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技术赵艳
- 格式:pptx
- 大小:4.42 MB
- 文档页数:22
养殖海参的技术与经验
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备受消费者青睐。
如今,海参养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盈利产业。
那么,如何养殖海参呢?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海参喜欢生长在潮湿而温暖、水流畅通的环境中。
因此,选择位置应该避开寒冷、阴暗和污染的地方,并且应该确保具有良好的水资源。
然后,需要选择适合的海参品种。
在中国,海参品种繁多,主要有红参、黄参和白参三种。
在开始养殖之前,需要进行正确的水质管理。
保持水的清洁和透明,可通过进行晾晒和过滤。
另外,需要将海参养在专门制作的海参养殖池内,池底需要铺设沙子和废弃的贝壳,提供合适的环境。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杂物并注入新鲜的海水,这有助于促进海参生长。
最后,为了提高海参产量,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别进行适宜的管理。
幼海参需要较高浓度的饲料和适宜的温度,而成年海参则需要更多的水流和温度调节。
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海参养殖效率。
综上所述,要想成功养殖海参,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和品种,进行水质管理、搭建海参养殖池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控。
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海参和海胆是中国传统的食物,通过自然环境无法获得。
由于陆地地形、潮流、海洋环境等原因,渔业发展和水产养殖受到限制,使得海参海胆产量下降,影响了其作为传统食物的消费。
为了满足人们对海参海胆的需求,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开展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属于深海水产养殖技术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将海参海胆的种子放入海洋生态环境中,通过人为的补充硝酸盐、氨氮及温度保持规划好的海洋环境,使海参海胆的种子得以在海洋生态环境中迅速成长。
加入硝酸盐的目的是防止种子的传播,一旦培养的海参海胆种子成功发芽,就可以通过移植水族箱内的种群进行大规模养殖,以提高海参海胆的养殖量,满足人们对海参海胆的需求。
实践显示,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技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它能有效地避免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可以保证海参海胆的合理可持续发展。
虽然目前,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听起来非常复杂,但实际上,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具有可行性,而且其实施和管理也相对简单,可以以较低的投入成本,实现较高的收益和可持续性发展。
除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外,其他技术也可以用于实现海参海胆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利用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在现有的海参海胆种群中识别出优良的种群及时出现,以挽救当前海参海胆的产量。
此外,还可以采取船舶及渔具技术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海洋环境的破坏,如规定不得流浪捕鱼,并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确保水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认真掌握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运用其他技术,是实现海参海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只有相关技术的积极应用,以及对海洋环境的重视,才能实现海参海胆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海参海胆的需求,保护中国传统食物的传统和文化。
技术应用J632018年1月·下海参高产养殖技术刘 丽(绥中县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苗种管理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200)摘 要 海参的养殖一般是春、秋投苗,采取间捕间收的方式,参池长年在海水中浸泡,造成参池杂草丛生,池底发黑、发臭,硫化氢和氨氮超标,养殖3~4年后产量大幅下降,到5~6年时,亩产量一般只有几十斤。
我们通过试验,采取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春季投放越冬大苗或参池手捡苗,这种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病害少,通过1.5~2年的养殖,80%能达到商品规格,养殖三年后彻底清池。
这种养殖模式为海参的高产创造了先决条件,海参是底栖生物,良好的底质是海参高产的保证。
关键词 海参;高产;越冬苗;手捡苗;透明度;参礁2012年4月~2015年11月,我们利用一口45亩的参池进行了海参高产养殖试验,分别于2013年秋收获4~6头/斤商品参10350斤,2014年春、秋两季收获3~5头商品参11320斤,2015年春秋收商品参12100斤,3年总计收商品参33720斤,平均售价50元/斤,实现产值168.8万元,获利80多万元,三年平均亩产海参250斤,连年实现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 参池的养殖条件养殖池平均水深2.0m,东西走向长250m,宽120m,以普通型防水透气无纺布护坡,底质为泥沙质,泥占60%,沙占40%,设有进、排水闸门,进水闸门安装40目筛绢网。
