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主编陈国辉)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课堂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670.44 KB
- 文档页数:25
会计学原理笔记
1. 会计学原理是指在会计实践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规则和原则,旨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会计主体原则:会计主体原则要求将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记录和报告,与个人财务完全分开。
3. 会计周期原则:会计周期原则规定企业财务信息应该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划分和报告,通常以一年为一个会计周期。
4. 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核算原则是指在会计记录和报告中,应该根据事实和凭证进行客观和可靠的记录和计算。
5. 保守性原则:保守性原则要求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应该采用保守的估计方法,不夸大收入和资产,但可以适度夸大负债和费用。
6. 实体公认原则:实体公认原则要求将企业与其所有者的财务事务完全分开,严格按照独立实体的原则进行核算和报告。
7. 持续经营原则:持续经营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应该基于企业将会继续经营下去的假设,如果企业面临破产或停业的风险,应该做出必要的披露。
8. 成本原则:成本原则要求企业在记账和报告过程中,应该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计量,不考虑目前市场价值的波动。
9.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要求将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都以货币单位进行记录和度量,方便计算和比较不同的财务信息。
10. 揭示原则:揭示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格式和结构来编制财务报表,并提供必要的附注和披露,以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11. 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目标是提供准确、可靠和有用的财务信息,以支持企业决策、投资者决策和其他相关方的决策。
Note笔记时间:2009.10—2009.11 地点:5DM31,41讲述人:杨家亲记录人:鲁晓栋主题:会计学原理课后笔记整理—第二章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一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资金运动经济活动是人类最为基础的实践活动。
一、企业的经济活动1.制造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三阶段: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
2.在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制造企业的经济活动最具有普遍性。
3.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两个阶段:商品购进、商品销售。
4.除上述企业以外,其他企业的经济活动往往有特殊性。
二、企业的资金活动1.资金的4种形态:货币资金形态、固定资金形态、生产资金形态、成品资金或商品资金形态。
2.在资金循环和周转的过程中,资金的形态和数量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3.4.购进阶段消费阶段货币资金——————商品资金—————更多的货币资金第二节: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是指按照经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就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所作的基本分类。
2.我国企业会计要素有六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日期的财务状况)(会计时期的经营成果)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三者都是静态表现。
(一)资产1.资产的概念与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主要特征:(1)资产是资源,而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该记.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并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而不能是预期的。
)2.资产的确认(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资产的分类按照资产的流动性或者变现能力可以将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1)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
第三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会计要素的概念企业活动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内容统称为会计交易或事项。
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如何记录,便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比较简捷和有效的方法是按照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特征对其进行分解和归类,使之成为独立的范畴并具有特定的含义,形成固定的会计术语来涵盖或描述有关的会计交易或事项。
所以,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交易或事项按其经济特征进行归类并予以抽象概括的会计专业术语。
2、资产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2)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这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控制。
会计意义上的控制概念类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所有权的法律概念。
(3)资产是一种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资产要素的构成内容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1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4、负债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两大类。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5、负债要素的构成内容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1)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在1年内(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和应付及预收款项两大类。
(2)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第三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会计要素的概念企业活动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内容统称为会计交易或事项。
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如何记录,便是人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比较简捷和有效的方法是按照会计交易或事项的特征对其进行分解和归类,使之成为独立的范畴并具有特定的含义,形成固定的会计术语来涵盖或描述有关的会计交易或事项。
所以,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交易或事项按其经济特征进行归类并予以抽象概括的会计专业术语。
2、资产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2)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这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控制。
会计意义上的控制概念类似于但不完全等同于所有权的法律概念。
(3)资产是一种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资产要素的构成内容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1用的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和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
4、负债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两大类。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5、负债要素的构成内容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1)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在1年内(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
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和应付及预收款项两大类。
(2)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