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8
【新课标】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一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5分=60分) 1.若异面直线a,b 分别在平面αβ、内,且l =βαI ,则直线l ( )A 与直线a,b 都相交B 至少与a,b 中的一条相交C 至多与a,b 中的一条相交D 与a,b 中的一条相交,与另一条平行 2. 一个多面体为n 面体,共有8条棱,5个顶点,则n 等于( ) A 4 B 5 C 6 D 73. 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若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2,则此棱锥的高被截面分成的两段之比为 ( )A 1:2B 1:4C 1:(21)+D 1:(21)-4. 设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棱长分别为a,b,c,若长方体所有棱的长度之和为24,一条体对角线1AC 长度为5,体积为2,则111abc++等于( )A114 B 411 C 112 D 2115. 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A 3πB 4πC 33πD 6π6.在单调递减的等差数列{}n a 中,05795=+a a ,当前n 项的和n S 取得最大值时,=n ( )A 5B 6C 7D 6或77.已知实数y x ,满足约束条件⎪⎩⎪⎨⎧-≤≤+-≥+-x y y x y x 8010502,则x y z 34-=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 )A 11、3-B 3、11-C 8、3-D 3、8-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1,1P 做直线l 交x 轴正半轴于A 点,交y 轴正半轴于B 点, 则PB PA +的最小值为 ( )A 2B 22C 4D 89. 已知正方体1111,E,F ABCD A B C D -中分别111111ADD A A B C D 是正方形和中心,则EF 和CD 所成的角是 ( )10. 空间有三条直线两两互相垂直,若第四条直线l 和这三条直线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和,则cos 2cos 2cos 2αβγ++的值是 ( )A 2 B32C 1D 1- 11.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棱AB 、AD 、1AA 上分别各取异于端点的一点M F E ,,,则MEF ∆是( )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 12.某简单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是两个全等的矩形, 两边长分别为2和4,当该几何体体积最大时,其表面积 为( )A π10B 40C π16D 6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4×5分=20分) 13.AB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之比为5:7:8, 则ABC ∆的最大内角与最小内角之和为_____.14.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若10030013S S =,14300100=+S S ,则=200S ____.1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 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_____、____.16.若函数()()432+-+=x a x x f 在[]4,1上恒有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 B CDFEB 1D 1C 1A 60oB 45oC 30oD 90o2 2 正视图22侧视图俯视图42 正(俯)视图三、解答题(10分+12分+12分+12分+12分+12分=70分)17. (本题满分10分)已知ABC ∆中,c b a ,,分别是角C B A ,,的对边,2=a ,045=B ,2=∆ABC S(1)求ABC ∆的c 边长;(2)求ABC ∆的内角C A ,的大小.18. (本题满分12分)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32>+-bx ax 的解集为()1,3-(1)求实数b a ,的值;(2)解关于x 的不等式:()a b x 2112log ≤-.19. (本题满分12分)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之和为n S ,n n S b 1=,且2133=b a ,53S S +21=.(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3)求证:2321<++++n b b b b Λ .20. (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8,1B C =10,点D 为AC 的中点.(1)求证:11//C BD AB 平面;(2)求异面直线1AB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直线11C BD AB 到平面的距离.21. (本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c b a ,,分别是角C B A ,,的对边,且()()ab c b a c b a =-+++(1) 求角C ; (2)若3=c ,求ABC ∆的周长L 的最大值.22. (本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n a 满足21=a ,1124+++=n n n a a ()*∈N n . (1)令12+=n nn a b ,求证: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求满足240≥n a 的最小正整数n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5分:BBDAAB ABBDBD 二、每小题5分: 13:32π; 14:4; 15:2723-+π、3322+π; 16:[]8,7三、17:(1)22=c -----------------------------5分 (2)045=A ,090=C -------------------10分 18:(1)1-=a ,2=b ---------------------------6分 (2)⎭⎬⎫⎩⎨⎧≤<2521x x--------------------------12分 19:(1)n a n =--------------------------------- 4分 (2)()12+=n n b n -----------------------------8分(3)2122321<+-=++++n b b b b n Λ-------12分 20:(1)OD ∥1AB ,⊂OD 面BD C 1,1AB ⊄BD C 1 ⇒11//C BD AB 平面--------------4分 (2)251cos =∠BOD ---------------------------8分 (3)距离为131312----------------------------12分 21:(1)32π=C ----------------------------------4分 (2)32max +=L ----------------------------12分 22:(1)⎪⎭⎫⎝⎛+=⎪⎭⎫⎝⎛+⇒++1221211nn n n a a 即n n b b 21=+------4分 (2)nn n a 24-=-----------------------------8分(3)最小正整数为4---------------------------12分。