海水盐度27~32‰,PH 值 8.2~9.2,溶解氧6~9mg/L,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cm,海水其它理化指标均符合海水养殖渔业用水标准。
2 参礁的种类与投放密度参礁的种类有烟筒管、W 型再生塑料板,三角网架及扇贝养殖笼。
烟筒管顺着进水闸门的水流摆放,然后是W 型再生塑料板,三角网架和扇贝养殖笼间隔摆放,这几种参礁清池时易移动且节省清池人工费用,参礁的投放面积占养殖面积的1/4,其中烟筒管占15%,W 型再生塑料板占45%,三角网架和扇贝笼各占20%。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围塘养殖是目前海参养殖的主要形式。
但是近年来面临的成本、质量、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单位水面投苗密度大、成活率底、产品品质低、产出率不高,成为制约围塘养殖的主要瓶颈之一。
特别是随着沿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近海水面利用强度的日益提高,近海海水水质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时常发生的极端低温等气象灾害也对围塘海参养殖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浅海底播养殖是利用天然礁石或人工礁,供海参附着、栖息,任其自然生长。
其优点是对环境零污染,海参品质优良,等同于野生海参;缺点是海域中海参天敌众多,再加上海参逃逸等,导致成品海参回收率较低。
为推动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利用广阔开放海域,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一种新的海参养殖方式——海参网箱生态养殖的研究探索,并于2009~2011连续两年进行量产试验,均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 试验海区条件试验海区选择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觉华岛附近海域,北纬40°28’18”,东经120°46’08”。
这里远离大型河流河口,无淡水注入,岛上亦无任何工业污染,海水氮磷含量较高,水质肥沃,近海浮游生物达152种。
养殖区水深8~12米,海区底质为沙泥底。
浅海区有大量的马尾藻、大叶藻、龙须菜、石莼等多种大型藻类。
海水盐度28‰~32‰,溶解氧8.2~9.4mg/L,PH值8.3~8.7,海底水温2~26℃。
是适合海参生长繁育的理想之地。
2 试验设施本试验采用的是大型沉式网箱,网箱规格是以φ20螺纹钢为框架焊接而成的直径4m、高1.2m的圆柱体,中间焊接12根钢筋加固,底圆拉十字花加强,防止网箱变形。
外附8mm孔径黑色聚乙烯无结网,采用网箱笼式框架内置网衣技术,可有效避免网衣破损。
网内底层铺设塑料管式附着基,网底外和侧网围另加一层防护网,网箱顶端留一直径60cm袖口和一条长1m的30#大型树脂拉链快捷操作口,以便投料和分苗等工作。
网箱的布置方式如下图:3 海参苗试验用海参苗于每年5月下旬购自营口鲅鱼圈海参育苗室,平均40头/公斤,为越冬春苗,进苗总量为500公斤/年。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论文海参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胶原蛋白、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海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因此,海参养殖一直是海洋养殖业的重要一环。
随着对于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这种养殖方式也逐渐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概念、原理、优点和发展前景。
一、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概念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以池塘为基地,利用生态系统内部自然循环规律,通过合理投养、养殖管理、密度控制、池塘修建等科学手段形成良好生态环境,促进海参良性生长的养殖技术。
其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实现了对养殖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有效治理和控制,在不断优化养殖环境和水质等方面,帮助海参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二、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原理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原理是将海参在池塘内进行培育,同时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使海参生长繁殖繁荣。
具体而言,其原理包括:1、控制海参密度。
控制养殖密度是海参池塘养殖的重要步骤。
过高或过低的密度都会对海参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养殖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密度的调整。
2、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海参池塘生态养殖的关键。
其中,主要包括水质改善、水生植物的种植和养殖附属生物等方面。
通过有机肥料、生物治污、环境控制等手段,使养殖环境更加健康和稳定。
3、合理投食。
食品是海参成长的主要来源,因此,合理的投食量和投食频次对海参的成长速度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海参养殖者需要在投食时间、投食量和投食方式等方面合理调整,以保证海参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进而实现良性生长。
