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1
- 格式:pdf
- 大小:728.84 KB
- 文档页数:28
附件3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项目名称: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项目统一编号:15.1.1承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筹),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要起草人:谷庆宝,李发生,胡清,黄沈发,张倩,马福俊,李方,刘翔,陈梦舫,林匡飞,邵春岩,杨洁项目管理负责单位及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何连生环保部科技标准司项目管理人:许丹宇目录1任务背景 (1)1.1任务由来 (1)1.2工作过程 (1)2指南编制的目的及原则 (3)2.1编制的目的 (3)2.2编制原则 (4)3指南编制的方法、依据和技术路线 (6)3.1编制方法 (6)3.2编制依据 (6)3.3技术路线 (7)4国内外污染场地管理规范 (8)5行业技术现状分析 (11)6指南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14)6.1修复技术分类 (14)6.2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14)6.3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 (17)6.4污染场地环境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方案 (18)6.5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次生污染预防 (20)8指南实施建议 (22)1任务背景1.1任务由来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办函[2010]486号下达编制任务,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指南的具体编制工作。
本指南为首次制订。
1.2工作过程为了完善污染场地相关制度体系,应环保部的要求中国环科院开展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的编制工作,具体过程如下:接到环境保护部的通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立即成立了编制组,召开专门会议探讨并开展相关编制任务,同时制订工作计划,为定时定量完成任务打好基础。
按照工作计划的要求,编制组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利,并邀请污染场地相关专家领导就编制的任务目标、整体框架和编制思路等进行指导,确定工作开展的方向。
针对其中需进行考察和调研的案例,通过现场考察、对相关修复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咨询等方式开展调研工作。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的环境污染在线监管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项目环境污染在线监管体系的建设技术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项目的环境污染在线监管体系建设,可作为土地使用权人、修复施工单位、效果评估单位和环境监理单位开展环境污染在线监管的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指南必不可少的条款。
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2523 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HJ 25.4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6 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JT/T 794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GJ/T29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土壤污染修复remediation of soil contamination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地块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3.2环境污染secondary pollution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实施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包括但不限于由于修复工程导致污染地块中原有的污染物转化、扩散,以及新的污染物产生、扩散。
3.3数字化管理平台digital management platform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的系统平台。
3.4污染排放在线监测体系pollution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用于在线监测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现场产生的扬尘、噪声、废水、修复设施烟气的硬件和技术体系。
最新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指南1. 引言
-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
- 土壤修复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物理修复技术
- 土壤翻挖和替换
- 土壤固化/稳定化
- 土壤热脱附
- 土壤洗涤
3. 化学修复技术
- 化学氧化
- 化学还原
- 离子交换
- 固化/稳定化
4. 生物修复技术
- 生物萃取
- 生物修复
- 植物修复
- 菌根修复
5. 新兴技术
- 纳米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 等离子体技术
6. 技术选择和综合应用
- 污染物类型和浓度
- 场地特征和环境条件
- 成本和效率分析
- 综合利用多种技术的优势
7. 监测和评估
- 修复效果监测
- 环境影响评估
- 长期管理和维护
8. 案例研究
- 成功的土壤修复项目案例
- 教训和经验总结
9. 未来展望
- 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
- 政策和法规支持
- 公众教育和参与
10. 结论
- 土壤修复的重要性和挑战 - 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呼吁采取行动保护土壤环境。
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验收的总体要求、验收方法、采样监测技术要点、修复效果评价、验收报告编制及验收后续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程验收评估工作。
本标准不适用于致病性微生物、核辐射导致的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程的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HJ682污染场地术语HJ/T39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9号)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技术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17〕1953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污染地块疑似污染地块,是指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的疑似污染地块,称为污染地块。
3.2原位修复不移动受污染的土壤,直接在地块发生污染的位置对其进行原地修复或处理。
3.3异位修复将受污染的土壤从地块发生污染的原来位置挖掘或抽提出来,搬运或转移到其他场所或位置进行治理修复。
3.4修复目标由污染地块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不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或不具有环境风险的污染修复终点。
3.5污染地块修复验收在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完成后,对地块内土壤和地下水进行监测,以确定地块修复是否达标并总体评估修复效果的过程。
附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技术评估指南(试行)为指导地方委托第三方开展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工作,推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目标任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和文件的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第三方机构(以下称评估机构)受省(区、市)人民政府或其相关部门等评估组织单位委托,对本行政区域各县(市、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的综合评估。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工作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至少每3年开展一次。
