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城市与农村地区小学男教师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31.21 KB
- 文档页数:2
对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学前教育阶段(3-6岁)是儿童心智萌芽阶段,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阶段儿童的受教育程度会对儿童后期发展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且,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也将学前教育工作摆在当前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中央财政计划安排资金500亿元用于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贵州省作为西部落后省份,其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让人非常担忧,笔者自己也在农村地区幼儿园工作,所以对贵州省学前教育的现状有切肤之痛,所以急切地盼望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能够在新时期取得重大突破,圆梦更多的农村儿童。
一、目前贵州省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性不足。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薄弱,部分教师专业性不足。
一是农村幼儿教师缺乏,部分地区为了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短缺的状况,聘请了很多临时老师,这些临时老师往往经过很短的职业培训就开始上课执教,其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是部分地区,为了过多的避免财政支出,直接在小学开设幼儿园,将中小学富足的老师,聘为幼儿教师,或者让部分中小学老师转岗为幼儿园教师,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无法体现。
三是近些年,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提升很快,聘用条件从以前的中专、幼师学历提高到现在的大专甚至本科学历,但是,幼儿教师的吸引力很弱,高学历的人员很多都不愿意去当幼儿教师,加剧了幼儿教师师资短缺的问题。
(二)幼儿教师任务繁重,社会认可度低。
在贵州农村地区,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重、事情多,很多时候还身兼数职,但许多社会上人士认为幼师就是保姆、保育员,社会认可度低。
幼儿教师多数时间都在带孩子,尤其是遇到调皮的孩子,心理压力就会骤然增大,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据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是所有教师里最容易职业倦怠的,表现为缺乏工作热情、身体感觉累、爱发牢骚、心绪不宁,成就感低,有些幼儿教师长期进入职业倦怠,很容易对年少不更事的幼童失去耐心,进而体罚学生,或者自闭等。
城市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毕业论文)目录城市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1)一、引言 (3)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3)(一)、研究对象 (3)(二)、研究方法 (4)三、调查结果及讨论 (4)(一)、调查结果 (4)(二)、讨论 (6)1.男教师数量的影响 (6)2.男教师所授科目不同带来的影响 (7)3.世俗偏见对学生的影响 (8)四、建议 (8)(一)、增加教师福利,改善教师工作与生活环境 (8)(二)、改变传统思想观念 (9)(三)、改变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 (9)(四)、增加师范类男生 (9)(五)、培养男教师的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兴趣 (9)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O一年月日城市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对学生性格的影响王会文(陇东学院教育学院09理本(2)甘肃庆阳745000)摘要: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在我国表现的更加明显。
尽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逐渐走向合理化,但在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并且,比例失衡的这种现象,影响我国教育教学秩序,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发展。
为此,作者从实地采访、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等方面研究了该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一、引言目前,在师范类院校中,“一进阶梯教室,一片‘姹紫嫣红’的女儿国,养眼是养眼,但是也让人担忧啊!”有学者谈到师范生性别问题时如是说。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上世纪80年代,师范院校男女生比例是10:1;80年代末是4:1;进入90年代中期,却变成了了1:5;最近男女生比例竟是1:18]。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务必要去调查清楚情况,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1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
发展要讲究科学,社会要讲求和谐。
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教育领域的今天,看看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我利用节假日对我镇农村小学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进一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
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
再而是师资队伍有所壮大。
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新溪镇14所小学只有三所有用电脑室,7所拥有电教室,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只有二所小学达标。
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由于乡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下降。
采用“一块黑板一张嘴,两只粉笔书一本”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仍为数不少。
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
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作者:徐高峰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第07期内容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着重加大了基础教育的经费的投入,并且推动了贵州省基础教育的发展。
但是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或大城市来说,贵州省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
现针对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贵州省教育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是从根本上推动农业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关键。
是将农村庞大人口压力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对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对于推动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1.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贵州所处地理位置偏远,地理环境险恶,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
而当前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015年贵州省拥有8520所普通小学,其中专任教师又193511人,其中城区教师有29290人,镇区教师有68316人,乡村教师有95905人。
普通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为3463095,其中,城区学生有606971人,镇区小学生有1343485人,乡村学生有1512639人[1]。
2016年贵州省拥有2128所普通初中,其中专任教师又123677人,其中城区教师有21189人,镇区教师有70708人,乡村教师有31780人。
普通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为1979699,其中,城区学生有224546人,镇区小学生有1145764人,乡村学生有499389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基础教育方面小学教育较为完善,初中教育则相对薄弱。
同时,在党和政府的大力领导下,贵州地区的教育建设已经十分喜人,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针对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2.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2.1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教育理念落后当前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之所以没有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最为本质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农民发展的特点。
1172013年Vol.28No.3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收稿日期:2013-02-19作者简介:赵爱荣(1975-),女,河南确山人,从事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研究。
张有龙(1977-),男,山西山阴人,从事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研究——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项目编号:11ZC 124)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广大农村儿童“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上好学”的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因众多因素的影响,义务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
