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
- 格式:docx
- 大小:129.43 KB
- 文档页数:22
CA6140车床的PLC改造、MCGS制作动画目录部分由老师最终修改定稿打印时添加!!!摘要随着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技术的发展,由于其功能强大、容易使用、高可靠性,广泛的工业现场适应性和方便的工艺扩展性能,PLC在工业自动控制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常常被用来作为现场数据的采集和设各的控制。
组态软件技术作为用户可定制功能的软件平台工具,在PC机上可开发出友好人机界面,通过PLC可以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智能”控制。
本次设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运用西门子S7-200PLC对普通机床进行的现代化程控改造,讨论了控制流的选择,然后运用组态软件对PLC控制系统进行人机界面的监控。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流,组态软件ABSTRACTWith the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technology, because of its powerful, easy to use, high reliability, wide adaptability and convenience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on site scalability, PLC 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Yue and more widely used, often used as a field data collection and set the control. Configuration software technology as a function of user customizable software platform tool, PC, a friendly interface that can bedeveloped through the PLC automation equipment can be "intelligent" control.The design is in this context, using Siemens S7-200PLC modernization of the ordinary program-controlled machine tools for transformation, discussed the control flow of the choice and then use the configuration software on the PLC control system man-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KEY WORDS: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control flow, configuration software目录摘要 (1)前言 (5)第1章绪论 (6)1.1 程控机床的发展前景及意义 (6)1.2 机床改造方案的确定及系统的选择 (7)1.2.1 CA6140车床的概述 (7)1.2.2 对CA6140车床控制系统的选择 (10)第2章控制系统设计 (17)2.1 控制要求 (21)2.2 控制流的选择 (21)2.3 系统的控制过程 (23)第3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24)3.1 系统的组成 (24)3.2 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过对原有数控车床的数控系统、电气线路、控制及进给系统等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高速、高精,以及多通道、云数据等功能。
1 序言学校原数控车床采用GSK981T系统,尽管在过去的教学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系统年久失修,故障频发,且功能单一,市场应用不广泛,还存在偶然丢失系统数据的情况,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
经我校多方考证决定,自行升级改造该台数控车床。
本次数控系统升级改造选用华中数控HNC-818D数控系统。
此数控系统是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的总线数控系统,它基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NCUC工业现场总线技术,采用模块化、开放式体系结构的高可靠性设计,具有高速、高精、多轴多通道及云数据等特点,具有极高的性价比[1],能够完全满足我校近几年的教学需要,也为我校其他早期数控系统的升级改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 整体改造方案CK 6140数控车床升级改造总体设计如下。
(1)数控系统选用华中数控HNC-818D数控系统替代GSK 981T,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机床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为以后进一步增加其他功能预留扩展功能。
(2)电气线路重新设计主电路及控制回路,但电气柜及伺服变压器仍然用原数控机床部件,以达到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节省改造费用的目的。
(3)进给系统将原步进驱动及步进电动机全更换为总线式带绝对位置记忆的伺服驱动器及伺服电动机,提高进给控制精度、运行的稳定性及负载承载能力。
(4)主轴部分保留原变频主轴。
主轴的正转、反转及停止,给定转速及转速的显示均通过外置IO单元实现。
(5)IO输入输出单元将原系统内置的PLC改为外置的IO单元。
考虑改造成本,IO单元采用华中HIO-1200-M1,其总线是IO单元,共有24位输入、16位输出,其上还有DA接口(用于变频主轴)和主轴编码器接口[2],完全能够满足升级改造的需要。
(6)机械部分除操作单元部分由于系统及操作面板的尺寸有变化需重新设计外,其他机械部分仍用原机床部分,只是在选用伺服电动机时,注意在满足驱动要求的前提下,安装接口与机床一致即可。
立式车床数控改造电气控制部分安装与调试1. 引言立式车床数控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其中电气控制部分的安装与调试是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立式车床数控改造电气控制部分的安装与调试过程,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南。
