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不全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3
药物流产不全保守治疗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临床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不同保守治疗间效果,为药物流产不全病人提供新的治疗方案选择。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门诊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患者85例。
结果:A组(45例)人工周期治疗病人中,成功39例,失败6例,B组(40例)催宫素加益母草治疗病人中,成功26例,失败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治愈率较高,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好,可减少药流不全清宫手术机会。
【关键词】药物流产术;宫腔残留;保守治疗;人工周期【中图分类号】R16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041-02在我国,保守估计每年人工流产的人次数达到1300万之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女性为非意愿妊娠,且年龄有逐渐下降趋势。
对于避孕知识的缺乏及流产危害认知不全,使得许多女性流产次数较多,人工流产作为一种避孕失败终止妊娠的措施,尽管现阶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然有导致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不孕等并发症发生[1]。
药物流产作为一种早期终止妊娠的手段,术后有阴道流血时间长、宫腔残留等不良反应[2]。
对于不全性药物流产有多种处理方法,现回顾本院3年来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比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院门诊行药物流产术,术后出血较少且惧怕清宫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共85例。
入选标准:年龄在18~40岁之间,药物流产后10天复查B超提示宫腔内有不均质回声,直径在2cm以内,考虑药物流产不全,阴道出血量少,无明显药物治疗禁忌症,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1.2 治疗方法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予以戊酸雌二醇1mg,每日1次,口服21天,后10天连用地屈孕酮片10mg,每日2次,行人工周期治疗后,停药月经来潮后复查B超;B组选用米索前列醇0.6mg,口服一次加用催产素20单位静滴或肌肉注射1次,后服用益母草胶囊3粒,每日3次,共7天,用药后复查B超。
药物流产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药物流产与无痛人工流产是目前常见的人工流产方式,两者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各有优劣。
药物流产是通过给予患者口服或阴道给药的方式,使用药物诱导分娩,促使子宫内膜脱落,从而达到流产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和甲氨酸。
药物流产的优点是简单、便捷,不需要切开子宫,不会对子宫造成损伤,适用于早孕和早期妊娠。
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伤害相对较小。
药物流产也有一定的缺点。
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相对较低,有10%~15%的患者会需要采取其他方法进行流产。
部分患者在药物流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
药物流产可能会引起宫缩不规律、持续时间较长,增加出血的风险。
在进行药物流产时需要严密监测,随时准备采取其他干预措施。
与药物流产相比,无痛人工流产是通过输液给予局部麻醉药物,配合手术器械进行流产。
无痛人工流产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创伤小、治疗时间短等优点。
对于孕妇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患者,无痛人工流产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有效避免了药物流产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和并发症。
无痛人工流产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子宫造成一定的损伤,虽然损伤较小,但是仍然可能导致子宫粘连、宫腔变形等不良后果。
无痛人工流产可能会引起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药物流产与无痛人工流产在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各有优劣。
药物流产是相对简单、便捷的方法,适用于早孕和早期妊娠,但是药物流产的成功率较低,且可能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和并发症。
无痛人工流产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对孕妇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患者较为适用,但是仍然可能导致子宫损伤和心理问题。
在选择流产方式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孕周以及个人偏好,由医生与患者共同决策,选择最适合的人工流产方式。
不全流产应用药物和清宫治疗的效果分析湖南省蓝山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425800摘要:目的探究不全流产应用药物治疗与清宫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不全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药物组与清宫组各32例。
给予药物组患者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给予清宫组患者清宫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一周后清宫组痊愈2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药物组痊愈19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
清宫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清宫组1例子宫后屈患者行二次清宫术后痊愈,药物组5例治疗无效患者改行清宫手术后痊愈。
结论药物治疗与清宫治疗均为不全流产的常用方法,药物流产操作简便且无创,但是存在药流不全的缺陷,而采用清宫术更加彻底,临床疗效相对更好。
关键词:不全流产;药物治疗;清宫治疗意外怀孕后行药物流产易导致流产不全,这时候患者会出现持续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将引发宫内感染或继发不孕。
