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 格式:pptx
- 大小:18.47 MB
- 文档页数:149
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G+,球形,葡萄状,0.4~1.2m2.培养:色素、耐盐3.抗原构造:SPA4.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5.抵抗力:强;易耐药致病性: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2、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食品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
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G+,球形,链状,0.5~1.0m2、培养:血平板3、分类:1) 根据溶血现象分: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
条件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宽大溶血环。
致病性强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
无致病性2) 依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分:A、B、C、D等20个群,致病链球菌株90%属A群4、抵抗力:不强致病性:1、致病物质:(1)菌体表面物质:M蛋白;脂磷壁酸(2)毒素:1)链球菌溶血素:SLO: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感染后血中可出现溶血毒素O抗体;SLS:对氧稳定; 免疫原性弱,与溶血环有关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使链球菌的感染容易扩散且脓汁稀薄。
2、所致疾病(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防治原则:1、讲究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减少传染源。
2、彻底治疗咽峡炎、扁桃体炎,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首选青霉素G。
肺炎链球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G+ ,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荚膜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3、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4、抗抗力:弱致病性:主要致病物质:荚膜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防治原则:增强体质,接种疫苗,治疗用青霉素等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特性:形态:G- ;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培养:巧克力色培养基致病性:流脑防治原则:隔离;流脑疫苗;青霉素等淋病奈瑟菌生物学特性:G-;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致病性:致病物质:菌毛等感染途径:性接触传播或产道感染;所致疾病:淋病;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防治原则:注意卫生;新生儿1%硝酸银滴眼肠道杆菌---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1、形态与染色:杆菌,大多数细菌有鞭毛和菌毛,革兰染色阴性。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21440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学时:72学时学分:3.5学分适用专业:药学专业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部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考核要求:考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沈关心主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陈蔚峰主编,《医学免疫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药学专业的学生。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限选课。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有两门课程和并而成。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特异性诊断和防治原则的科学。
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免疫应答及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
其任务是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及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操作技术,有助于今后开发研制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保证和控制药品质量,从而更有效地防治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教学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记住并能灵活运用。
;2、熟悉内容:要求理解并记住基本概念和特点;3、了解内容:要求理解,一般不强调记住。
掌握和熟悉内容是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或辅导,学生应重点学习。
了解内容教师可根据学习情况简介或由学生自学。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 1第1章抗原 3第2章免疫系统 3第3章免疫球蛋白 4第4章补体系统 2第5章细胞因子 2第6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第7章免疫应答 2第8章超敏反应 2第9章抗感染免疫 2第10章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1第11章细菌学概论8第12章消毒与灭菌 4第13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6第14章常见的病原性细菌自学第15章真菌学 2第16章病毒学 6第17章抗生素 1第18章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自学第19章微生物与药物变质自学第20章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2第21章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1复习总结与答疑辅导 4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提倡双向交流式授课,注重启发式教学,讲授内容应“少、精、宽、新”,授课教师可对内容精选、重组、整合,有些章节内容可由学生自学。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1、球菌根据革兰氏染色性的不同,分成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卡他球菌、干燥奈氏球菌)两类。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称为病原性球菌,由于这类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淋球菌。
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在皮肤表面上可生存较久,常隐藏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内。
在进行注射、外科手术时,如不严格消毒,易引起化脓性感染。
所致疾病:局部感染:主要引起毛囊炎,痈,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等,还可引起气管炎、肺炎、脓胸及中耳炎全身感染:引起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
主要由金葡菌引起。
食物中毒:食入含肠毒素的食物后,经2-6小时可发生急性肠胃炎葡萄球菌性肠炎:正常人肠道中有少量金葡菌存在,当优势菌(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因抗菌药物的应用而被抑制或杀灭后,抗药的金葡菌趁机繁殖而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性肠炎。
特点为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性渗出物、肠粘膜坏死块和细胞组成。
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中另一大类常见细菌,少数可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所致疾病:可分为化脓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痈,脓疱疮等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还有扁桃体炎,咽炎,咽峡炎,鼻窦炎,产褥热,中耳炎,乳突炎等其他系统的感染)中毒性(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炎)奈瑟氏菌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包括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干燥奈氏球菌等2、肠道杆菌多数不引起疾病,为条件致病菌。
少数(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为肠道致病菌。
埃希氏菌(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一般不致病。
其中最重要的为大肠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致病力强,为致病性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