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心得体会5篇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因记述重修岳阳楼一事,向人们倾诉了他的政治抱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岳阳楼记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1我这是第二次登岳阳楼。
上一次来岳阳楼是20__年,当时送儿子去湖南上大学路过,顺便看了看岳阳楼和洞庭湖。
但是那一次正赶上旅游旺季,游客太多,登岳阳楼和下饺子锅差不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水泄不通,进了岳阳楼里还没看清什么让就给挤了出来。
这次去天气不好,正好人也不多,好好看了看岳阳楼,好好看了看《岳阳楼记》。
按现在话讲,这岳阳楼就是当时巴陵郡守滕子京的一个政绩工程或者说是一个形象工程。
当年滕子京被贬巴陵,第二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岳阳楼,并且请哥们好友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铭刻在岳阳楼上,以名扬天下流传千古。
这和我们现在很多领导人喜欢搞政绩工程一样,为官一任为给子孙后代留点纪念,大兴土木兴师动众搞点纪念碑性质的东西,然后再找那个名人大家给写点*墨点印迹。
滕子京应该也是这么想来着,执政巴陵,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盛世修庙;我也把那个破烂不堪的岳阳楼修修,让子孙后代记住我的辛苦和功劳。
我感觉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还另有目的,借此乘机发泄委屈和示威不满的成份。
滕子京被贬巴陵郡守,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空有报国之志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巴陵一番作为,整得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我重修岳阳楼,让朝廷让看看我的水平和能力,让上级看看你们把我这样一个人才降职远离,你们都瞎了眼是多么的愚蠢?从《岳阳楼记》开篇就能看出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明显把那个“谪”显赫地刻在那儿,不言自明,任谁看都回味无穷。
敢于把自己的不满委屈发泄张扬于天下,滕子京也算是条汉子!上中学的时候就学过《岳阳楼记》,还会背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个时候好像也天真烂漫踌躇满志曾经为此憧憬过向往过。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五篇《岳阳楼记》读书笔记【1】我在寒假期间背诵了《岳阳楼记》这篇有名的古文。
范仲淹在文中对岳阳楼、洞庭湖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他用优美的文笔为人们展示了壮丽的美景,而他在描写美景的同时抒发出的忧国忧民情感,更是令我深深敬佩。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就朋友滕子京之邀所写。
当时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做郡守,他意气消沉、心灰意懒,思想很是消极。
这时候他的好友范仲淹也被贬谪,当他邀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奉劝滕子京,也是奉劝天下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这种力透纸背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情怀成为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这篇文章有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取得一些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裹足不前。
而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正是拥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现在祖国的繁荣富强。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是范仲淹写的,名字叫做——岳阳楼记。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一段描写出了登上岳阳楼,端着酒杯对着风,在观赏美景中,心胸开阔,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精神愉悦的境界,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的美和神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我感受到了范仲淹心中的忧愁。
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九年级岳阳楼记笔记一、开篇引入,聊聊岳阳楼那风光嘿,朋友们,今儿咱们得聊聊那岳阳楼,可不是一般的楼啊,简直是历史长河里头的一颗璀璨明珠。
你想象一下,站在那楼顶上,放眼望去,洞庭湖波光粼粼,跟天边连成一片,那感觉,啧啧,简直了!范仲淹那老兄,当年也是被这景色给迷住了,才写下了那篇传世佳作《岳阳楼记》。
二、岳阳楼记里的情怀,咱们得细细品1.景色之美,让人心旷神怡文章里头啊,范仲淹先是用他那生花妙笔,把岳阳楼的景色描绘得跟画儿似的。
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这话说得,山啊水啊,都好像有了生命,跟岳阳楼亲密无间似的。
咱们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站在那楼上,看着眼前的美景,心里头那个舒坦啊,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2.情感之深,让人感慨万千但范仲淹可不仅仅是个风景画家,他还是个情感丰富的大文豪呢。
他借着这美景,抒发了他那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
他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话听着就让人感动。
不管你是在朝廷里当大官,还是在江湖上漂泊,心里头都得装着老百姓和国家大事。
这种情怀,真是让人肃然起敬啊!三、聊聊咱们现代人的“岳阳楼情怀”1.生活再忙,也别忘了看看风景现在的人啊,生活节奏快得跟坐火箭似的。
每天忙忙碌碌的,好像都忘了怎么停下来欣赏一下身边的美景了。
其实啊,咱们也可以学学范仲淹,偶尔放下手头的工作,到户外去走走看看。
说不定啊,你也能在那一瞬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岳阳楼情怀”呢!2.心里头得有点“忧国忧民”的小九九当然了,光看风景还不够。
咱们心里头还得装着点事儿。
不是说非得要像范仲淹那样忧国忧民才行哈,但至少咱们得关心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吧。
看到别人有困难了,伸把手帮一把;看到社会上有啥不公了,也得敢于发声。
这样活着啊,才更有意思嘛!四、结尾总结,岳阳楼记不只是篇古文所以啊朋友们,《岳阳楼记》可不只是篇简简单单的古文哦。
它里头藏着的是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呢!咱们得好好品读它、传承它、发扬它!让这份“岳阳楼情怀”永远地流淌在咱们的血脉里头!。
第10课《岳阳楼记》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三、字词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2)(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天空) 浊浪排空(2)(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一:(1)一片:一碧万顷(2)全:长烟一空(3)全部:在洞庭一湖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课堂笔记
一、文章主题
本文主要描述了岳阳楼周围的景色以及作者对岳阳楼风景的感受和看法。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景色描写、情感抒发和议论。
其中,景色描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抒发是对景色描写的一种升华,议论则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三、重点词汇
本文涉及了一些重点词汇,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