发现流产不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清除残留物,以降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药物治疗与清宫术为临床常用的流产不全治疗方法,两者各有优缺点。
本次研究选择64例不全流产患者,对比分析应用药物治疗与清宫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不全流产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为育龄期妇女,排除严重脏器损伤或者相关药物过敏者。
所有患者均于意外妊娠后服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片配伍治疗,用药后发现不规则阴道出血而来院就诊。
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经过B超检验提示宫腔内均存在残留组织,临床症状包括面色苍白、腹痛、头晕等。
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药物组与清宫组各32例,药物组年龄22至41岁,平均为(31.2±2.5)岁;19例为初次妊娠,13例为再次妊娠。
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符容胜【摘要】目的:比较药物流产不全患者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96例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保守治疗,对照组48例行手术清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阴道止血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止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治疗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治疗在药物流产不全患者治疗中均有显著效果,但手术清宫治疗在阴道止血上更优,值得采纳应用.【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14)013【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药物流产不全;保守治疗;手术清宫治疗【作者】符容胜【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四川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69.42①成都市新都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四川成都 610500First-author’s address:Xindu District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Station of Chengdu City,Chengdu 610500,China药物流产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包括无痛﹑方便及安全等。
在药物流产中,通常会应用到米索前列醇及米非司酮等药物[1]。
虽然药物流产优势明显,但同时也会在部分因素影响下出现药物流产不全的情况。
为了使药物流产不全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本研究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96例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比较药物流产不全患者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96例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经B超检查发现患者子宫内有胚胎组织残留,在服用相关药物后,均出现阴道出血状况,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头晕及脸色苍白等临床症状。
药物流产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药物流产与无痛人工流产是现代妇科临床常用的两种人工流产方式,它们分别通过药物介入和无痛手术来实现终止怀孕的目的。
在临床上,这两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仍然受到争议。
本文旨在对药物流产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参考。
1. 药物流产的治疗效果(1)药物流产是采用药物干预的方式来终止早孕,其治疗成功率一般在95%左右。
药物流产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等,通过干扰孕激素的合成和作用来引发胚胎脱落。
在怀孕49天内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方案,其治疗成功率可达到98%以上。
(2)药物流产的优势在于术前简便、术中无痛苦和出血量少等特点,同时可以减少子宫内膜损伤和宫颈扩张,减少了术后子宫粘连和感染的风险。
(1)药物流产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过多、感染和术后不规则出血等,但其发生率较低且多数可以通过正确的术后护理得到有效控制。
(2)长期随访研究表明,药物流产对子宫和子宫内膜的损伤较小,术后不易出现子宫粘连和宫腔畸形等并发症,因此对妇女的生育功能影响较小。
(1)无痛人工流产是通过局部麻醉和机械刮宫的方式来终止早孕,其治疗成功率一般在98%左右。
(2)无痛人工流产的优势在于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苦和术后康复快的特点,同时由于是手术干预,可以确保彻底清除子宫内的胚胎和胎盘组织,较少术后复发的可能。
2. 无痛人工流产的安全性三、药物流产与无痛人工流产的比较1. 治疗成功率比较药物流产和无痛人工流产的治疗成功率分别在95%和98%左右,但据临床观察,无痛人工流产的治疗效果要稍好于药物流产。
2. 安全性比较药物流产和无痛人工流产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安全性均有所不同。
药物流产在术前简便、术中无痛苦和出血量少等方面优于无痛人工流产,但在术后子宫和子宫内膜的损伤较大,术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也相对增加。
清宫术与药物流产对稽留流产患者临床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清宫术对稽留流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中心卫生院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住院治疗稽留流产90例,采用随机数字原则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月经恢复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观察组宫内残留0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观察组45例采用清宫术治疗。
经阴道b超检查发现已变形的孕囊,将患者送到产科门诊专用手术间,置入无菌窥阴器,发现宫颈口扩张1cm,流产的妊娠物堵塞内口。
碘伏拭子消毒宫颈、阴道,宫颈前唇注射2 ml盐酸利多卡因,单齿钳夹持宫颈前唇固定,在4点、7点位置注射5 ml盐酸利多卡因,行宫颈旁阻滞。
轻探子宫深9 cm,将直径8 mm的吸宫器轻轻探入宫腔底部,开通吸引器,旋转吸刮宫内妊娠物,直至刮宫腔有砂砾样粗糙感。
清除所有残余的妊娠物。