2. 安装步骤2.1 准备工作在开始安装之前,需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 - 数控控制面板 - 电气控制部件(例如:电气箱、电源等) - 电气连接线 - 扳手、螺丝刀等基本工具 - 电源插座和配电线路2.2 安装电气控制部件2.2.1 电气箱安装1.将车床电源关闭并拔掉电源插头。
2.找到合适的位置安装电气箱,并使用螺丝固定。
3.将电气箱与车床进行电气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4.连接电气箱与数控控制面板。
2.2.2 数控控制面板安装1.将数控控制面板固定在车床上,确保安装牢固。
2.连接数控控制面板与电气箱,并用螺丝固定连接。
2.3 连接电气线路1.检查车床的电源插座是否符合电气控制部件的要求,如果不符合,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
2.使用电气连接线将电气控制部件与电源插座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牢固、绝缘良好。
3. 调试步骤3.1 软件设置1.打开数控控制面板的电源,并确保数控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亮起。
2.根据数控控制面板的使用手册,进行软件设置,例如选择工作模式、设定加工参数等。
3.2 电气参数调试1.将车床电源接通,并确保车床处于待机状态。
2.使用数控控制面板,逐步进行电气参数调试,例如电机速度、电流等。
3.检查各个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例如电机是否旋转、传感器是否正常。
3.3 运动调试1.将加工物件放置在车床上,并进行夹紧。
2.根据数控控制面板的指示,使用数控程序进行车床的运动调试,例如进行自动加工、手动操作等。
3.检查车床的运动是否准确、平稳。
4. 安装与调试注意事项1.在进行安装和调试时,务必参考车床和数控控制面板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严禁触摸裸露的电线和接触高电压设备,以确保人身安全。
目录目录 (1)摘要 (2)1 绪论 (3)2 CA6132数控改造总体方案 (5)2.1CA6132概述 (5)2.2拟定总体改造方案 (7)3 进给伺服系统机械改造 (11)3.1进给系统机械结构改造设计 (11)3.2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计算与选型 (11)3.3步进电机的选择 (15)4 CA6132车床控制系统设计 (18)4.1CA6132控制要求分析 (18)4.2CA6132车床电气控制设计 (18)总结 (22)参考文献 (23)摘要装备制造业和数控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基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所生产的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数控机床是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主要途径。
然而,高速、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价格仍然较为昂贵,且订货周期较长,无法满足生产急需。
采用数控改造技术对原有普通机床进行改造是提高机床的加工范围、加工精度,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是影响数控机床系统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围绕伺服系统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的提高,近年来发展了多种伺服驱动技术。
针对把CA6132车床改造为经济型数控车床的目标,对车床的进给系统进行设计。
其设计的思路是根据执行件所受到的载荷,选择并校核其相关的零部件,包括滚珠丝杠螺母副、减速齿轮和电机,本文还对机构的重要零件作了比较详细地介绍。
最后,本文针对改造后的CA6132数控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提出了设计方案。
关键字:数控改造;装备制造;进给系统;1 绪论机械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同时反映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实力。
近年来,结合机电技术、液压技术、气动技术为一体的数控机床在机械装备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
帮助人们解决了机械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使结构复杂、批量小、精度高、形状多变的零件的加工变得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机械自动化程度。
有关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与设计摘要:通常而言,数控车床电气系统可实现5-10年的无故障运行,而后便进入到了故障的高发时期,为了确保其仍然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必须对其进行升级改造,以便确保其能够继续发挥作用,进一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以gs30型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系统为例,对车床参数进行了改造及设计,并进行了实验验收。
关键词: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设计随着我国数控车床的不断发展,其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中相当重要的基础装备之一。
数控车床主要包括机械系统以及电气系统两大部分。
通常来说,对于电气系统而言,其无故障运行期在5-10年之间,随后便会进入到故障的高发时期,但是,一般数控车床其机械部件若保养良好一般能够使用20-25年,且精度、可靠及稳定性能仍可以保持较高水平。
如今,不少数控车床已经运行了十多年,并步入了“损耗期”,这些陈旧的数控机床常常故障频发,很多功能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如今大规模的生产需求,有必要针对数控车床相关设备进行改造,以便提高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通过少量投资对老数控车床的电气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和改造,以便使其重焕生机并继续发挥其作用。
1、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系统1.1 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分析对于数控车床而言,以被加工零件的工作图以及工艺过程卡为依据,通过对数控代码及其程序格式进行加工程序编写的整个过程进行规定,在数控系统中进行准确加工程序的输入,并将已给定加工程序及输入信号进行相应的运算、控制及其处理,而后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控制系统中,从而对机床各部件进行驱动,使其能够以机械加工相关要求为依据进行有序的运行,并自动进行合格零件的制作。
