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身份证学生名单汇总表
- 格式:xls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用户使用说明书上海鹏达计算机系统开发有限公司Shanghai Pantosoft Co.,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手册内容若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本手册例子中所用的公司、人名和数据若非特别声明,均属虚构。
未得到上海鹏达计算机系统开发有限公司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电子的或机械的)复制或传播手册的任何部分。
(注:本手册适用于学校用户,用户可在手册中查看相应模块内容的操作)技术支持方式:省级用户请直接跟软件公司联系,获取技术支持各省自行安排当地区域的支持方式,请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获取技术支持目录一、待办事宜和进度表进入系统首页,学校可以立刻了解到审核“未通过”的情况,并且可以掌握当前学籍和资助填报的进度情况。
二、操作流程第一步:系统登录1)输入地址:(教育网:)2)输入组织机构、用户名、口令和验证码3)点击“登录”按钮第二步:修改密码登陆系统后,进入首页,点击修改密码输入新密码(两次),点击保存注:第一次登录系统请务必将密码修改。
第三步:维护本校信息功能:完善学校的基本信息,用于报表的生成,是必须填写的。
用户第一次登录系统后即填写本校的基本信息。
(强制操作)1)进入“基本信息管理”——>“本校信息维护”模块2)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其中标注“*”的为必填字段。
注:如果必填字段不填写完整,无法进入后面模块进行操作。
第四步:维护专业信息功能:增加学校的专业信息。
如果不增加学校专业信息,则无法增加或者导入本专业下的学生信息。
1)进入“基本信息管理”——>“专业信息维护”模块2)页面显示学校专业列表3)点击“新增”按钮,进行专业添加注:本校内,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能重复。
4)点击“删除”按钮,删除专业。
注:年制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学制3。
若该专业下已有学生信息,则该专业不允许被删除第五步:添加学生综合信息(学籍和资助信息)功能:添加新的学生。
附件1: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等级及其基本条件及表格一、认定等级及基本条件对于自入学以来因天灾人祸等原因致使家庭经济陷入困难的学生,均可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列为资助对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根据其家庭困难程度分别认定为A类(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B类(家庭经济困难)两个等级。
(一)A类(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家庭境况特别困难,无直接经济来源,每月可获得的全部生活费用在低保标准以下(湖州市城镇最低保障标准268元/月),难以维持基本生活;2、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和列入农村“五保户”等无直接经济来源,仅靠政府救济;3、父母均丧失劳动能力,无兄弟姐妹或兄弟姐妹众多,但无力供养,无直接经济来源;4、家在重灾区或因灾害导致“三无”(无房屋、无父母、无收入);5、家庭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二)B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家庭收入低或无固定经济收入,每月可获得的全部生活费用在低保标准以上、低保标准150%及以下家庭的学生;2、父母以务农为主,兄弟姐妹中有两个以上(含两个)正接受非义务教育;3、家在老少边区以务农为主,且由于当年内自然灾害而引起收入大幅度减少;4、家里直系亲属中有病人正接受常年治疗(需提供病历证明),造成经济困难的;5、家庭因突发事件造成经济困难的,如车祸、房屋倒塌等。
