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歌补益剂
- 格式:ppt
- 大小:248.50 KB
- 文档页数:31
【中医经典】汤头歌诀之补益剂(一)大师讲经典导读《汤头歌诀》为清代医家汪昂所著,汪昂,字讱庵,安徽休宁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卒年不详。
本书为一卷,章节一如《医方集解》,一歌之出,对方剂应用之理、法、方、药囊括无余,方义明析,言简意賅,音韵流畅,颇切诗章词意,为医家临证必备之书。
补益之剂四君子汤(助阳)四君子汤《局方》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气味中和,故名君子。
益以夏陈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
祛痰补气阳虚弭;二陈除痰,四君补气,脾弱阳虚宜之。
除却半夏名异功,散,钱氏。
或加香砂胃寒使。
加木香、砂仁行气温中,名香砂六君汤。
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升阳益胃汤,东垣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枣姜随。
黄芪二两,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钱,羌活、独活、防风、白芍炒各五钱,陈皮四钱,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黄连二钱,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六君子助阳,补脾除痰,重用黄芪补气固胃,柴胡、羌活除湿升阳,泽泻、茯苓泻热降浊,加芍药和血敛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
按:东垣治疗首重脾胃,而益胃又以升阳为先,故每用补中上升下渗之药。
此方补中有散,发中有收,脾胃诸方多从昉此也。
黄芪鳖甲散劳热黄芪鳖甲散,罗谦甫地骨皮艽苑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治虚劳骨蒸,晡热咳嗽,食少盗汗。
黄芪、鳖甲、天冬各五钱,地骨、秦艽、茯苓、柴胡各三钱,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桑皮、炙草各二钱半,人参、肉桂、桔梗各钱半,每服一两,加姜煎。
鳖甲、天冬、知、芍补水养阴,参、芪、桂、苓、甘草固卫助阳,桑、桔泻肺热,菀、夏理痰嗽,艽、柴、地骨退热升阳,为表里气血交补之剂。
秦艽鳖甲散风劳秦艽鳖甲散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鳖甲、地骨皮、柴胡各一两,青嵩五钱,秦艽、当归、知母各五钱,乌梅五钱,治略同前,汗多倍黄芪。
此方加青蒿、乌梅皆敛汗退蒸之义。
01《汤头歌诀》补益之剂_白话解补益之剂,即补益剂。
是以补益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各种虚证。
虚,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血、阴、阳等各种虚损。
根据“虚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原则,补益剂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区别,应当注意辨证选用。
1.四君子汤,助阳补气。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词解】①四君子:古代称有地位,并具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
本方参、术、苓、草四味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不燥不峻(jùn),其性平和,故名为四君子。
②饵:饵(ěr),音耳。
即服用。
③使:即使用。
【组成】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各等分【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
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缓无力。
【方析,】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
脾胃气虚为其主证。
脾失建运,易生湿邪,为其兼证。
方中以人参大补脾胃之气,为君药。
白术助君药燥湿健脾,为臣药。
茯苓淡渗利湿,使从小便出,则脾不为湿邪所困,为佐药。
炙甘草甘温益气,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
【附方】(1)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各3克)。
水煎服。
功用:健脾止呕。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
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症。
(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四君子汤加陈皮等分。
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食前,温,量多少与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
食欲不振,或胸脘痞闷,或呕吐泄泻。
