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先期的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881.00 KB
- 文档页数:11
【名医效方:月经不调、先期、后期】一、月经不调1. 育肾培元方【方源】蔡小荪效验方【组成用法】云茯苓12g 生熟地各10g 仙茅10g 仙灵脾12g 鹿角霜10g 女贞子10g 紫石英12g 巴戟肉10g 麦冬12g 山萸肉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育肾培元,助阳益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基础体温单相或双相不典型者,本症一般用于月经中期,苔薄或边有齿印,脉细或平。
【加减应用】若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黄芪、当归,兼阴虚者加炙龟板;腰酸者加杜仲、川断、狗脊;目眩者加枸杞子;大便不爽者加苁蓉、麻仁;大便不实者加菟丝子;白带较多者加蛇床子、海螵蛸;肝肾虚损、下元衰惫者加紫河车。
2.育肾通络方【方源】蔡小荪效验方【组成用法】云茯苓12g 大生地10g 怀牛膝10g 路路通10g 公丁香2.5g 制黄精12g 麦冬10g 仙灵脾12g 石楠叶10g 降香片3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育肾填精,助阳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基础体温单相或双相不典型,苔薄,质微红,脉细者。
【加减应用】若络道阻塞者,加当归、川芎、皂角刺、山甲片;寒滞者加桂枝;痰湿阻滞者加制南星、白芥子、月季花。
3.疏肝解郁养血方【方源】王云铭效验方【组成用法】当归15g 白芍15g 熟地黄15g 菟丝子20g 干山药15g 茯苓9g 炒芥穗6g 柴胡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疏肝解郁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肝气郁滞之证。
症见经期先后不定,量或多或少,经前小腹两侧痛,经行不畅,情志抑郁,善太息,口苦,脉象弦涩者。
4.调经Ⅰ号方【方源】刘云鹏效验方【组成用法】柴胡9g 香附12g 郁金9g 当归9g 白芍9g 白术9g 云苓9g 甘草6g 川芎9g 益母草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疏肝扶脾,行气活血调经。
治疗肝郁脾虚、气血失调所致的月经病。
多用于经前诸证,以胸乳胀痛为主者。
刘俊主任运用养阴清热法治疗月经先期经验总结申婕发布时间:2023-05-16T01:33:13.218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8期作者:申婕[导读] 月经先期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7-14天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0摘要:月经先期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7-14天,连续2个月经周期及以上。
刘俊主任从事妇科临床多年,认为月经先期病机以阴虚血热为主,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以致月经提前,治疗上重在养阴清热。
该文总结刘俊主任运用养阴清热法治疗月经先期临床经验。
关键词:月经先期;养阴清热;经验总结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比正常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并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的月经病。
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1]刘俊主任为贵州省中医名医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妇科名师。
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妇科临床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中对于月经先期有其独特的见解,认为该病反复难愈,若伴有经量增多,可发展为崩漏,甚者引起不孕、流产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治疗该病对保障妇女健康至关重要。
本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原则,按其证候属性,个性化治疗,临床中运用养阴清热法治疗月经先期临床疗效显著。
笔者师承刘俊主任,有幸随刘俊老师坐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月经先期经验分享如下。
一、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早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就有了“经一月再见”的录载。
而“先期”二字则首见于宋代陈自明撰著的《妇人大全良方》中,书中提出了“阳太过则先期而至”的病机。
通过归纳前人对本病病因病机的分析,重点在于“热、虚、瘀”三个方面。
在《丹溪心法》中指出:“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傅青主女科》亦云:先期者,火气之冲,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故月经先期多为血热引起。
血热导致月经先期的机理在于迫血妄行。
至于虚的方面,《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若脉证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其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
月经先后无定期中医治疗发表时间:2012-07-17T11:16:17.3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秦淑霞[导读] 月经周期有时提前,有时延后均在7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属月经病。
秦淑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课程班 150000)【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446-02【摘要】目的讨论月经先后无定期中医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月经周期有时提前,有时延后均在7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属月经病。