术毕出血少,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取出宫颈钳。
患者耐受整个手术良好,送回复苏室,状态稳定。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流产,第一天晚上9点口服米非司酮50 mg;第二天早上9点服米非司酮50 mg;晚上9点再服米非司酮50 mg;第三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服药前后均禁食2 h。
临床观察患者服用米索前列醇后4~6 h后无论有无排出物或排出物多少,阴道流血多少。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心率、出血情况及子宫收缩等,必要时给予吸氧及建立静脉通道。
2 结果观察组宫内残留0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恢复延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见表1。
3 讨论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指胚胎死亡已2个月以上尚未自然排出者。
对于确已怀孕,胚胎或胎儿在子宫内已死亡但尚未自然排出者,可以诊断为稽留流产。
药物与清宫治疗不全流产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不全流产实施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不全流产患者7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试验组(清宫手术治疗)各36例。
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恢复时间。
结果:试验组患者治愈35例(97.2%),对照组患者治愈32例(88.9%),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试验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d、7.2d,均短于对照组的4.3d、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不全流产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和清宫手术治疗均有良好疗效,其中后者清除彻底,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不全流产;药物治疗;清宫手术;临床价值针对意外妊娠,药物流产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普遍,常用药物包括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表现出操作简单、痛苦小的优点。
与此同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药物流产具有一定的风险,容易造成流产不全,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例如子宫穿孔、细菌感染、宫颈损伤等[1]。
对此,药物治疗对患者的损伤小、痛苦轻,手术治疗则能够彻底清除残余组织,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成为医师和患者的关注重点。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全流产患者72例,纳入时间段为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例。
在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处于20—41岁阶段内,平均(28.6±1.5)岁;阴道流血史4—13天,平均(7.1±0.6)天;出血量在280—610ml之间,平均(385.3±27.5)ml。
在试验组中,患者年龄处于20—40岁阶段内,平均(29.5±1.1)岁;阴道流血史3—15天,平均(7.4±0.8)天;出血量在270—580ml之间,平均(370.5±26.0)ml。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采用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终止早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药物流产组总有效率为91.3%,不全流产率为8.7%,人工流产组总有效率为97.5%,不全流产率为2.5%;人工流产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和量均少于药物治疗组;人工流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
结论:两种流产方法均为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安全、有效、可接受性好,各有利弊,应根据情况结合妇女自身愿望合理选择流产方式终止妊娠。
关键词:药物流产;人工流产;早孕;疗效比较【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62-01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常用的补救措施,但其引起的综合反应给受术者带来很大痛苦,而药物流产的反应很小,更易被人们接受。
为探讨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可接受性以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现就我院妇科门诊行药物流产、人工流产各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门诊收治早孕患者160例,自愿要求人工终止妊娠。
年龄18-36岁,平均23.1岁,停经时间36-60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呈阳性,经妇科检查及b超确诊为正常宫内妊娠,子宫及胎囊大小与停经时间相对照。
血常规、心电图、阴道检查均正常。
随机分为两组,药物流产组80例,人工流产组80例。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体重、孕产史、剖宫产史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药物流产组:晨起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服药后2h进食;距首次服药后12h再次口服25mg;第2天服药同第1天;第3天晨起,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留院观察6h。
人工流产组:按电动负压吸宫术常规手术步骤进行,留院观察1h,术后均常规口服抗生素、促宫缩剂3-5天。
2020年11月第27卷第21期醋酸甲羟孕酮与清宫术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效果比较杨丽丽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非意愿的早期妊娠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因个体差异及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流产不全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不断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如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宫腔内感染、大出血或继发不孕等并发症。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药物流产不全患者分别采用醋酸甲羟孕酮与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药物流产不全患者97例,均为意外妊娠,年龄21~40岁,平均(31.2±2.5)岁,妊娠5~10周,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胚囊已排出,2周后仍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呈阴性或弱阳性,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宫腔内少量强回声,残留组织≤2.5cm2。
