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 格式:doc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原则: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2.措施(1)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如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的管辖①蒙古贵族招降吐蕃,吐蕃各地归附蒙古,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②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③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3.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释疑解难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1)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统一。
(2)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
(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4)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
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
(5)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元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主要讲述了元朝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元朝历史的深入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教材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制度、元朝的经济、元朝的文化、元朝的灭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如设立行省制度、推行科举制度、铸币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元朝的经济繁荣,如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等。
此外,元朝的文化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元曲、元画等。
然而,元朝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的统治者和百姓共同努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元朝的历史,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或者认为元朝是一个落后的王朝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同时,学生对于元朝的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详细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元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教学难点:元朝的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细节。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治措施。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蒙古族的文化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部分知识,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能缺乏全面的认识,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历史背景及其建立过程;2.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特点;3.元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元朝的统治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辅助资料:历史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元朝的版图、皇帝画像等,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和统治者。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元朝建立过程的问题,如:元朝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成立时间是什么时候?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元朝的建立过程,强调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元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
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
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向往。
(展示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图片)
教师设问: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二、新课学习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元朝的疆域》。
再展示汉朝和唐朝的疆域图,提问: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而在汉唐时期,这些地方都不在领土范围内。
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展示白塔寺图片。
教师展示材料: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提问:这次“遂一天下”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元朝。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1)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
当时共设立了十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展示图片,使学生更能直观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指导学生观察元朝地图,找一找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十个行省又包括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中书省包括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区;十个行省分别是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教师提问: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代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
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多相当于今天行政区划的二至三个省,如元朝辽阳行省包括今天东北三省。
元朝行省名称,明清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
学生讨论:行省制度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总结:目的: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作用: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元政府对边疆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管理?
学生回答:元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指导学生在元朝疆域图中找出台湾和西藏,思考:元朝时是如何管理台湾和西藏
的?
1.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1)措施:①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后来蒙古贵族代表与吐蕃的上层政教代表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
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②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朝廷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2)意义: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展示地图,使学生更直观地明确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管辖区域。
图片展示: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
学生思考: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
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促进了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西藏地区的发展。
问题探究: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朝以来分裂割据、政权分立的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格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边疆的开发,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交通的发展,加速了蒙古汉化,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边疆各族大量进入中原和江南,汉族大量迁居边疆,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课堂总结
元朝的疆域:超载汉唐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元朝的统治行省制度
地方:行省路、府、州、县
澎湖巡检司:澎湖和琉球(台湾)
边疆地区管辖
宣政院:西藏
四、课堂练习
1、中国在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是哪个朝代( D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A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3、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开创了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 D )
A、郡县制度
B、均田制度
C、科举制度
D、行省制度
4、元朝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管辖( B )
A、新疆地区
B、台湾地区
C、西藏地区
D、岭北地区
5、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6、阅读材料: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1)你从材料中能够获得什么主要信息?
(2)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边疆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
答案:(1)元朝疆域辽阔
(2)行省制度。
(3)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二、行省制度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元朝的统治,涉及内容比较多。
教学中,我充分结合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和元政府对台湾和西藏的管辖;同时通过展示图片和图形以及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基本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措施,使学生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