(3)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
水煎服。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气滞。
纳呆嗳气,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
按: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歌中助阳一词当从气属阳来理解,因方中四味药均无助阳作用。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八珍汤(《正体类要》)一、组成当归酒拌,一钱(10克)、川芎一钱(5克)、白芍药一钱(8克)、熟地黄酒拌,一钱(15克)、人参一线(3克)、白术炒,一钱(10克)、茯苓一钱(8克)、甘草炙,五分(5克)。
二、用法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三、歌括1.八珍汤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2.十全大补汤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3.人参养荣汤若加志陈味姜枣,去芎养荣有专长。
四、功用补益气血。
五、主治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六、方解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
肢体倦息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
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
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
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七、附方及方论1.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系将八珍汤加黄芪、肉桂配成。
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8克)、川芎(5克)、地黄酒洗蒸焙(15克)、茯苓焙(8克)、白术焙(10克)、甘草炙(5克)、黄芪去芦(15克)、川当归洗,去芦(10克)、白芍药(8克)各等分。
上一十味,到为粗末,每服二大钱。
水一盏,生姜三片。
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功用:温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脚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2.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芍药三两(90克)、当归一两(30克)、陈皮一两(30克)、黄芪一两(30克)、桂心去粗皮,一两(30克)、人参一两(30克)、白术煨,一两(30克)、甘草炙,一两(30克)、熟地黄制,七钱半(20克)、五味子七钱半(20克)、茯苓七钱半(20克)、远志炒,去心,半两(15克)、上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补益剂:
四君子汤四君白老夫人。
――四君白老茯人。
参苓白术散一连人上山,四君子找树根。
――苡莲仁*山,四君子枣术梗。
补中益气汤异功无妇,胡妈当妻。
――异功(散)无茯,胡麻当芪。
玉屏风散玉屏风骑白猪。
――玉屏风芪白术。
生脉散生脉为人脉。
――生脉味人麦。
四物汤当地传说四物汤,补血调血基本方。
――当地川芍四物汤,补血调血基本方。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中华考试论坛
归脾汤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四君归芪枣,远志龙眼香。
八珍汤当地人找熊,将住少甘岭。
――当地人枣芎、姜术芍甘苓。
六味地黄丸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数字均指剂量。
左归丸鱼牛狗菟鹿归山,熟地左归蜜成丸。
――萸牛枸菟鹿龟山,熟地左归蜜成丸。
大补阴丸黄母猪拱地板。
――黄母猪*地板。
灸甘草汤阿妈卖地,贵大人干生气,气得脉结代来心动悸。
――阿麻麦地、桂大人甘生*,气得脉结代来心动悸。
一贯煎一贯杀狗当地零卖。
――一贯沙枸当地楝麦。
肾气丸肾气六位家富贵。
――肾气六味加附桂。
右归丸狗兔鹿归富山中,要熟鱼肉吃。
――枸菟鹿归附*仲,药熟萸肉*。
地黄饮子贵妇从远东赴沪,尝巴鱼是何味。
――桂附苁远冬茯斛,菖巴萸*荷味。
【补中益气汤方歌】72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27首古代著名中医方歌1、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2、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中用术芪,龙壮芍萸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3、固阴煎(《景岳全书》):固阴煎为补肾剂,熟地参萸菟丝系;远志五味通心肾,甘药协调经乱齐。
4、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定经汤用归芍地,荆炭柴淮茯菟丝,经来先后期无定,脾肾亏虚肝郁宜。
5、香棱丸(《济生方》):香棱丸中用青皮,丁茴木香莪术宜,再入枳壳川楝子,行气导滞痞块移。
