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讲课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75.48 KB
- 文档页数:7
2024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7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
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往往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说明,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感悟为主线。
通过感情朗读体验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大胆的交流与讨论。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
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
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
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2.了解作者概况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本次语文期末试卷的整体情况,找出共性问题。
2. 针对试卷中的易错题和难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错误类型和原因。
2. 讲解易错题和难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2. 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教学准备:1. 期末试卷及答案。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本次语文期末考试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提问:大家觉得这次考试有哪些题目比较难?为什么?二、试卷分析1. 教师展示试卷分析报告,包括各题型得分率、错误类型等。
2.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哪些题型上失分较多。
三、讲解易错题和难题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易错题和难题进行讲解。
2.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考试中的教训,如时间管理、审题技巧等。
2. 学生谈谈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改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本次考试中的错题本,对错题进行归纳总结。
2. 针对错题,进行专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次讲评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1. 讲评课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2.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3.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在本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辅导课。
2.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竞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
(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文朗读(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3.课文理解(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
2.课文分析(1)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涵。
(2)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阅读理解(1)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4.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学生进行构思。
(2)学生当堂完成写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复习心得。
2.课堂讨论(1)教师设计讨论题目,学生分组讨论。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含义。
学习并掌握教材中的课文,能够流利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
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语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阅读方法的掌握和实践。
教学难点对于部分抽象或深奥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学生个性化差异导致的生字词掌握程度的不同。
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弱,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利用字典或手机等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和含义。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分享学习方法和心得。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任务。
4. 展示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探究过程。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和评价方式,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期末语文试卷的整体表现,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 通过评讲,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试卷中的错误题目的分析和讲解。
2. 解题技巧的培养和审题习惯的养成。
教学难点:1. 对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的引导和讲解。
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思维误区和错误观念的纠正。
教学准备:1. 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学习重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试卷整体表现,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解题技巧。
二、试卷评讲1. 教师出示试卷,让学生自主审题,检查错题。
2. 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如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3. 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三、错误分析1.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错误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错误原因。
2.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3. 教师针对错误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四、解题技巧培养1. 教师结合实际例题,讲解解题技巧,如如何审题、如何排除错误选项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巩固解题技巧。
五、审题习惯养成1. 教师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 学生练习审题,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解题技巧和审题习惯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错题进行整理,分析错误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试卷评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解题技巧。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思维误区,及时纠正。
3.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解题技巧和审题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次期末考试的整体情况,分析考试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帮助学生总结考试经验,提高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试心态。
二、教学重点1. 对试卷中出现的典型题型进行讲解和分析。
2. 总结学生在考试中的常见错误,提供改正方法。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2. 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克服考试焦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本次期末考试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强调本次评讲的目的和意义。
(二)试卷分析1. 分析试卷结构,讲解各类题型的考察要点。
2. 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优点,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3. 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三)典型题型讲解1. 针对典型题型,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2. 通过例题展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四)错误分析1. 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常见错误,找出错误原因。
2. 针对错误原因,提供改正方法。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问题所在。
(五)应试技巧培养1. 讲解考试中的时间管理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2. 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仔细审题。
3.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考试焦虑。
(六)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次评讲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 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期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提高应试水平。
五年级上册s版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热爱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课文句型的转换和表达。
(3)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内容,引出本课课题。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生字词可以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句子,学习其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句型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小练笔。
3. 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相应的评价。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掌握本册生字词,能正确书写;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册生字词,正确书写;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本册所学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提问:本册课文有哪些特点?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2. 课文阅读与讲解(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课堂练习(1)选择题:从课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关的句子,选出正确答案。