所有患者药物流产前已排除全身重要脏器疾病及药物相关禁忌证,常规进行血尿常规、白带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组54例与手术组43例。
1.2 治疗方法 药物组口服醋酸甲羟孕酮10mg,每天1次,连服10天;若阴道出血多,可加服宫血宁胶囊2粒,每天3次,共3天;无效时可随时手术清宫。
手术组则常规行清宫术,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中无菌操作,使用吸管吸出或钳刮术刮出残留物,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后阴道出血停止时间。
即阴道出血停止,彩色多普勒提示宫腔内无残留为治愈;宫腔内仍有残留,阴道还有不规则出血,则为无效。
2 结果阴道止血时间:药物组(5.3±1.1)天,手术组(2.4±1.1)天;治愈:药物组50例(92.6%),手术组41例(95.3%);药物组阴道止血时间明显长于手术组,治愈率低于手术组。
药物组阴道出血较多2例(3.7%),中途转为清宫术;另2例(3.7%)月经复潮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仍有残留,予以清宫术。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临床效果比较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因早孕需终止妊娠的早孕女性113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药物流产使用口服的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研究组实施人工流产使用负压吸引术,比较两组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及流产效果。
结果:研究组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完全流产54(91.53%)例,效果优于对照组完全流产41(75.93%)例,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
结论:人工流产终止早孕效果更好,安全率更高。
【关键词】药物流产;人工流产;终止早孕;效果临床常见的流产方式可分为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两种[1]。
其中药物流产主要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而人工流产主要使用负压吸引术进行流产,为进一步研究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效果,本研究主要将接受终止早孕的113例女性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因早孕需终止妊娠的早孕女性113例,根据不同流产方法,分为研究组(59例)与对照组(54例),研究组患者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6.3±6.8)岁,停经时间均在35-49d;对照组患者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5.4±7.2)岁,停经时间均36-48d。
比较两组年龄、停经时间等基线资料无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药物流产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患者在第一天早晨需口服50mg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40365,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2个小时后再服25mg米非司酮;第二天早口服米非司酮50mg,晚口服米非司酮25mg;第三天早晨需口服0.6mg米索前列醇(国药准字H20073696,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服药前后需空腹2小时,留院观察7小时。
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与常规清宫术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常规清宫术治疗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口服安宫黄体酮加用益母草颗粒冲剂,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宫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感染发生率、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宫腔内异常回声消失例数。
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945%,与对照组的9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感染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及宫腔内异常回声消失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采取保守治疗疗效确切,可促使残留物短时间内排出,避免了清宫术,减少了手术本身和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保守治疗;清宫术;药物流产;蜕膜残留【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386-02前言药物流产是指怀孕35~49d不须手术,采用药物终止妊娠的方法,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蜕膜残留等问题[1]。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保守治疗与常规清宫术治疗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的临床疗效差异,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自愿行药物流产;②经超声检查证实宫腔内少量蜕膜残留;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
研究组年龄22~32岁、平均(263±71)岁,孕37~48d,平均(401±23)d;对照组年龄23~32岁、平均(269±77)岁,孕35~49d,平均(402±24)d。