6、保阴煎(《景岳全书》):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7、胎元饮(《景岳全书》):人参归芍胎元饮杜仲熟地白术迎,再加陈皮炙甘草固肾补胎功效灵。
8、举元煎(《景岳全书》):举元煎中耆草升,更加白朮与人参;气虚下陷亡阳证,血脱血崩力能任。
9、宫外孕I号方宫外孕II方:宫外孕方第I号,丹参赤芍桃仁俏,II号莪术三棱加,活血止痛症瘕消。
10、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断联,再益砂仁及糯米,妇人胎动可安全。
11、二仙汤(《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水陆二仙金樱芡,精遗带下都能祛。
图文无关12、胶艾汤(《金匮要略》):胶艾汤中四物先,更加炙草一同煎:暖宫养血血行缓,胎漏崩中自可痊。
13、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渗湿苡苓泽,滑石通草丹皮柏,湿热下注成疮疡,渗利解毒湿热排。
14、清经散(《傅青主女科》):傅氏女科清经散,芍药丹皮茯苓掺,蒿地黄柏地骨皮,血热经多功效赞。
15、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清热固经芩栀榆,生地地骨藕节榈,龟板牡蛎阿胶草,经血淋漓此方予。
16、毓麟珠(《景岳全书》):毓麟珠中八珍汤,杜仲川椒菟鹿霜,温肾养肝调冲任,经乱无胎此方商。
17、大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18、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柴胡甘草同生地,吐泻良方用水熬。
《方剂学》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 甘草炙,各五分(9g) 人参去芦,三分(6g) 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 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 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 白术三分(9g)[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10—15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简介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本类方剂是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以及“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立法,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人体虚损不足诸证,成因甚多,但总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包括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病后失调等)所致的五脏虚损,而五脏虚损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虚证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区别。
所以,补益剂则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六类。
补益气、血、阴、阳虽各有不同,但不能截然分开。
须从整体出发,既要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二者虽各有重点,但气血相依,补气与补血常配合使用。
《脾胃论》中说:“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
”《温病条辨》中说:“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
”因此,血虚者补血时,宜加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生血;如因大失血而致血虚者,尤当补气以固脱,使气旺则血生。
对于气虚,一般以补气药为主,虽亦可少佐补血药,但过之则阴柔碍胃。
至于气血两虚者,则宜气血双补。
补阴补阳亦是如此。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气)——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一、组成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气,酥炙黄色(现代用法:干者一对,必须保全尾尖,酒洗净,置微火上烘脆,阴干,研为细末)杏仁五两,炒,去尖(150克)、甘草炙,五两(150克)、人参二两(60克)、茯苓二两(60克)、贝母二两(60克)、桑白皮二两(60克)、知母二两(60克)。
二、用法上八味,研为细末,盛磁器内,每日如茶点服(现代用法:制为散剂早晚空腹时各服一次,每次6克,开水送下)。
三、歌括1.人参蛤蚧散罗氏人参蛤蚧散,专治痰血与喘满;桑皮二母草杏苓,肺痿服之症可缓。
2.人参胡桃汤人参胡桃生姜伴,纳气归肾可平喘。
四、功用益气清肺,止咳定喘。
五、主治咳久气喘,痰稠色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日渐羸瘦,或面目浮肿,脉浮虚,或日久成为肺痿。