雅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4月试题数学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简:(1)++ (2)-+-(3)EM EF QP FQ -++ (4)+-,结果为零向量的个数是( ) (A)1(B)2(C)3(D)42. 已知a ,b 为非零向量,且|a +b |=|a |+|b |,则一定有( ) (A)a =b (B)a ∥b ,且a ,b 方向相同 (C)a =-b(D)a ∥b ,且a ,b 方向相反3.已知向量a =⎝ ⎛⎭⎪⎫8+12x ,x ,b =(x +1,2),其中x >0,若a ∥b ,则x 的值为( )A .8B .4C .2D .04.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边,若C b a cos 2=,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5.已知A ,B 是圆心为C ,半径为5的圆上两点,且|AB →|=5,则AC →·CB →等于( )A .-52 B.52 C .0 D.5326. 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S 7=35,则a 4=A .8B.7C.6D.57.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边长分别为3,5,6a b c ===, 则cos cos cos bc A ca B ab C ++的值为 ( ) A .38 B .37 C .36 D .358. 设,是非零向量,若函数))(()(b x a b a x x f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则必有( )A .⊥a bB .∥a bC .||||=a bD .||||≠a b9. 等差数列}{n a 中,=-=++10915812,1203a a a a a 则( )A .24B .22C .20D .-810. 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和为34,后3项和为146,所有项和为390,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A. 13B. 12C. 11D. 10 11. 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A .8=a ,10=b , 45=AB .60=a ,81=b , 60=BC .7=a ,5=b , 80=AD .14=a ,20=b , 45=A 12.若向量a 与b 不共线,0≠b a ,且b a c (-=,则向量a 与c 的夹角为( ) A .0B .π6C .π3D .π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向量)12,(k OA =,)5,4(=OB ,)8,10(=OC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k = __. 14.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23n S n n =-,则na =15.若等边△ABC 的边长为23,平面内一点M 满足CM →=16CB →+23CA →,则MA →·MB →=________.16. 如果满足 60=∠ABC ,12=AC ,k BC =的△ABC 恰有一个,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2,且a ,b 夹角为0120 (1)求|a -2b |;(2)若(a +2b )⊥(k a -b ),求实数k 的值.18. (12分)已知Δ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3,4)、B(0,0)、C(c ,0). (1)若0AB AC ⋅=,求c 的值; (2)若C=5,求sin ∠A 的值. 19.(12分)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sin (2)sin (2)sin .a A a c B c b C =+++(Ⅰ)求A 的大小;(Ⅱ)求sin sin B C +的最大值.20. (12分)航空测量组的飞机航线和山顶在同一铅直平面内,已知飞机的高度为海拔10000m,速度为180km (千米)/h (小时)飞机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150,经过420s (秒)后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450,求山顶的海拔高度(取2=1.4,3=1.7).21. (12分)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a 3=8,且9224a a a =,求数列{a n }的首项、公差及前n 项和.22. (12分)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三项为1,4,2,a a -记前n 项和为n S . (Ⅰ)设2550kS =,求a 和k 的值;(Ⅱ)设nn S b n=,求371141n b b b b -+++⋅⋅⋅+的值.图1 图2月考答案一.选择CBBCA DDAAA AD 二.填空13.18 14.54-=n a n 15.-2 16.12038≤<=k k 或 三.解答题17. (1)因为a ·b =-1,|a -2b |2=a 2-4ab +4b 2=21,即21|2|=-b a .(2)由已知得(a +2b )·(k a -b )=0,即k a 2-ab +2k ab -2b 2=0,得k =-7.18. 解(1) (3,4),(3,4)AB AC c =--=--由0AB AC ⋅=可得3(3)160c --+= 解得253c =(2)当5c =时,可得5,5AB AC BC ===, ΔABC 为等腰三角形过B 作BD AC ⊥交AC 于D ,可求得BD =故sin BD A AB ==(其它方法如①利用数量积AB AC ⋅求出cos A 进而求sin A ;) 19. 解:(Ⅰ)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2(2)(2)a b c b c b c =+++即 222a b c bc =++ 由余弦定理得 2222cos a b c bc A =+- 故 1cos 2A =-,A=120° ……6分 (Ⅱ)由(Ⅰ)得: sin sin sin sin(60)BC B B +=+︒-1sin 2sin(60)B BB +=︒+ 故当B=30°时,sinB+sinC 取得最大值1。