由于数控车床主要负责进行轴类以及盘类回转体零部件的加工,并自动完成圆柱面、圆锥面、断面、圆弧面以及螺纹内外工序的切削及其加工过程,因而在机械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改造后的数控车床也应当能够满足这些功能。
1.2 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分析1)主轴电动机的电气控制,主轴电机为交流变频电动机,主要通过变频器进行驱动,对于其正、反转以及速度等主要是由数控系统控制的。
永城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CA6140普通车床的PLC改造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机电135学号:2013125008学生姓名:葛轩辰指导教师:邵文庆2015年10月 17 日摘要随着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技术的发展,由于其功能强大、容易使用、高可靠性,广泛的工业现场适应性和方便的工艺扩展性能,PLC在工业自动控制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常常被用来作为现场数据的采集和设各的控制.组态软件技术作为用户可定制功能的软件平台工具,在PC机上可开发出友好人机界面,通过PLC可以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智能”控制。
本次设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运用西门子S7-200PLC对普通机床进行的现代化程控改造,讨论了控制流的选择,然后运用组态软件对PLC控制系统进行人机界面的监控。
目录前言当今我国机械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设备的陈旧,技术水平的落后,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力和发展。
我国现有大量可用的普通机床,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对这些机床进行改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以PLC控制、变频调速、触摸屏人机对话、组态监控为主体的新型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可编程控制器已成为大多数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基础,同时也给工业控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次课题是运用西门子S7-200PLC把CA6140车床改造程控车床,这种花费少、时间短、针对性强的改造,能克服原机床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是符合我国国情提高机床数控化率的一个主要途径。
由于本人能力和设计水平的有限,本论文之中肯定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在此提前表示诚挚的感谢!第一章引言1。
1 程控机床的发展前景及意义目前我国在世界上是机床消费的第一大国,并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但是,我国现在机械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很大,设备的陈旧,技术水平的落后,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力和发展。
皖西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系别:机电学院专业:13电气学生姓名:许志坤张云翔学号:20130112122013011219课程设计题目:PLC控制的C6140型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起迄日期: 2016.5.16 - 2016.5.28 课程设计地点:PLC电气控制实验室指导教师:翁志刚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6年 5月15日摘要数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数控设备拥有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机械制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现代机械制造中结构复杂、精密、批量小、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且能稳定产品的加工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发展数控技术的最大障碍就是添置设备的初期投资大,这使许多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
如果淘汰大量的普通机床,而去购买昂贵的数控机床,势必造成巨大的浪费。
因此,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大有可为。
针对现有常规C6140普遍车床的缺点提出数控改装方案和单片机系统设计,提高加工精度和扩大机床使用范围,并提高生产率。
本论文说明了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的设计过程,较详尽地介绍了C6140机械改造部分的设计及数控系统部分的设计。
采用以8031为CPU的控制系统对信号进行处理,由I/O接口输出步进脉冲,经一级齿轮传动减速后,带动滚动丝杠转动,从而实现纵向、横向的进给运动。
通过对C6140普通车床的数控改造,使其加工精度明显提高,定位准确可靠,操作方便,性能价格比高。
这种方法对中小企业设备的数控改造有一定的借鉴与推广作用。
本次改造主要针对车床的主轴系统、刀架系统、进给系统、反馈环节、电器控制柜及数控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方法简单、改造操作步骤便于实施。
而且掌握了一些CAM、CAD等制图软件的应用和论文的撰目录1绪论 (3)1.1设计目的及意义 (3)1.2C6140的现状 (3)2 C6140车床电气控制原理 (4)2.1 电气控制原理 (4)2.2.2C6140卧式车床的控制要求 (4)3硬件选型 (5)3.1电气元件明细表 (5)3.1.1电动机的选择 (5)3.1.2 热继电器FR1、FR2 (5)3.1.3 熔断器FU1、FU2、FU3、FU4 (5)3.1.4 接触器KM1,KM2及KM3 (6)3.1.5 转换开关SA4 (6)3.1.6导线的选择 (6)3.2制定电器位置图 (7)4 PLC控制电路设计 (8)4.1PLC基本原理及选用 (8)4.2I/O统计 (8)4.3PLC的I/O接线 (9)4.4 PLC控制过程分析 (9)4.5梯形图程序 (10)5 系统调试 (11)6总结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1绪论1.1设计目的及意义20世纪初,由于电动机的出现,使得机床的拖动发生了变革,用电动机代替蒸汽机,机床的电气传动随电动机的发展而发展。