二、基本原则(一)依法依规。
评估机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确保评估工作和评估程序合法合规。
(二)客观公正。
评估机构应当实事求是,独立完成评估工作,通过系统深入分析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确保评估公信力。
(三)科学合理。
评估数据采集深入细致,评估方法科学合理,分析论证严谨可靠,评估程序规范严密,听取意见全面系统。
三、评估机构和人员要求(一)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比较稳定的研究队伍;3.社会信誉良好;4.具有承担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和咨询的工作经验;5.具有3名以上长期(10年及以上)从事环境保护管理、政策、规划、技术咨询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研究人员。
(二)评估人员1.从事评估的人员应熟悉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2.应当包括具有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评估程序(一)选择评估机构评估组织单位以政府采购或其他方式,依法依规择优选定评估机构。
各省(区、市)应安排专项经费,保障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二)制定评估工作方案评估机构根据评估组织单位提出的评估工作安排、重点和要求,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报评估组织单位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评估工作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评估工作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等,评估工作的总体流程,评估的主要内容,评估所采用的方法,评估工作具体计划(包括应收集的文件类型、调查表内容和发放对象等),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评估费用预算情况等。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工作流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所确定的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的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
园地、牧草地等其它类型农用地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T 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NY/T 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8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 2149农产品产地安全质量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NY/T 3176稻米镉控制田间生产技术规范NY/T 3343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准则NY/T 3499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导则DB 32/T 4121耕地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规程《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函〔2018〕1479号)《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53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耕地cultivated land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GB/T 21010中的0101水田、0102水浇地、0103旱地。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classific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依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划分而形成的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以及严格管控类三种耕地类别。
受污染耕地polluted cultivated land耕地土壤中重金属(镉、汞、砷、铅、铬)含量超过GB 156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耕地。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流程撰写指南(DOC)简介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是保护环境和民生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需要制定详细的方案和流程,以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流程撰写指南,主要包括项目准备、方案设计、实施和检测等四个方面。
项目准备1.搜集背景资料在确定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之前,需要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历史污染情况、周边环境等相关背景资料,以更好地制定修复计划。
2.确定治理目标治理目标是制定治理方案的基础,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目标和指标。
3.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是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数据依据,需要在调查方案中明确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内容等,以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招投标根据项目需求,制定招投标文件,明确招标方式、标书要求、评标标准等内容,以确保招标的公开透明性和效果。
方案设计1.土壤分析和评估在确定污染程度及类型后,需要分析土壤污染的范围、程度和类型,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和效果。
2.方案设计根据搜集到的背景资料和调查结果,制定修复方案,明确修复的目标、方法、时间、投入、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和措施。
3.方案审批制定好方案后,需要提交相关部门审批,以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满足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实施1.施工前准备在实施工程前,需要开展实地勘察和调查,确定修复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组织合格的施工队伍和使用必要的设备、工具等。
2.实施过程监管在实施修复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管,记录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监测和检验,以确保施工质量和修复效果。
3.完成验收修复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对修复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治理目标和国家标准的达标率。
检测1.检测要求需对治理后的土壤、水体、大气以及污染物浓度等进行检测,以确认处理的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标准。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指南英文回答:Soil pollution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 thatneeds to be addressed. There are various techniquesavailable for soil remediation, which aim to remove or reduce the contaminants in the soil and restore its quality. In this guide, I will discuss some commonly used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iques.1. Bioremediation: This technique utilizes microorganisms to break down or degrade the pollutants in the soil. For example, bacteria can be used to break down organic contaminants such as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his process is natural and can be cost-effective. However, it may take longer to achieve complete remediation compared to other