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科护理_评估的方法与
- 格式:ppt
- 大小:800.00 KB
- 文档页数:7
骨科护理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骨科护理是医院中重要的专科护理领域之一,负责对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护理工作。
骨科护理质量控制是确保患者在骨科治疗过程中获得高质量护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二、目的和范围骨科护理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本标准适合于所有从事骨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和医务人员。
三、质量控制指标1. 骨科护理评估: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全面的骨科护理评估,包括疼痛评估、功能评估、皮肤评估等。
2. 骨科护理计划:根据骨科护理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骨科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和措施。
3. 骨科手术护理:对于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护士应提供专业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4. 骨科伤口护理:护士应进行规范的骨科伤口护理,包括伤口清洁、更换敷料、预防感染等。
5. 骨科疼痛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骨科疼痛管理方案,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6. 骨科康复护理:护士应积极参预骨科康复护理工作,包括活动训练、功能恢复等,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7. 骨科护理文书记录: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骨科护理相关信息,包括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患者反应等,确保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四、质量控制流程1. 设定质量目标:医院应设定骨科护理质量目标,如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
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医院应制定骨科护理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护士和医务人员应按照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认真执行骨科护理工作,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4. 监测和评估:医院应定期对骨科护理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如通过抽样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5. 改进措施:医院应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开展培训、优化工作流程等,提高骨科护理质量。
五、质量控制保障措施1. 护士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骨科护理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骨关节患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监测与分析刘巧梨;黄天雯;陈晓玲;桂自珍;钟盈;倪杰;李娜【摘要】目的了解骨关节患者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并进行监测,为骨关节专科患者的标准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6年1-12月住院的635例骨关节患者的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指标、专科并发症护理干预指标、护理记录合格率指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监测并分析.结果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指标中伤口出血观察及时率98.00%,负压引流观察及时率99.00%,局部血循环监测及时率100%;专科并发症护理干预指标中体位舒适安全合格率93.35%,体位转移安全合格率95.30%,疼痛干预有效率96.50%,管道护理合格率98.00%,特殊行为训练有效率97.30%,功能锻炼依从性有效率95.50%,特殊治疗护理合格率100.00%,专科药物使用合格率98.20%;护理记录合格率97.50%;患者满意度98.70%;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伤口感染,5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2例术后髋关节脱位,护士均能及时发现,经积极治疗与护理,专科并发症均治愈.结论对635例患者的专科护理质量通过专科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监测,能够指导专科护理干预与质量控制,护士从过程质量入手,通过细致、全面的病情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及时预防与发现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8(033)022【总页数】3页(P2066-2068)【关键词】骨关节;质量指标;结果评价;专科护理【作者】刘巧梨;黄天雯;陈晓玲;桂自珍;钟盈;倪杰;李娜【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专科护理质量是评价医院护理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评价指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1],为了加强专科护理质量建设,我们研究制定了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
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骨科手术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项常见的手术。
骨科专科护士作为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的重要团队成员,必须具备丰富和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手术顺利、安全及效果良好。
因此,构建适合骨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
本文旨在对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骨科专科护士职业特点与能力需求骨科专科护士是在骨科领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员,需要充分掌握骨科临床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都与常规疾病有一定的不同,需要骨科专科护士具备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
