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道路运输重大危险源辨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道路运输重大危险源辨识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性的工业设施。
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进行风险分析评价。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2)一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3、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企业应对工厂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要求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害性的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
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预案等。
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部门经常检查和评审5、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预案和程序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场外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
因此应急预案应提出详尽、使用、明确和有效地技术与组织措施。
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资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尽快报警。
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
是为了保障道路运输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它主要用于识别和评估道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对这些危险源进行控制和监管。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危险源识别:通过对道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系统的识别和分类,包括车辆、人员、装载物等方面。
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可以对道路运输过程中潜在的危险进行预防和控制。
2.危险源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道路运输安全产生的影响和风险程度。
评估的指标包括危险源的性质、数量、处理方式等。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
3.危险源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以减少或防止危险源对道路运输安全造成的威胁。
控制措施包括改进装载、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培训驾驶员等。
4.监管和监控:建立监管和监控机制,加强对道路运输危险源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危险源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有效实施。
监管包括对运输企业、驾驶员等的资质审核和监督检查。
通过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员生命财产的安
全。
同时也可以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升行业形象和竞争力。
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范文一、引言道路运输危险源是指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污染环境或者对人身、财产造成威胁的物质、器材、设备、人员或者其他因素。
辨识道路运输危险源的制度是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可以在运输前通过分析辨别潜在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对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制度的目的、内容、步骤、应用方法等。
二、制度目的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发现和识别道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为预防事故、降低风险提供依据,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具体目的包括:1. 保障道路运输安全:通过辨识道路运输危险源,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
2. 预防事故发生:通过辨识危险源,可以提前预知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风险,从而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3. 提高运输效率:辨识危险源可以帮助企业对运输过程中的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中断和损失。
三、制度内容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识对象:明确道路运输危险源的范围,包括物质、器材、设备、人员等。
2. 辨识方法:确定道路运输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可以采取现场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辨识。
3. 辨识标准:制定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的标准和要求,明确辨识的基准和阈值。
4. 辨识记录:对辨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辨识对象、辨识方法、辨识结果等。
5. 风险评估:对辨识结果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6. 防控措施:根据辨识结果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
7.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辨识结果和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辨识步骤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的具体步骤如下:1. 制定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范围和目标,制定辨识计划,确定辨识的时间、地点和人员。
2. 辨识准备:收集相关信息,包括运输过程、运输品类、运输条件等,为辨识做好准备。
