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631.86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5℃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2.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 ,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B .4.5m/sC .5m/sD .6m/s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速度为v 1,后三分之二的路程速度为v 2,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122v v + B .1223+v v C .121232v v v v +D .121232v v v v +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3s 时甲在乙的后方℃0~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只有℃℃正确D .℃℃℃℃都正确5.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B.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则可测出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C.测量BC段的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开始滑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出v BC>v AC>v AB D.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方便测量时间6.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B.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从斜面释放滚下D.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7.如图为百米赛跑比赛场景,第1跑道的小华前半程用时8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终点裁判员采用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对成绩排名B.小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7.1m/sC.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D.终点裁判员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同学们赛跑时间比实际偏长8.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量出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2.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
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3.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将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到达位置B和位置C,记录下小车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及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 AB为40.0cm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C.根据图示测量数据,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在BC段的平均速度4.如图是小亮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拍摄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0cmC.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D.小华在测量AF之间距离时,连续测量三次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1.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 cm/sB 9 cm/sC 8 cm/sD. 7 cm/s3.一架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s内通过3m,第2s内通过6m,第3s内通过9m…则有( )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m/s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C.雪橇前2s的平均速度是4.5m/sD.雪橇的平均速度是4.5m/s4.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d四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小于3米,则(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B.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bC.甲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c5.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3)若图中停表每格表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6.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C.5~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D.2~5s内,小车运动了2m7.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s.从频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8.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cm.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9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________cm/s10.(襄阳中考)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11.(乌鲁木齐中考)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停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1.A2.B3. C4. D5. 刻度尺 秒表 t s v =0.1 0.12 速度越来越快 6. B7. 匀速 1.80 0.98. 60.00 20 0.99. 刻度尺 秒表 310. ts v = 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11. 时间 大 大 0.25 7。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物体在前一半运动时间内的速度是20 m/s,后一半运动时间内的速度是30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 m/s B.24 m/sC.25 m/s D.30 m/s2.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10m,第2s内通过10m,第3s内通过10m,则这辆小车()A.在第1s内速度保持10米/秒B.在第2s内路程和时间成正比C.在这3s内路程和速度成正比D.在这3s内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3.心电图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我们根据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如图所示。
若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20mm/s B.乙的心率为75次/minC.甲的心率比乙的心率快D.甲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为0.8s4.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m.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0 km/h B.60 km/h C.90 km/h D.120 km/h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0~4s时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C.0~3s时甲比乙的平均速度大D.0~2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6.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
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7.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平均速度的测量1.测量人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时,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小红旗,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
2.为了测量小车通过斜面的平均速度,对斜面的选择和安装,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A.选择较短的斜面,且保持较陡的坡度B.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陡的坡度C.选择较短的斜面,且保持较缓的坡度D.选择较长的斜面,且保持较缓的坡度3.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如图所示,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时间t/s 3.2 5.3 6.89.2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
(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2)该实验测量的原理是______(3)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______6.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AC=1.2m,B是AC中点,小车从A到B时间为2s,A到C时间为3s(1)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相应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2)AB段、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______m/s,______m/s。
由此看出,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______7.(深圳中考)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用的时间为2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______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基础练习)实验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答案】C【解析】解:百米全程用时:t=t1+t2=6s+8s=14s;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00m14s≈7.1m/s。
故选:C。
2.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1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20km/h B.4m/s C.2m/s D.10km/h【答案】B【解析】解:王海通过的路程s=1km=1000m,运动时间t=4min=240s,王海的平均速度:v=st =1000m240s≈4m/s=14.4km/h。
故选:B。
3.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若某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又以同方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则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4.4m/s B.15.4m/s C.14.33m/s D.14.66m/s【答案】A【解析】解:设全程为s,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由v=st 可得,所用时间:t1=13sv1=s3×12m/s;又以同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所用时间:t2=23sv2 =2s3×16m/s;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st1t2=ss3×12m/s2s3×16m/s=14.4m/s。
故选:A。
4.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且v=3v1,则v1与v2的比值是( )A.1:5B.1:3C.2:1D.1:2【答案】A【解析】解:设前一半时间为t由v=st 可得,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1=v1t;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2=v2t;全程的平均速度:v=s1s22t =v1t v2t2t=v1v22;由v=3v1可得:v1v22=3v1解得:v1v2=1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AC的长度为8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
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在小车下滑过程中()A.以金属片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cm/sC.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2.如图,小明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发现纸维下落较快,时间测量的精确程度不高,下列四种提高测量精确程度的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是()A.减小锥角B.降低下落高度C.用同一纸锥进行多次实验,用秒表测量每次的下落时间,最后取平均值D.用多块秒表同时测量某一纸锥的一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3.P、Q是长直路面上的两地,P、Q两地相距1500m。
现有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同向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是甲、乙二人骑自行车运动的s—t图像,则运动2min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740m,甲距Q点600mB.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260m,甲距P点360mC.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260m,甲距P点900mD.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740m,甲距Q点2100m4.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B.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C.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D.用sv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5.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B.他在冲线时的瞬时速度可能大于10m/sC.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D.他在百米内的任何一个瞬时速度为10m/s6.某同学放学后慢跑回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2m/s,后半程加快步伐,平均速度为3m/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2.2m/s B.2.3m/s C.2.4m/s D.2.5m/s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若路程1s段的平均速度为1v,路程2s段的平均速度为2v,路程3s段的平均速度为3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 3的时间t 3,可以使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 点时停止计时 C .可以用1122v v v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D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2s 的时间2t ,可以将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车头到达B 点时停止计时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看出甲比乙运动得快B .第5s 时甲乙相遇C .乙一直以5m/s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的速度为15m/s9.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6s 内通过30m 路程,则它在第2s 的速度是A .18km/hB .5km/hC .18m/sD .15m/s10.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 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1.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3.一架雪橇沿山坡滑下,第1s内通过3m,第2s内通过6m,第3s内通过9m…则有( )
A.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3m/s
B.雪橇做变速直线运动,但每秒内的平均速度都是3 m/s
C.雪橇前2s的平均速度是4.5m/s
D.雪橇的平均速度是4.5m/s
4.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d四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小于3米,则( )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b
C.甲的st图象可能为图线c
5.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3)若图中停表每格表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6.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5~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
D.2~5s内,小车运动了2m
7.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s.从频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8.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cm.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
9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气泡上升的速度为________cm/s
10.(襄阳中考)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11.(乌鲁木齐中考)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停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
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
1.A
2.B
3. C
4. D
5. 刻度尺 秒表 t s v =
0.1 0.12 速度越来越快 6. B
7. 匀速 1.80 0.9
8. 60.00 20 0.9
9. 刻度尺 秒表 3
10. t
s v = 改变高度时,没有控制长度一定(或路程不同,不能只通过时间比较运动快慢) 11. 时间
大 大 0.2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