C650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PLC改造毕业论文目录前言 (1)第一章 C650卧式车床的改造介绍 (2)1.1 C650型卧式车床简介 (2)1.2 C650卧式车床改造主要容 (3)1.3 C650卧式车床改造要求 (4)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5)2.1 方案的提出与比较 (5)2.2 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6)2.2.1 PLC介绍 (6)2.1.2 C650改造方案的选择 (8)2.1.3 PLC控制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的比较 (8)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10)3.1 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10)3.2 PLC I/O 分配表 (10)3.3 PLC的选择 (11)3.4 PLC的I/O电气接线图 (13)第四章 C650卧式车床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4)4.1主电路分析 (15)4.2控制电路分析 (15)4.2.1 主电动机点动控制分析 (15)4.2.2 主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分析 (15)4.2.3 主电动机反接制动分析 (16)4.2.4 快速电动机与冷却泵电动机控制分析 (16)4.3 辅助电路分析 (17)4.3.1 照明电路和控制电源分析 (17)4.3.2 电流表保护电路 (17)4.4 电动机选择 (17)4.5 系统元器件的选择 (18)4.5.1 交流接触器的选择 (18)4.5.2 中间继电器的选择 (18)4.5.3 保护电器的选择 (18)4.5.4 控制开关电器的选择 (19)4.5.5 速度继电器选择 (20)第五章 C650车床PLC控制的软件设计 (21)5.1 程序设计 (21)5.2 系统总程序 (24)第六章系统调试 (29)总结 (30)参考文献 (31)附录1系统主要元件清单 (32)附录2 C650卧式车床PLC控制原理图 (34)前言更新改造旧机床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该设计是对C650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PLC改造的研究设计。
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篇一:电气控制系统总体方案数控车床电气控制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控系统的选取。
数控系统的种类繁多,国内外许多公司都在生产数控系统。
主要有日本的法兰克和德国的西门子。
这次的设计数控系统为802C数控车床系统。
2 原理的设计。
原理设计即要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各种控制要求。
(1)选择电动机。
(2)设计电气控制电路图(3)选择电气元件(4)编写设计说明书3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即要满足电气控制装置本身制造、使用和维修的需要。
其主要是为了便于组织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从而实现原理设计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并为设备的调试、维护与使用提供相关的资料。
主要内容有:(1)数控车床电气设备布置图、总安装图与总接线图。
(2)设计组件布置图、安装图和接线图。
(3)设计电气操作控制台及一些电气元件。
(4)列出元件清单(5)编写说明书。
4 电路的设计。
主要是对电气控制电路和启动回路设计。
5 PLC程序的设计及注释。
(1)确定被控系统的必须完成的动作以及完成这些动作的顺序。
(2)分配输入输出设备。
确定哪些外围设备是送信号到PLC,哪些是接收来自PLC信号的。
并将PLC的输入、输出口与之对应进行分配。
(3)设计PLC程序,画出梯形图。
(4)用计算机对PLC的梯形图直接编程。
(5)对程序进行调试(6)保存程序。
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篇二:自动控制技术方案自动控制技术方案本着稳定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考虑经济适用、节约投资的原则,本工程拟采用DCS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和常规仪表相结合的原则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将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显示、累积、事故报警引入控制室进行监控,操作人员通过常规仪表和DCS控制系统、工业电视监视系统进行操作、控制和维护,以达到稳定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同时为了方便现场操作,在现场设置部分就地显示仪表。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论文题目:数控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 2013030233学生:王鑫指导教师:陈龙起止日期: 2016.11.21-12.30目录目录摘要 (3)引言 (4)一、概述 (5)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5)1.2 关于课题的一些介绍和讨论 (5)1.3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6)1.4 PLC的发展史及特点 (4)二、镗床的概况 (9)2.1 T6113卧式镗床主要结构及机械运动 (9)2.2 电气控制 (10)2.2.1 卧式镗床电力拖动及控制要求 (10)2.2.2 T6113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 (10)三、镗床电力拖动电动机的选择 (13)3.1 概述 (13)3.2 镗床用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13)3.2.1 镗床主运动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13)3.2.2 快速移动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13)3.2.3 后立柱电机容量的选择 (13)3.2.4 主轴箱和工作台油泵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13)四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14)4.