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卧冰求鲤-卧冰求鲤的故事-卧冰求鲤的寓意-卧冰求
鲤的意思
【成语】卧冰求鲤
【拼音】wò bīng qiú lǐ
【简拼】wbql
【近义词】卧冰求鱼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
指忍苦孝亲
【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例子】鲁迅《朝花夕拾・》:“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琅邪临沂人王祥特别孝顺父母。
父母生病的时候,他一直都衣不解带地伺候在父母身边,汤药要自己先尝后给父母喝。
有一次母亲想吃活鱼,正值冬天,王祥脱衣刨冰,突然河上的冰融化,鲤鱼自己跳上来,他赶紧抓住回家去孝敬父母。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一般。
卧冰求鲤的典故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
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卧冰求鲤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王祥性至孝。
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
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
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至:极,很,非常。
慈:慈爱。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牛下:指牛棚。
炙:烤(肉);烤的肉。
幕:网.盖朱氏“求生鱼”“思黄雀炙”是乃病中不思食,故有此非常要求,又因王祥之至孝,故有“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传承意义“‘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
当初想要重建孝友祠,主要就是想起到教育警示后人的作用,弘扬‘孝文化’。
中国现在正在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未完善,绝大多数老人仍靠子女晚辈赡养,提倡孝道尊敬老人仍然是个现实问题。
弘扬孝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
”王孝俊说。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
上联卧冰求鲤古人事下联
【实用版】
目录
1.卧冰求鲤的典故
2.古人传承的文化精神
3.对联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正文
“卧冰求鲤”是一个古老的典故,讲述了一个孝顺的儿子为了给年迈的母亲炖一碗鲤鱼汤,不惜躺在冰冷的河水里,用身体的热度将鲤鱼吸引过来,从而捕捉到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孝顺、勇敢和舍己为人的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典故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联中。
对联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形式,通过对比、对仗和平衡,表达了深刻的寓意和美感。
在这副对联中,“卧冰求鲤”和“古人事”作为上下联,寓意着古人为了追求知识和智慧,不惜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这种精神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古人对于求知和教育的高度重视。
除了寓意深刻,这副对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联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选择和搭配,形成了和谐的音韵和形式美。
同时,对联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技巧,如对仗、排比、比喻等等。
这些手法不仅让对联更加生动形象,也增加了对联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卧冰求鲤古人事”这副对联,既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顺、勇敢和舍己为人的品质,又体现了古人对于求知和教育的高度重视,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1页共1页。
卧冰求鲤
成语解释卧在冰上以求得鲤⻥。
指忍苦孝亲
成语出处晋·⼲宝《搜神记》第11卷:“⺟常欲⽣⻥,时天寒冰冻,祥解⾐,将剖冰求之,冰忽⾃解,双鲤跃出。
”
成语繁体臥冰裘鯉
成语简拼WBQL
成语注⾳ㄨㄛˋ ㄅ⼀ㄥ ㄑ⼀ㄡˊ ㄌ⼀ˇ
常⽤程度⼀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彩中性成语
成语⽤法卧冰求鲤作谓语、定语;⽤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卧冰求⻥
成语例⼦鲁迅《朝花夕拾·》:“⼀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琅邪临沂⼈王祥特别孝顺⽗⺟。
⽗⺟⽣病的时候,他⼀直都⾐不解带地伺候在⽗⺟身边,汤药要⾃⼰先尝后给⽗⺟喝。
有⼀次⺟亲想吃活⻥,正值冬天,王祥脱⾐刨冰,突然河上的冰融化,鲤⻥⾃⼰跳上来,他赶紧抓住回家去孝敬⽗⺟。
卧冰求鲤《二十四孝》第十八篇卧冰求鲤【原文】晋王祥,字休征。
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于失爱于父母。
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卧冰求鲤典故扩写:北风呼啸,寒风凛冽。
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
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
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
“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我……”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
继母立刻在父亲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
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
真是岂有此理!”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
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
到底为何?”“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