本病见于妇女各年龄阶段,而以青春期少女多见,更年期妇女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常提示即将进入绝经阶段。
本病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除更年期妇女外,多数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亦有少数病情发展为崩漏,则治疗有一定难度。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关键词】月经先后无定期中医治疗月经周期有时提前,有时延后均在7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属月经病。
本病见于妇女各年龄阶段,而以青春期少女多见,更年期妇女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常提示即将进入绝经阶段。
本病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除更年期妇女外,多数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亦有少数病情发展为崩漏,则治疗有一定难度。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临床诊疗思维(一)病因病机分析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冲任调节气血功能失调,而致血海的蓄溢失常而致,病因以肝郁和肾虚为多见。
1.肝郁由于情志抑郁或多怒伤肝,影响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导致气血失调,血海蓄溢的功能失调,有时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有时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行。
2.肾虚素体肾气不足,或年少肾功能尚未健全;或久病失养,或年近更年期,肾的功能衰竭,藏泄失常,冲任失调,血海的蓄溢功能紊乱而致月经周期或先或后。
(二)诊断思维1.辨病思维(1)诊断要点①症状:月经周期不固定,时或提前,时或推后7天以上,但月经的经期和经量基本正常。
门成福治疗月经先期经验李成文1* 杨艳芳2(1.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市金水路1号,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hntcm2008@163.com,(0371)65934070[关键词] 月经先期;月经病;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门成福 月经先期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特征是月经连续3个月提前1周以上,甚或半月一潮,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学习、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我们有幸跟随门成福教授侍诊,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门老师认为,月经先期临床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夏秋季节多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育龄期妇女工作压力增大,影响精神情志,波及脏腑,损伤冲任,耗伤正气,导致月经失常,尤以月经先期较为多见。
造成冲任不调的原因主要有血热、肝郁和气虚。
血热多因素体阳盛,过食辛辣,或感受外邪,热伏冲任,迫血妄行而致月经先期;肝郁多因情志抑郁,工作压力较大,生活琐事烦心,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热伤冲任,下扰血海,迫血妄行而致月经先期;气虚多因素体虚弱,或小产损伤,或多次实施人工流产术,损伤元气,冲任不固,血失统摄而致月经先期。
2 辨证分型门老师根据育龄期妇女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将月经先期分为血热、肝郁、气虚3个证型。
2.1 血热型月经提前8~10天,经量多且色暗红,质黏稠,经期伴有面部痤疮;面红口干,小便短数,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方用生四物汤加牡丹皮12g、黄芩12g、黄连6~10g、(酒)大黄12~15g。
2.2 肝郁型月经提前5~7天,经量少且色紫红,质稠有块,经行不畅,经前乳房胀痛;胸闷腹胀,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川楝子12g。
2.3 气虚型月经提前7~10天,经量多或量少色淡,质清稀;全身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方用圣愈汤加太子参25g、三棱15g、莪术15g、续断25g、杜仲15g、甘草6g。
⽉经总提前,妇科圣⼿傅青主有2个经典⽅⼩编导读“⽉经先期”是指⽉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经量及⾏经时间⼀般正常,连续发⽣2个周期或以上的病证,在⽇常⽣活中⼗分常见。
许多⼥性都对此存在困惑,⽉经先期是什么引起的?需不需要治疗?应该怎么治疗?其实,清代妇科圣⼿傅青主先⽣早已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答案就在《傅青主⼥科》⼀书中。
原⽂妇⼈有先期经来者,其经甚多,⼈以为⾎热之极也,谁知是肾中⽔⽕太旺乎?夫⽕太旺则⾎热,⽔太旺则⾎多,此有余之病,⾮不⾜之症也,似宜不药有喜。
但过于有余,则⼦宫太热,亦难受孕,更恐有铄⼲男精之虑,过者损之,谓⾮既济之道乎?然⽽⽕不可任其有余,⽽⽔断不可使之不⾜。
治之法但少清其热,不必泄其⽔也。
⽅⽤清经散。
丹⽪(三钱),地⾻⽪(四钱),⽩芍(三钱,酒炒),⼤熟地(三钱,九蒸),青蒿(⼆钱),⽩茯苓(⼀钱),黄柏(五分,盐⽔浸炒)。
⽔煎服。
⼆剂⽽⽕⾃平。
此⽅虽是清⽕之品,然仍是滋⽔之味,⽕泄⽽⽔不与俱泄,损⽽益也。
⼜有先期经来只⼀⼆点者,⼈以为⾎热之极也,谁知肾中⽕旺⽽阴⽔亏乎?夫同是先期之来,何以分虚实之异?盖妇⼈之经最难调,苟不分别细微,⽤药鲜克有效。
先期者⽕⽓之冲,多寡者⽔⽓之验,故先期⽽来多者,⽕热⽽⽔有余也;先期⽽来少者,⽕热⽽⽔不⾜也。
倘⼀见先期之来,俱以为有余之热,但泻⽕⽽不补⽔,或⽔⽕两泄之,有不更增其病者乎?治之法不必泻⽕,只专补⽔,⽔既⾜⽽⽕⾃消矣,亦既济之道也。
⽅⽤两地汤。
⼤⽣地(⼀两,酒炒),元参(⼀两),⽩芍(五钱,酒炒),麦冬⾁(五钱),地⾻⽪(三钱),阿胶(三钱)。
⽔煎服。
四剂⽽经调矣。
此⽅之⽤地⾻、⽣地,能清⾻中之热。