techniques.2. Phytoremediation: This technique involves usingplants to remove or stabilize contaminants in the soil.Certain plants have the ability to accumulate and store heavy metals or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ir tissues. For example, sunflowers can absorb lead from the soil. Phytoremediation is a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pproach, but it may take several growing seasons to achieve significant results.3. Soil washing: This technique involves the physical separation of contaminants from the soil. It uses water or other solvents to dissolve or mobilize the pollutants, which are then separated from the soil. Soil washing is effective for removing soluble contaminants such as salts and heavy metals. However, it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soils with high clay content.4. Thermal desorption: This technique involves heating the contaminated soil to vaporize the pollutants. The vapor is then collected and treated separately. Thermal desorption is effective for removing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nd can be a quick method for soil remediation. However, it can be expensive and may require careful monitoring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5.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This techniqueinvolves adding materials to the contaminated soil toreduce the mobility or toxicity of the pollutants. For example, cement or lime can be added to stabilize heavy metals. 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 is a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for contaminated soil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of pollutants. However, it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alltypes of contaminants.中文回答:土壤污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
有机污染地块原位注入修复材料选择及应用技术指南一、引言有机污染地块是指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的地区。
有机污染地块的修复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原位注入修复材料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技术,可通过注入修复材料直接在污染地下注入,加快修复进程。
二、原位注入修复材料的选择1.活性碳:活性碳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材料,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适用于吸附有机污染物质。
活性碳的微孔结构和大比表面积能有效吸附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同时还能防止污染物质的迁移和扩散。
2.活性氧化剂:活性氧化剂是一种在原位氧化的过程中能促使有机污染物质氧化降解的修复材料。
常用的活性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过硫酸钠等。
活性氧化剂能有效地氧化有机污染物质,使其降解成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3.生物修复剂:生物修复剂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质的修复材料。
适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的生物修复剂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等。
生物修复剂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质降解成无毒的物质。
1.地质勘察:在进行原位注入修复前,需要对污染地块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污染物质分布情况。
地质勘察结果将有助于选择适用的修复材料和确定注入位置。
2.修复方案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污染物质的特性,设计合理的修复方案。
包括注入修复材料的种类、注入量、注入方法和注入时间等。
3.注入技术:根据修复方案,选择适用的注入技术。
常用的注入技术包括钻孔注入、直接注入和坑内注入等。
根据地质条件和修复需求选择合适的注入技术。
4.注入监测:在进行原位注入修复后,需要对注入过程进行监测,以确保修复效果。
监测内容包括修复材料的分布情况、修复效果和环境质量变化等。
5.后续管理:在修复完成后,需要进行后续管理和监测。
定期监测修复后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质量,以确保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
四、结论原位注入修复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污染地块修复技术,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应用技术对于修复效果至关重要。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指南第一章:土壤污染概述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土壤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壤污染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安全,还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因此,土壤污染的修复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指南将全面介绍土壤污染修复的相关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土壤污染修复的原理、方法和实践经验。
第二章: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影响1. 土壤污染的分类2. 重金属污染3. 有机物污染4. 农药残留污染5. 土壤酸化6. 土壤盐碱化7. 土壤放射性污染8. 不同类型土壤污染的影响第三章:土壤污染修复的原理1. 土壤污染修复的基本原理2. 修复的途径3. 修复的机理4. 针对不同类型土壤污染的修复原理及方法第四章:土壤污染修复的技术1. 土壤修复材料及其应用2. 光合菌修复技术3. 植物修复技术4. 地下水抽取与治理技术5. 电渗析修复技术6. 修复技术的工程实践第五章:土壤污染修复的监测与评估1. 土壤污染的监测方法2. 污染土壤修复后的监测与评估3. 修复效果的评估方法4. 监测与评估的标准和规范第六章:土壤污染修复的案例分析1. 重金属污染修复案例2. 有机物污染修复案例3. 农药残留污染修复案例4. 土壤酸化修复案例5. 土壤盐碱化修复案例6. 土壤放射性污染修复案例第七章:土壤污染修复的发展趋势及展望1. 国内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概况2. 土壤污染修复领域中的热点问题3. 土壤修复技术应用的前景展望总结:土壤污染修复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环境工程问题。
通过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应对土壤污染问题,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希望本指南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推动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为构建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前言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土壤修复方法之一。