三、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优点1、成本低。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采用的是养殖池塘,因此建造成本较低。
同时,其生态环境的自然循环、生物控制和水质调控等方面所需投入的成本也较低。
2、养殖质量高。
海参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能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稳定养殖水质,食品品质的稳定和乳化程度相对较高,使海参质量稳定且品质优良。
海参的养殖技术引言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特点,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需求。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海参的养殖已经成为一个逐渐兴起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海参的养殖技术,包括养殖基础、饲料管理、水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养殖基础1.选址海参的养殖场应该选择在水质优良、水温适宜的地方,避免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的地区。
同时,养殖场应该远离工业区和农药使用区,以免对海参生长造成伤害。
2.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场需要建立适当的池塘或海水养殖池,确保充足的养殖空间。
同时,需要安装合适的水肺供氧设备,以保证海参能够正常呼吸。
此外,还需要建设配套的水处理设备,保持水质清洁。
3.种苗选取种苗的选取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应该选取体型健康、生长迅速的海参种苗。
注意避免采购带有病菌或寄生虫的种苗,以免传染给其他海参。
二、饲料管理1.饲料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对于海参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海参主要以藻类、浮游生物和有机底泥为食,需要提供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饲料。
可以选择市售的海参专用饲料,也可以使用自己配制的饲料。
2.饲料喂养饲料的定量和定时喂养对于海参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一天喂养2-3次,每次投喂适量的饲料,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同时,要定期检查海参的饲料消耗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3.饲料保存饲料的保存要注意避免霉变和变质。
将饲料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开封后的饲料要及时密封,减少氧气接触,防止饲料变质。
三、水质控制1.水质检测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和盐度等重要指标。
保持水质的稳定对于海参的生长非常关键,应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水质处理方法,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2.水质处理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例如,如果溶解氧含量较低,可以增加水的搅拌强度或增氧设备的使用来提高溶解氧含量。
另外,定期更换部分或全部的养殖水体,也有助于保持水质的稳定。
3.水质保持定期清洗养殖池和设备,清除废料和积物,防止水质污染。
特种养殖技术全解析如何养殖优质海参海参是一种营养丰富、珍贵的海产品,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由于海参生长周期长、繁育难度大,如何养殖优质的海参成为了养殖业者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选种、环境条件、饲料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全面解析养殖优质海参的特种养殖技术。
一、选种选种是养殖优质海参的第一步。
在选种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良好生长性能、耐高温、耐低温、耐污染等优良品种的种苗。
优质海参应具备生长迅速、筋骨坚韧、外形完整、体色鲜亮等特点。
此外,种苗的大小也应适中,过小的种苗生长速度慢,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过大的种苗反而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二、环境条件优质海参的养殖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来保证生长发育。
首先,养殖场的水质应保持清洁,水温要适宜,通常在28-32摄氏度之间。
其次,养殖场应具备良好的海水循环系统,以保证水质的稳定。
此外,还应注意养殖场的垂直距离控制,不同生长阶段的海参需要不同的水深。
最后,养殖场的周围环境要避免有毒物质的污染,例如重金属等。
三、饲料管理饲料管理是养殖优质海参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饲料搭配可以促使海参健康成长,并增加其营养价值。
常见的海参饲料包括海藻、小鱼虾、贝壳粉等。
在选择饲料时,应注意饲料的新鲜程度和营养成分,避免使用已经腐烂的食物,以免对海参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饲料的投喂量也要根据海参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多或过少。
