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格式:ppt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17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名词解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指缺乏蛋白质和能量的一种营养不良病,它通常会出现在营养不良地区、自然灾害和战争等人口密集等特定时期。
在PEM的状态下,人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PEM主要是由于缺乏优质蛋白质和能量,人体的蛋白质代谢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身体蛋白质消耗过多。
这会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地消化和吸收食物,身体组织变得脆弱和脆弱,导致免疫力下降。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身体贫血、消瘦和神经系统影响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尤其是对于儿童,PEM会导致身体矮小、智力发育不良和身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长时间地PEM甚至可能影响到成年时期的身体健康。
预防PEM通常需要通过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来提高饮食质量。
营养教育和卫生教育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平衡饮食,并提供能够预防PEM等营养不良疾病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在PEM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常常需要医生和营养师的干预,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供高蛋白、高能量和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治疗方法来纠正不良状况。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与分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与分类1. 介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不良状况,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们。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亲爱的何医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简称“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质摄入不足”。
主要因蛋白质或总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引起,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严重营养不良已显著减少,肥胖儿明显增多。
但轻度营养不良仍较常见,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中仍可见到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例,全社会应予关怀。
■病因1) 饮食不当:例如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适当食物;骤然断奶后添加辅食不能为婴儿适应;人工喂养时代乳品调配过稀或量过少;长期偏食、摄入不足诱发营养不良。
2) 疾病引起:常见迁延性腹泻,急慢性传染病等,反复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及先天性畸形等,使摄入、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或消耗过多。
3) 先天不足:早产、双胎、多胎需要营养相对多,因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导致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同时缺乏总热量及蛋白质,二者缺乏的程度可不平行,因而临床表现亦有差异。
营养不良分为消瘦型及水肿型两类,消瘦型以总热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又称为能量营养不良;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而总热量接近需要量,又称蛋白质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单纯谷粉喂养的小儿,轻者表现虚肿,重者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夸希奥科综合征,泥膏样体质是营养不良性水肿的一种特殊类型。
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以后逐渐消瘦、体格生长发育减慢、甚至停顿。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多皱、弹性减低。
头发枯黄易折断、脱落。
肌肉松弛或萎缩,肌张力低下,可出现腹胀或舟状腹。
常伴贫血,可为营养性混合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维生素A缺乏,亦可见微量元素铁、锌等缺乏表现。
严重者全身皮下脂肪消失呈皮包骨样,貌似老人。
由于机体反应性差,重症合并感染时,反而无明显反应如发热、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易于漏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题库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摄入的能量和蛋白质不足以满足正常生理和代谢的需要。
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参与了细胞的合成、修复和调节,同时提供能量供给。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功能异常,影响身体健康。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不足、能量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和营养不良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
在发达国家,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通常出现在疾病、恶性肿瘤和长期限制性饮食等情况下。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以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首先,由于能量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乏力、虚弱等症状。
其次,蛋白质不足会导致肌肉的萎缩和功能受损,造成压疮、肌无力、肌肉颤动等症状。
另外,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引发心脏病、消化不良、神经功能障碍等疾病。
预防和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需要综合措施。
首先,饮食中应合理摄取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有禽肉、鱼类、奶制品、豆类和坚果等。
同时,增加摄入热量的食物,如米面类、油脂和糖类也是重要的途径。
其次,对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给予外源性蛋白质和能量的营养支持,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功能。
此外,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改善病情,同时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
总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营养障碍。
它会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包括体重下降、肌无力、免疫功能低下等。
预防和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需要改善饮食结构,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同时适当给予营养支持。
希望随着营养学的进步,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疾病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英文名】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缩写】【别名】energy-protein malnutrition;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ICD号】E46【概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疾病因素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临床上表现为消瘦(marasmus)和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kwashiorkor)。
消瘦是由于长期在膳食中缺乏热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的结果,或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有障碍所引起。
此型以能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
恶性营养不良则表现为膳食中蛋白质缺乏突出,而热能的供应还是够的,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水肿。
但大多数患者是介于两者之间,轻型的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忽视,它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易患病又不易康复。
【流行病学】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在不发达国家发病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自然灾害与战争时期,食品和粮食供应不足时发病率更高,是影响小儿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之一。
本病各年龄人群都可发生,但以婴幼儿为多见。
继发性营养不良则多为疾病所诱发。
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中,以及年长儿童和成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
据统计住院病人中发病率可达28%~80%。
【病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因严重蛋白质缺乏和(或)严重能量摄入不足引起。
原因有以下几种:①摄入不足:饥荒、战争或经济落后造成食品匮乏或不平衡。
精神失常、神经性厌食和上消化道梗阻等疾病病人不能如常人正常摄食。
②消化吸收不良:伴发于其他疾病的顽固而长期的呕吐、腹泻及消化吸收障碍。
③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不足:多见于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瘤、结核、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均增加体内各种营养物质消耗,若补充不足也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1. 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类食品喂养等。
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 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 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
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
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体温偏低脉细无力。
营养不良的名词解释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营养物质不足或者消耗过多导致身体无法正常维持生理功能而出现的一种疾病状态。
营养不良可以分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两种类型。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摄入的蛋白质和能量不足以满足身体正常的生理需要,导致身体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如体重下降、肌肉萎缩、水肿、消化道问题等。
在儿童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影响其身高和智力发展。
微量元素缺乏是指人体摄取的某些微量元素(如铁、锌、碘等)不足以满足身体正常代谢所需,从而引起一系列疾病。
例如,铁缺乏会导致贫血;碘缺乏会影响甲状腺功能;锌缺乏会影响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
营养不良通常与贫困、饮食习惯不良、疾病等因素有关。
预防营养不良的方法包括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量、提高卫生水平等。
对于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包括补充蛋白质和能量以及微量元素的摄入。
营养性疾病--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PEM)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
2.消化吸收障碍。
3.需要量增多。
4.消耗量过大。
二、病理生理1.新陈代谢异常(1)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当血清总蛋白低于40g/L、白蛋白低于20g/L时即发生全身低蛋白水肿。
(2)脂肪代谢,机体动员脂肪以维持必要的能量消耗血清胆固醇下降,出现肝脂肪浸润及变性。
(3)碳水化合物代谢,常出现血糖偏低,易发生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
(4)水盐代谢失常:由于脂肪大量消耗,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剧而呈现水肿。
PEM时ATP合成减少可影响细胞膜上钠钾ATP酶的运转,钠在细胞内潴留,细胞外液一般为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5)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2.系统功能低下(1)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调,致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
(2)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
(3)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而尿比重下降。
(4)精神抑郁但时有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条件反射不易建立。
(5)非特异性(如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白细胞吞噬功能、补体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
(6)患儿结核菌素、植物血凝素等皮肤试验可呈阴性。
(7)IgG2和(或)IgG4缺陷和T细胞亚群改变等常见。
三、临床表现1.体重不增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2.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
3.随着病程的进展,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渐加重。
4.部分小儿可因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浮肿。
四、实验室检查1.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突出的表现,但不够灵敏。
2.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血清氨基酸、多种血清酶活性、血糖、胆固醇和微量元素等均降低,生长激素水平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