二、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充条件(一)孤残学生、烈士子女本人未主动申报,但学院有相关档案证明属实的,应列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范围,可不公示;(二)非特困残疾学生凭《残疾证》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三)享受当地政府困难补助可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附件2:xx学院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备注:此表一式2份,一份系(部)留存,一份学校留存。
附件3: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学校:院(系):专业:年级: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后,交到学校。
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名单汇总表填报说明1、“出生时间”栏的输入格式为“xxxx-xx-xx”,例如1988年6月18日,输入“19880618”;2、“民族”栏只能填报“汉族”或“少数”两类;3、“身份证号码”栏,有身份证的填身份证号码,没有的填学号;4、“生源地”栏填写高招录取时学生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填写时,除“内蒙古”和“黑龙江”采用前3个字外,其他的均采用每个省(市、自治区)名称的前两个汉字,例如西藏自治区输入“西藏”、辽宁省输入“辽宁”、北京市输入“北京”。
5、“入学时间”栏输入时,格式同“出生时间”栏要求;6、“年级”栏输入时,一年级学生输入“1”、二年级学生输入“2”,以此类推;须为阿拉伯数字。
7、“学历”栏输入时,只能输入“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8、“学制”栏输入时,3年制输入“3”、4年制输入“4”,以此类推;须为阿拉伯数字。
9、“家庭户口”栏输入时,只能输入“城镇”或“农村”两类;10、“困难等级”栏输入时,只能输入“困难”或“特困”两类;11、“发放金额”栏输入时,输入此次受助金额。
如:5000、3000、2000、1000。
申请材料填报规范及补充说明(一)材料报送种类、数量及格式1、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一式2份,格式见附件 (打印成A4幅面);2、学年度高等学校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初审名单各3份,格式见附件(打印成A4格式);3、国家励志奖学金批复表一式2份,格式见附件 (打印成A3幅面);4、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审批表1份,格式见附件(打印成A4格式);5、国家助学金备案表一式2份,格式见附件 (打印成A3幅面);6、国家奖助学金评审总结报告一式2份(打印成A4幅面),正文采用仿宋3号、标题采用2号黑体。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奖助学金评审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随评审报告上报“2011—2012学年度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委员会”名单。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技巧目录1学籍注册 (6)1.1小学新生注册 (6)1.1.1业务功能说明 (6)1.1.2 操作流程 (7)1.2非小学新生注册 (21)1.2.1业务功能说明 (21)1.2.2操作流程 (22)2问题学籍管理 (23)2.1省内问题学籍处理 (23)2.1.1业务功能说明 (23)2.1.2操作流程 (24)2.2跨省问题学籍处理 (32)2.2.1业务功能说明 (32)2.2.2操作流程 (33)3招生入学 (33)3.1招生计划数 (33)3.1.1招生计划数设置 (33)3.1.2招生计划数变更申请 (33)3.2招生入学 (34)3.2.2操作流程 (34)4日常管理 (41)4.1关键数据变更 (41)4.1.1业务功能说明 (41)4.1.2操作流程 (42)4.2学籍数据维护 (46)4.2.1业务功能说明 (46)4.2.1操作流程 (47)4.3随迁子女管理 (48)4.3.1指标解释 (48)4.3.2操作流程 (49)4.4留守儿童管理 (50)4.4.1指标解释 (50)4.4.2操作流程 (51)4.5特教学生信息管理 (52)4.5.1指标解释 (52)4.5.2操作流程 (53)4.6非关键信息批量修改 (54)4.6.1业务功能说明 (54)4.6.2操作流程 (55)4.7家庭成员批量维护 (56)4.7.2操作流程 (56)4.8控辍保学管理 (63)4.8.1业务功能说明 (63)4.8.2操作流程 (63)4.9学籍卡片管理 (70)4.9.1业务功能说明 (70)4.9.2操作流程 (70)5学籍异动 (72)5.1学籍异动 (72)5.1.1业务功能说明 (72)5.1.2操作流程 (72)5.2省内转学 (76)5.2.1业务功能说明 (76)5.2.2操作流程 (76)5.3异地就读 (79)5.3.1业务功能说明 (79)5.3.2操作流程 (79)5.4恢复在校生 (84)5.4.1业务功能说明 (84)5.4.2操作流程 (84)6毕业升级 (88)6.1.1业务功能说明 (88)6.1.2操作流程 (88)6.2往届生毕业 (90)6.2.1业务功能说明 (90)6.2.2操作流程 (91)7综合查询 (92)7.1在校生查询 (92)7.1.1业务功能说明 (92)7.1.2操作流程 (92)7.2毕业生查询 (94)7.2.1业务功能说明 (94)7.2.2操作流程 (95)7.3全省学生查询 (95)7.3.1业务功能说明 (95)7.3.2操作流程 (96)7.4学生信息查询 (96)7.4.1业务功能说明 (96)7.4.2操作流程 (96)7.5省内招生升学查询 (98)7.5.1业务功能说明 (98)7.5.2操作流程 (98)7.6.1业务功能说明 (99)7.6.2操作流程 (99)8跨省转学与跨省就学 (100)8.1跨省转学 (100)8.1.1业务功能说明 (100)8.1.2数字证书安装 (101)8.1.3操作流程 (101)8.1.4跨省转学撤销 (105)8.2毕业后跨省就学 (106)8.2.1业务功能说明 (106)8.2.2毕业后跨省就学 (106)8.2.3毕业后跨省就学撤销 (109)9在线用户管理 (111)9.1业务功能说明 (111)9.2操作流程 (111)1学籍注册学籍注册功能是为在学籍系统内无学籍信息的学生注册学籍的模块。
附件12.须持户口簿、房产证(购房合同及发票、租房合同)及相关材料的原件、复印件办理转学手续;3.家长(监护人)向拟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时,最好先和双方学校口头达成一致。
-1-附件2中小学生休学、复学申请表附:证明材料-2-附件3普通高中学生退学申请表附:证明材料-3-附件4.1武汉市小学毕业生留存表区学校①届说明:本表供学生离校后,学校存档备查。
注①填写学生毕业年份,如2015年学生毕业,即为“2015届”。
-4-注②1寸黑白照片。
注③填写“父”、“母”等。
注④毕业科目填写分数,结业科目填写“合格”。
注⑤填写“优”、“良”、“合格”、“不合格”。
注⑥填写“合格”。
注⑦视力据实填写。
注⑧必须手写或套打,不可粘贴。
班主任手写签名。
注⑨区编毕业证号。
注⑩区编小学学号。
-5-附件4.2武汉市初中毕业生留存表区学校①届说明:本表供学生离校后,学校存档备查。
注①填写学生毕业年份,如2015年学生毕业,即为“2015届”。
-6-注②1寸黑白照片。
注③填写“父”、“母”等。
注④毕业科目填写分数,结业科目填写“合格”。
注⑤填写“优”、“良”、“合格”、“不合格”。
注⑥填写“合格”。
注⑦视力据实填写。
注⑧必须手写或套打,不可粘贴。
班主任手写签名。
注⑨10位数毕业证号。
注⑩市编初中学号。
-7-附件4.3武汉市普通高中毕业生留存表区学校届-8-附件5.1 武汉市小学毕业生名册区XXX 学校制表人:XXX 填表表时间:20 年7月5日注:1.本表由学校填写盖章,于每年七月五日前报区教育局,作为核发学历证件的基本依据。
2.此表名单应与学籍名册顺序相符。
-9-附件5.2 武汉市普通初级中学毕业生名册区XXX 中学制表人:XXX 填表表时间:20 年7月5日-10-注:1.本表由学校填写盖章,于每年七月五日前报区教育局,作为核发学历证件的基本依据。
2.此表名单应与学籍名册顺序相符。
-11-附件5.3.1武汉市普通高中毕(结)业学生名册区学校(盖章)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注:1、本表由学校填写盖章,于每年四月三十日前报区教育局,作为核发学历证件的依据。
全国系统小一新生注册工作说明全国学籍系统第二期建设完成后,小一新生的注册,同往年有了较大的变化,小一新生的注册,分三类分别进行:有居民身份证的学生、无居民身份证的学生、港澳台和外籍学生。
所谓有居民身份证,并不一定需要学生已经办理的居民身份证,凡是有大陆户籍,其户口本上就有其身份证号,这一类学生,均为有居民身份证的学生。
进行新生注册前,需要在全国学籍的学校管理中建立好相应的年级与班级一、无居民身份证学生招生流程这类学生,需要在全国系统中一个个录入,其基本操作流程为:录入信息→学校审核→学校上报→区县审核→市州审核→省厅审核1、按下图所示操作,进入信息录入界面。
2、在下图所示的界面信息录入界面中,录入学生各项信息。