(2)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缺失的词语。
(3)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本册课文的特点。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的正确率、书写规范等。
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书写规范等。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3. 课后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如何提高作业质量?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D5. A二、填空题1. 小草、小花、小鸟2. 野花、野草、野果3. 落叶、雪花、冰块三、判断题1. 正确2. 错误3. 正确4. 错误5. 正确。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全面复习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的全面复习。
2. 学生答题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答题规范性的培养。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五年级上学期所学语文知识,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期末考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阶段1. 字词复习a. 复习生字、生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b. 进行字词接龙、猜字谜等活动,巩固字词记忆。
2. 语法复习a. 复习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关联词等语法知识。
b. 进行句子仿写、句子改写等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复习a. 复习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阅读理解技巧。
b.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4. 作文复习a. 复习作文写作技巧,如审题、立意、选材等。
b. 进行作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模拟测试阶段1. 分组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答题过程中的问题。
3. 测试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试卷分析,总结答题经验。
四、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总结五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习要点,强调重点、难点。
3. 鼓励学生在假期继续努力,为下学期语文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通过模拟测试,了解学生对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进步,为下学期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
2.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语文竞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教案(实用16篇)教学时长是五年级教案中需要合理安排的教学时间,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并兼顾学生的学习疲劳。
在这个资料库中,你可以找到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教学案例,它们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安排和组织教学。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教案目标:1、认识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讲述,了解“幔子、调度、水寨、擂鼓、呐喊、丞相、都督、军令状、翎毛、胶漆”等名词术语,结合课文,采用推测、换词等方式,了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支援、自有妙用”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才干、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特征(反应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主要情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结合全文内容和词语之间的联系,来深刻理解“才干、嫉妒、神机妙算”几个词语并体会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处处伏笔照应”、“人物对比”“诸事情发展一切由诸葛亮自己掌控的特殊顺序”的表达方法和思路对表现诸葛亮“计谋神妙”的作用,深入体会“神机妙算”的含义和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情感。
课前预习:1、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认准读音;找到文中的一些介绍古代官职、器物名称的词语,通过询问、揣摩、结合影视剧回忆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意思;读课文,尝试着通过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来理解文中一些其他读不懂的词语的字面意思。
2、反复讲课文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跟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不一样,除了小说内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语也还带有古代的文言文的痕迹,我们先来认真读懂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文字。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纠正易错读音。
(强调擂鼓助威的“擂”字读音,区分多音字。
)。
2、让学生介绍自己课下了解到的课文中写古代官职、器物词语的意思。
在学生不能介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介绍“丞相、都督”,顺便向学生交代清楚“三国魏蜀吴、曹操的丞相、诸葛亮这个丞相、周瑜这个都督”的官职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试卷分析本次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古诗词、作文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试卷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和综合性学习。
二、讲解重点1. 基础知识(1)汉字:要求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如:正确书写“读、讲、义、在、记”等字。
(2)词语:要求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正确运用词语。
如:理解“懂得、明白、关心、美好”等词语的意思。
(3)句子: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句子,注意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造句。
2. 阅读理解(1)课文阅读: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如:阅读《灰雀》一文,概括文章主题。
(2)课外阅读: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如: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3. 作文(1)审题: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如:根据题目《我眼中的老师》进行作文。
(2)选材:要求学生选取合适的材料,突出主题。
如:在《我眼中的老师》作文中,选取与老师相关的典型事例。
(3)构思: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注意段落过渡。
如:在《我眼中的老师》作文中,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结构清晰。
4. 综合性学习(1)搜集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搜集相关资料。
如:搜集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
(2)整理资料:要求学生整理搜集到的资料,为写作做准备。
如:将搜集到的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
三、解题技巧1. 基础知识部分:认真审题,准确作答。
2. 阅读理解部分: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3. 作文部分: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选取合适材料,突出主题;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注意段落过渡。
4. 综合性学习部分:根据题目要求,搜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为写作做准备。
四、总结通过本次期末试卷的讲解,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知识点,提高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重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整本教案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册共六个单元,包括古诗文、现代文、作文、口语交际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作文的构思与表达。
具体教案:一、第一单元教案1.《观潮》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同音词的用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讲解多音字、同音词的用法。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观潮的日记。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搭配。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讲解词语搭配。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导游词。
二、第二单元教案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生字词,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古诗内容。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练习朗读节奏。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古诗中的意象。
作业布置:背诵两首古诗。
2.《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理解短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习生字词,掌握短文的朗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短文作者及创作背景。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短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练习朗读技巧。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短文中的精彩语句。
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短文的读后感。