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
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
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
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
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
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父亲,你别管了!”“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
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
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
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
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
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卧冰求鲤的故事_卧冰求鲤的故事内容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卧冰求鲤的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卧冰求鲤的故事王祥十九岁丧母,父亲再娶。
后母处处找王祥的麻烦,对王祥恶言恶语。
"嘿,这个笨孩子,为什么又开着门呢?""哎哟!我的天呐,他自己早起就好了,为什么要吵醒我呢!"每逢我叫他做什么,他老是笨手笨脚的,干么老是惹我生气呢?"后母经常对着丈夫数说王祥的不是,最初丈夫老王还听不进去,因他深知王祥是个好孩子。
后母没有办法,只好试用其他方法。
她说:"孩子的爸,你儿子给你倒茶了吗?"爸爸说:"倒了呀,这不是吗?"她走过去摸摸茶杯,"哦,呸!我叫他给你倒杯热茶,怎么冰凉的呢?来,你自己试试。
""可不是冷的吗,哦,这孩子怎变得这么粗心大意了呢。
"慢慢地,连爸爸对王祥的信心也动摇了。
王祥只能私下落泪。
他知道是后母特意等茶冷了再指出他的过错,可是他从不反驳。
另一次,爸爸叫王祥到市场去买肉,后母却给他一个空的钱袋,所以王祥买了肉没有钱付,只好空手回来。
这一次爸爸可真的生气了,以为王祥不小心遗失了金钱。
由于后母屡次为难与陷害,爸爸终于对王祥完全失去了信任与爱心。
王祥与父母之间,变得越来越难相处;可是王祥还是照样儿,不但更爱父母,也更小心照顾父母。
一个冬天的早晨,后母突然想吃活鱼。
她说:"阿祥,你去钓一、两条活鲤鱼回来,我很想吃。
真的,我一定得吃到活鲤鱼。
"王祥很听话,拿了钓竿就出去了。
他走啊,走啊,并没觉得北风呼呼,乌云重重。
可是,他走到平日钓鱼的地方,才发现整条河全结冰了。
"哦,我的老天。
"他想,"我怎么能钓到妈妈要的鲤鱼啊?我不能再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了,因为妈妈今天就要,我非得钓到鲤鱼不可。
王祥卧冰的典故
王祥卧冰求鲤以奉母。
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出处
出自《王翔卧冰求鲤》。
〖典故〗古时有一远近闻名的孝子叫王翔,一年寒冬,其母亲患重病卧床不起,言语间谈到想吃鲤鱼之肉。
王翔看着病危的母亲心痛不已,可天寒地冻,四处的河流皆已冰冻三尺,要打捞一条鲤鱼,那是不可能办到的啊。
王翔来到结冰的小河上,凿啊,挖啊,可坚厚的冰层毫无点滴破损。
最后,他脱光衣服仆倒在冰面上,希望能以自己的体温融化一块冰层,这样,他就可以给母亲打捞鲤鱼了。
渐渐地他就体力不支了,被冻得奄奄一息。
也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整条河流,就在这时,两条鲜活的鲤鱼破冰而出,跳在王翔的面前,他异常高兴的抱着两条鲤鱼回家去了。
据说后来王翔官拜太保之职。
卧冰求鲤成语寓意
摘要:
一、成语“卧冰求鲤”的寓意
1.寓意介绍
2.历史典故来源
3.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寓意详细解读
1.卧冰求鲤的典故
2.体现的孝道精神
3.启示与价值观
正文:
一、成语“卧冰求鲤”的寓意
“卧冰求鲤”是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成语,出自《庄子·外物》。
这个成语描绘了一个人为了给生病的母亲炖一碗鱼汤,不惜卧在冰冷的河水里,用体温化开冰层,捕捉到鲤鱼。
这个故事体现了孝子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孝顺,成为了中国古代孝道的典范。
二、寓意详细解读
1.卧冰求鲤的典故
据《庄子·外物》记载,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庄子的贤人,他的母亲生病了,需要喝鱼汤才能康复。
当时正值寒冬,河水结冰,无法捕捉到鱼。
然而,庄子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毫不犹豫地卧在冰冷的河水里,用体温化开冰层。
经过一段时间,冰层终于融化,庄子捉到了一条鲤鱼。
他将鲤鱼拿回家,炖成鱼汤,喂给母亲喝。
母亲喝了鱼汤后,病情很快好转。
2.体现的孝道精神
“卧冰求鲤”这个成语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孝道精神。
在古代,孝道是为人之本,为国之本。
孝子为了救治生病的母亲,不顾严寒,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冰冷的河水,最终捕捉到鲤鱼。
这种为母尽孝的行为,深受古代社会的推崇。
3.启示与价值观
“卧冰求鲤”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尽孝要及时,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这个故事传递了忠诚、孝顺、仁爱、勇敢等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卧冰求鲤的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
房玄龄等编撰《晋书》亦收录此事,元代郭居敬则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
当初想要重建孝友祠,主要就是想起到教育警示后人的作用,弘扬‘孝文化’。
中国现在正在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未完善,绝大多数老人仍靠子女晚辈赡养,提倡孝道尊敬老人仍然是个现实问题。
弘扬孝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
”王孝俊说。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
王祥以孝事亲的行为,规范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为了弘扬孝文化,白沙埠镇每年春秋期间,都会组织全镇中小学生接受传统孝文化教育,讲孝事、读孝书、听孝课、扬孝风,使孝道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5]王祥卧冰求鲤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
