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
- 格式:pdf
- 大小:172.55 KB
- 文档页数:12
车辆技术档案车牌号码:车辆类别:车辆型号:建档日期:编号:说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2005年第6号令)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2005年第10号令)等配套规章的要求,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并妥善保管,作为车辆定期审验和监督检查的依据之一。
2、车辆基本情况登记表(表一)中部分项目填制说明:(1)运力来源是指新增、转籍或过户。
(2)经营组织方式是指公车公营、自营、承包、租赁或挂靠。
(3)经营范围分为国内客运、国内货运和国际运输。
国内客运又分为县内班车客运、县际班车客运、市际班车客运、省际班车客运、县内包车客运、县际包车客运、市际包车客运、省际包车客运、县内旅游客运、县际旅游客运、市际旅游客运、省际旅游客运或出租客运;国内货运又分为普通货运、集装箱货运、冷藏保鲜货运、罐式容器货运、大型物件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或非经营性危险货物运输;国际运输分为国际定期班车客运、国际不定期班车客运、国际货物运输或国际危险货物运输。
(4)经济类型是指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港资、澳资、台资或其它经济。
(5)变速器型式是指手动、自动或手自动一体化。
(6) 前照灯制式是指两灯制或四灯制。
(7) 防抱制动装置是指有或无ABS。
(8)驱动形式是指车辆车轮总数×驱动车轮总数(同一轮毂上安装两个轮胎(即双胎并装)的,按一个车轮计)。
3、车辆二级维护监管实行报备登记制度,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在规定的报备时间内,及时向核发《道路运输证》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备车辆二级维护结果。
班线经营客运车辆为至少每三个月1次,一年不少于4次;农村客运车辆、包车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至少每四个月1次,一年不少于3次;普通货物运输车辆为至少每六个月1次,一年不少于2次;上述各类车辆每年报备登记中1次应与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报备结合进行。
道路运输车辆管理档案车属单位:地址:号牌号码:道路运输证号:建档日期:档案编号:道路运输管理局监制目录填写说明一、车辆管理档案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记录道路运输车辆维护、检测、技术等级评定、类型等级评定等车辆技术管理及车辆变更等的重要技术资料,应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
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
二、表1中“建档前情况记录”栏主要记录建档前车辆的改装、改造、增设附加装置等情况。
三、表5中“变更内容”栏主要记录车辆停驶、封存、启封使用、改装、改造、报废等的变更情况。
四、表2至表5,若不够填写,可复制。
车辆基本情况表1车辆二级维护记录表2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等级评定记录表3客车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表4车辆变更记录表5县汽车维修协会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核查存在问题汇总表申报单位(盖章):县汽车维修协会客车评定等级申报表(座)汽车产品定型试验及报告要求1关于定型试验检测机构要求1.1定型试验由工信部授权的检测机构进行。
1.2定型试验检测机构要严格遵照《道路机动车辆产品检验工作监督管理规定》工信部工产业〔2009〕第26号进行汽车产品的定型试验。
1.3定型试验检测机构在进行产品检测时,应对企业填报的备案参数表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不用解体通过观察即可辨别的产品参数和特征与产品实物符合性进行核对。
2对定型试验要求.2.1定型试验不能采用进口整车(包括采用进口车身或按CKD方式装配的整车)作为检验样车。
2.2定型试验项目及依据标准2.2.1 整车2.2.3半挂车2.2.4新能源车辆新能源汽车应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信部工产业〔2009〕第44号)的要求,依据《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388~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9750~2005)等相应试验规程进行主要技术参数、基本性能、专项性能及可靠性试验。
性能和可靠性试验可以不在试验场完成,但性能试验路面的选择应符合《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 12534—1990)的要求,可靠性试验路面的选择应符合《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T 12678—1990)的要求(特殊情况由汽车产品技术委员会确认)。
编号:车辆技术档案车牌号码:车辆类别:车辆型号:建档日期:说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2005年第6号令)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2005年第10号令)等配套规章的要求,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并妥善保管,作为车辆定期审验和监督检查的依据之一。
2、车辆基本情况登记表(表一)中部分项目填制说明:(1)运力来源是指新增、转籍或过户。
(2)经营组织方式是指公车公营、自营、承包、租赁或挂靠。
(3)经营范围分为国内客运、国内货运和国际运输。
国内客运又分为县内班车客运、县际班车客运、市际班车客运、省际班车客运、县内包车客运、县际包车客运、市际包车客运、省际包车客运、县内旅游客运、县际旅游客运、市际旅游客运、省际旅游客运或出租客运;国内货运又分为普通货运、集装箱货运、冷藏保鲜货运、罐式容器货运、大型物件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或非经营性危险货物运输;国际运输分为国际定期班车客运、国际不定期班车客运、国际货物运输或国际危险货物运输。
(4)经济类型是指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港资、澳资、台资或其它经济。
(5)变速器型式是指手动、自动或手自动一体化。
(6) 前照灯制式是指两灯制或四灯制。