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确保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车主。
三、定义1. 危险源: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事故、伤害或污染的物质、设施、工艺、操作等。
2. 辨识:指通过风险评估和识别方法,确定危险源的存在。
3. 风险评估: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四、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 建立辨识小组: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辨识小组,负责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2. 收集资料:收集与道路运输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管理制度、统计数据等资料。
3. 辨识危险源: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辨识道路运输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5. 归档和报告:将辨识出的危险源归档,并向相关部门和负责人报告。
五、辨识方法1. 实地调查:对道路运输基础设施、设备和作业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识别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2.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道路运输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例如超速行驶、违规操作等。
3. 访谈调查:与从事道路运输的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所认为的危险源。
六、风险评估标准风险评估标准采用概率和严重性的综合评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等级。
一般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重大风险:概率极低,但发生后效果极其严重,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环境灾害。
2. 较大风险:概率较低,发生后效果较严重,可能导致人员受伤和环境污染。
3. 一般风险:概率较高,发生后效果较轻微,可能导致人员轻伤和一般的环境影响。
4. 低风险:概率较高,发生后效果很小,可能导致人员轻微受伤和轻微的环境污染。
七、控制措施1. 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完善应急预案等。
2023年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Road Transport Hazard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一套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而建立的制度,旨在减少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影响、防止危险源向周围环境扩散,保障公众、环境和财产的安全。
下面将对2023年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道路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危险与风险。
道路运输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标1. 辨识道路运输危险源:通过对道路运输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辨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预防事故发生:通过危险源辨识,制定和优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提高事故预防能力,降低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率。
3. 减轻事故影响:在事故发生后,通过辨识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减轻事故的影响,保护公众、环境和财产的安全。
4. 防止危险源扩散:通过辨识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危险源向周围环境扩散,减少次生灾害。
三、内容1. 危险源辨识标准:制定统一的危险源辨识标准,包括危险源种类、危险源的特征和辨识方法。
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可以采用不同的辨识方法,确保辨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2. 危险源辨识培训:对从事道路运输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培训,提高其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危险源的种类、特征、辨识方法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
3. 辨识结果应用: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应用于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中,为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结果可以作为企业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指标,用于定期检查和评估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运营情况。
4. 事故调查与分析:对道路运输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危险源,总结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调查和分析结果可以应用于危险源辨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模版一、引言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加强对道路运输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确保道路运输工作的安全稳定进行。
该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从事道路运输工作的相关人员。
二、定义1. 道路运输危险源:指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车辆、财产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设备、场所等。
2. 辨识:指通过识别、评估和判断,确定道路运输危险源的类型、性质和危害程度。
3. 管理:指对辨识出的道路运输危险源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危险源对道路运输工作的影响。
三、辨识范围1. 车辆:包括道路运输车辆的车型、装备、维护情况等。
