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坡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9.98 KB
- 文档页数:2
台背路基跟路基是一个概念路基(road bed)轨道的基础,它直接承受轨道的重量和轨道传来的机车车辆及其载荷的压力,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分。
它包括路基本体、排水设备和防护加固设施。
路基本体铺设轨道的部分。
它除承受轨道和列车重最以外,还受水流、雨雪、冰冻、风沙的侵袭。
因此,路基本体必须坚实、稳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抵抗各种自然因素的侵害。
路基本体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铺设轨道的路基面高于天然地面,用土石方填筑起来的路基称为路堤(图1 (a));②铺设轨道的路基面低于天然地面,将地面挖开做成的路基称为路堑(图1 (b));③天然地面横向倾斜,路堤的路基面边线与天然地面相交,一侧填筑土石方,一侧开挖的路基称为半路堤(图1(C));④天然地面横向倾斜,路堑路基面的一侧无开挖方的路基称为半路堑(图1(d));⑤天然地面横向倾斜,路基的一部分填方而另一部分挖方构成的路基称为半路堤半路堑(图1 (e));⑥路基的路基面和经过清理后的天然地面齐平,路基无填挖土石方时,称为不填不挖路基(图1(f))。
路基本体最为常见的是路堤和路堑路基面是路基本体中为铺设轨道和确保列车运行而构筑的路面,为了排除路基面上的雨水,设有路拱。
单线路拱呈梯形,一次建成的复线路拱呈三角形,石质或渗水性土壤填筑的路基面为水平状不设路拱。
路基面宽度随铁路等级、轨道类型和土质不同而异,直线地段单线路基面一般为 4.9〜7 m,复线为9.411.1m;曲线地段路基面需要加宽,加宽度最大值为0. 5 m路肩是路基面两侧由道床坡脚至路肩边缘的部分,作为稳定路基,设置信号标志、线路标志和维修线路作业之用。
其宽度一般地段不小于 地段不小于0.4 rn 在线路设计中,路基设计高程用路肩边缘的标高表示,称为路肩高程。
路基基床 指路基面以下受列车动载荷作用和水文、气候变化影响的深度部 分,其厚度为上1.2 m 重载路基为2.5m 。
边坡 用土石方填筑的路堤,两边要有适当坡度,以保持路基稳定,不滑坍。
公路的纵坡度名词解释公路纵坡度:是指路线纵断面上坡度的最大值与路线长度之比。
路线纵坡度为正值,说明公路上的物理量增加了,例如路线长度增加了;路线纵坡度为负值,说明公路上的物理量减少了,例如坡度减小了。
路线的平面曲线方程可以确定出路线的纵坡度;纵坡度是反映路线地形坡度的一个参数;它随着海拔高度、起伏地形的不同而不同。
公路纵坡度:是指公路中线与两侧行车带或路肩边缘线间的最大距离。
坡度:斜面的坡度大小,通常用度数来表示,以a、 b、 c、d、 e等表示。
其中a表示在水平面上,而e表示在垂直面上,如下图所示,为坡度为30度的坡面,水平面是指在我们地球表面上的水平面,那么在斜面上,就有一个实际问题需要考虑: 1、重力的问题,2、土石方工程问题, 3、稳定性问题。
纵坡度:是指公路中线与两侧行车带或路肩边缘线间的最大距离。
公路纵坡度是指路线纵断面上坡度的最大值与路线长度之比。
公路纵坡度是指路线纵断面上坡度的最大值与路线长度之比。
公路纵坡度为正值,说明公路上的物理量增加了,例如路线长度增加了;路线纵坡度为负值,说明公路上的物理量减少了,例如坡度减小了。
路线的平面曲线方程可以确定出路线的纵坡度;纵坡度是反映路线地形坡度的一个参数;它随着海拔高度、起伏地形的不同而不同。
坡度越大纵坡度越大(即坡度越陡),如果沿等高线修筑道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地形平坦。
路基纵向坡度越大,对公路的排水也越不利。
如果路基不加铺垫层,雨水很容易从路基渗入到邻近的沟渠、洼地或河流内,降低道路的抗滑能力和排水能力,这就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
路面纵坡度为零时,路面横向排水的通畅,但由于雨水积在路面上,日久会造成严重的雨蚀。
因此在公路设计中,路面的纵坡度应尽可能小些。
道路纵坡度越大,公路上的物理量越多,不仅平坦地区的物理量增加了,而且山区还出现大量的陡坡、悬崖、隧道、渡槽等特殊路段。
纵坡度的大小取决于下列因素:(一)根据公路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坡度;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三)缩短公路里程;(四)节省运营费用;(五)改善行车条件;(六)增加汽车爬坡的动力性能;(七)采用综合防护措施。
平均纵坡:指在一定长度路段内,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值与该路段的距离之比。
临界车速:汽车的最小稳定速度是满载在路面平整坚实的水平路段上,稳定行驶时的最低速度。
识别距离: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
部分互通式立交: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经济运距:采取调还是借,有个限度距离问题,这个限度距离即所谓经济运距。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横向力系数: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设计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动力因素: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自助和惯性力的能力。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方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测低的单心横坡形式。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服务水平:用各车道平均等待的车辆数表示。
合成坡度: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
上,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所组成的坡度。
匝道:是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地铁车辆段牵出线长度地铁车辆段是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列车的存放、检修和保养等工作。
牵出线是车辆段内的一条重要设施,其长度是地铁车辆段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从牵出线长度、曲线半径、纵坡、道岔、停车线长度、配线设置和安全距离等方面,介绍地铁车辆段牵出线长度。
一、牵出线长度牵出线长度是地铁车辆段中用于停放和检修列车的长度。
在设计中,牵出线长度应根据车辆段内列车数量、车型、班次等因素进行计算。
通常来说,牵出线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能容纳所有检修车辆停放;满足列车班次需求;便于列车进行出入段作业。
二、曲线半径曲线半径是指牵出线或出入库线等线路转折点处的半径。
在设计中,曲线半径应根据线路转弯的角度、车辆长度和转向架等因素进行确定。
通常情况下,曲线半径不应小于列车长度和转向架转弯半径之和的两倍。
三、纵坡纵坡是指牵出线等线路的纵向坡度。
