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
本文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护理新进展展开分析。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护理;进展类风湿关节炎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患者患病后会累及关节的滑膜。
其主要患病部位为手足小关节,而且具有对称性特点,临床表现广泛且多变,随着病情的进展会破坏关节结构,甚至会导致功能丧失[1]。
该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甚至会导致关节畸形,影响正常活动。
该病常进行药物治疗,在临床不断的研究中发现,治疗的同时加强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改善方面更具价值,能减轻关节活动痛,促进日常活动能力的提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延缓病情进展。
一、康复护理(一)心理康复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大多存在不良心理,因此,不仅要对患者躯体康复引起重视,还需要对其心理状态的改善引起关注。
帮助患者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鼓励其主动的讲出自身感受,并且对其诉说进行耐心的倾听,积极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增强康复信心。
疾病为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残疾,进而丧失治疗及生活信心。
因此,护理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使其正确看待类风湿性关节炎,促进生理及心理的健康。
(二)饮食康复护理患者需进食对身体康复有益的食物,有研究表明,饮食中有效补充鱼油、橄榄油等有利于患者免疫因子等的改善,进而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症状的改善,同时,进食维生素A等抗氧化营养素,能避免出现氧化损伤。
同时部分食物则会诱发关节炎症,如牛羊肉、牛奶等。
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少吃红肉者,多吃红肉者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率更高,而且植物蛋白摄入过多也会增加疾病发生风险[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摘要】目的: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指导。
结果:62例患者治疗2—8个月后临床治愈14 例,占22.58%;缓解44例,占70.97%;总有效率93.55%。
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明显恢复,关节畸形有所缓解,部分生活自理。
结论: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比单独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167-01我科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综合治疗、康复锻炼,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2例患者,女47例,男1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9岁,平均38.6岁;病程3个月一23年,平均3.3年;关节畸形10例。
关节功能分级:i级6例;ⅱ级28例;ⅲ级23例;ⅳ级5例。
血沉(esr)增快者55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者58例。
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48例, 诊断标准符合>第6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和糖皮质激素等。
护理方法包括患者急性期过后,疼痛缓解即开始康复锻炼、理疗、按摩,由被动向主动渐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活络关节,防止关节失用。
时间为每日2次至3次,每次15~30min。
2 结果62例患者治疗2~8个月后临床治愈14例,占22.58%;缓解44例,占70.97%;总有效率93.55%。
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明显恢复,关节畸形者有所缓解,部分生活自理。
3 护理3.1 心理护理不少患者都存在悲观、焦虑、抑郁、孤独及厌倦等低落消极情绪。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评价标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效果评价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康复护理和效果评价,并提供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组RA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并以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
1.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在RA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RA患者的康复护理和效果评价,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手段。
2.研究主题本研究选取RA患者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并通过对康复效果的评价,为临床提供科学的依据。
3.研究方法3.1尝试设计: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设计,随机选择一组RA患者,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维持常规护理。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康复方法。
3.2研究工具:采用评估量表对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评估和心理评估。
常用的评估量表包括健康评估问卷(HAQ)、患者健康问卷(PHQ-9)等。
3.3数据分析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定量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统计假设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定性数据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
4.案例分析和结果呈现4.1 案例分析一:以一名RA患者为例,通过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其康复效果。
干预期间,结合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方法,患者康复效果显著,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提升。
4.2 结果呈现: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干预组在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例如,干预组患者的HAQ评分下降了40%,PHQ-9评分下降了30%。
另外,定性数据表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疼痛程度和抑郁情绪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及调养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为主,同时又可侵犯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
