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学生:杨伟

学号:20094271

指导教师:陈德奇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完成时间:2012年7月5日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二O一二年六月

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解平均通道(平均

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热工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

DNBR,最小烧毁比MDNBR,燃料元件中心温度t0及其最高温度t0,max,包壳表面温度t cs及其最高温度t cs,max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

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压水堆热工校核的具体工具;

(6)掌握压降的计算;

(7)掌握单相及沸腾时的传热计算。

某压水堆的冷却剂和慢化剂都是水,用UO2作燃料,用Zr-4作燃料包壳材料。燃料组件无盒壁,燃料元件为棒状,采用正方形排列。已知参数如表1所示:

将堆芯自下而上分为6个控制体,其轴向归一化功率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堆芯归一化功率分布

3 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3.1流体堆芯出口温度(平均管)

)

1(***..ζ-+

=p t

a in f out f C W N F t t

按15.5MPa 下流体平均温度 =(t f,out + t f,in )/2查表得。 假设出口温度为320,则=(292.4+320)/2=306.2,差得=5.836KJ/Kg 。

20.24633.6*)

05.01(*836.5*685003016000

974.0..=-?+

=in f out f t t

由于 |320 -320.246|<0.5 满足条件

3.2燃料棒表面平均热流密度

= W/

式中为堆芯内燃料棒的总传热面积

=

燃料棒表面最大热流密度

=

W/

燃料棒平均线功率

== W/m

燃料棒最大线功率

=

W/m

根据以上已知的公式查表可计算得: =

=

==/=648832.385 W/

==

===W/m ==W/m

3.3平均管的情况

平均管的流速

式中,堆芯内总流通面积

=[()]

为燃料组件内正方形排列时的每一排(列)的燃料元件数。

由压力以及流体的平均温度查表得到:=

根据以上公式,查表有:

=[()]

=157[17*17*(0.0126*0.0126-3.14159*0.0095*0.0095/4)+(4*17*0.0126*0.00 057/2)]

=4.0256

==713.0373895 Kg/

=

3.4为了简化计算,假定热管内的流体流速和平均管的V相同。(实际上,应

按照压降相等来求。热管内流体流速要低一些)。则

同样,热管四根燃料元件间组成的单元通道内的流量

=

=

所以,根据查表一及以上算出的数据可以得出:

==-

===1.42056 t/h

3.5热管中的计算

(1)热管中的流体温度:

自下而上控制休号 1 2 3 4 5 6

Phi.1 (z) 0.48 0.98 1.61 1.54 1.03 0.38 上述公式中,对于每一控制体,只有两个变量比热容和,一般采

用迭代法,可求的对于每一个控制体的出口为温度.而但对于每一个控制体的高度Z=i*L/6,通道长度为=L/6。

①第一控制体出口温度

=310℃时,平均温度=301.2℃, 在压力P=15.5MPa下,查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附录Ⅲ-5,用插值法可求的值,按上述公式算出口温度如下:

292.4℃

+

296.2℃

再将得出的温度值带回公式计算,迭代几次,满足|-|<0.5为止。可得=296.5096583954℃,=294.4548291977℃,平均温度下=5.123

KJ/(Kg. ℃)

同理可求得:

第二控制体,=304.342805319118℃,

第三控制体:=315.958089043401℃

第四控制体:=325.980709114068℃

第五控制体: =332.1℃

第六控制体: =334.334002118654℃

②出口处包壳外壁温度:

=+

=+

式中:h(z)可以用Nu==来求。

所以,h(z)=

式中:Re=

流体的k(z)、和Pr数根据流体的压力和温度由表查得。

如果流体已经达到过冷沸腾,用Jens-Lottes公式:

作为判别式。

当时,用前面的式子

当时,用代替

根据以上公式,由压力15.5MPa和第一控制体流体出口温度= 296.5096583954℃下,查《核反应堆热工分析》附录Ⅲ-4,用插值法可求u=,

查附录Ⅲ-6用插值法可求K(L/6)=,查附录Ⅲ-1,用插值法可求Pr=0.916390731539

由上述公式可求得

所以Re

638895.431832063

由Nu==来求得:

h(z)==

=44347.8869710167

第一控制体出口处包壳外壁温度:

=+

44347.8869710167)=306.274648709703

同理可求得:

第二控制体,= 324.798495876569℃,

第三控制体:= 347.5℃

第四控制体:= 347.8℃

第五控制体: = 346.796531681631℃

第六控制体: = 341.567022638538℃

③出口处包壳内壁温度:

式中:Zr-4的

先假设出口处包壳内壁温度为400℃,求出平均温度值

,依据公式;,求出包壳导热系数。

代入公式

=306.274648709703

=318.298245150761

将得出的内壁温度再次代入公式,如此迭代几次,一直到满足|

-|<0.5算出出口处包壳内壁温度得出第一控制体

=318.298245150761℃,包壳导热系数=17.06436 w/(m. ℃)。

同理可求得:

第二控制体,= 355.78551929507℃

第三控制体:= 397.℃

第四控制体:= 394.879379355877℃

第五控制体: = 378.332915275762℃

第六控制体: = 353.533052753641℃

的外表面温度:

④出口处UO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