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不会因谷歌而收紧
- 格式:docx
- 大小:9.17 KB
- 文档页数:1
在大冲突中寻求大合作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刘青;李祥峰【期刊名称】《人民论坛》【年(卷),期】2018(0)12【摘要】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主席宣布了若干条扩大开放的举措,包括大幅放宽外资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
其中的突出亮点包括:尽快落实放宽金融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尽快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等。
他特别强调,这些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我们将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总页数】1页(P40-40)【关键词】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博鳌亚洲论坛;外资准入;汽车行业;外资企业;扩大开放;投资环境;【作者】刘青;李祥峰【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3.4【相关文献】1.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专家解读习近平主席博鳌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J],2.改革开放40年: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刘昆部长、邹加怡副部长出席“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进程、展望及对东亚的影响”高层论坛 [J], 李烝3.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J],4.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J], 陈凌5.习主席发出中国扩大开放最强音“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说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召开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全球经贸领域的一场盛会,是自由贸易的一场盛会,更是中国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继续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生动展示。
“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坚定响亮的宣告,表达了中国人民继续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而且会越开越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从沿海先行到全面开放新格局,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参与国际合作到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敞开胸襟、拥抱世界,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使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史诗般的经济腾飞离不开对外开放的全力推进。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倡导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谱写出对外开放新的辉煌篇章。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造福于世界人民。
我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已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最重要的启示。
当今的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没有谁能够独自应对各种挑战,把自己囚于自我封闭的孤岛没有前途。
15评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事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日在出席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表示,本次论坛深入研讨经济全球化问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要弘扬伙伴精神,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管控分歧、扩大共识、形成合力。
应坚持经济全球化大方向,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健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安排,实现互利共赢、平衡普惠发展。
评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40周年。
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在当今力量多极化世界中开展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一方面,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倡导者和维护者;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有担当的大国,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以开放为导向,与世界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为推动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提供丰富的思想给养。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
守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事件:最近,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申遗成功后,游客可通过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
评论:推动从遗产大国向遗产保护强国转变,这是我们今天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实来看,在对待文化遗产上,不注重保护、盲目开发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利用和展示水平不高,没有让遗产文物真正“活起来”。
守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根与魂,容不得一丝懈怠,唯有保持不畏困难的决心、扎实推进的恒心,才能让历史文物更好地融入生活,让中华文化昂首走向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个新的起点。
产业扶贫要兼顾当前与长远事件:最近发现,有的地方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仍在采取发钱发物、扶贫资金集中入股等较为粗放的方式,拿宝贵的产业扶贫资金撒芝麻盐。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作者:来源:《小康》2018年第12期这些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我们将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
”在刚刚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扩大开放方面,习近平指出中国将采取以下重大举措:第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
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在制造业方面,目前已基本开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现在这些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