(7) 防抱制动装置是指有或无ABS。
(8)驱动形式是指车辆车轮总数×驱动车轮总数(同一轮毂上安装两个轮胎(即双胎并装)的,按一个车轮计)。
3、车辆二级维护监管实行报备登记制度,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在规定的报备时间内,及时向核发《道路运输证》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备车辆二级维护结果。
班线经营客运车辆为至少每三个月1次,一年不少于4次;农村客运车辆、包车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至少每四个月1次,一年不少于3次;普通货物运输车辆为至少每六个月1次,一年不少于2次;上述各类车辆每年报备登记中1次应与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报备结合进行。
附件1
重庆市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
车属单元
地址
号牌号码
道路运输证号
建档日期
档案编号
×××道路运输打点所监制
目录
填写说明
一、车辆技术档案是记录车辆使用、维修、检测、变动、变乱等的重要技术资料,同时也是道路运输打点机构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按期审验的重要审验内容之一,应当真填写,并妥善保管。
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
道路运输车辆打点过户变动手续时,运输经营者应当将车辆技术档案完整移交。
二、“表1〞中“建档前情况记录〞栏主要记录建档前车辆的改装、改造、增设附加装置等情况。
三、“表2〞中“总成及主要零部件更换〞栏,主要记录策动机、离合器、车箱、驾驶室、转向机、变速器、前桥、后桥、车架等的更换情况。
四、“表5〞中“变动内容〞栏主要记录车辆停驶、封存、启封使用、改装、改造、报废等的变动情况。
五、“表6〞行驶里程记录,每三个月记录一次。
六、“表7〞中“变乱性质〞是指重特大变乱、特大变乱、重大变乱、一般变乱或轻微变乱;“变乱责任〞指全部责任、主要责
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
七、“表2〞~“表7〞,假设不敷填写,可复制。
车辆底子情况
主要部件更换情况、补缀和二级维护记录表2
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等级评定记录表3
客车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表4
车辆变动记录表5
行驶里程记录表6
交通变乱记录表7。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
说明
1.本档案依据《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1号)的规定制定,是运输经营者运输车辆使用、维修和检测管理的重要技术资料。
2.本档案由运输经营者负责建立和保管,涉及的相关资料和记录内容由各相关部门及车辆使用者(责任驾驶员、承包业主、车主)收集和提供。
各相关资料应当完整、齐全,记录内容应当及时、准确,不得随意更改。
- 1 -
目录
1.车辆基本情况记录表(表1)
2.车辆变更记录表(表2)
3.车辆检测和等级评定、客车类型等级评定或年
度类型等级评定复核记录表(表3)
4.车辆二级维护记录表(表4)
5.车辆修理记录表(表5)
6.车辆主要部件更换记录表(表6)
7.车辆行驶里程统计表(表7)
8.车辆交通事故记录表(表8)
9.车辆出厂合格证(原件或复印件)
10.车辆行驶证(复印件)
11.道路运输证(复印件)
12.其他(包括: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维修结算清
单、检测报告、等级评定报告等)
备注:上述第9至12项材料由道路运输经营者自行收集并装入道路运输车辆技术档案袋。
- 2 -
表1
车辆基本情况记录表
共页第页
2.建档前情况是指改装、改造或增加附加装置情况。
- 3 -。
档案编号:
天津市道路运输企业
车辆技术档案
单位名称:
车牌号码:
建档日期:
车辆技术档案目录
表一:车辆基本信息表
表二:车辆检测和评定登记表表三:车辆维护和修理登记表表四:车辆主要部件更换登记表表五:车辆变更登记表
表六:车辆行驶里程登记表
表七:车辆机损事故登记表
表一:车辆基本信息表
表二:车辆检测和评定登记表
表三:车辆维护和修理登记表
表四:车辆主要部件更换登记表
表五:车辆变更登记表
表六:车辆行驶里程登记表
表七:车辆机损事故登记表。
编号:车辆技术档案车牌号码:车辆类别:车辆型号:建档日期:说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2005年第6号令)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2005年第10号令)等配套规章的要求,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并妥善保管,作为车辆定期审验和监督检查的依据之一。
2、车辆基本情况登记表(表一)中部分项目填制说明:(1)运力来源是指新增、转籍或过户。
(2)经营组织方式是指公车公营、自营、承包、租赁或挂靠。
(3)经营范围分为国内客运、国内货运和国际运输。
国内客运又分为县内班车客运、县际班车客运、市际班车客运、省际班车客运、县内包车客运、县际包车客运、市际包车客运、省际包车客运、县内旅游客运、县际旅游客运、市际旅游客运、省际旅游客运或出租客运;国内货运又分为普通货运、集装箱货运、冷藏保鲜货运、罐式容器货运、大型物件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或非经营性危险货物运输;国际运输分为国际定期班车客运、国际不定期班车客运、国际货物运输或国际危险货物运输。
(4)经济类型是指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港资、澳资、台资或其它经济。
(5)变速器型式是指手动、自动或手自动一体化。
(6) 前照灯制式是指两灯制或四灯制。
(7) 防抱制动装置是指有或无ABS。
(8)驱动形式是指车辆车轮总数×驱动车轮总数(同一轮毂上安装两个轮胎(即双胎并装)的,按一个车轮计)。
3、车辆二级维护监管实行报备登记制度,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在规定的报备时间内,及时向核发《道路运输证》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备车辆二级维护结果。
班线经营客运车辆为至少每三个月1次,一年不少于4次;农村客运车辆、包车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至少每四个月1次,一年不少于3次;普通货物运输车辆为至少每六个月1次,一年不少于2次;上述各类车辆每年报备登记中1次应与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报备结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