在设计中,纵坡应根据地形条件和车辆性能进行确定。
通常情况下,纵坡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列车行驶安全。
四、道岔道岔是牵出线等线路中的一种重要设施,用于引导列车转向或进入其他线路。
在设计中,道岔应根据列车车型、速度等因素进行选择和设计。
通常情况下,道岔应满足以下要求:转向角度合理;与列车车型匹配;耐磨性能好。
五、停车线长度停车线长度是指牵出线等线路中用于停放列车的长度。
在设计中,停车线长度应根据列车长度、编组方式和停放数量等因素进行计算。
通常情况下,停车线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能容纳所有检修车辆停放;便于列车进行出入段作业。
六、配线设置配线设置是指牵出线等线路中的配套设施,如信号灯、道口报警器等。
在设计中,配线设置应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班次和安全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和设计。
通常情况下,配线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信号灯醒目易见;道口报警器灵敏可靠;配线设置合理,便于操作和维护。
七、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是指牵出线等线路中相邻轨道之间的距离。
在设计中,安全距离应根据列车速度、线路条件和安全标准等因素进行确定。
纵断面设计-纵坡及坡长第一节概述路线纵断面图:沿着公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即为公路的纵断面。
纵断面图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成果,也是公路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把公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准确地定出公路的空间位置。
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公路等级、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综合考虑路基稳定、排水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纵坡的大小、长短、竖曲线半径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
路线纵断面图的构成:纵断面图上由两条主要的线和文字资料两部分构成;(1)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2)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线,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公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两种线形要素所组成。
直线(即均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水平长度及纵坡度表示的。
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坡度的大小,用高差与水平长度之比量度,即路线纵断面图上的标高:(1)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如下: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
第二节纵坡及坡长设计一、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和坡长限制(一)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纵坡大小的取值必须要通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后合理确定。
1.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1)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
(2)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
平均纵坡度计算平均纵坡度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地面高度升降变化的平均值,也就是区域内总升高度与总长度之比。
平均纵坡度的计算对于一些工程项目设计非常重要,例如道路、铁路建设,水库、堤坝的建造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均纵坡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一、平均纵坡度的定义纵坡是指地面相对于水平面升高或降低的高度差,也就是一条线段呈现出上升或下降的曲线。
平均纵坡度是指一段线路或地域内的总升高度与总长度之比,也就是平均每段距离内的升高度。
如果有多段变化,则需要将每一段的纵坡都计算出来,然后求出其平均值。
二、平均纵坡度的计算方法平均纵坡度可以通过手工计算或使用专业软件进行自动计算。
对于小范围的地区或简单的线路,手动计算也是可行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手动计算方法和自动计算方法。
1. 手动计算方法手动计算平均纵坡度需要首先测量两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平均纵坡度:平均纵坡度=Σ高度差/Σ水平距离其中,Σ高度差指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之和,Σ水平距离指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之和。
这个公式需要在每个测量点进行多次计算,最后将每个点之间的平均纵坡度相加,除以总段数,得到区域内的平均纵坡度。
2. 自动计算方法现在,许多专业软件可以用于计算平均纵坡度,这些软件通常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这些软件可以直接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数据,然后计算区域内的平均纵坡度。
这些软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范围区域的计算,并且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
三、平均纵坡度的实际应用平均纵坡度在很多工程项目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下面介绍该参数的一些实际应用。
1. 道路建设平均纵坡度是非常关键的参数,特别是在道路建设过程中。
在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形图计算出平均纵坡度,以确定道路的斜率。
如果纵坡超过了允许极限,则需要适当调整道路的设计,使其适应地形和交通需求。
2. 水库和堤坝建设平均纵坡度也是水库和堤坝建设中的关键参数。
在建造这些结构时,必须在地面上挖掘或堆积大量的土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