三、第三单元教案1.《珍珠鸟》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珍珠鸟的可爱形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第一章:《草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分组讨论,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总结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表达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板书设计草原美喜爱赞美第二章:《秋天的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分组讨论,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总结课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板书设计秋天的雨美喜爱赞美第三章:《小麻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小麻雀的喜爱和关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句子。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各类题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句子。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本册教材有整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复习(1)生字、词语:让学生默写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句子:让学生朗读本册教材中的句子,教师评价并纠正发音错误。
(3)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评价并纠正朗读技巧。
3. 题型训练(1)选择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2)填空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答案。
(3)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4)作文: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作文。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后作业(1)复习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句子。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学习态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期末测试卷的基本题型,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测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2. 考试技巧和答题策略。
三、教学难点1. 对各类题型的理解和掌握。
2. 考试时间分配和答题速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期末测试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注意考试时间,提前做好准备。
(二)讲解试卷结构及题型1. 介绍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作文题等。
2. 针对每种题型,讲解相应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三)模拟测试1. 学生独立完成模拟测试卷,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提交试卷,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四)考试技巧与策略1. 考试时间分配,合理分配时间给各题型。
2. 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先做有把握的题目。
3. 注意审题,避免因粗心而失分。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自己在模拟测试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通过模拟测试,评价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技巧。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六、教学资源1. 期末测试卷2. 解题技巧资料3. 教学课件七、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在模拟测试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生字、词语,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识记本学期所学的生字、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 词语的正确运用。
2. 课文的深层理解。
3. 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二)测试部分1. 词语辨析:给出一定数量的词语,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正确辨析并书写。
2. 词语运用:给出一定数量的句子,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修改病句,并正确运用词语。
3. 阅读理解:给出一定数量的课文片段,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题。
4. 简答题:给出一定数量的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回答相关问题。
5. 写作: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内容自选。
(三)讲解与评析1. 对测试部分进行讲解,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三)
总分:105分(卷面5分)时间:90分班级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卷面得分
积累运用(4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jūgōng sùmùsāo rǎo yíhàn zhēng áo
()()()()()
páng bóxuān huájìsìdībàjǐliáng
()( ) ( ) ( ) ( )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3分)
披荆()()虚()()势()心()胆
欣喜()()一()永()摧()裂()三、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4分)
即使……也……不管……都……因为……所以……如果……就……
1、()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能骄傲自满。
2、()你不遵守诺言,()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四、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6分)
1、在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改进。
2、参观自然博物馆,增长了许多知识。
3、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4、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6、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格妮收到了礼物。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改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慢慢地向上升。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汤姆说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
六、填空(16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一城山色半城湖(1分)
3、黄牛吃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分)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两句诗选自_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___的《》。
你对这两句诗的的理解是
(4分)5、在本学期的学习中,你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是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 ;最喜欢的英雄人物是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6、按原文填空(3分)
为了整个班,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
云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动也不动。
烈火在他身上烧
了半个多钟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
也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七、阅读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
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
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
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1、以上片段选自课文《》(1分)
2、晚上,作者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请用“_____”标出;作者由此想象到什么?
请用“~~”标出。
(2分)
3、请你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八、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19分)
橘子与毛衣
程永健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
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
我生病住院。
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候着母亲的到来。
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
恰巧,橘子
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
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寡母收入菲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
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
之类的水果了。
突然,一块橘皮不知从哪里落下来,我茫然地盯住这片橘皮,想像着这水果到底是什么样
的滋味。
我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
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
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
地攥着那块橘皮。
当时,我还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背脊上。
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
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
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
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
号啕大哭起来。
母亲弯下了腰来,脸贴着我的头,温柔地说:“不要哭,孩子,妈妈要给你买橘子。
”说完,
她就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靠在床上。
当我动手把那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
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
隔壁的病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她的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才换了一篮子的金橘。
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
橘子?毛衣?我的母亲的毛线衣?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体。
1、给下面的词语注音(3分)
朦胧()微薄()诱惑()
2、第④段“我被一阵呜咽声......攥着那块橘皮”,当“我把自己的小脸贴在她的背脊上......擦干了双眼”,什么原因使母亲流泪?为什么不让我看见。
(4分)
3、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2分)
4、集中体现母爱的是哪句话?(3分)
5、结尾三个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3分)
6、母亲的微笑为什么苦涩的?(4分)
九、习作(28分)
题目:和说说心里话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说心里话的对象可以是爸爸、妈妈、老师、朋友、同学、校长、市长……
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书写工整,字数在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