贵州是我国西部人口、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6.2%;同时贵州也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耕地资源稀缺、贫瘠,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比较差。
按照2300元的国家新的扶贫标准,贵州农村贫困人口达到1149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3.4%。
为了真实、准确地了解贵州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状况,我们对毕节试验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情况作了实地调查。
毕节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10年3月,教育部、贵州省又在毕节建立了贫困山区教育改革试验区。
因此,以毕节试验区为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针对性。
二、贵州贫困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农村的义务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等等;但同时也必须清醒的看到,贵州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教育质量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数量不足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特岗教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但在很多条件艰苦的地方,因留不住教师,教师依然非常缺乏。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调查及分析(合集五篇)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调查及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调查及分析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对于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教育科研、职业认同、学科素养等方面的抽样调查,明晰区域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主要优势和问题,提出促进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政策与培训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建议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也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全面掌握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对加快区域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根据辽宁省D市农村中小学分布情况,对区域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大样本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0份,回收5605份,问卷回收率为93.4%,有效问卷为5280份,问卷有效率为94.2%。
本次参与调查的教师共计5280人,其中高中教师840人,占比15.9%;初中教师1600人,占比30.3%;小学教师2840人,占比53.8%。
通过大样本抽样调查,我们全面掌握了区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然情况:从性别状况来看,女性教师占比55.9%,男性教师占比44.1%;从年龄分布状况来看,30周岁及以下教师占16.9%,31~40周岁教师占32.9%,41~50周岁教师占32.7%,51周岁以上教师占17.5%;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教师占49.4%,中级职称教师占41.9%,初级职称教师占7.6%,无职称教师占比1.1%;从教师最初学历来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0.4%,本科学历占18.5%,大专学历占31.2%,大专以下学历占49.9%;从教师目前学历来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1.4%,本科学历占52.8%,大专学历占33.4%,大专以下学历占12.4%;从教师所学专业与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一致性来看,所教与所学一致的教师占比76.2%,所教与所学不一致的教师占23.8%;从教师的骨干级别来看,省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占0.6%,市级骨干教师占13.2%,县区级骨干教师占16.6%,其他非骨干教师占69.6%。
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徐高峰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4期内容摘要:近几年来国家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且着重加大了基础教育的经费的投入,并且推动了贵州省基础教育的发展。
但是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或大城市来说,贵州省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
现针对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贵州省教育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是从根本上推动农业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关键。
是将农村庞大人口压力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对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对于推动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1.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贵州所处地理位置偏远,地理环境险恶,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
而当前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015年贵州省拥有8520所普通小学,其中专任教师又193511人,其中城区教师有29290人,镇区教师有68316人,乡村教师有95905人。
普通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为3463095,其中,城区学生有606971人,镇区小学生有1343485人,乡村学生有1512639人[1]。
2016年贵州省拥有2128所普通初中,其中专任教师又123677人,其中城区教师有21189人,镇区教师有70708人,乡村教师有31780人。
普通小学在校学生人数为1979699,其中,城区学生有224546人,镇区小学生有1145764人,乡村学生有499389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基础教育方面小学教育较为完善,初中教育则相对薄弱。
同时,在党和政府的大力领导下,贵州地区的教育建设已经十分喜人,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依然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针对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
2.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2.1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教育理念落后当前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之所以没有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最为本质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农民发展的特点。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为此本课题开始对堤村校区及邻近校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和对策展开调查研究,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出现的具体问题。
本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走访了初中、中心小学及两所村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科基础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情况,教师数量、结构、学历情况,教师工资发放情况和教师培训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对教师进行120人次(其中小学80人次、中学40人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详实的、具体的第一手材料。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一)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1.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由公办教师组成的新型的教师队伍。
特别是新补充的教师由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的毕业生,取代了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
2.教师的学历构成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的突飞猛进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了迎接新的挑战,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以便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
但由于教师提高学历的费用基本上是教师自己承担,而农村教师的工资还不能保证各项足额发放。
同时,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工学矛盾又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3.全县师范院校毕业生返乡情况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相对较低,人才交流渠道又不断的拓宽,加速了人才的流动,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生因待遇、环境及家庭等原因,离开家乡,到环境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地区单位工作,回乡任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只有40%左右,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和名校优秀毕业生不返乡任教情况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