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可能用到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Al 27 Fe 56 Zn 65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中只含有Cl 2和H 2O 两种分子 B .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逸出的气体是氯气 C .新制氯水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D .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变弱2.有0.1 mol Na 和Na 2O 的混合物,溶于水后被80 g 7.3﹪的盐酸恰好完全中和,则混合物中Na 和Na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B .2∶3C .3∶2D .任意比 3.在标准状况下,讲0.672LCO 2通入含0.04molNaOH 的溶液中,反应后得到Na 2CO 3和NaHCO3的混合物,则混合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 B.1:2 C.2:1 D.2:3 4.一定条件下,氨气与一氧化氮发生反应:NH 3 + NO → N 2 + H 2O (未配平)。
在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 )A .3∶2B .2∶3C .4∶5D .5∶65.实验室制Cl 2的反应原理为:4HCl (浓) + MnO 2 =====△MnCl 2 + Cl 2↑ + 2H 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还原剂是HCl ,氧化剂是MnO 2B .每生成1 mol Cl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C .每消耗1 mol MnO 2,起还原作用的HCl 消耗4 molD .生成的Cl 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 杂质6.将23g Na 、18g Al 、56g Fe 分别投入盛有200g 7.3%盐酸的烧杯中,其结果正确的是( )A .Na 和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B .Al 和盐酸反应的速度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C .Fe 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比Na 多D .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7.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B .标准状况下,11.2L 乙醇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C .1mol Na 2O 2固体中含有N A 个阴离子D .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的MgCl 2溶液中,含有Cl - 个数为2N A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稀硫酸跟铁反应:Fe + 6H + = 2Fe 3+ + 3H 2↑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 + +SO 42- + Ba 2+ + OH - = H 2O + BaSO 4↓C .碳酸钙放入稀盐酸中:CO 32- + 2H + = CO 2↑ + H 2OD .氯气溶于水中:Cl 2 + H 2O = H + + Cl + HC1O9.有4gNa 2O 2和Na 2CO 3的混合物溶于水,与100ml 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到固体质量为( )A.8gB.15.5gC.5.85gD.无法计算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析出,加入H+有气体放出的是()A.Na+、Cu2+、Cl-、SO42- B.Fe3+、K+、SO42-、NO3-C.H+、Al3+、OH-、NO3- D.Na+、Ca2+、Cl-、HCO3-11.C1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数学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函数f(x)=2x^2+3x-5,则f(-2)的值为:A. 3B. -3C. -1D. 12. 在等差数列{a_n}中,若a_3=7,a_5=11,则公差d为:A. 2B. 3C. 4D. 53. 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6x-8y+25=0,该圆的半径为:A. 2B. 4C. 5D. 64. 若sinθ=1/3,且θ为第一象限角,则cosθ的值为:A. 2√2/3B. √2/3C. √6/3D. 2√6/35. 函数y=x^3-3x+2在x=1处的导数为:B. 1C. 2D. 36. 集合A={1,2,3},集合B={2,3,4},则A∩B的元素个数为:A. 1B. 2C. 3D. 47. 已知等比数列{a_n}的首项a_1=2,公比q=3,那么a_5的值为:A. 162B. 486C. 729D. 9728. 若直线y=2x+1与圆x^2+y^2=25相切,则该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 (-1/2, 0)B. (1/2, 0)C. (-1, 0)D. (1, 0)9. 函数f(x)=x^2-2x+3的最小值为:A. 2B. 1C. 0D. -110. 已知向量a=(3, -4),向量b=(-2, 6),则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A. 0°B. 90°C. 180°D. 45°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若函数f(x)=x^3-6x^2+11x-6的零点为x_0,则f'(x_0)的值为________。
2. 已知数列{a_n}满足a_1=2,a_{n+1}=2a_n+1,那么a_4的值为________。
3. 圆心在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为________。
4. 若sinα=3/5,且α为第二象限角,则cosα的值为________。
5. 函数y=|x-2|+|x+3|的最小值为________。