六、方解本方证由于久经咳嗽不愈,肺气上逆则现喘促,胸膈胀满。
若肺虚日久,子病犯母,则影响脾不运湿,聚液成痰,湿郁滞化热,久咳伤及血络,可出现痰中带血。
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则颜面浮肿肺气虚,寸口脉当浮虚,舌质青紫,苔薄白或腻薄黄迁延日久,形体消瘦,可导致肺痿。
故方以蛤蚧为主,入肺肾经,补肾纳气而定喘,人参大补元气而益肺脾;茯苓益脾渗湿;桑皮、杏仁利肺气而降逆;贝母清热润肺而开郁化痰;知母既可清肺热,又滋肾而纳气;炙甘草佐补气药补益元气。
全方相辅为用,共收补肺益脾,滋肾纳气,定喘止咳之效。
本方以久咳肺虚,证情偏热者为宜。
若因外邪干扰而引起之喘咳证,非本方所能适应。
服,用水一小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临卧温服(现代用法:煎汤三次,分早、午、晚空腹服)。
功用:补肺肾,定喘逆。
主治:肺肾两虚,咳嗽气喘七、附方及方论人参胡桃汤(《济生方》):新罗人参寸许,切片(8克)、胡桃五个,去壳,取肉切片上作一服,用水一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临卧温服(现代用法:煎汤三次,分早、中、晚空腹服)。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19.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方剂学补气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甘草炙(6g),各等分【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锉甘草炒,各等分(各6g)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症见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等。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组成:陈皮一钱(3g)半夏一钱五分(4.5g)茯苓一钱(3g)甘草一钱(3g)人参一钱(3g)白术一钱五分(4.5g)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或咳嗽痰多稀白等,舌淡苔白腻,脉虚。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组成:人参一钱(3g)白术二钱(6g)茯苓二钱(6g)甘草七分(2g)陈皮八分(2.5g)半夏一钱(3g)砂仁八分(2.5g)木香七分(2g)上加生姜二钱(6g),功用: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症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等。
保元汤(《博爱心鉴》)保元汤方性甘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补肺益脾显奇能。
组成:黄芪三钱(9g)人参一钱(3g)炙甘草一钱(3g)肉桂五分(1.5g)(原著本方无用量,今据《景岳全书》补)上加生姜一片功用:益气温阳。
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
症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鉴别】四君子汤与理中丸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胃之气。
但理中丸以干姜配人参为主,既补脾胃之虚,又温中祛寒,具温中补虚之功,而治脾胃虚寒证;四君子汤则以人参配白术为主,重在健补脾胃之气,兼助运化,具补气健脾之功,故主治脾胃气虚之证。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补中益气汤,治气虚之功。
四物归脾定,黄芪保元阳。
当归养血脉,白术渗长肠。
跟芍一同用,益气疗病防。
补中益气汤,中医经方汤。
用于气虚人,元气不够强。
脾胃虚弱者,气机不流畅。
久病体倦怠,补中方来方。
方中有四物,调和气血量。
当归是主草,养血保血黄。
白术辛香甜,渗中固脾肠。
芍药味苦黑,养血助花瘴。
益气方剂中,有黄芪与参。
黄芪顶重草,补中益元阳。
参与归共炖,补气身体强。
气衰肌肉软,补中方正神。
黄芪能益气,祛风解肌肉。
养血活血脉,清气化湿负。
入药散血瘀,利水生新血。
调和气血两,益气有功用。
须选致虚源,见表是治法。
久病人中虚,畏寒怕冷夜。
兼见肢体冷,气短不能说。
可选此方用,益气不受折。
脾胃虚寒人,久病体倦怠。
腹痛大便溏,气机流不畅。
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无力。
补中益气汤,调和肠胃它。
四物当归汤,跟此方谈机。
调和血络虚,益气血定中。
月经不调者,经络被困缩。
益气养血量,疏通身体络。
中药方剂歌诀到此结束,补中益气汤方歌。
用于气虚体弱者,调和气血传。
四物归脾定,黄芪保元阳。
当归养血脉,白术渗长肠。
与芍药一同用,益气疗病防。
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参芪白术当,升柴陈八味,脾虚气陷康。
参苓白术散:参苓用四君,莲山扁薏仁,缩砂兼大枣,健渗有奇勋。
归脾汤:归脾汤四君,芪香远枣仁,元肉归枣姜,健脾养心神。
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茯母芎草紧相连养心汤:养心柏枣仁远味茯苓神归芎芪人参草半肉桂跟完带汤:青主健燥完带汤,参朮山药陈皮苍,车前芍柴湿出里,芥穗甘草佐使良。
