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2. 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利用的必要性;3. 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水资源,以及水资源节约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 水的地理分布与资源概况1.1 世界水资源面临的问题1.2 中国的水资源现状1.3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2.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1 水资源污染与治理2.2 农业、工业、城市用水的现状和问题2.3 水资源开发。
节约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课:合理利用水资源1. 水的利用1.1 节水意识的培养1.2 家庭节水技巧1.3 制定水的利用方案2. 水的节约2.1 土地利用的改革与节约2.2 工业生产节约用水2.3 对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3. 水的管理3.1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3.2 水资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 3.3 对水污染治理的措施教学重点:1. 水资源的分布、利用;2. 水资源利用的问题;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教学难点:1.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2.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验法3. 案例分析法4. 讨论法5. 观察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 水的地理分布与资源概况让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及资源概况,并听取老师的讲解。
1.1 世界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了解世界上91%的水资源被出现地理分布上的问题。
多数地区干旱,每年从300-600公升的水源。
全世界已经有102个国家在抢占基本生活用水而爆发争吵和战争,水问题成为全球最严重的一项资源问题之一。
1.2 中国的水资源现状介绍中国的水资源概况,该问题可以通过配合工具,如地图、图片、资料和地理系统进行辅助教学。
1.3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了解中国多年来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困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产生关注和愿意为保护水资源而行动的意愿。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丰歉的指标。
2.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3.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并践行到生活中去。
4.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某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重难点】1.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掌握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法、互动法、图文资料分析法学法: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两节学习了水循环和洋流,对水圈、水体、水循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其理解本节课知识打好了基础,比如在结合生活实际探究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时,学生能很容易想到通过铺设渗水砖回灌地下水等。
本节课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也是其学习本节课的一大优点。
但是高一学生欠缺的是地理图表资料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极易被生活化,答题语言过于口语化,不规范、不系统;而且本节课难度低、理论性差,个别学生可能会因“不感兴趣”而不重视本节课学习,所以教师在设计课时,一定要多从新鲜案例的角度去动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本节课课堂氛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效果分析我认为这堂课是节较成功的课:准备充分,精心设计课件、导学案和过渡语;学生全身心投入,热烈讨论、激情展示,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内容安排合理,系统性强,教学目标达成度好;课堂导入图片切合本节课课题,能引起共鸣、直接突出本节课重点——合理利用水资源。
课件中选取的图表资料很好,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同时图表资料的处理方式很好,交由学生指图讲解,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导学案设计合理,探究问题设计精心、层层递进、启发性强,为学生的学习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讨论热烈、展示积极,其他同学能积极主动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中肯的评价,说明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好、我平时对学生的指导到位。
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文教案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文教案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下面是本文库带来的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文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世界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②了解水资源在数量、质量上对经济活动规模、效益的影响,理解科技进步促进水资源利用的进步。
③理解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过程与方法①立足水资源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问题,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同时注重激励发展性评价。
②重视地理素养培养,联系社会实际与乡土地理,突出地理图象与案例的讨论分析研究,合作探究水资源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③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家乡的水资源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形成科学的资源观。
③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关爱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2.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按学习小组分7人一组,共10组。
2、利用网络、杂志和书籍等搜集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概念、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
3、预习教材内容,明确课本活动和案例的要求,准备以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试得出答案。
4、搜集城市水资源状况,在讲课时适当引用。
5、准备好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二)导入新课以我国正在发生的春旱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说明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2)学生能够理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3)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水资源相关的数据和图表,提高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实地调查或资料收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培养珍惜水资源的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2、教学难点(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将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分布等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某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4、实地调查法(如有条件)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介绍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明确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结合地图和数据,讲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案例分析展示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案例,让学生分组分析造成短缺的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等)和人为原因(如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等)。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篇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编写人:彭凌超1.知识与技能⑴能举例说明主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⑵掌握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了解一些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分析“世界淡水资源丰缺状况图”和“中国淡水资源丰缺状况及主要跨流域调水路线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⑵思索解决地区性水资源不足的办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懂得淡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⑵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自己的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1.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教学难点】我国南水北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产生的问题;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自制多媒体课件、2.指导学生查阅世界水资源总量、空间分布情况。
3.指导学生查阅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现状、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
4.了解家乡水体污染现状。
【教学过程】(一)水资源及其分布复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引入水资源的概念。
提问: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什么?(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再问:河水补给主要是什么?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又是什么?(都是大气降水)承转:由此看出大气降水量影响水资源的多少,由于降水量有时空的差异,导致水资源也有时空分布差异。
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地区水资源缺乏: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地区承接:由于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径流,而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因此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读p66图3?11“ 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 回答:(1)降水量多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个大洲?(2)径流量大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个大洲?(3)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水资源不同?(降水量时空差异)(4)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承转:由于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因此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3_水资源的合理利用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贵性,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必要性。