2. 装载物:包括车辆上装载或储存的货物、材料等。
3. 驾驶员:包括驾驶员的技能、经验、健康状况等。
4. 道路环境:包括道路的状态、交通流量、天气条件等。
四、辨识方法1. 现场观察:对车辆、装载物、驾驶员和道路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发现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2. 资料分析: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事故报告、检验记录、安全管理档案等。
3. 专家评估:请相关专家参与辨识工作,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五、辨识内容1. 车辆辨识:包括对车辆的外观、机械设备、安全设施等进行辨识,评估车辆的使用状态和潜在问题。
2. 装载物辨识:包括对装载物的种类、数量、包装状况等进行辨识,评估装载物可能带来的危险。
3. 驾驶员辨识:包括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驾驶经验、健康状况等进行辨识,评估驾驶员的安全风险。
4. 道路环境辨识:包括对道路的状况、交通流量、气候条件等进行辨识,评估道路环境可能带来的危险。
六、辨识结果1. 危险源类型:根据辨识结果确定各种危险源的类型,如车辆故障、装载物泄露、驾驶员疲劳等。
2. 危险源等级:根据辨识结果对各种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等级,如高、中、低级别。
3. 危险源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等级确定相应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如维修车辆、更换装载物包装、安排驾驶员休息等。
4. 辨识报告:将辨识结果记录成辨识报告,明确各种危险源的辨识结果和控制措施。
道路运输不安全源辨识制度第一章绪论1.1 讨论背景道路运输不安全源是指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等危害的物质、现象和活动。
运输不安全源的存在和可能的危害性,使得道路运输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了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必需建立科学的不安全源辨识制度,适时发觉和分析潜在的不安全源,订立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加以掌控。
1.2 讨论意义通过建立道路运输不安全源辨识制度,可以适时识别潜在的不安全源,对已有的不安全源进行分类、梳理和评估,为规范管理和防范掌控供给科学依据,有效提高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削减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道路运输事业的健康持续进展。
1.3 讨论内容和方法本文通过对道路运输不安全源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归纳相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实际数据和案例采纳SWOT分析法,订立并完善道路运输不安全源辨识制度,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供给有效的决策支持。
第二章道路运输不安全源的概念和分类2.1 道路运输不安全源的定义道路运输不安全源是指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等危害的物质、现象和活动。
2.2 道路运输不安全源的分类(1) 毒物、易燃易爆物品类:包括氧化剂、有毒物质、易燃易爆不安全品等。
(2) 机械类:包括车辆、机器设备等。
(3) 人为类:包括人为疏忽、违法行为等。
(4) 自然祸害类:包括台风、地震、水灾等。
(5) 环境污染类:包括噪声、污染源、废弃物等。
第三章道路运输不安全源辨识制度的建立3.1 道路运输不安全源辨识目的建立道路运输不安全源辨识制度,重要是为了适时发觉和评估不安全源,订立有效的规范和防范措施,掌控不安全源的风险,保障道路运输的安全。
3.2 道路运输不安全源辨识的方法(1) 分析历史数据和案例,识别和归纳运输事故和事故原因。
(2) 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发觉和评估潜在的不安全源。
(3) 利用专家咨询和会商,分析和评估不安全源的特征和影响。
(4)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不安全源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逼。
不安全因素不安全因素主要内容人的不安全行为驾驶员其他交通参与者其他岗位人员物的不安全因素装备设施本身(车辆、锅炉等的技术状况)道路的不安全因素典型道路特殊路段路面通行条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夜间特殊天气自然灾害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危险源分类驾驶员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具体表现驾驶员生理异常驾驶员违规驾驶驾驶员操作错误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疲劳药物不良反应疾病饮酒后行动、思想迟缓一般性违规,不指向他人违规行为指向他人,具有攻击性、报复性危险性错误,如操作不当、操作失误(短期)无危害性错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长时间行驶,使驾驶员出现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等疲劳状态,容易使驾驶员无意识操作和错误操作,甚至昏睡。
驾驶员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反应迟钝、嗜睡、兴奋等不良反应,不利于安全行车,易引发事故。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出现心脏病、脑淤血、耳病、头痛头晕、急性肠胃炎等疾病,失去对车辆的操控能力,易引发事故驾驶员饮酒后上路驾驶、因眩晕、恶心、反应迟钝等原因对路况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减弱而导致事故为了赶时间。
驾驶员抢黄灯通过路口;驾驶员逆行、违法停车、超速行驶、酒后驾驶、违法倒车、违法掉头、违法会车、违法牵引、违法装载、货车超载、客车超员等故意和前面车辆靠得很近,以示意前面的驾驶员提高车速或赶紧让路对妨碍自己行驶的车辆,如行驶缓慢或“加塞车辆”感到非常气愤,使劲按喇叭、爆粗口表示不满,甚至故意超车后紧急制动强行超车强行变更车道在湿滑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或车辆侧滑时紧急制动,急打转向盘有紧急情况时,错把加速踏板当制动踏板变更车道,没有观察后视镜由主路驶入辅路时,没有注意视觉盲区内的行人、非机动车转弯时,未注意车辆内外轮差,车轮落入边沟等分道口行驶路线选择错误等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接打电话、走神、与人热烈交谈、观察其他交通事故或者过度关注新奇事物等高速公路环境单一,驾驶员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等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其他机动车驾驶同逆向行驶、违规占道行驶、违法超车、