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
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
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一点启示:赤身卧在冰上捉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作为儿女,只要全心全意,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即使送上一粒糖果,他们也可感受到你的心意。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很感动,王祥为了能让对自己不好的继母吃上鲜鱼,不惜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捕鱼,用自己的真心获得了继母的爱。
现在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是多么的爱啊,他们的爱无处不在,他们批评、教育我都是为了让我更加茁壮的成长。
卧冰求鲤的典故成语《卧冰求鲤》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最古老的传说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这个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描述了古代神仙贤者吴刚在行善之时,如何用智慧和勇气解救一只渴望飞升的鲤鱼,并最终实现了它的愿望,使它获得了仙位。
故事发生在一个古老的时代,当时有一位叫吴刚的贤者,他深受帝王的赏识,任职贤仆,帮助帝王政治经济事务。
有一天,吴刚在河边散步,发现了一只苦苦挣扎的鲤鱼,它被困在冰层里,无法自由游动。
吴刚知道它想要飞升,但它被困在冰里,无法脱离。
吴刚看到这只可怜的鲤鱼,立即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将自己的衣服叠成四层,放在鲤鱼身上,然后躺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冰层融化,可以让鲤鱼自由地游动。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吴刚终于把冰层融化,鲤鱼得以自由地游动,并飞向了蓝天。
此举令吴刚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这个典故因此流传至今,并有了“卧冰求鲤”的成语。
“卧冰求鲤”这个成语形容了吴刚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他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让鲤鱼得以自由游动,实现了它的愿望。
它也象征着一种精神,即用智慧和勇气去解决困难,做出实际行动。
“卧冰求鲤”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一种非常困难的处境。
在典故中,吴刚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挑战,他必须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才能让鲤鱼得以自由游动,这可能非常困难。
“卧冰求鲤”的成语也被用来指代一种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智慧,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勇敢地面对挑战,去努力解决困难。
今天,“卧冰求鲤”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它代表着勇气和勤奋工作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古老的传说之一。
它激励着人们不畏艰险,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放弃,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内心的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卧冰求鲤《二十四孝》第十八篇卧冰求鲤【原文】晋王祥,字休征。
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于失爱于父母。
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卧冰求鲤典故扩写:北风呼啸,寒风凛冽。
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
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
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
“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我……”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
继母立刻在父亲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
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
真是岂有此理!”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
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
到底为何?”“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
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
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
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
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
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
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父亲,你别管了!”“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
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
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
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
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
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卧冰求鲤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庄周的人,他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哲学家。