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14)4.1.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14)4.1.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 (14)4.2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 (14)4.2.1选择PLC机型 (14)4.2.2开关量I/O模块的选择 (14)4.2.3 PLC的接线电路分析 (14)五、 PLC在T113卧式镗床中的应用 (16)5.1 T6113卧式镗床的PLC控制方案 (16)5.2 T6113控制系统设计 (16)5.2.1 机型的选择及I/O接口的分配 (16)5.2.2 程序编制 (16)结论 (20)参考文献 (21)摘要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作为工作母机的各类机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些机床的自动化和精密程度却有很大差异。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里,他们的机床数控化程度都相对比较高,但在我国国内的机床大约有90%多还处于老式的继电器控制下。
由于继电器控制的机床有耗材、耗能、故障率高的缺陷,从而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果说把这些机床全部都更新换代,那样会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就目前情况上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就有人开始尝试从控制部分的改造方面来下手,将它们的性能提升一个档次,更可以解决它的一些弊端。
基于以上情况,我选择了用PLC来完成T6113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部分这个题目,目的是使机床能快速响应动作,灵活可靠的完成生产任务,而故障率要相应降低。
PLC以内部的逻辑触点代替了继电器的机械触点,来控制机床的动作,逻辑触点与机械触点相比动作时间大大缩短,连接快而可靠,还有就是它的寿命比机械触点有很大幅度的增长,可达到几百万次到千万次。
经过设计并作了实物的演示,结果证明了设计的成功。
关键词:继电器故障率逻辑触点引言数控车床改造,主要是对原有机床的结构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最终使机床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数控车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其机械结构同普通的机床有诸多相似之处。
然而,现代的数控机床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机床配备上数控系统即可,也不是在传统机床的基础上,仅对局部加以改进而成(那些受资金等条件限制,而将传统机床改装成建议数控机床的另当别论)。
传统机床存在着一些弱点,如刚性不足、抗振性差、热变形大、滑动面的摩擦阻力大及传动元件之间存在间隙等,难以胜任数控机床对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生产率以及使用寿命等要求。
现代的数控技术,特别是加工中心,无论是其支承部件、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刀具系统、辅助功能等部件结构,还是整体布局、外部造型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形成了数控机床的独特机械结构。
因此,我们在对普通机床进行数控改造的过程中,应在考虑各种情况下,使普通机床的各项性能指标尽可能地与数控机床相接近。
第1章绪论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由于现代加工技术的日益提高,对加工机床特别是工作母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人们也将注意力集中到机床上来,数控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发展的产物,他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制造业的进步。
机床的控制系统的优劣与机床的加工精度息息相关,特别是PLC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后,已经显现出它的优越性。
可编程控制器PLC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自动控制。
在机械加工领域,机床的控制上更显示出其优点。
由于镗床的运动很多、控制逻辑复杂、相互连锁繁多,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时,需要的继电器多、接线复杂,因此故障多维修困难,费工费时,不仅加大了维修成本,而且影响设备的功效。
采用PLC控制可使接线大为简化,不但安装十分方便而且工作可靠、降低了故障率、减小了维修量、提高了功效。
1.2 关于课题的一些介绍和讨论1.2.1 设计目标、研究内容和拟定解决的关键问题完成对T6113机床的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控制核心是PLC,并使其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加工范围扩大,控制更可靠。
研究内容:(1) T6113的电气系统(PLC)硬件电路设计和在机床上的布局。
(2) PLC程序的编制。
解决的关键问题:PLC对机床各个工作部分的可靠控制电气电路的安全问题的解决1.2.2题目的可行性分析虽然目前数控机床以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其昂贵的价格是一般用户望尘莫及的,所以改造现有的机床以达到使用要求是比较现实的,也是必须的。
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造是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精度和其他加工要求,并且在实践中已取得的相当好的效益。
1.2.3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利用PLC作为控制核心,替代传统机床的继电器控制,使得机床的控制更加灵活可靠,减少了很多中间的机械故障的可能。
利用PLC的可编程功能使得变换和改进控制系统成为可能。
1.2.4设计产品的用途和应用领域镗床是一种主要用镗床刀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
通常用于加工尺寸较大、精度要求较高的孔。
特别是分布在不同表面上、孔距和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如各种箱体,汽车发电机缸体等零件的孔。
一般镗刀的旋转为主运动,镗刀或工件的移动为进给运动。