第二,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
我们将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
今年3月,我们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有一些其他新的机构,对现有政府机构作出大幅度调整,坚决破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制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
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工作,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
对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
今年,我们将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
同时,我们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四,主动扩大进口。
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隆国强:中国进一步开放给世界带来机遇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空前的变化和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单边主义等错误思潮此起彼伏,不断冲击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
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开放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自身经济高质量发展,更为全球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进一步开放给世界带来机遇。
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中国始终秉持开放的态度,以开放促发展。
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关税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提出新一轮扩大开放措施,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这将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和商业环境。
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对吸引外资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外资的吸引密不可分。
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不断加大力度,通过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和商业环境,扩大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外商投资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此外,中国还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便利的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
这些措施都将极大地吸引外资流入中国,同时扩大中国在全球投资中的份额。
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为世界提供全新合作机遇。
中国正在实施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通过互利共赢实现共同提高发展水平。
中国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推动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扩大互联互通,推动产能合作,加强人文交流。
例如,近期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重要的便利,实现了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物流对接。
这些新的发展机遇为全球化的推进提供了新动力,也为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世界将充分感受到中国的开放态度和愿意与各国共同拓展市场的决心。
中国进一步开放给世界带来机遇,将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让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谷歌退出大陆的时间
如果说所谓的官方的宣布时间是2010年3月23日。
不过,那仅仅只是cn的域名关闭而已。
2012年12月12日,谷歌关闭在中国大陆市场购物搜索服务,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
Google(中文名:谷歌),是一家美国的跨国科技企业,致力于互联网搜索、云计算、广告技术等领域,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其主要利润来自于AdWords等广告服务。
Google由当时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理工博士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卢姆共同创建,因此两人也被称为“GoogleGuys”。
1998年9月4日,Google以私营公司的形式创立,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搜索”。
Google网站则于1999年下半年启用。
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
Google是第一个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的用户。
Google退出中国声明原文:A new approach to ChinaLike many other well-known organizations, we face cyber attacks of varying degrees on a regular basis. In mid-December, we detected a highly sophisticated and targeted attack on our corporate infrastructure originating from China that resulted in the thef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Google. However, it soon became clear that what at first appeared to be solely a security incident--albeit a significant one--was something quite different.与其他很多著名组织一样,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
去年12月中旬,我们检测到一次来自中国的,对我们集团网络设备高度精密和有针对性的网络攻击,在此次攻击中,谷歌公司的知识产权遭到窃取。
我们很快就查清这并非只是一场单纯的安全事件。
First, this attack was not just on Google. As part of our investigation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at least twenty other large companies from a wide range of businesses--including the Internet, finance, technology, media and chemical sectors--have been similarly targeted. We are currently in the process of notifying those companies, and we are also working with the relevant U.S. authorities.首先,此次攻击并非仅仅针对谷歌。
香港成为谷歌云平台(GCP)的新区域,2018年建亚太
第六个云区域
谷歌宣布香港将正式成为谷歌云平台(GCP)的新区域。