庄周常常用寓言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就是“卧冰求鲤”。
相传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条鲤鱼,游到了一片湖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中生活着许多鱼,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巨大的鲤鱼。
庄周变成的小鲤鱼悄悄游向大鲤鱼,希望能够得到大鲤鱼的指点。
大鲤鱼看到庄周变成的小鲤鱼后,微微一笑,没有拒绝也没有赶走。
庄周变成的小鲤鱼便恳求大鲤鱼传授一些生活哲理给他,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大鲤鱼却告诉他说,“你现在还太年轻,不懂得世事,不如你先去冰上休息一段时间,等你经历过冰上的寒冷和困苦,再来找我吧。
”。
庄周变成的小鲤鱼听了大鲤鱼的话,便游到了湖边的冰上,开始了他的“卧冰求鲤”之旅。
他在冰上度过了漫长的日子,经历了冰天雪地的严寒和饥饿,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大鲤鱼智慧的向往。
终于,当冰雪融化,春风吹拂时,庄周变成的小鲤鱼重新回到了湖中。
他找到了大鲤鱼,向他述说了自己在冰上的艰难经历。
大鲤鱼听完他的经历后,微笑着对他说,“你的勇气和毅力让我很是佩服,现在你已经懂得了生活的真谛,你的心灵已经比冰雪更加坚强,你已经成长为一条聪明的鲤鱼。
”。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条鲤鱼,要想得到成功和智慧,就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坚强,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就像庄周变成的小鲤鱼一样,只有经历了冰上的寒冷和困苦,才能得到大鲤鱼的智慧启发。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想得到智慧,就需要有毅力和勇气,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只有不断地追求和探索,才能最终获得真正的智慧和成功。
总之,“卧冰求鲤”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要有毅力不断追求智慧,只有经历了磨难,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愿我们都能像庄周变成的小鲤鱼一样,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追求智慧和成功,成长为更加坚强和睿智的人。
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的故事源于中国,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愿望,在寒冷的冬天赤身卧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捕得鲤鱼孝敬继母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达的是孝顺的美德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故事中,王祥的继母朱氏对他并不慈爱,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了父爱。
即便如此,当朱氏生病想要吃活鲤鱼时,王祥仍然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鱼。
他脱去上衣,赤身躺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捕得鲤鱼供奉继母。
这个行为展示了他的孝心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卧冰求鲤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孝顺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王祥在失去父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孝顺,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同时,他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来捕鱼,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能并不需要像王祥那样在冰上捕鱼,但是这种精神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为父母做家务、照顾年老的家人等。
总之,卧冰求鲤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孝顺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美德和奉献精神。
卧冰求鲤的故事《卧冰求鲤》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为了追求梦想,经过艰苦的努力、卧冰求鲤的艰辛修行,在最终取得了伟大成就。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渔夫,他一直梦想能够捕到一条金色的大鲤鱼。
然而,每次他出海打鱼,却一次也没有捕获到这样的鱼。
他决定不再盲目尝试,而是思考一个更有效的办法。
一天,渔夫听说了一条关于金鲤鱼的传说:只要一个人能够毅然决然地卧在冰上,冰中就会浮出一条金鲤鱼。
渔夫深受启发,他决定遵循这个传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是,年轻人每天清晨,他起得早,来到江边,找一块结冰的石头躺在上面,全身贴着冰冷的石头,埋头冥思苦想。
无论风雨寒冷,无论遭受多少痛苦,年轻人都毫不动摇。
随着时间的推移,渔夫的坚持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和质疑。
他的家人朋友都认为他是疯了。
然而,渔夫却信心百倍地坚持下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梦想就在前方。
终于,在经历了多年的辛苦和痛苦之后,年轻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一天清晨,他卧在冰山上,眼睛忽然间看到金光闪闪的一条鲤鱼从冰上浮起。
鲤鱼闪烁着金光,仿佛是在向渔夫展示自己的壮丽。
年轻人欣喜若狂,他顿时明白了坚持和专注的重要性。
他明白了只有经历了痛苦与挫折,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成功的意义。
他也明白,只有那些真心为梦想努力并坚持下去的人,才能够最终收获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梦想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的。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毅力,才能够达成理想的目标。