在镗床上除镗孔外,还可以进行铣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平面等工件。
因此镗床的工作范围较广。
它可以应用于机械加工的各个领域,但因其价格比一般机床贵好多,所以在比较大的加工车间才可见到。
1.3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迅速发展的,从最早的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从简单的控制设备到复杂的控制系统,从有触点的硬接线控制系统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存储系统。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精密测量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作为生产机械的电机拖动,已由最早的采用成组拖动方式,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自动化功能还是生产安全性方面都相当完善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主要由继电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等组成,其控制方式是断续的,所以又称为断续控制系统。
由于这种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护容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至今仍是机床和其他许多机械设备广泛采用的基本电气控制形式,也是学习先进电气控制的基础。
这种控制系统的缺点是采用固定的接线方式,灵活性差,工作频率低,触点易损坏,可靠性差。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率,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组成生产线。
随着产品类型的更新换代,生产线承担的加工对象也随之改变,这就需要改变控制程序,使生产线的机械设备按新的工艺过程运行,而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采取固定接线方式,很难适应这个要求。
大型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使用的继电器的数量很多,这种有触点的电器工作频率很低,在频繁动作的情况下寿命较短,从而造成系统故障,使生产线的运行可靠性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期利用电子技术研制出矩阵式顺序控制器和晶体管逻辑控制系统来代替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
对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则采用计算机控制,由于这些控制装置本身存在不足,因此均未能获得广泛应用。
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GM)公司,为适应汽车型号不断更新,提出把计算机的完备功能以及灵活性、通用性好等优点和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低等优点结合起来,做成一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通用控制装置,并把编程方法输入方法简化。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于1969年率先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并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成功。
从此以后,许多国家的著名厂商竟相研制,各自成为系列,而且品种更新很快,功能不断增强,从最初的逻辑控制为主发展到能进行模拟量控制,具有数字运算、数据处理和通信联网等多种功能。
PLC另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可靠性很高,平均无故障运行可达10万小时以上,可以大大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和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
当前PLC已经成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核心控制装置。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前进的。
电气控制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电气控制技术又是与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1世纪电气控制技术必将给人类带来更加繁荣的明天。
1.4 PLC的发展史、优势及特点1.4.1 发展史可编程控制器PLC诞生之前,工业电气控制主要使用低压电器构成的继电接触器电路,它是以接线逻辑实现控制功能的。
这样的控制设备一经生产出来,功能就固定了,若要改变就必须改变控制器内部的硬件接线,使用起来不灵活,也很麻烦。
1968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M)为了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要,要寻找一种比继电器更可靠,功能更齐全,响应速度更快的新型工业控制器,并从用户角度提出了新一代控制器应具备的十大条件,立即引起了开发热潮。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DP——14,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适用成功,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编程控制器由此诞生。
可编程控制器自问世以来,发展极为迅速。
1971年,日本开始生产可编程控制器,1973年,欧洲开始生产可编程控制器,到现在,世界各国的一些著名的电器工厂几乎都在生产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设备被列入生产中,成为当代电控装置的主导。
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它采用了一些计算机技术,但简化了计算机的内部电路,对工业现场环境适应性较好,指令系统简单,一般只具有逻辑计算的功能。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和微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日、德等国的一些厂家在可编程控制器中开始更多地引入微机技术,微处理器及其他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成为其核心部件,使可编程控制器具有了自诊断功能,可靠性有了大幅提高,性能价格比产生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