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等行人、骑自行车人、骑电动车人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逆向行驶、违违反通行规则规占用机动车道行驶等竞技驾驶等老年人行动迟缓,行走时不注意观察路况,遇到危险情况来不及躲避其他交通儿童行为不自知,不具备道路安全意识,嬉戏打闹、闯入道路参与者的不安行为不自知、不自觉全行为其他交通参与者在经过路口时,忽视危险,突然出现行人打伞,遮挡住视线,不顾及周围车辆等行人边走边交谈、接打电话或听音乐,忽视车辆靠近专注于其他事物路面施工工人专注于施工工作道路维护人员专注于清理道路工作等危险源分类车辆本身特点的不安全因素辨识危险源具体表现结构存在风险车体庞大(车身较大、较宽、较高),满载总质量较大车身存在视觉盲区与其他车辆之间存在速度差转弯、倒车、停车、超车等占用多车道重心高、容易侧翻遇软路肩、危桥、易压垮道路设施驾驶员看不到盲区内行人、其他机动车等高速公路小客车与大货车、大客车的设计车速及限制行驶车速不同,存在绝对速度差,迫使其他车辆频繁变更车道、超车、风险亦加大行驶特点存在风险内外轮差大转变时碰撞、刮擦内侧行人、其他车辆等加速性能差加速慢,被后车追尾惯性大、制动距离长前方有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减速停车技术状况不良因素辨识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制动劣化或失效不能及时制动转向不良或失效不能按意图转向照明、信号装置故前照灯损坏,照明受到影响,夜间时驾驶员无法观察路况障转向灯不亮,转向意图不能传递等侧向稳定性差车辆在横向坡道行驶,或进行超车、转弯灯操作时,易发生侧滑或侧翻车辆悬架、减振系车辆经过坑洼路面时,颠簸严重,使驾驶员或乘客感觉不适,还技术状况不良统缺陷可能使装载的货物掉落车速表故障驾驶员不能准确掌握行驶速度轮胎磨损严重、有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行驶附着力不够,制动距离延长裂纹或扎入杂物易发生爆胎等车辆无法启动发动机故障车辆抛锚、应急停车,影响其他车辆通行车辆中途熄火,无法正常操控安全装置失效因素辨识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后视镜损坏后视镜损坏,驾驶员观察道路交通情况受到影响刮水器失效雨雪天刮水器无法使用,视线受影响主动安全装置失效被动安全装置失效喇叭失效喇叭不响,其他驾驶员或交通参与者听不到车辆靠近的信号遮阳板掉落驾驶员眼睛被太阳光直射,影响观察制动防抱死系统车轮抱死、车辆侧滑等安全装置失效安全气囊损坏车辆发生碰撞等事故时,安全气囊不能弹出,驾驶员头部直接撞到转向盘或前风窗玻璃上安全带损坏车辆发生碰撞等事故时,无法束缚驾驶员或乘客,致使他们受伤保险杠损坏发生碰撞事故,无法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体座椅安全头枕损紧急制动或车辆发生事故时,驾驶员头部得不到保护,颈椎易受坏或掉落伤害风窗玻璃损坏影响驾驶员视野,易使驾驶员受伤灭火器、警告标志、安全锤、应急门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有效处理开关等损坏或缺失特殊路段的不安全因素辨识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临时修建道路交叉路口隧道立交桥、环岛桥涵建设等级较低、压实度低、沉降不足、平整度差车辆易倾翻、沉陷周边地形复杂及交通畜力车、人力车、低速汽车、摩托车等频繁出现,带来风险;情况混乱无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车辆、行人随意行走,带来风险车辆、行人汇集,交通驾驶员忽视盲区,易碰撞、剐擦交叉路口其他车辆、行人等流量大,行驶轨迹交叉长隧道内照明差,可见驾驶员未开启前照灯、车辆抛锚易引发碰撞事故度低驾驶员强行超车,易引发撞车事故隧道较窄、限制高度超高货车易碰撞出入口隧道口结冰车辆容易失控,发生侧滑隧道出入口明暗变化驾驶员出现短暂“失明” ,无法观察道路信息出口横风影响驾驶员对车辆的操控方向多、出口多、车流易迷失方向、选择错误道路量大错过出入口路宽限制车流量大或路面情况不良(如湿滑、结冰等),车辆易驶出桥面,坠落桥下等限制轴重重载大型车辆载重超过限制,使桥梁垮塌横风影响较大横风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轨迹路旁有高大的建筑、树木的道路城乡结合部路段驾驶员视线被遮挡驾驶员容易忽略路口拐入的车辆、闯入的行人或骑车人,易发生碰撞事故交通信号灯、标志灯被驾驶员未注意到被遮挡的信号灯,误闯红灯;驾驶员未注意到遮挡被遮挡的标志,发生危险各种交通工具汇聚,人三轮车、畜力车、骑车人、行人多,驾驶员无力全面观察,易车混杂发生碰撞、剐擦事故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缺乏或毁损,通行无指示,易发生碰撞等事故临时市场占道经营买卖双方不注意来往车辆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交通参与者不懂交通规则,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给安差全行车带来威胁特殊天气的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雨天雪天光线昏暗,能见度低视线受影响,无法清晰观察路况常伴有雷电、大风雷电劈倒或大风刮倒路边树木,形成路障或砸中过往车辆降雨使得道路塌陷或变得松软,车辆容易陷入;路面湿滑、泥泞车辆发生侧滑;使车辆制动距离延长气温低于 0℃时,形成车辆制动距离延长;冻雨车辆侧滑水网地区路面积水远处驶来的车辆误以为是正常道路,容易高速驶入,易发生侧滑反光视线不良驾驶员视线被影响,无法清晰观察路况车辆启动时,车轮打滑,启动困难;路面被积雪覆盖或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发生侧滑;有融雪车辆在平坦、两侧无建筑和树木、积雪覆盖的道路行驶,辨识不出分道线、路测边缘等大雾天气能见度低看不清路况,追尾事故频发,易连环追尾;驾驶员长时间雾中驾驶,注意力持续集中,易疲劳等驾驶员易疲惫、困倦、脾气暴躁;轮胎压力高,易发生爆胎;高温天气温度过高车辆电气元件、(货车)货物易自燃;水温过高,损坏发动机制动易失效等行李物品、车载货物的不安全因素辨识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乘客携带危险品上车,未被发现,易产生危险后果(客车)行李乘客行李、随身物品存在危险或摆放方式和位置不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掉落,砸伤乘客物品存在危险合适放置在椅子下的行李部分露出,绊倒乘客等装载的货物重心过高货物偏载(过于靠前、靠使车辆的稳定性降低,转弯时车辆易侧翻后,过于偏离中心线等)(货车)货物装车辆负荷过大,转弯、下长坡时使车辆制动失效载存在危险超载车辆负荷过大,易引发爆胎、传动轴断裂、钢板弹簧断裂等车辆结构损坏,引发事故车辆负荷过重,导致路面损毁、桥梁垮塌等客车地板、台阶湿滑客车刚刚经过清洁或雨雪天,致使车内地板、上下车台阶湿滑,使乘客摔倒其他座椅损坏后露出尖锐金属架,碰伤驾驶员或乘客座椅损坏座椅扶手损坏或缺失,不能保护乘客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连续上下坡车辆连续上下坡转弯,频繁制动,易导致制动失效车辆上下坡,使发动机温度过高,或换挡不当,引起发动机熄火或溜车山体遮挡,无法全面观察来车情况路窄弯急控制不合适,车辆驶出路外山区道路超车、会车危险性大等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车辆易冲出道路山体滑坡阻挡道路或直接造成事故云雾缭绕秋冬季节或高海拔山路常有云雾,视线受影响,无法观察路况速度高,制动停车距离长,易发生连环撞车事故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高速行驶,驾驶员极易疲劳,车辆性能也相对封闭、控制出易发生变化入、单向行驶、无平高速公路