高一月考各科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恣意(zì yì)剽悍(piāo hàn)蹉跎(cuō tuó)B. 恣睢(zì suī)蹉跎(cuō tuó)缱绻(qiǎn quǎn)剽窃(piāo qiè)C. 踌躇(chóu chú)恣睢(zì suī)剽窃(piāo qiè)蹉跎(cuō tuó)D. 恣意(zì yì)缱绻(qiǎn quǎn)剽悍(piāo hàn)蹉跎(cuō tuó)答案:C2.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言文,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答案:(1)代词,指代“学习”。
(2)连词,用于连接前后文。
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已知函数f(x)=2x^2-4x+3,求f(x)的最小值。
答案:f(x)的最小值为1。
2. 解方程:x^2-5x+6=0。
答案:x=2或x=3。
三、英语试题及答案1.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words given in brackets.(1)I have never been to a place _______ (beautiful) than this one.(2)The _______ (interest) of the book lies in its unique style.答案:(1)more beautiful(2)interest2.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nto English.“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物理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7)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12题×3分=36分)1.关于运动的合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运动的位移等于分运动位移的矢量和B.合运动的时间等于分运动的时间之和C.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分运动的速度D.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必是直线运动2.关于从同一高度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比较它们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运动时间长B.速度小的物体运动时间长C.一样长D.质量大的物体运动时间长4.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B.对稳定的圆周运动,向心力是一个恒力C.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D.向心力的效果是改变质点的线速度方向5.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
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
则这个实验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1)条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2)条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6.火车转弯做圆周运动,如果外轨和内轨一样高,火车能匀速通过弯道做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外轨的水平弹力,所以外轨容易磨损B.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内轨的水平弹力,所以内轨容易磨损C.火车通过弯道向心力的来源是火车的重力,所以内外轨道均不磨损D.以上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7.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 ,转动半径之比为1∶2 ,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所受外力的合力之比为A.1∶4 B.2∶3 C.4∶9 D.9∶168.如图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抛出两小球A、B,分别落在地面上的M、N 点,两球运动的最大高度相同。
石室中学高2018届2015-2016学年度下期四月月考数学试题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2sin 23y x π⎛⎫=+⎪⎝⎭的图象( ) A .关于原点对称 B .关于点,06π⎛⎫-⎪⎝⎭对称 C .关于y 轴对称 D .关于直线6x π=-对称3.已知函数()()sin f x x ωϕ=A +,R x ∈,0A >,0ω>,2πϕ<的图象(部分)如图,则()f x 的解析式是( ) A .()2sin 6f x x ππ⎛⎫=+ ⎪⎝⎭(R x ∈) B .()2sin 26f x x ππ⎛⎫=+⎪⎝⎭(R x ∈)C .()2sin 3f x x ππ⎛⎫=+ ⎪⎝⎭(R x ∈) D .()2sin 23f x x ππ⎛⎫=+⎪⎝⎭(R x ∈)4.已知5sin 413x π⎛⎫-=⎪⎝⎭,则1cos 4x π⎛⎫+ ⎪⎝⎭的值为( )A .2413 B .513 C .1324 D .1355.函数5sin 23y x π⎛⎫=-⎪⎝⎭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2,222k k ππππ⎡⎤-++⎢⎥⎣⎦(k ∈Z ) B .511,1212k k ππππ⎡⎤++⎢⎥⎣⎦(k ∈Z )C .32,222k k ππππ⎡⎤++⎢⎥⎣⎦(k ∈Z ) D .5,1212k k ππππ⎡⎤-++⎢⎥⎣⎦(k ∈Z ) 6.平行四边形CD AB 中,a AB =,D b A =,3C AN =N ,M 为C B 的中点,则MN =( )A .1144a b -+B .1122a b -+C .12a b + D .3344a b -+7.设13cos 6sin 622a =-,22tan131tan 13b =-,cos50c =,则有( ) A .c b a << B .a c b << C .a b c << D .b c a <<8.已知20a b =≠,且关于x 的方程20x a x a b ++⋅=有实根,则a 与b 的夹角的取值X 围是( ) A .0,3π⎡⎤⎢⎥⎣⎦ B .,3ππ⎡⎤⎢⎥⎣⎦ C .2,33ππ⎡⎤⎢⎥⎣⎦ D .,63ππ⎡⎤⎢⎥⎣⎦9.已知A ,B ,C 是C ∆AB 的三个内角,sin :sin :sin C A B =C 12S ∆AB =,则C C C C AB⋅B +B ⋅A +A⋅AB 的值是()A .2 BC .2-D . 10.