污染地块土壤修复工程验收技术指南(报批稿)编制说明二○一八年十二月目录一、立项背景与国内外工作进展 (1)(一)立项背景 (1)(二)国内外相关工作进展 (2)二、标准工作过程 (5)(一)工作基础 (5)(二)标准起草单位 (6)(三)关于标准名称 (6)(四)标准起草过程 (7)三、标准总体框架 (7)五、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7)(一)标准适用范围 (7)(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7)(三)术语和定义 (7)(四)总体要求 (8)(五)资料收集与审核 (8)(六)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 (8)(八)修复效果评价 (14)(九)验收报告的编制 (14)(十)验收后续管理 (14)六、标准实施的社会环境效益与经济技术分析 (15)七、标准实施建议 (16)(一)与现行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标准的关系 (16)(二)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及建议 (16)一、立项背景与国内外工作进展(一)立项背景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据2014年4月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我省矿产资源丰富,在矿产品的开采、选矿、冶炼等过程中,产生了较多含有重金属的“三废”物质,特别是在早期,环保意识较为薄弱,“三废”的排放量较大。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目录目录 ........................................................................................................................................................ І前言 .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工作目的与原则 (3)5 工作程序 (4)6 工作方法 (5)7 工作内容 (6)8 档案管理 (18)附1 环境监理工作相关文件示例 (19)附2 环境监理方案编制大纲 (26)附3 环境监理要点 (27)附4 环境监理总结报告编制大纲 (31)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办法》《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指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防控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参照国内外环境监理的相关经验,结合广东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目的与原则、程序、方法、内容、档案管理和监理要点等。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工作目的与原则、程序、方法、内容、档案管理和监理要点等。
本指南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监理。
本指南不适用于涉及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环境监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南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南的条款,所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附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技术评估指南(试行)为指导地方委托第三方开展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工作,推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目标任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和文件的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第三方机构(以下称评估机构)受省(区、市)人民政府或其相关部门等评估组织单位委托,对本行政区域各县(市、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的综合评估。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工作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至少每3年开展一次。
二、基本原则(一)依法依规。
评估机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确保评估工作和评估程序合法合规。
(二)客观公正。
评估机构应当实事求是,独立完成评估工作,通过系统深入分析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确保评估公信力。
(三)科学合理。
评估数据采集深入细致,评估方法科学合理,分析论证严谨可靠,评估程序规范严密,听取意见全面系统。
三、评估机构和人员要求(一)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比较稳定的研究队伍;3.社会信誉良好;4.具有承担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和咨询的工作经验;5.具有3名以上长期(10年及以上)从事环境保护管理、政策、规划、技术咨询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研究人员。
(二)评估人员1.从事评估的人员应熟悉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2.应当包括具有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评估程序(一)选择评估机构评估组织单位以政府采购或其他方式,依法依规择优选定评估机构。
各省(区、市)应安排专项经费,保障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二)制定评估工作方案评估机构根据评估组织单位提出的评估工作安排、重点和要求,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报评估组织单位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评估工作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评估工作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等,评估工作的总体流程,评估的主要内容,评估所采用的方法,评估工作具体计划(包括应收集的文件类型、调查表内容和发放对象等),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评估费用预算情况等。
治理与修复方案1-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总2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附件1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一、适用范围 (3)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3)三、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 (3)(一)项目背景 (4)(二)编制依据 (5)(三)修复范围和目标 (5)(四)治理与修复技术比选 (6)(五)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 (6)(六)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9)(七)经费预算 (9)(八)效益分析 (10)(九)项目可行性分析 (10)(十)附件、附图 (10)附件A (12)附件B (14)附件C (16)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
地方财政或其他资金支持的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二、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在前期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土壤治理与修复目标,正确选择治理与修复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与参数,合理确定治理与修复周期和成本等。
(二)可行性原则综合考虑治理与修复目标、治理与修复技术处理效果、周期和成本等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可行有效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制定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经济可行、技术可操作。
(三)安全性原则确保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止对施工人员、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及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三、主要内容及技术要求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编制依据、治理与修复范围和目标、技术比选、工程方案设计、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经费预算、效益分析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