圣愈汤: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归芍二地黄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荣八珍名陈远姜枣五无芎黄芪虚溃脱毒用宁心安神效不同一贯煎:一贯煎用归地冬沙参枸杞川楝行滋水清肝饮:滋水清肝肝郁气舌红苔少脉弦细山枝归芍北柴胡六味地黄将阴济补肝汤:补肝汤用番木瓜麻木拘挛头昏花麦冬枣仁甘草炙四物补血根基扎调肝汤:调肝归芍山芋戟痛经阿胶药草齐归肾丸:归肾茯苓山药熟菟杞芋肉归杜仲大补元煎:大补元煎归芋杞参草山熟杜仲齐二仙汤:二仙茅灵脾知柏归巴戟二冬膏:天冬麦冬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二至丸:二至女贞与旱莲桑葚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来培补眩晕失眠白发添六味地黄丸: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右归丸:景岳右归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左归丸:左归丸用山药地芋肉菟丝与牛膝枸杞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咳血骨蒸热培本清源治火旺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陈皮虎骨并锁阳干姜白芍大补阴风湿脑病亦能康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药芪参杞龟填精地滋阴鹿角河车助阳气归芍术茯远枣仁内补丸:温肾壮阳内补丸鹿肉苁蓉菟紫菀白潼蒺藜附螵蛸益精固涩黄芪添斑龙丸:斑龙丸用鹿角霜云苓柏子熟地黄菟丝骨脂酒化服玉龙关下补元阳青娥丸:青娥丸将肾虚疗杜仲故纸好胡桃多用大蒜捣为膏腰痛膝软不能老滋肾通关丸:通关丸治尿不通热在下焦血水中知柏清火桂化气滋肾利尿癃闭松妇科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芍药大枣甘细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寒入经络疼痛好胶艾汤:胶艾汤中芎归干(地黄)暖宫止痛芍草缓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四物汤吴芋续断肉桂黄温阳驱寒又调经虚寒经迟用之良温经汤《金匮》:温经吴桂归芍芎姜半参草胶丹冬冲任虚寒有血瘀温经散寒此方中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温经人参归芎芍桂心莪丹牛膝草瓜石汤:瓜石生元麦瞿车益牛连顺经汤:顺经归地加牛膝沙芍茯苓荆丹皮清经汤:清经丹皮地骨皮蒿苓柏芍与生地清热凉血固冲任月经先期用之宜清肝引经汤:清肝引经归芍膝生丹栀芩茜草比茅根凉血楝行气调和诸药甘草齐清热调血汤:清热调血丹皮连桃红四物莪附延两地汤:青主女科两地汤养阴清热调经方生玄麦冬胶芍皮水足火平经自康定经汤:傅氏定经月经定柴荆归芍山药苓菟丝熟地益精血肝舒肾充经水能固阴煎:景岳固阴煎肾虚经早见参草山药熟菟芋远味添安冲汤:安冲并治气血阴生地白芍术芪参龙牡海螵茜断根固本止崩汤:固本治崩真良方归地参术芪黑姜开郁种玉汤:开郁种玉温肝脾苓术归芍香粉皮启宫丸:启宫二陈无甘草苍香神曲川芎要养精种玉汤:养精种玉山芋肉四物滋阴去川芎毓麟温肾丸:毓麟温肾治不孕杜菟鹿川共八珍泰山磐石散:妊娠气血虚泰山磐石出十全去肉苓续芩砂糯成寿胎丸:衷中固肾寿胎丸专治胎漏胎不安菟丝寄生胶续断健脾再将参术添催生饮:催生芎归大腹皮白芷通窍枳下气自拟方益肾乌发丸一号:全当归熟地女贞子旱连草柏子仁黑芝麻黑豆桑葚丹皮地骨皮生山药生黄芪麦芽白藓皮益肾乌发丸二号:全当归熟地女贞子旱连草炙黄芪黑芝麻黑豆桑葚砂仁炒山药麦芽土茯苓益肾止遗丸:桑螵蛸乌药益智仁覆盆子五味子麻仁麻黄杏仁石菖蒲炒三仙益肾生精十三味: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覆盆子车前子菟丝子太子参锁阳丹皮柴胡蛇床子蜈蚣莲子益肾养荣丸(促孕一号):丹皮麦冬黄芪山药元参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阿胶女贞子黄精巴戟天覆盆子毓麟温肾丸(促孕二号):吴茱萸肉桂当归赤芍川芎熟地山药云苓枸杞子山萸肉菟丝子砂仁黄连补骨脂鹿角霜。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补中益气汤,核桃大枣煎。
四物参归芍药,生姜香附用,大枣加当归,肉苁蓉党参。
苓术炙甘草,香附白术益,熟地大枣红芪合,治疗中气不足是良方。
补中益气汤,配方独具全。
四物参归芍药,每味药物权。
桂枝白术炙甘草,芎蒲香附同,生姜大枣核桃肉,充实补气功。
苓术熟地当归芪,红花赤芍蓉,四物汤基础上,加减用草药,治疗中气不足,调理身体养。
补中益气汤,滋阴又补肾。
四物参归芍药,益气固表忍。
健脾生津党参芪,健脾益肺归,白术心脾草甘纖,附子温阳桂枝香,肺虚心脾不足人,可用加减供。
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健。
四物参归芍药,过敏治肺疾。
核桃肉枣冬大巴,香附白术安,苓术炙甘草附入,调理脾胃宽。
人参具有益阳,升阳下气功,黄芪辛温与之和,治疗中气不足长。
补中益气汤,方方味道全。
四物参归芍药,可治血虚痰。
酒炙苓术高良姜,浸猪胆为香,黄芪养血大枣食,糯冬瓜益脾,熟地归芪汤基础上,调理阴虚之症。
补中益气汤,怀孕可安胎。
四物参归芍药,养血益气植。
苓术参归白术炙,防己龙眼汤,熟地红塘芪枣子,生姜厚朴香,安胎养血的功效,中医治疗手段。
补中益气汤,调理益阴阳。
四物参归芍药,补气治各病。
生姜大枣核桃肉,香附白术帮,苓术炙甘草合适,治病增元阳。
四物汤基础上,调理寒湿伤阳,益气为治主要,药之合与方历久弥坚。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