四、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养殖优质海参的重要环节。
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海参疾病包括嗜虫螨病、珍珠病等。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养殖者应加强场地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并定期对海参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此外,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风险,养殖场还可以采用人工养殖的方式,避免使用野生海参。
总结:通过以上特种养殖技术的全面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养殖优质海参需要从选种、环境条件、饲料管理以及疾病防治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养殖优质海参的目标。
海参网箱养殖技术围塘养殖是目前海参养殖的主要形式。
但是近年来面临的成本、质量、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单位水面投苗密度大、成活率底、产品品质低、产出率不高,成为制约围塘养殖的主要瓶颈之一。
特别是随着沿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近海水面利用强度的日益提高,近海海水水质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时常发生的极端低温等气象灾害也对围塘海参养殖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浅海底播养殖是利用天然礁石或人工礁,供海参附着、栖息,任其自然生长。
其优点是对环境零污染,海参品质优良,等同于野生海参;缺点是海域中海参天敌众多,再加上海参逃逸等,导致成品海参回收率较低。
为推动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利用广阔开放海域,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一种新的海参养殖方式——海参网箱生态养殖的研究探索,并于2009~2011连续两年进行量产试验,均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 试验海区条件试验海区选择在辽宁省葫芦岛市觉华岛附近海域,北纬40°28’18”,东经120°46’08”。
这里远离大型河流河口,无淡水注入,岛上亦无任何工业污染,海水氮磷含量较高,水质肥沃,近海浮游生物达152种。
养殖区水深8~12米,海区底质为沙泥底。
浅海区有大量的马尾藻、大叶藻、龙须菜、石莼等多种大型藻类。
海水盐度28‰~32‰,溶解氧8.2~9.4mg/L,PH值8.3~8.7,海底水温2~26℃。
是适合海参生长繁育的理想之地。
2 试验设施本试验采用的是大型沉式网箱,网箱规格是以φ20螺纹钢为框架焊接而成的直径4m、高1.2m的圆柱体,中间焊接12根钢筋加固,底圆拉十字花加强,防止网箱变形。
外附8mm孔径黑色聚乙烯无结网,采用网箱笼式框架内置网衣技术,可有效避免网衣破损。
网内底层铺设塑料管式附着基,网底外和侧网围另加一层防护网,网箱顶端留一直径60cm袖口和一条长1m的30#大型树脂拉链快捷操作口,以便投料和分苗等工作。
网箱的布置方式如下图:3 海参苗试验用海参苗于每年5月下旬购自营口鲅鱼圈海参育苗室,平均40头/公斤,为越冬春苗,进苗总量为500公斤/年。
人工养殖海参的技术-养殖技术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
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
随着我国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北方池塘海参养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为提高海参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特将人工养殖海参的技术介绍给大家,具体来了解一下:虾池养殖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
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厘米左右,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
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
同时,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投喂鼠尾藻、裙带菜、海带等藻类。
虾池的水深应保持在1.5米~2.0米,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以利海参顺利夏眠与越冬。
严禁施用化学消毒药品、向虾池排放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
另须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要密切注意参池周围的水环境,保证池水的日交换量在10%~15%。
人工养殖海参的技术海上筏式养殖海区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无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养殖时一般采用鲍笼、扇贝笼、塑料桶养殖,并大都与鲍混养。
参苗体长为5厘米左右,密度为200头~300头/平方米,吊挂水层在5米-8米之间,笼间距为3米~4米。
饵料为鼠尾藻、海带或人工配饵。
应随着参个体的长大渐疏密度,并随时检查笼的破损程度。
在台风或风暴潮来临前要及时将笼下沉,以免造成损失。
海上筏养海参也可与藻类混养。
海底沉笼养殖选择潮流通畅、风平浪静、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海区,用粗钢筋制成笼,可为圆形,也可为长方形,外罩衣,内放若干石块(3公斤~5公斤/个)。
放养密度为3厘米~5厘米参苗200头~300头/平方米,饵料为人工配合饵料或海带、鼠尾藻等,根据情况可3天~5天投喂一次,也可一周一次。