已知A ,B ,C 是C ∆AB 的三个内角,关于x 的方程22C cos cos cos02x x -⋅A⋅B -=有一个根为1,则C ∆AB 一定是(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11.已知函数tan4xy π=,()2,6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点,过点A 的直线与函数的图象交于B ,C 两点,则()C OB +O ⋅OA =( )A .32B .16C .8D .4 12.在C ∆AB 中,E ,F 分别是C A ,AB 的中点,且32C AB =A ,若CFt BE<恒成立,则t 的最小值为( ) A .34 B .45 C .67 D .78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等边C ∆AB 的边长为2,则AB 在C B 方向上的投影为.14.在C ∆AB 中,已知C 8B =,C 5A =,三角形面积为12,则cos2C =. 15.设点O 是C ∆AB 的外心,13AB =,C 12A =,则C B ⋅AO =. 16.给出下列命题:①函数sin y x =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 ②在非直角C ∆AB 中,()22sinC cos A++B 的值为常数;③向量()1,2a =与向量()2,b λ=的夹角为锐角,则1λ>-; ④若a 与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 其中为假命题的序号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向量()cos ,sin a θθ=,[]0,θπ∈,向量()3,1b =-.(I )若a b ⊥,求θ的值;(II )若2a b m -<恒成立,某某数m 的取值X 围.18.(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y O 中,以x O 为始边做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210,255.(I )求tan α及tan β的值; (II )求2αβ+的值.19.(12分)在C ∆AB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3cos 5B =,C 21AB⋅B =-. (I )求C ∆AB 的面积; (II )若7a =,求角C .20.(12分)在锐角三角形C AB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所对应的边,向量()2223u a c b ac =+-,()cos ,sin v =B B ,且//u v .(I )求角B ;(II )求sin sinC A+的取值X 围.21.(12分)如图,在平面四边形CD AB 中,D 4AB =A =,C 6B =,CD 2=,3D 4C CD 0AB⋅A +B⋅=.(I )求四边形CD AB 的面积; (II )求三角形C AB 的外接圆半径R ;(III )若C 60∠AP =,求C PA +P 的取值X 围.22.(12分)(I )将sin3θ表示成sin θ的多项式; (II )求值:333sin 10sin 50sin 70+-;(III)已知3sin ,sin 8a x m x ⎛⎫⎛⎫=- ⎪ ⎪⎝⎭⎝⎭,()sin3,8sin b x x =且()f x a b =⋅,求函数()y f x =的最大值()g m ,并解不等式()51g m m <--.参考答案1.B【解析】主要考查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函数∵当时,∴函数的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故A错误;当函数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故B正确;当时,函数∴函数图象不关于轴对称,故C错误;当函数∴函数的图象不关于直线对称,D错误.故选B.2.C【解析】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与是不能构成基底的一组向量.故选C.3.A【解析】主要考查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函数的解析式.由图象可知A=2,由图知即,,,又,∴函数的解析式是).故选A.4.D【解析】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熟练掌握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故选D.5.B【解析】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的求法.,∴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即函数单调减区间.由解得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故选B.6.A【解析】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行四边形中,=====故选A.7.B【解析】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以及倍角公式.,,,又因为,故选B.8.B【解析】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因为关于的方程有实根,所以即,,,故选B.9.C【解析】主要考查三角形面积公式,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因为中,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为直角,==又因为,,,即故选C.10.D【解析】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依题意可知=整理得,∴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故选D.11.A【解析】主要考查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同时也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的应用问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点,,解得,又∵过点Α的直线与函数的图象交于Β,C两点,设,且B,C两点关于A对称,即,如图所示,又,,故选A.12.D【解析】主要考查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以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余弦定理建立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熟练掌握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又分别是的中点,,,∴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当取最小值时,比值最大,∴当,时,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则恒成立,的最小值为故选D.13.