2. 掌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和行为。
3. 发展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书籍、教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堂参与,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重要?步骤二: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10分钟)1. 讲解水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示意图黑板上绘制一条流动的河流,并引导学生描述其中蕴含的水资源。
步骤三:讲解水资源的问题(15分钟)1. 提示学生:水资源是否丰富?为什么有时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学生回答。
2. 讲解常见的水资源问题,如过度抽取地下水、水污染、水资源不平衡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步骤四: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自己认为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层面。
2. 小组报告:各小组派代表报告讨论结果,教师记录学生的答案,并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
步骤五: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一些关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案例,如节水浇花、定期检查水管、循环利用用水等。
2. 学生讨论这些案例的作用和可行性,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步骤六:创新设计(20分钟)1. 提醒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来解决水资源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发挥创意和创新思维。
2. 分组设计: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创新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并提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创意。
3.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设计的创新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步骤七: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并提醒学生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调查、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2. 学会运用简单的数学和科学方法来分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增强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水资源概述1. 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利用1. 农业灌溉用水2. 工业生产用水3. 生活用水第三课时: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1.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 节约用水的方法与技巧3.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第四课时:水资源利用案例分析1. 分析国内外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成功案例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水资源利用的建议第五课时:实践活动——设计节水方案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节水方案2. 学生汇报,全班讨论评价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资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3. 学生设计的节水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 课件:水资源的相关图片、数据、案例等。
3. 实践活动材料:如节水设备、水资源利用工具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与解决策略1.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2. 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影响3. 跨流域调水的意义和案例第七课时:水资源管理与法规1.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2. 我国水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简介3. 学生讨论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第八课时:水环境与水资源1. 水资源与水污染2. 水资源与水生态的保护3. 学生探讨水环境治理的对策第九课时:水资源利用的技术创新1. 节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 水资源利用的现代化技术3. 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前沿动态第十课时:综合实践活动——水资源调研1. 学生分组进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调研七、教学方法:继续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等,结合实地调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运用图表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点: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一刻也离不开水,水作为资源来说,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世界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危机,有的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重大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什么是水资源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再来谈谈你对水资源的理解。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如何理解水资源?目前世界可利用的水资源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图片。
(一)水资源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水资源指的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它们占全球水体重量的十万分之七,数量极其有限。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丰歉以什么指标来衡量?(二)水资源的衡量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衡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世界各大洲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会带来什么影响?(三)水资源的分布 1.各大洲分布从六大洲径流量、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可以看出,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点。
六大洲中径流量最大的,也即水资源最丰富的是亚洲,其次是南美洲,水资源最少的是大洋洲。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2.掌握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1 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1.2 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2. 水资源的重要性2.1 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2.2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3.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方法3.1 农业用水3.2 工业用水3.3 生活用水4. 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习惯4.1 环保意识的培养4.2 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措施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资源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方法;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1. 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1 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雨水、冰雪等。
按照用途和来源,水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水、人工水和再生水。
1.2 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水资源的特点是分布不均、时空变化大、易受污染和破坏。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有些地区缺水,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
2. 水资源的重要性2.1 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水资源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用水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于灌溉、养殖、渔业等方面的水资源。
工业用水是指工业生产中用于制造、冷却、清洗等方面的水资源。
生活用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饮用、洗浴、清洁等方面的水资源。
2.2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护水资源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从源头上进行,减少污染和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方法3.1 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于灌溉、养殖、渔业等方面的水资源。
农业用水的利用方式和方法包括节水灌溉、滴灌、喷灌等。
3.2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是指工业生产中用于制造、冷却、清洗等方面的水资源。
工业用水的利用方式和方法包括循环利用、节水技术、水处理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共三节内容,前面两节主要是介绍地球上水对人类的影响,本节教材主要是要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分布以及人类是如何影响水资源的,要让学生对于我国的甚至全球的水资源现状、未来有个深刻的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以水资源为一点扩散到别的资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这就是课标的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节内容已经了解了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以及海水运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与水的区别、水资源与人类的相互影响等,学生认知较为简单。
但是本节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他们的弱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进行引导。
其实,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学生已接触、了解过的,但却是较零碎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并发现问题,再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对知识加以应用,从而解决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