这些词汇不仅具有丰富的含义,还能够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写作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优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汇,使得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形象。
2.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3.结构严谨:文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路。
五、个人观点
通过阅读本文,我认为作者范仲淹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更是一个对人生有着深刻思考的人。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同时,本文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景观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影响,以及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一、生字注音
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淫(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g)潇(xiāo)湘属( zhǔ同”嘱“)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的课堂笔记一、《岳阳楼记》1. 正文前的序言岳阳楼,建于三国时期,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
本文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其深远历史。
这篇文章也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描写岳阳楼的宏伟文中作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形容自己与岳阳楼相对立的感受。
此处之“忧”与“乐”并不是指个人的悲喜,而是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与企盼。
这种与楼相映的情感,无疑凸显了岳阳楼的伟大和宏伟。
3. 古今沧海文中作者讲述了楼前橘子洲的变迁,将历史与现实相辉映,展现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里的“沧海”形容了时间的流逝,而“浩瀚不尽”的画面则显示了历史文化的博大。
4. 思想和感情范仲淹在文中还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虑,以及对人生苦乐的态度。
这些思想和感情不仅代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更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普遍情感。
5.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岳阳楼记》以其富有哲理深度的思想、辽阔的历史背景和美妙的艺术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更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愤懑与悲切。
二、《醉翁亭记》1. 正文前的序言醉翁亭,位于今苏州市古城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文为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描绘了醉翁亭的宁静和作者的闲适生活。
这篇文章也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描写醉翁亭的宁静文中作者以“庐山谷中,杂藁荆扉;饥飡民以俟时,逢时而食”的形象,形容了醉翁亭的宁静与安详。
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醉翁亭,感受到了其清幽之美。
3. 古今交融文中作者以“吾庐之狂且乐,心逸体闲,所以游目骋怀,其间亦有翱翔丹凤之梦,而不见云汉之佳游”的语言,将古代和现代的对比,勾勒出了醉翁亭的变迁。
这种古今交融的写法,使文章更显韵味。
4. 思想和感情欧阳修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些思想和感情不仅代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更是我国古代文人的隽永情感。
《岳阳楼记》笔记知识点整理一、文章知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岳阳楼记》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①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相关推荐《岳阳楼记》读书笔记(通用9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读书笔记(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1我第一感受是美: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
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美的神奇。
第二,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忧愁从这一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忧愁。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读书笔记2《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
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选自《范文正公集》
3、体裁:记
4、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串讲课文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守边。
谪:特指贬官或流放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务顺畅,人民和乐,各种该办而为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
越:到。
具:全,都。
兴:兴办。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
乃:就。
增:扩大。
其:它(指岳阳楼)。
旧:原来。
制: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它的上面刻写唐代名家和今天的诗赋。
5、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我写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属:通“嘱”,嘱咐。
予:我。
作:写。
以:来。
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的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予:我。
观:看。
夫:那。
胜状:胜景,好景色。
一:全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噬着长江,水势汹涌壮阔,宽阔无边。
汤汤: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际、涯”都是“边”的意思。
8、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上阳光照耀,晚上乌云蔽天,天气景色,变幻无穷。
晖:日光。
气象:天气景色。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色。
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色。
10、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全面,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既然这样,那么向北通向巫峡,向南直到潇水、湘水。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北:向北。
南:向南。
极:尽,直到尽头。
1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失意的诗人,大多聚会在这里。
迁客:指遭贬斥放逐的人。
骚人: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会:聚会。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览:观赏。
物:自然景物。
情:感情。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