新区域将于2018年正式启动,它也将成为继新加坡、悉尼、台湾、东京和孟买之后,GCP在亚太地区(APAC)设立的第六个云区域。
在香港设立数据中心意味着谷歌全球云区域在不断扩大。
在中国大陆,谷歌尚未推出云计算平台,而它的竞争对手微软和亚马逊的AWS已经在该
地区提供了数年的云服务,尽管是与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
不过,中国并没有完全拥抱外国云公司。
监管机构一直在收紧对外国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的规定,同时也在跨境数据传输方面实施新的监控措施。
亚马逊最近宣布将其公有云业务的硬件卖给了中国的合作伙伴光环新网,以遵守当地法律。
对谷歌而言,它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它的许多服务在中国被禁止或受到严格限制。
谷歌在中国大陆没有云服务,这对那些希望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谷歌公司的客户产生了连锁效应。
Snapchat就是一个例子。
Snapchat
的母公司Snap去年在中国开了办事处,但几个月后,它在一份文件中,它在。
谷歌败退中国,折射了什么?作者:吴勇毅来源:《信息化建设》2010年第05期沸沸扬扬多日、一直成为中美关系一个关注的焦点——GOOGLE退出中国之事,现终成事实。
3月23日凌晨,GOOGLE在其官方网站宣布了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转而开放了.HK,使用了位于谷歌香港服务器上、未经审查过滤的搜索引擎的消息。
谷歌成了继eBay,AOL、雅虎之后,宣布退出中国又一家国际知名互联网软件公司。
值得世人非常关注的是,为何外国互联网巨头到中国大都沉沙折戟,谷歌也不行,雅虎、eBay也不行,都败在中国本土公司?是不是中国不能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就跨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的失败作出了严厉的抨击。
他说,过去的全球化是必须懂得欧洲、懂得美国,但是今后必须是懂得中国、迎合中国才有可能到全世界做生意,中国将会是制定下一个世纪游戏规则的地方。
那么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谷歌是不是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商业”决定?在这场“退出门”中谁最受伤,谁又是赢家?路透社评论说,谷歌放弃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市场,这不仅对于其全球发展战略来说是一次倒退,同时其股价恐亦将迎来史来的向下拐点。
而一直以来,谷歌的股票都被视作是具有无限增长潜力的股票代名词。
“中国IT第一人”唐骏说,谷歌退出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等同于“烧毁桥梁,自绝重返中国后路”。
有业内人士指出,谷歌“退出门”的真实原因是其在中国的运营一直不顺利,先后经历了牌照门、偷税门、搜狗门、涉黄门等一系列风波。
加上谷歌号称世界互联网搜索老大,但在中国却一直难压地头蛇百度,也因在中国市场份额一直不高而陷于尴尬之中,进退两难。
据悉,它在中国的收入只有竞争对手百度的一半左右。
尽管目前看来,谷歌退出中国对全球谷歌所造成的财政影响不大,但这一决定对谷歌来说仍然是一个重大冒险的行为。
当然,谷歌的退出也将加剧搜索领域垄断的趋势,百度或一枝独大,然而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却有着负面影响。
因为百度许多商业模式借鉴了谷歌,没有了竞争以后,百度或失去学习榜样和创新动力。
关于Google重返中国的策略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20111713310007 黄山,20111713310043 植柏摘要:谷歌中国在2010年宣布其搜索产品退出中国市场并关闭了中国大陆的服务器,3年后,Google执行董事长施密特动作频频,大有重返中国市场之意。
但是谷歌退出中国已有四年之久,市场份额也早已萎缩至忽略不计,加之之前退出中国大陆时与相关方面闹得很不愉快,谷歌究竟该如何重返这世界最大市场?本文就Google如何重返中国市场作出简要分析并提出一点浅见。
关键词:谷歌中文搜索,重返,中国市场Google在2000年9月12日,在增加简体及繁体中文版本,开始提供全球中文服务。
2006年4月12日时任谷歌全球CEO的施密特在北京宣布Google的中文名字“谷歌”,也代表谷歌正式进入中国。
2010年3月23日,谷歌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中国市场,关闭了中国大陆的服务器。
2012年9月21日谷歌关闭了“本土化产品标杆”——谷歌音乐搜索。
谷歌在中国大陆的搜索产品全面退出,只保留了和两个服务器继续支持中文简体和繁体的搜索。
2013年1月11日,Google执行董事长施密特访问中国北京极客公园创新大会,提出“谷歌重返中国只是技术问题”。
2013年6月6日,施密特在股东大会上宣称“谷歌不会重返中国市场”,因为“持续不断提供审查报告并且监控用户这类事情,是谷歌无法接受的,也是其不愿向中国市场投入更多资源的原因”。
然而就在2013年6月9日,斯诺登事件曝光,全球哗然。
且不说这赤裸裸地“打脸”行为对Google形象有什么影响。
Google亚太区总裁Daniel Alegre就曾表示“Google正快马加鞭,为其新的计划做准备”,因为Google发现“公司无法承担缺席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的代价”。
即使是高傲的谢尔盖·布林也不得不在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商业利润面前转回身子,毕竟到2013年中国网民总数已增长至5.6亿。
中国开放不会因谷歌而收紧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0年第5期
环球时报社评
因为谷歌公司的偏执,刚满4岁的“”在2010年-3月23日,给自己在中国的
历史画了个句号。
这是谷歌的损失,也不可避免地会给中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世界正盯着中国的反应。
西方的宣传机器说,谷歌的离去将造成中国内地竞争机制的缺失,不利于未来西方相关企业迸入中国市场,甚至会影响内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恰好在此前一天,中国美国商会公布了一份调查,称越来越多的外商抱怨中国实行保护主义。
尽管外商所指和谷歌事件无关,但一些西方媒体还是乘机将两件事生拉硬扯到一起
这些担心甚至有意抹黑,并不令中国人意外。
在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误解或误判中国开放政策的类似事情也曾发生过每当中西交往遇到分歧或麻烦时,一些西方媒体就喜
欢往政治上扯,常揣测或假惺惺地议论中国的开放是不是要收紧了。
绝大多数中国人相信,今天中国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因为一家商业公司的不理性选择而关闭.无论从中国人主观愿望,还是国内外客观环境分析,开放的大势都不会逆转。
谷歌退出内
地市场后留下的“蛋糕”也正等着其他国际互联网企业参与分割。
温家宝总理近日对外国企业说:“中国政府会给你们创造机会,也请你们不要失掉机会。
”这是代表中国人民说的真心
语
中国在发展,也在成熟,对谷歌的偏激做法,中国社会不会受其刺激,不会以偏激对偏激。
谷歌事件的处理厘清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政治及道德问题,在中国人当中形成了更广泛的共识,也让外国人看清了中国在什么地方是坚定的,在什么地方是有弹性的,这样的理解有助于减少
中外之间的误判,有助于中外之间今后的合作,避免纠纷。
我们相信,在谷歌事件之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将会有更大的动力,而不是相反;中外合
作的空间将更宽阔,而不是收窄。
也唯有在谷歌之后中国互联网变得更强大,事业更蓬勃,留
在中国发展的公司创利更多,才是中国人对谷歌事件最完整的回答我们坚信,数年之后,后
悔的将是谷歌,而不是中国,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利用外资总量已达到近万亿美元,谷歌在华投资还不到万分之一.中国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超过66万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家进入中国。
谷歌事件只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偶尔溅起的小小浪花,它的出现或许有必然性,但对大潮前行
的方向产生不了丝毫影响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期待西方对中国的主动理解是幼稚的,中国
只能用自己发展和成长的事实,撕裂西方舆论对中国的铁幕。
(刘景耀选自《环球时报》20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