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主编陈国辉)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课堂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670.44 KB
- 文档页数:25
会计学原理笔记
1. 会计学原理是指在会计实践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规则和原则,旨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会计主体原则:会计主体原则要求将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记录和报告,与个人财务完全分开。
3. 会计周期原则:会计周期原则规定企业财务信息应该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划分和报告,通常以一年为一个会计周期。
4. 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核算原则是指在会计记录和报告中,应该根据事实和凭证进行客观和可靠的记录和计算。
5. 保守性原则:保守性原则要求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应该采用保守的估计方法,不夸大收入和资产,但可以适度夸大负债和费用。
6. 实体公认原则:实体公认原则要求将企业与其所有者的财务事务完全分开,严格按照独立实体的原则进行核算和报告。
7. 持续经营原则:持续经营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应该基于企业将会继续经营下去的假设,如果企业面临破产或停业的风险,应该做出必要的披露。
8. 成本原则:成本原则要求企业在记账和报告过程中,应该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计量,不考虑目前市场价值的波动。
9.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要求将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都以货币单位进行记录和度量,方便计算和比较不同的财务信息。
10. 揭示原则:揭示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格式和结构来编制财务报表,并提供必要的附注和披露,以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11. 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目标是提供准确、可靠和有用的财务信息,以支持企业决策、投资者决策和其他相关方的决策。
Note笔记时间:2009.10—2009.11 地点:5DM31,41讲述人:杨家亲记录人:鲁晓栋主题:会计学原理课后笔记整理—第二章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资金运动经济活动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实践活动。
一、企业的经济活动1.制造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三阶段: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
2.在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制造企业的经济活动最具有普遍性。
3.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两个阶段:商品购进、商品销售。
4.除上述企业以外,其他企业的经济活动往往有特殊性。
二、企业的资金活动1.资金的4种形态:货币资金形态、固定资金形态、生产资金形态、成品资金或商品资金形态。
2.在资金循环和周转的过程中,资金的形态和数量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3.4.购进阶段消费阶段货币资金——————商品资金—————更多的货币资金第二节: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是指按照经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所作的基本分类。
2.我国企业会计要素有六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日期的财务状况)(会计时期的经营成果)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三者都是静态表现。
(一)资产1.资产的概念与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主要特征:(1)资产是资源,而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该记.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并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而不能是预期的。
)2.资产的确认(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资产的分类按照资产的流动性或者变现能力可以将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1)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
第三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会计要素的概念企业活动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内容统称为会计交易或事项。
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如何记录,便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比较简捷和有效的方法是按照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特征对其进行分解和归类,使之成为独立的范畴并具有特定的含义,形成固定的会计术语来涵盖或描述有关的会计交易或事项。
所以,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交易或事项按其经济特征进行归类并予以抽象概括的会计专业术语。
2、资产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2)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这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控制。
会计意义上的控制概念类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所有权的法律概念。
(3)资产是一种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资产要素的构成内容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1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4、负债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两大类。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5、负债要素的构成内容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1)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在1年内(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和应付及预收款项两大类。
(2)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第三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会计要素的概念企业活动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内容统称为会计交易或事项。
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如何记录,便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比较简捷和有效的方法是按照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特征对其进行分解和归类,使之成为独立的范畴并具有特定的含义,形成固定的会计术语来涵盖或描述有关的会计交易或事项。
所以,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交易或事项按其经济特征进行归类并予以抽象概括的会计专业术语。
2、资产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2)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这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控制。
会计意义上的控制概念类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所有权的法律概念。
(3)资产是一种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资产要素的构成内容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1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4、负债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两大类。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5、负债要素的构成内容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1)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在1年内(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和应付及预收款项两大类。
(2)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所作的第二层次划分。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组件,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具体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类。
第一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集中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反映,属于静态要素,是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
,第二组:收入、费用、利润;集中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属于动态要素,是构成利润表的要素。
二、资产负债表要素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有经济效益。
按流动性分:1)流动资产:指预计在一个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
2)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和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发生但应由本期或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2、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按流动性分:1)流动负债: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帐款、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等。
2)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也可称净资产、是指资产扣除负债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篇一: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1.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2.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二.会计的发展复式簿记):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
1.西周时期,“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2.—=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余3.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4.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公式:进-缴=存-该收入支出资产、债务负债、投资(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年代)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
(三)现代会计(20C40今)1.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形成。
3.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附带职能独立职能独立学科2.实物计量货币的综合计量3.原始计录与计量目标管理4.机械操作电算化第二节会计的涵义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属性(性质)技术性(自然性):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三.会计学及其分支1.含义:是人们在长期会计工作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的专门研究会计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属于管理学科。
2. 分支(P6)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即内在功能)1.核算(反映)职能提供会计信息四个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报告①实现条件三个阶段:记账、算帐、报账输出(报账)②特点: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学原理(主编陈国辉)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课堂笔记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学习目标】: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会计等式是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同时也是会计上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石。
本章主要从会计对象入手,来阐述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具体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资金运动的含义,重点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的定义、包括的内容,以及会计等式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会计对象一、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即会计客体。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各个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各自经济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不尽相同,所以,会计的具体对象也就不完全一致。
宏观上讲: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微观上讲: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单位的经济业务根据不同行业分析: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采购过程)资金投入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资金税退利出(货币资金材料────储备资金在产品────生产资金产成品────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工资及其他生产费用固定资产────固定资金重新投入生产周转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预算资金的拨入→预算资金的支出资金运动过程中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资金运动静态表现指单位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总值和权益总值,其内容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指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不断转变形态的后果,表现为收入、费用和利润,它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其内容反映在利润表中。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资产总值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企业的资金分布及存在状态债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及设备、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权等自由资金:所有者投入资金、债务: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费第二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含义: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
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的特征:(1)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的分类:(1)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负债的特征:(1)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确认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者分派现金股利。
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净资产。
收入的特征:(1)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确认条件:(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收入的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1)销售商品输入(2)提供劳务收入(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费用特征:(1)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3)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确认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费用的分类: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