录入信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A、带*号的为必填项。
B、家庭成员中,至少一人有居民身份证。
C、必须添加无身份证就读证明材料做佐证。
D、如果有多人需要操作,在功能选择中可选择“保存并继续”。
3、如下图所示,对所录入数据进行审核(1所指功能)后上报(2所指功能)。
审核与上报的操作相似,在审核(上报)时,可选择待审核的一条记录(点击下图1)整体审核(上报)或点需要审核(上报)类别下的数字(点击下图2)进入该类注册人员的审核(上报)界面进行审核(上报)。
上报完成后,将进入区县审核→市州审核→省厅审核流程,所有流程审核通过并通过查重后,学生将完成注册,获得全国学籍。
二、有居民身份证学生、港澳台和外籍学生招生流程有居民身份证的学生与港澳台和外籍学生招生注册的基本流程为:学前学籍接续(学前名单调档)→分身份证件类型(居民身份证、港澳台和外籍)导出→补充数据→分身份证件类型导入注册→学校审核→学校上报→区县审核1、学前学籍接续。
第一步:处理学前学籍接续名单按上图示顺序,进入学前调档名单管理。
在“学前学籍调档名单模板”中,输入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类型与身份证件号,其中性别只能为“男”或“女”,身份证件类型只能为“居民身份证、香港特区护照/身份证明、澳门特区护照/身份证明、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境外永久居住证、护照、其他”之一,身份证件类型与身份证件号之间关系的要求同“学生基础信息采集表”的要求相同。
全国学籍系统学生信息数据质量核查工作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治理系统(简称全国学籍系统)为全国中小学生发放了正式学籍号,标志着学籍系统进入新的应用时期,对数据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部分学生学籍信息存在缺项、有误、未更新等问题,个别学生因没有提供居民身份证件号未获得正式学籍号。
为加快处理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全国学籍系统学生信息质量,发挥学籍信息在教育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因此开展此次的数据质量核查工作。
一、人籍一致核查依照数据核查机制通知要求,学校要依照学生实际情形,核实学生“人籍”是否一致,人籍一致核查要紧核查系统中学籍数据与班级实际就读学生是否一致,系统中学籍状态和学生实际就读状态是否一致等,假如不一致,则需要补建未注册学籍、处理虚假学籍、更新学生状态等。
●确保不漏一校一生,关于符合就读资格且实际在校就读但没有该校学籍的学生,要求补建学籍。
●在其他学校建有学籍的必须转接学籍,否则应安排其回学籍所在学校就读。
●如学生已不在该校,学校应按照“人籍一致”原则执行删除操作。
(一)整体流程图(二)学生数据导出、核对学籍治理员登陆学籍系统,依次点击【学籍治理】【日常治理】【学生花名册治理】,在中间学校年级班级中选择年级、班级,如图所示,点击“导出Excel”,导出班级学生名单,打印后分发至班主任,用于“人籍一致”核对。
说明:1)班主任依照学生名单逐一核对学生数。
2)依照学生名单逐一核对学生状态(三)补建学籍说明依照《关于一般中小学在校生注册建籍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20】66号文要求:“全国学籍系统首次数据采集工作已于2020年年底差不多完成,原则上,除秋季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外,其他每一位在校生均已获得学籍”。
“全国学籍系统开放的在校生注册建籍功能,仅应为个别非小学一年级无学籍学生注册建籍使用”。
通知中规定,“确需为个别非小学一年级无学籍学生注册建籍的,以省为单位,每个月月末将名单提交教育部教育治理信息中心进行全国系统查重后,再为此类学生建立学籍”。
关于解决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中学生基本信息无法保存问题的通知浙教基函[2012]30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浙江省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信息的通知》(浙教基函[2012]29号)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在校学生基本信息于11月底之前完成填写完善、校对上报工作。
在修改学生原有基本信息时,可能会出现因为历史遗留的2.0版本等问题导致信息无法保存,现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通知如下:一、原来的学生基本信息中是无身份证号、身份证号填写错误的,重新填写后,无法保存。