以病情加重和缓解交替进行为特点,致残率极高。
笔者就本院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护理,谈谈体会。
1、护理人员必须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住院的目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长,反复发作,而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和病人都必须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技能,调节病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目的是让病人愉快,造成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和谐。
即使在不用药的情况下,不需要社会对他们负担,有正常的寿命。
而不能到医院解除身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所有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必须围绕这个目标,不能要求过高造成欲速则不达,更不能认为是不治之症,无视病人的痛苦不管不问。
2、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做到心中有数仔细地了解病人,包括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前的治疗,服用过哪些药物,效果如何,尤其要清楚肿胀,疼痛关节炎的数量,最疼和功能受限最明显的是哪些关节,以便明确护理中需要协助的部位及如何帮助患者。
另外也要了解患者家庭、职业、婚姻等可影响患者情绪的各种因素,以便进行精神心理护理。
将所了解的情况和医生共同协商制定出对每一病人有针对性的医疗护理计划。
3、以动防残,动静结合减少并发症患者,男,22岁,因四肢关节僵、肿、痛,起病五年入院,被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积极服用各种药物,但由于长期双手捧书屈肘伸直,下肢坐于床上养病,极少活动。
2年后患者双手固定于捧书壮,拇指鹅颈畸形。
四肢关节扣眼畸形,肘关节屈曲90度强直,双膝关节只能屈曲80度,全身肌肉萎缩常年大小便只能半蹲姿态。
另一患者,女,30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6年,服激素出现柯兴氏征,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喜屈曲卧床,不能下蹲大小便2年余,因病情加重而入院求治。
入院后治疗同时,护士每天常助患者加强四肢关节功能活动,忍痛锻炼,经过1个月,患者在下午能下蹲小便,2个月后能蹲下大便。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概述】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以关节、筋骨、肌肉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红肿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临床表现】晨僵、关节疼痛和肿胀、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类风湿结节【护理措施】1、起居护理⑴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关节于功能位,髋、膝关节应避免放在屈曲位,膝关节不要垫高,以免膝关节屈曲挛缩。
⑵避免长时间采用一种体位.仰卧与侧卧交替。
⑶嘱病人劳逸适度,合理调节休息与活动。
⑷加强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疼痛缓解后,及时下床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2、症状护理⑴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治疗护理手法要轻。
⑵热痹者中药薰洗时药液宜偏凉,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⑶鼓励患者做适度的伸张、旋转、环绕、收展运动,使关节得到充分的运动。
⑷晨僵护理:鼓励病人早晨起床后行温水浴,或用热水侵泡僵硬的关节,而后活动关节。
3、情志调护⑴经常与病人谈心,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保持心情舒畅。
⑵做好患者家属的情志护理,嘱其关心爱护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4、饮食护理⑴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以健脾补肾,壮骨补养气血为主,可食用猪、牛蹄筋、骨头汤、黄豆。
⑵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香菇、黑木耳、海参、甲鱼。
⑶对风寒湿痹者,饮食宜温热,忌生冷。
风湿热痹者,饮食以清热疏利食品为主,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可多吃丝瓜、苋菜、绿豆、冬瓜、西瓜等。
⑷缓解期可适当进补,并增加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鸡蛋、鱼虾类。
5、服药护理⑴属热痹者,汤药宜凉服.属寒痹者,汤药宜热服。
⑵在给予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时,嘱病人饭后服,并随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有无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给予强的松时,为使该药在短时间内发挥激素抗炎的最大效力,嘱病人早餐后顿服。
【康复指导】1、避免感染、寒凉、潮湿、过劳等诱因,注意保暖。
2、休息与活动:强调休息和治疗性锻炼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疾病缓解期每天有计划地进行锻炼。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及观察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发热及关节功能受限的程度。
2、注意关节的活动度,有无僵硬、强直,关节周围肌肉挛缩,关节肿胀变形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自理能力。
二、护理措施
1、急性期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关节制动,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防止关节畸形屈曲和挛缩。
2、恢复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3、关节疼痛肿胀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4、使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若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头晕、肝肾功能损害,继发感染、神经精神症状等应做对症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发生僵硬时给予热敷、热水浴等物理治疗来迅速缓解症状。
3、恢复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4、晚期关节僵硬、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生活护理,预防压疮。
5、指导合理应用力学原则,注意保护受损关节。
6、做好心理护理,告知长期治疗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
注意避免或去除各种诱因,如寒冷、外伤、感染、受潮、营养不良、精神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