⾻中之热,由于肾经之热,清其⾻髓,则肾⽓⾃清,⽽⼜不损伤胃⽓,此治之巧也。
况所⽤诸药,⼜纯是补⽔之味,⽔盛⽽⽕⾃平,理也。
此条与上条参观,断⽆误治先期之病矣。
提要肾中⽔⽕太旺与肾中⽕旺⽽阴⽔亏所致⽉经先期的证治。
肾中⽕旺,热扰冲任、胞宫,迫⾎下⾏,以致⽉经提前。
月经先期(月经提前)的辩证要点及辩证治疗月经周期提前1~2周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为“经期超前”或“经早”。
月经周期偶然超前1次亦不作月经先期论治。
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伴见月经过多者,有发展为崩漏的可能。
本病多见于西医学的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不健、盆腔炎症所致的子宫出血。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可进一步发展为崩漏,应引起重视,并及时治疗,博粹堂中医讲。
【病因病机】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月经提前而致。
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有气虚和血热。
【诊断要点】一、西医诊断要点1、病史既往月经正常,有血热病史、情志内伤史、盆腔炎病史等。
2、症状月经提前7天以上、2周以内来潮,周期不足21天,并且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经期基本正常,可伴有月经过多。
3、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或有盆腔炎体征,子宫轻压痛,或子宫两侧附件区增厚、压痛,或宫骶韧带增粗、触痛等。
排卵型黄体不健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者,盆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盆腔炎症引起的月经先期,可见盆腔炎症体征。
4、卵巢功能检查基础体温呈双相性,但黄体期上升缓慢、或上升幅度不够、或高温期缩短等;月经来潮6个小时内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呈分泌不良现象。
二、中医辩证要点本病以月经周期提前1~2周为辩证要点,着重于周期的提前及经量、经色、经质的变化情况,结合全身症状和舌脉,辨其属虚属实、属寒属热。
一般月经周期提前1~2周,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或深红,质粘稠,舌质红,脉数者为血热;量多者说实热,量少者数虚热。
本病若伴经量过多者,可发展为崩漏。
临证时应重视经量的变化。
三、鉴别诊断临证之际须注意一下病证鉴别:1、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出血量较月经量少,或表现为透明黏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出血多持续数小时乃至2~7天自然停止,经间期出血与月经期出血,形成出血量一次少、一次多相间的现象,结合BBT测定,若出血发生在排卵期,即可确诊;月经先期则每次出血量大致相同,且出血时间不在排卵期内。
杨家林教授辨治月经先期经验介绍发表时间:2010-01-28T13:19:12.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1期供稿作者:刘艺[导读] 黄绳武对清经散作过精辟的论述“清经散法在清热而不伤水,全方重在少少清火而水不伤,略略滋肾而火不亢刘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成都 610075)【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1-0046-02【摘要】杨家林教授认为月经先期的治疗宜清热、益气、养阴为主,兼顾经量的异常,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注意顾护阴液,协调气、阴、血之平衡。
【关键词】杨家林月经先期经验中药治疗杨家林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首届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老师从医40余年,潜心专研,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体系,擅长治疗月经病、子宫肌瘤、不孕等。
笔者有幸从师杨老,现将老师治疗月经先期经验整理一、二,与大家交流。
1 病因病机月经先期指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六、十七天一潮者,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月经前期”、“经水先期”“经早”等。
月经先期为临床常见的月经失调,因频繁出血,耗气伤阴,对女性健康危害较大,但临床病情易反复,故应积极治疗。
历代医家多从阳旺、血热立论治疗月经先期,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王子亨方论》说:“阳太过则先期而至”,《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类》亦认为“凡血热者,多有先期而至”等。
杨老师也认为月经先期以血热为多,热有实热或虚热。
由于素体阳盛、过食辛燥、外感热邪、环境过热等实热(阳热)使冲任得热,热伏冲任,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发为先期伴见量多;或由于郁怒伤肝,木火妄动,疏泄过度,肝郁血热扰及冲任,血遂妄行,此二者为实热。
因素体阴虚、失血伤阴、久病失养、多产房劳等可伤阴,阴液亏损,虚热内生,热扰冲任,经血失其固摄而先期而下。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则1月两行,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早”等。
月经仅提前3~5天,或偶尔提前1次,又无任何不适者,不作月经先期论。
一、病因病机(1)气虚不摄: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思虑伤脾等,致使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月经先期而下。
(2)阳盛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烈助阳之品,热邪伏于冲任,迫血先期而下。
(3)肝经郁热:郁怒伤肝,郁久化火,下扰血海,迫血下行,致使月经先期而至。
(4)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失血过多,房劳损精,阴亏火旺,扰及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先期而下。