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驾驶,驾驶员对速度的感知能力下降,易超速面交叉、路况好、车行驶速高、车流量大客货车辆重心较高,速度快,遇突发情况极易侧滑、侧翻平直路面在阳光照射下易产生“水面”效应,对安全行车产生干扰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具体表现施工道路故障冰雪路面涉水路面,如漫水桥、过河路、积水道路等凹凸路面行车道减少,车辆急减速道路中断或变窄通行车辆多,通行速度突然变慢,车辆不及时减速易发生追尾等事故路面有沙石车辆制动距离延长或弯道易侧滑施工标志不明显距离施工地点很近时才发现道路有施工,应急处置不当易引发事故或未设置道路上有掉落或卸载的货物故障车未及时移未发现路障,躲避不及,易发生事故;开或交通事故车辆躲避路障时,与其他车辆发生轨迹交叉等停在路中农作物占道晒粮路面摩擦系数车辆易发生侧滑低、平整度差对阳光的反射率大雪后,雪地反射日光,刺激眼睛,导致雪盲症,影响正常观察极高水过深未查清水情即涉水行驶,易车辆熄火、电气设备受潮水下有泥沙车辆打滑或陷于水中水中有尖锐物车胎被尖锐物扎破水流速度快车辆行驶轨迹发生偏移或被冲走路面凹凸不平车辆颠簸,使驾驶员或乘客不适,或使货物掉落;车辆长时间在凹凸不平路面行驶,性能易下降等路面有较大凸由于道路失修或局部地壳活动使路面出现凸起和深坑,躲避不及易引起、深坑等发事故。
道路运输危险源辨识制度范文一、危险源的辨识防止重大事故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性的物质。
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二、危险源的评价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
一般来说,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2、一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三、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企业应对场所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四、危险源的安全报告要求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危害性的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
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预案等。
安全报告应根据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部门经常检查和评审五、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预案和程序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场外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
因此应急预案应提出详尽、使用、明确和有效地技术与组织措施。
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资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尽快报警。
道路运输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隐患)辨识及排查制度1目的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提升重大危险源管理水平,消除事故苗头,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结合公司事故管理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
3编制依据和术语3.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3.2术语(1)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职责4.1安全管理部门(1)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监控、登记建档及备案工作。
(2)按照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落实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做好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必须确保责任到人。
(3)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
4.2各部门(1)负责本部门辖区内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管理,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2)分别建立本部门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台账,以备公司检查。
(3)配合公司定期的重大危险源评估工作。
5内容与要求5.1重大危险源辨识5.1.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确定公司重大危险源。
5.1.2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的生产场所、压力容器、储罐区、锅炉设施、压力管道等危险性大的区域以及企业内存在的重大设备设施等。
5.2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1)重大危险源的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
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峨眉山市通村客运有限公司
道路运输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道路运输企业的重大危险源主要体现在驾驶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车辆技术状况存在问题以及道路、天气状况恶劣等外界因素中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2)一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
水平、
2、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企业负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应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害性的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
提交安全报告。
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预案等。
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部门经常检查和评审
3、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根据道路运输企业的特点制定交通事故、冬季运输、防汛抢险等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
二O一四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