日常注意衣的破损情况,并根据海参生长的快慢及时疏密。
疾病防治海参媲美人参拥有比较高的营养价值以及药用价值,而且拥有比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海参成为了许多创业者的选择门道,海参在养殖过程中发生涡虫病有什么症状及诊断的方法呢?[病原]腹足类现有16属33种,其中内寄螺属6种,巨穴螺属5种,瓷螺属4种,其余13属,各1~3种。
一种海参养殖方法项目编号:201010604452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参养殖方法。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选择虾与海参套养;通过漂白粉全池消毒,向养殖池内投放不规格石块堆和/或网箱进行养殖池管理,控制养殖池水深1.0~3.0米,水温12℃~18℃,盐度25‰~35‰,每天换水量不少于10%,养殖水中溶解氧大于5毫克/L;设置蓄水池,进水过滤和淡水排放;采用湿法或干法运输参苗;每年9~11月采用直接投放法或网袋投放法;将当年繁殖的稚参经中间育成池,利用扇贝笼或网箱,经一个月左右的中间培育,剔除病弱苗;补充投喂由底栖硅藻、鼠尾藻、粗淀粉和/或鱼粉组成的饵料,日投饵量为海参体重的5~10%。
本发明可提高产量、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海参质量及成品率。
一种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一)选择套样品种:在养殖池内选择虾与海参套养;(二)养殖池管理:采用漂白粉全池消毒后,向养殖池内投放不规格石块堆和/或网箱;水深1.0~3.0米,水温12℃~18℃,盐度25‰~35‰,每天换水量不少于10%,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大于5毫克/L;(三)设置蓄水池:蓄水池面积不小于养殖池面积的20%;(四)进水过滤,淡水排放:在养殖池进水口设置80目袖网;在养殖池近水面处预埋淡水排放口;(五)参苗的运输:采用湿法或干法,所述的湿法是:把参苗放在帆布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海水,充气泵充气;或将参苗放在塑料袋中,加海水,充氧气后将袋口扎紧,进行运输;所述的干法是:将参苗放于塑料或其他箱子中,箱底铺放海带草、脱脂棉,参苗均匀平放,上盖用海水湿透的纱布;(六)参苗放养:参苗每年9~11月投放,采用直接投放法或网袋投放法;所述的直接投放法是:将参苗直接投放到人工海礁上去;所述的网袋投放法是:将参苗装在20目的网袋中,每袋100~200头,网袋中放进小石块,以防飘浮和移动,放在人工海礁上,网袋口敞开,让参苗慢慢从网袋中爬出;(七)苗种中间育成:将当年繁殖的稚参经中间育成池,利用扇贝笼或网箱,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中间培育,剔除病弱苗;(八)补充投喂:补充投喂由底栖硅藻、鼠尾藻、粗淀粉和/或鱼粉组成的饵料,日投饵量为海参体重的5~10%,日投饵一次。
2023年最新的海参养殖技术海参养殖技术海参的养殖技术及生长周期海参的养殖技术有哪些步骤关于海参的养殖,如果根据养殖地点的不同,海参的人工养殖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以海洋为基础的人工养殖技术,一种是以陆地建造水池为基础的人工养殖技术,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海参养殖技术,其基本的步骤都相同,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陆地的海参养殖技术。
步骤一:建造水池一般来讲建造水池都是在海边进行建造的,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借助地理的优势,以岩礁最好,用混凝土以及石块来形成围城的效果,借助海水的涨落来保证水池每天都有新的更换,一般需要保证水的更换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水池的深度在一米五左右。
步骤二:放人工海参礁人工海参礁石用来给海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场所,不过需要在这个人工海参礁里面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等,材料来源可以使瓦片、砖头、扇贝笼等,壁板越接近原始的状态越好,这样才能最好的保证海参的野生繁殖。
步骤三:参苗的运输对于海参参苗的运输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湿法的运输,一种方法是干法的运输,湿法的运输是将海参苗放在帆布桶内,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干法的运输是将海参放在周转箱里面,然后在里面放上脱脂棉,而且在参苗的运输过程中要不断的喷水。
步骤四:参苗的投放一般来讲参苗的投放在十到三十平方米的地方投放三百到五百头的参苗,其成活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三十五,不过参苗的投放密度和水的温度以及水质有关,只有协调好这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海参能够有最好的存活率。
步骤五:海参的饲养对于海参的饲料投放,一般是每天早上晚上各一次,投放的重量为海参重量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不过在投放之前可以将海参配合饲料用水浸泡十五分钟。
海参的生长周期有多长如果说到海参的生长周期,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来讲,首先来说说野生海参,野生海参是所有的海参类型中质量最好的一种,因为这种海参是一种完全在野生状态下生长的海参,所以营养价值极高,不过相对的其生长周期也会比较长,一般来讲,野生海参的生长周期在五年左右,这个时候刚好是海参成年的时候,但是我们知道的是,这样的生长周期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于是就出现了海参的人工养殖,人工养殖海参的周期在三个月到五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投放人工的饲料来达到这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