药物流产不全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总结药物流产不全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治疗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清宫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4.5±1.2)d 明显长于对照组(2.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2.50%低于对照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保守治疗与清宫手术治疗均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清宫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标签:药物流产不全;保守治疗;手术清宫治疗
药物流产指的是口服米非司酮片加米索前列醇药物终止早期妊娠。
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广受大家欢迎[1]。
在怀孕早期不需手术,而用打针或服药的方法达到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是近20年来的最新发展。
目前常用的药物是米非司酮片加米索前列醇[2],前者能使子宫蜕膜变性坏死、宫颈软化,后者使子宫收缩,促使胚胎排出。
药物流产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不乏有部分患者药物流产不全[3]。
现将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在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15~38岁,平均(26.8±1.2)岁;阴道流血时间5~8 d,平均(6.1±1.4)d。
对照组年龄17~35岁,平均(26.5±1.3)岁;阴道流血时间5~8 d,平均(6.2±1.2)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入组患者均在早孕期选择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用药后阴道有流血现象,伴有脸色苍白、头晕等症状。
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B超提示子宫内有残余组织。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前3 d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之后连续7 d 应用安宫黄体酮片,1次/d,10 mg/次。
若上述用药后阴道仍有出血,且B超检查子宫仍有残余组织则转为手术清宫,术后3 d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清宫治疗,术后3 d应用抗生素治疗。
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B超检查子宫内是否有残余组织,患者阴道停止流血,B超提示子宫无残余组织时可判定为治愈。
同时记录所有患者阴道流血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4.5±1.2)d明显长于对照组(2.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34,P<0.05);观察组治愈率92.50%低于对照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药物流产适用于终止7周以内的妊娠,就是使用药物使身体内的孕酮活力下降而引起流产,再通过药物使子宫发生强烈收缩,迫使怀孕组织排出体外的过程[4]。
这个过程中子宫收缩会疼痛,一般是可以忍受的。
常用的米非司酮片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可起到诱导流产、终止早孕的作用,单独应用有效率为65%~85%[5],而与米索前列醇片合用,其成功率可高达95%以上。
它适用于停经49 d以内、尿妊娠试验为阳性的孕妇,孕期愈短,效果愈好。
但禁用于伴有哮喘、痉挛性支气管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青光眼与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
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一样,流产后要做好个人卫生保健,注意保持局部清洁,每天清洗外阴,使用清洁的卫生巾[6]。
药物流产的优点在于应用方便,可在家服药,不做手术,痛苦小,效果可靠,可以避免手术流产的疼痛及发生某些并发症,同时达到有孕止孕、无孕催经的目的。
其缺点在于部分患者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较长,少数人可能流产不全仍需手术清宫。
药物流产不全是药流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0.5%-2%[7]。
这与技术水平的关系很大,其不全流产及失败率比器械性人工流产术高。
药物流产不全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精神因素、药物质量、子宫收缩、子宫位置等多种原因。
临床对于这类药物流产不全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治疗两种治疗手段,保守治疗对患者无损伤,但同样面临清除不彻底的风险。
而手术清宫与保守治疗相比,治愈率及安全性较高,但手术清宫过程伴随的痛苦往往是患者难以承受的,同时手术操作时还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出血量增加、盆腔感染及子宫内膜炎等,严重者会引发不孕。
对于一些已发生感染的患者手术清宫无疑加重了感染。
因此说两种治疗手段各有利弊,本组研究发现对于药物流产不全的患者手术清宫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能显著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同时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保守治疗和手术清宫治疗对药物流产不全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前者治愈率高于后者,且有效缩短了阴道止血时间,所以说,在阴道出血较少时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反之则宜选择手术清宫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刘艳华.药物流产不全的保守治疗4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5):108-109.
[2]孙莉清.药物流产不全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2,7(7):26.
[3]周艳琴,张凤琴.1600例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原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9):1023-1025.
[4]杨香菊.药物流产不全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120-122.
[5]马伟红.药物流产不全保守治疗与手术清宫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484-486.
[6]刘晓明.2种方法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3):2545-2546.
[7]姜虹,赵颖.清宫治疗药物流产不全42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8(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