系统提示:提示身份证不能为空或者提示学籍主号(身份证号)中第18位的校验位错误!解决方案:需要学校通知学生尽快修改为正确的身份证号。
二、学籍重复导致信息无法保存。
(一)本县区内学籍重复系统提示如下:1.提示学生已在XX学校注册, 当前状态是XXXX, 如果身份证正确,请使用档案恢复方法恢复学籍;2.身份证为XX学生已转往省内其他学校注册,请使用省内转学转入该学生;3.身份证为XX的学生曾在本县学校注册并毕业。
使用新生档案迁移功能转移学籍。
解决方案:1.县(市、区)内在校生学籍重复,由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删除一个重复学籍即可;2.如果是在校生与离校生重复,由学生实际就读学校汇总名单,经县(市、区)教育局审核,由县(市、区)教育局汇总各校人数发送传真到容博公司,同时将具体修改信息以EXCEL电子表(身份证、姓名、学校名称等基本内容)发送到容博公司QQ客服处理。
3.在校生与毕业生学籍重复的,新生通过档案迁移流程完成注册;其他年级由学校汇总名单,经县(市、区)教育局审核,由县(市、区)教育局汇总各校人数发送传真到容博公司,同时将具体修改信息以EXCEL电子表(身份证、姓名、学校名称等基本内容)发送到容博公司QQ客服处理。
(二)跨市、县(市、区)学籍重复系统提示如下:1.身份证为XX的学生已在省内XX注册为在校生;2.身份证为XX的学生已在省内XX注册为在校生,且姓名与当前输入的姓名XX不同;3.身份证为XX的学生曾在XX县学校注册并毕业。
山东省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说明系统菜单如图所示,第一项是“系统设置”菜单,二至六项是学籍管理模块菜单(依次为新生建籍、学籍异动、信息查询、报表打印、学籍维护),第七项是考试管理模块菜单,第八项是体质健康测试模块菜单,第九项是综合素质评价模块菜单,第十项是“系统帮助”菜单。
1、“系统设置”菜单主管单位----主管单位信息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主管单位[省、市、县区],系统可以屏蔽掉当前数据库中指定单位以外的所有数据,实现在不同市、县区之间自由切换,数据库工作区域也相应进行切换;通过该模型中的“数据维护”功能可以实现主管单位信息的备份、上报、导入等要求;通过“统计报表”功能,可以按不同层次范围的主管单位打印代码表(或通讯录)。
该模型主要包括主管单位代码、主管单位名称、所在地行政区划码、主管单位地址、邮政编码、学籍管理科室、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首次使用需要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补充完整相关信息),其中:主管单位代码:由2位省(区/市)代码+2位市(地)代码+2位县(市/区)代码,共6位数字组成。
省教育厅负责编定的学校主管部门的唯一标识,不得进行更改。
默认等同于各单位的行政区划代码;无行政区划代码的(如市直、相对独立管理的各类开发区等),增设主管单位代码时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上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参照编排规则定义新的代码使用。
主管单位名称:指学校主管单位标准名称,与公章一致。
所在地行政区划码: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主管单位地址:指包括省(区、市)/地(市、区)/县(市、区、旗)/乡(镇)/街(村)的地址。
学校信息----学校信息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县区级主管单位,实现所属学校的集中管理;通过“学校列表”可以筛选不同类别的学校;通过该模型中的“数据维护”功能可以实现不同范围的学校信息的备份、上报、导入等要求;通过“统计报表”功能,可以对不同范围、不同类别的学校代码表进行打印。
该模型包括学校代码、学校名称、所属主管单位代码和名称、学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学校办别、学校类别、所在地区类别、主教学语言、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和名称、学校达标等级、学校运行状况等信息(首次使用需要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补充完整相关信息),其中:学校代码:由6位主管单位代码+4位学校序号,共10位数字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