【解析】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向量的夹角是解题的关键.因为等边Δ的边长为,所以在方向上的投影为故答案为14.【解析】主要考查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倍角公式的应用.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又,,,故答案为15.【解析】主要考查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过作OS垂足分别为,则分别为的中点,===故答案为16.①③④【解析】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解三角形,以及平面向量的夹角和向量共线的知识.①因为都是第一象限角,且但,故①错误;②因为=故②正确;③当时,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不是锐角,故③错误;④当为零向量时,与共线,与共线,但与不一定共线,故错误;所以假命题为①③④.故答案为①③④.17.(1)若,则即,解得,又.(2),又,,又恒成立,.【解析】主要考查平面向量垂直的条件及数量积运算,考查三角恒等变换等知识. (1) 由得即求得tan,结合所给角的X围可求的值;(2)首先求出将问题等价转化为求的最大值,再利用三角恒等变换转化为求正弦函数的最值.18.(1)由条件得,∵为锐角,∴因此.(2)由(1)知,所以.为锐角,,.【解析】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及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与转化思想.(1)由条件得,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出,进而求出及的值;(2)由(1)可求得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出最后根据都是锐角确定的取值.19.(1),又,.(2)由(1)知,且,由余弦定理得,,,又由正弦定理知,又.【解析】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 根据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求出的值,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出,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果;(2)利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求出,再根据角的取值X围即可求出角C的值.20.(1).又.(2)由(1)知,.又且,所以,.【解析】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向量之间的关系写出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其中应注意余弦定理的应用.(1)根据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得到关于三角形中边角的表达式,再结合余弦定理得到角的正弦值,求出角;(2)根据(1)的结果,写出之间的关系式,把要求的两个角的正弦值的和,写成一个角的形式,利用辅助角公式化成能够求函数值的形式,得到结果.21.(1)由得,,,,故,.(2)由(1)知,.(3)由(1)和(2)知点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故.设,则,,,.【解析】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等.(1)由向量式和已知数据可得,而由余弦定理可得==,从而可求出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2)由正弦定理可得代入数据即可求出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R的值;(3)利用正弦定理得出根据角的取值X围和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结果.22.(1).(2)由(1)知,原式.(3),,,,当时,,当时,恒成立,当时,,综上,不等式解集为.【解析】主要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同时也考查了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得出结果;(2)根据(1)的结论,将式子化简,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即可求出结果;(3)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将函数表示出来,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出,再对进行分类讨论解不等式,即可求出结果.。
华中学校高一年级4月份月考数学试卷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sin 405cos(270)+-等于( )A .1+B .C 1-D 2.若点(sin ,cos )αα位于第四象限 ,则角α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3.对等式sin(α+β)=sin α+sin β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于任意的角α、β都成立B .只对α、β取几个特殊值时成立C .对于任意的角α、β都不成立D .有无限个α、β的值使等式成立4.在△ABC 中,a =3,b =5,sin A =13,则sin B =( )A .15B .59C .53D .15.sin47°-sin17°cos30°cos17°=( )A .-32 B .-12 C .12 D .326.计算1+cos100°-1-cos100°等于( )A .-2cos5°B .2cos5°C .-2sin5°D .2sin5° 7.在△ABC 中,若a <b <c ,且c 2<a 2+b 2,则△ABC 为(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存在 8.(文)在△ABC 中,a =32,b =23,cos C =13,则△ABC 的面积为( )A .33B .23C .4 3 D. 3 (理)设a =sin17°cos45°+cos17°sin45°,b =2cos 213°-1,c =32,则有( ) A .c <a <b B .b <c <a C .a <b <c D .b <a <c 9.(文)sin α=1213,α∈⎝⎛⎭⎫π2,π,则tan2α的值为( )A.60119B.120119 C .-60119 D .