除了具备必要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外,骨科专科护士还需要具备以下特征和能力:1.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2.注重团队合作和精准配合3.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4.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致力于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基于以上特点和需求,可以将骨科专科护士的能力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技能:掌握骨科患者的护理技能、疼痛评估和管理技能、伤口护理和皮肤护理等。
2.卫生管理:了解骨科病房的管理和卫生要求、维护骨科设备和机器等。
3.沟通协调: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协商如患者康复护理方面的工作和指导等。
4.教育促进: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其日常生活中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等。
5.文献检索:针对不同病情状态下的医疗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和学习,为患者康复提供最佳的服务。
二、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骨科专科护士的职业特点和能力需求而建立的现代管理理念。
其目的是为了评估护士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同时为其职业生涯提供相应的发展规划,使其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医疗环境和临床工作需求。
1.护理技能1.1 对于不同骨科疾病的护理,护理方案的制定、执行和整理1.2 临床护理技能的技巧和操作能力,包括:(1)针灸理疗与按摩技能;(2)口腔护理;(3)注射和静脉输入;(4)疼痛评估和管理技能;(5)伤口护理和皮肤护理;(6)麻醉药物的管理与掌握;(7)对患者的巡视和监控。
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骨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并作自我介绍,以提高病人的就医体验。
2.讲解并签署医患合约,明确双方权利和责任。
3.护送患者到病房,安置舒适体位,确保患者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4.介绍床位医生、护士长等相关人员,让患者了解医护人员的身份和职责。
5.病区环境介绍,包括物品放置、标本留置处等,让患者了解病区的设施和规定。
6.向患者介绍呼叫铃和床边护栏等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7.向患者讲解相关请假陪探制度,让患者了解就医期间的规定和限制。
8.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9.评估有压疮、跌倒、坠床等高危患者有警示标识并讲解相关安全知识,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
术前护理1.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及时评估并掌握患者的护理问题并有相应措施,及时报告并记录危急值,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
2.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有相应的干预措施,让患者在手术前保持平静和放松。
3.符合护理常规要求,石膏和牵引固定体位正确、舒适,确保患者在手术前的身体状况得到良好的保障。
4.按护理常规和医嘱要求指导饮食,患者知晓,确保手术前的营养和饮食得到合理的安排。
5.练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咳嗽咳痰、功能锻炼(根据病种指导),患者了解并掌握练目的和方法,帮助患者在手术后更快地康复。
6.按护理常规皮肤准备,胃肠道准备,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和术日晨准备(取下义齿、首饰、眼镜等,更换清洁病员服,排空膀胱),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
7.护士确认术前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核对病人、病历和腕带,送患者离开病房,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
术后护理1.按护理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情况、患肢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有动态观察记录,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及时的观察和记录。
2.各种管道通畅、标识清楚、妥善固定,引流量记录准确,确保患者的引流管得到妥善的护理。
断指再植术患者护理常规一.评估(一)全身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等)。
(2)评估患者一般资料、现病史、有无外伤史、既往病史、过敏史。
(3)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二)专科评估(1)评估患者手部受伤情况,如手指离断程度、出血、伤口污染程度等。
(2)评估断指血循环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肿胀的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以何种方式保存与患者一同送来,并记录。
(3)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情况,了解手部以外身体其他部位有无损伤。
(4)评估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性质。
(5)评估有无并发症症状:出血、感染、创伤性休克等。
(三)心理社会支持评估:评估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
二.术前护理(一)开放性损伤的护理(1)断指的保藏:置于低温(0~4℃)干燥保存。
(2)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3)固定患肢,抬高。
(二)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指导术前、术后配合知识。
(3)调整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期望值。
(4)耐心解答问题,消除不良心理。
(5)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热情详细地介绍医疗环境及医护人员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使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疼痛护理(1)抬高患肢,患肢维持在功能位或保持在固定位置略高于心脏水平10~15cm。
(2)必要时予镇痛剂缓解疼痛。
(3)指导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巧。
(四)生活护理:协助生活护理,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
(五)术前准备(1)解释手术的方式、麻醉方式、手术前后配合事项及目的、术后常见不适的预防及处理。
(2)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佩戴手腕带,备皮,清洁,术前禁食8~12h、禁水4~6h。
(3)戒烟。
三.术日护理。
骨科康复指导专科护理知识1. 前言骨科康复指导是专科护士在骨科康复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项工作。
通过提供专业知识和指导,护士可以帮助骨科患者恢复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骨科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常见的骨科康复问题和护理措施。