只有在最艰难的时刻,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就像年轻人卧冰求鲤一样,只有在冰天雪地中,才能鲤鱼跃然而出,展现金色的辉煌。
卧冰求鲤成语故事1、西晋时期,有一个叫王祥的孩子,他从小心地善良,为人厚道,不幸的是母亲早早去世了,后来,父亲娶了朱氏做他的后妈。
朱氏不喜欢王祥,把他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整天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还时不时的在丈夫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他的坏话。
“你瞧瞧你这儿子,我让他去打柴,天都晌午了还不回家,准是又疯玩儿去了!”“你这儿子咋回事啊?吃饭比谁都能吃,干起活来磨磨蹭蹭,扫个牛棚得半天。
”渐渐的,王祥的父亲也不像从前那样喜欢他了,常常在朱氏的挑唆下,不问青红皂白,对儿子大声训斥。
可王祥从来都不反驳他们,因为他觉得父亲和继母把他养大不容易,自己要尊敬他们,孝敬他们。
有一次,朱氏生病了,浑身无力,躺在床上好多天,王祥耐心地伺候她吃药,吃饭,可继母一点儿胃口都没有。
一天,继母朱氏生病后想吃鲤鱼,但因天气寒冷河水冰冻,无法捕鱼,王祥便脱去衣服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层化开,从裂缝处跳出两条鲤鱼,王祥赶紧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王祥就支上捕鸟的网捉黄雀,很快就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的网中,他旋即捉来供奉继母。
同乡的人感到非常惊讶,认为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致。
该成语意思是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指忍苦孝亲。
2、求鱼过程特写:当时正是冬季,屋外北风凛冽,大雪纷飞,集市上连个人影儿都没有,上哪儿去买鲤鱼呢?父亲愁地在屋里走来走去,不知怎么办才好。
王祥说:“父亲,我有办法!”说完,一溜烟儿跑出家门。
王祥跑到村头的湖边,傻眼了!本来他是想到湖里捉鲤鱼的,没想到湖水结了厚厚一层冰,这可怎么办呀?他用力搬起一块大石头,蹲在湖面上,使劲儿往下砸,手被震得又麻又疼,只砸下几个小冰碴。
王祥无奈地坐在冰上,望着手上的冰碴发起了呆,冰碴正一点儿一点儿变成小水珠。
王祥眼前一亮,“呼”地站了起来,脱下外衣,趴在了湖面上,原来他要用自己的体温来融化冰块。
北风吹着雪花不停地飘呀飘,王祥冻得浑身发抖,他咬紧牙关,使劲握住双拳,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卧冰求鲤的典故
“卧冰求鲤”的故事源自《晋书·王祥传》。
王祥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他的母亲身患重病,需要吃鱼来调养身体。
然而,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江河结冰,鱼儿难以捕捉。
为了给母亲带来一线生机,王祥决定在冰上凿开一条小路,以便捕鱼。
他不顾严寒,连续三天三夜在冰上凿洞、捕鱼,直至双手僵硬、体力不支。
最终,他成功地捕到了两条鲤鱼,让母亲得以康复。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孝道,它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在这个故事中,王祥的行为体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孝心。
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鱼,这不仅是对母亲生活的关心,也是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深切关注。
他的行为表明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敬爱,以及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满足母亲的需要。
“卧冰求鲤”的故事以其感人至深的孝道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卧冰求鲤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
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
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
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
“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
“我……”
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
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
继母立刻在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
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
真是岂有此理!”
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
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
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
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
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
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
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
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
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
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
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
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
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
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
“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
王祥的父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母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