(5)肾气不固:素体肾虚,或久病伤肾,房劳过度,屡屡坠胎,致肾气亏损,封藏失职,月经提前而行。
(6)瘀血阻滞:气机阻滞日久,或经期、产后不慎避忌,以致瘀血阻滞胞官,新血不安而先期妄行。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缩短到21天以内,甚至1月两行者。
若周期仅提前3~5天,身体并无其他不适,仍属正常范围。
偶尔一次提前,以后仍按时来潮者,不作病论。
2.诊断(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次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1.气虚型【辨证】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增多,经色淡,质稀。
神疲肢倦,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质淡,脉细弱。
【施治】补气摄血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25 g,北黄芪15 g,炙甘草9g,当归12 g,陈皮6g,升麻15 g,柴胡6g,白术15 g,茯苓20 g,龙眼肉15 g。
水煎服。
【加减】若兼见腰骶酸痛、夜尿多者,为脾肾气虚,宜脾肾双补,原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续断、杜仲之类,以补肾固冲。
2.实热型【辨证】月经提前,经量较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浓。
或面红口干,心胸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脉数。
中医确有专长个人综述妇科月经先期范文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尤其对月经先期有着独特的优势。
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不按照正常的28天左右周期出现,这种情况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先期经”。
中医认为,先期经是由于肝气郁结、肝肾不足、脾虚湿蕴等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中医药的调理来发挥治疗作用。
首先,中医药在治疗月经先期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自古以来,中医药就有着治疗月经不调的丰富经验,针对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中医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调理,以达到平复经血、调和气血的目的。
其次,中医治疗月经先期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是综合性的结果,因此在治疗月经先期时,中医医师会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状态、精神情绪等因素,并根据中医经典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不仅仅局限于症状的缓解,更加注重根本的调理,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另外,中医药治疗月经先期有着较好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月经先期的疗效显著,尤其对于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气血失调等因素引起的月经先期,中医药可以通过调和气血、清理肝火等方法,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中医治疗月经先期注重患者的整体调理。
中医治疗月经先期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更加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作息、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理,以帮助患者调整体质,增强抵抗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尤其是月经先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对于月经先期的治疗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药的疗效,积极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知柏地黄汤联合乙烯雌酚治疗月经先期30例
马惠芹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知柏地黄汤联合乙烯雌酚治疗月经先期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于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口服乙烯雌酚,每次0.25mg,每天1次,连服7天。
并同时服用中药知柏地黄汤,连服7天。
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口服乙烯雌酚,每次0.25mg,每天1次,连服7天。
两组均以治疗3个月经周期来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知柏地黄汤联合乙烯雌酚治疗月经先期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乙烯雌酚。
【总页数】2页(P1990-1991)
【作者】马惠芹
【作者单位】河南临颍县城关镇中心卫生院临颍462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左氧氟沙星联合乙烯雌酚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J], 王军
2.两地汤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吴土连; 邱伟; 陈思敏
3.二至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肾阴虚型月经先期临床研究 [J], 韩慧; 蒙智扬
4.保妇康凝胶联合乙烯雌酚片外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J], 刘红
梅; 尹煌秀
5.乙烯雌酚片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青春期月经失调疗效评价 [J], 皇甫政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