2. 骨科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骨科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综合性和定期评估。
个体化意味着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来制定康复计划和指导内容。
每个骨科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化的指导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综合性指的是康复指导应该涵盖不同方面,包括运动康复、药物治疗、营养指导等。
综合性的康复指导可以促进患者全面而有效地康复。
定期评估是指护士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指导计划。
这可以确保康复指导的持续有效性,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3. 骨科康复指导的方法骨科康复指导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口头指导、书面教育和示范。
口头指导是指护士通过口头交流来向患者提供康复指导。
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康复知识,解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
书面教育是指护士通过书面材料向患者提供康复指导。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康复指导手册、宣传册等。
书面教育可以让患者在离开医院后继续学习和参考,加深对康复知识的理解。
示范是指护士通过实际操作来向患者展示康复技巧和动作。
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模仿康复动作,提高康复效果。
4. 常见的骨科康复问题和护理措施4.1 关节活动度恢复不良关节活动度恢复不良是骨科康复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按照康复医师的指导进行关节运动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使用辅助器具,如支具和牵引装置,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配合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
4.2 疼痛管理疼痛是骨科患者常常面临的问题。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护理措施来管理患者的疼痛:•配合药物治疗,如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物理治疗手段,如热敷和冷敷;•提供心理支持,如倾听患者的疼痛感受和情绪需求。
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价要素完全达到3分大部分达到2分小部分达到1分未达到0分预防足1、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2、患者掌握踝泵锻炼,有护嘱。
3、瘫痪病人使用防垂足板。
正确摆放体位4、髋关节疾病及股骨颈骨折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5、脊髓损伤患者:屈曲型骨折者保持颈部过伸位;伸展型患者骨折保持颈部中立位。
6、颈椎病患者:睡眠时注意保持脊柱平直,轴线翻身。
7、胸腰椎骨折患者: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平直,轴线翻身。
8、膝关节疾病患者:患侧膝屈曲15度-20度,膝下垫软枕。
防范静脉栓塞9、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微屈15度,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
10、肢体使用周期充气循环泵。
11、患者掌握踝泵锻炼,饮水2000ML/天。
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
12、避免患肢静脉穿刺。
鉴别外周循环情况。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13、发现患髋突然出现谭响,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
14、术后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度)。
离床坐,保持身体与患肢角度大于90度。
持有效牵引15、下肢牵引:抬高床尾15度-30度;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的长轴一致。
16、颅骨牵引:去枕或根据医嘱颈背部垫薄枕,抬高床头15-20CM。
17、针眼处清洁,用碘伏换药,1次/天。
18、颅骨牵引:注意呼吸,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成一直线19、患者掌握肢体功能锻炼方法。
20、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加减。
断肢再肢管理2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22、再植侧肢体石膏托或夹板放置在功能位制动,静脉回流欠佳可抬高,动脉供血不足放平肢体。
23、保持室温24-28度。
24、严禁按摩与热敷患肢。
避免患肢受压。
25、禁烟、限制探视人员。
饮食指导。
腓总神经损伤护理26、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包扎不宜过紧。
27、患者掌握足趾、踝泵、股四头肌舒缩锻炼。
28、评估患者皮温、颜色、足趾A搏动情况,肢体肿胀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发现患者足部不能背伸或乏力、肌麻痹等及时报告医生。
骨科护理要点
1. 患者评估
- 对骨科患者进行详细的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
- 注意患者的疼痛水平、活动能力、肢体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术后护理
- 骨科患者在手术后需要特别的护理和观察。
- 关注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避免感染和出血。
- 确保患者正确使用石膏或外科支架,并监测相关的并发症。
- 帮助患者进行合适的康复运动和理疗。
3. 疼痛管理
- 骨科病患常常有疼痛感,需要及时有效的疼痛管理。
-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
- 教育患者关于疼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 皮肤护理
- 由于骨科患者经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或固定不动,皮肤护理非
常重要。
- 帮助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损伤和感染。
- 定期翻身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减少压力溃疡的发生。
5. 饮食管理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式,为骨科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 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的恢复。
- 避免摄入过多的盐、糖和脂肪,控制体重。
6. 患者教育
-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骨科护理知识和技巧。
- 解答患者关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问题。
-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护理和康复计划。
以上是骨科护理的要点,每位护理人员都应该在工作中尽力做到,以确保骨科患者获得安全和有效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