亦可使学生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强化对人水关系、人地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②、利用图表能说明我国和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③、说明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④、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②、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资源概念和我国的时空分布、认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设计第一章:水资源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引起学生对水资源利用的思考。
3. 介绍水资源的利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4. 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生命之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5. 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水资源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案例。
3. 小组活动:设计水资源保护的标语。
第二章: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技术。
2. 掌握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1. 讲解水资源利用技术:灌溉、供水、污水处理等。
2. 介绍水资源保护措施:废水处理、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法律等。
3. 培养节水意识:节水的重要性、节水方法。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节水方法的研究。
2. 实地考察:附近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
3. 小组活动:设计节水广告。
第三章: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配置的原则。
2. 掌握水资源配置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水资源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水资源配置的原则: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等。
2. 介绍水资源配置的方法: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分配、水资源市场等。
3. 培养水资源管理能力: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水资源配置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水资源配置的成功案例。
3. 小组活动:设计水资源管理方案。
第四章: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 了解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掌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1. 讲解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
2. 介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第一章:水资源的基本概念1.1 水资源的定义1.2 水资源的类型1.3 水资源的重要性1.4 水资源的存在形式与循环过程第二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2.1 我国水资源状况2.2 水资源利用的方式2.3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4 水资源保护的措施第三章:水资源的合理配置3.1 水资源配置的原则3.2 水资源配置的方法3.3 水资源配置的实践案例3.4 水资源配置的挑战与对策第四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4.1 农业水资源利用4.2 工业水资源利用4.3 城市水资源利用4.4 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提升第五章:水资源管理及其法规政策5.1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与任务5.2 水资源管理的体系与机构5.3 水资源管理的法规政策5.4 水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第六章: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6.1 水资源监测技术6.2 水资源预报与模拟技术6.3 水资源利用的节水技术6.4 水资源保护的治理技术第七章:水资源的危机与管理策略7.1 水资源危机的现状与挑战7.2 水资源危机的应对策略7.3 水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7.4 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第八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教育普及8.1 水资源教育的重要性8.2 水资源普及教育的途径8.3 水资源教育普及的案例分析8.4 提高公众水资源意识的策略第九章:水资源利用的国际经验与启示9.1 水资源利用的国际现状9.2 水资源利用的国际成功案例9.3 水资源利用的国际合作模式9.4 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启示与借鉴第十章: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实践活动10.1 水资源调查与监测实践活动10.2 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实践活动10.3 水资源利用与节水实践活动10.4 水资源教育与普及实践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水资源的基本概念补充说明:水资源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生存的基础,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冻结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一、教材版本:人教版地理1二、教材与学情分析: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的分析,地理1还是侧重自然地理,重点是阐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共3节内容,笔者认为前两节主要是从不同的空间介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环境”的特点,而本节则侧重于阐明人与水的相互关系。
所以,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认清当前全球及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懂得科学、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无疑是本节的重难点。
其实,本节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学生已接触、了解过的,但却是较零碎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并发现问题,再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对知识加以应用,从而解决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
亦可使学生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强化对人水关系、人地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分析数据明了水资源的概念。
2.结合事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认识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4.以我国为例,针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结合所学,学生合作探究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进而归纳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四、教学过程:基本思路:突出地图载体与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与应用。
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过程构建本节课的程序与结构,结合一些典型的事例和图片,运用信息技术,以加深学生对现状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资源合理利用》探究活动材料探究活动A:仔细诊断,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处方”。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我国年产水量约2.8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水量是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的第109位。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2.运用图标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3.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4.树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3.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辨证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教学难点】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Flash”一口水”:西北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方之一,什么是水资源?一、水资源的含义1.水资源概念:水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广义水资源:水圈内水量总体狭义水资源:陆地淡水我们前面有讲到水体的类型,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水包括陆地淡水和湖泊咸水、地下咸水。
其中陆地淡水仅占2.53%,陆地上的淡水种类多,有些难以利用或者目前直接利用较少,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些储量仅占全球水体总量的0.007%。
承接:那么,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用什么来衡量呢?2水资源的衡量标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请同学们读图3.10,思考:径流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多年平均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大洲的水资源总量是有很大的差异。
3.世界水资源分布请同学们读图3.10对各个大洲水资源的丰歉程度排序。
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这是各大洲的区别,那国家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六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明确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2)学生能够掌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危害,理解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3)学生学会分析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和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综合分析水资源问题。
(2)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方案。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分布等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解决办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关于水资源的图片,如清澈的河流、干涸的土地、城市的供水设施等,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
(2)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水资源的使用情况?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知识讲解(1)水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即地球上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
按照储存形式分为地表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如井水)等。
(2)全球水资源分布状况通过世界地图和相关数据,展示全球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说明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极度匮乏。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地理情况,讲解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