-120119(理)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 b , c ,且C a cos ,B b cos ,A c cos 满足A c C a B b cos cos cos 2+=,若3=b ,则c a +的最大值为A .23B .3C .32D .910.(文). 在△ABC 中,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 >b sin AB .a =b sin AC .a <b sin AD .a ≥b sin A(理)已知函数2014sin π(01)()log (1)xx x f x x ⎧≤≤⎪=⎨>⎪⎩,若c b a 、、互不相等,且)()()(c f b f a f ==,则c b a ++的取值范围是( )A .()1,2014B .()2,2014C .()2,2015D . ()1,20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tan θ=13,则cos 2θ+12sin2θ=________.12.化简sin22°+cos45°sin23°cos22°-sin45°sin23°=________.1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2,sin B +cos B =2,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 14.(文)已知1sin()64πθ-=,则sin(2)6πθ+= .(理)定义运算⎪⎪⎪⎪⎪⎪a b c d =ad -bc .若cos α=17,⎪⎪⎪⎪⎪⎪sin α sin βcos α cos β=3314,0<β<α<π2,则β等于 ;15.(文)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对于向量、、,若∥,∥,则∥; ②若角的集合{|,},{|,}244k A k B k k πππααββπ==+∈==±∈Z Z ,则A B =; ③函数2x y =的图象与函数2y x =的图象有且仅有2个公共点; ④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2)f x -+的图象.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请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理) 无字证明”(proofs without words), 就是将数学命题用简单、有创意而且易于理解的几何图形来呈现.请利用图甲、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关系,写出该图所验证的一个三角恒等变换公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A ,B ,C 为△ABC 的三内角,其对边分别为a , b , c ,若21sin sin cos cos =-C B C B . (1)求A ;(2)若32=a ,4=+c b ,求△ABC 的面积.17.(本小题满分12分)45sin =cos =5213cos πααπββαβ∈ 已知,(,),-,是第三象限的角,求(-)的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 cos 2A -3cos(B +C )=1.(1)求角A 的大小;(2)若△ABC 的面积S =53,b =5,求sin B sin C 的值.19.(本小题满12分)(文)如图,一艘船上午9:30在A 处测得灯塔S 在它的北偏东30°处,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 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 在它的北偏东75°处,且与它相距8 2 n mile.求此船的航速(理) 如图,已知OPQ 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的扇形,C 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 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α,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文科第19题图 理科第19题图20.(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A 、()B A B <是Rt ABC ∆的两锐角,若存在一正实数k 使sin A ,sin B 是方程225(105)220x k x k -+++=的两根.求:(Ⅰ)k 的值 ;(Ⅱ)cos()A B -的值.21. (本小题满分14分)(文)设向量a =(3sin x ,cos x ),向量b =(cos x ,-cos x ),记f (x )=a·b+21(1)写出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2)若⎥⎦⎤⎢⎣⎡∈2,6ππx 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x 的值(理)已知函数)](8)12(2[log )(221R a x a x x f ∈+--=(1)若使函数()f x 在),[+∞a 上为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2)当a =43时,求(sin(2)),[,]3122y f x x πππ=-∈的值域; (3)若关于x 的方程()12()1log 3f x x =-++在[1,3]上仅有一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华中学校高一年级四月份月考数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DBDB C 6—10 6C 7B 8(文)C (理)A 9(文)B (理)C 10(文)B (理)C二.填空题:11.6512.1 13.π614.(文)78(理)π3 15(文)②④(理)()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三、解答题:16.17.[解答]18.[解答] (1)由cos 2A -3cos(B +C )=1,得2cos 2A +3cos A -2=0,即(2cos A -1)(cos A +2)=0,解得cos A =12或cos A =-2(舍去).因为0<A <π,所以A =π3.(2)由S =12bc sin A =12 bc ·32=34bc =5 3,得bc =20,又b =5,知c =4.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25+16-20=21,故a =21. 从而由正弦定理得sin B sin C =b a sin A ·c a sin A =bc a 2sin 2A =2021×34=57.19.(文)设航速为v n mile/h ,在△ABS 中,AB =12v ,BS =8 2 n mile ,∠BSA =45°,由正弦定理,得82sin 30°=12v sin 45°,∴v =32 n mile/h.(理)解:如图,在Rt △OBC 中,OB=cosα,BC=sinα, 在Rt △OAD中,=tan60°=,所以OA=DA=BC=sinα.所以AB=OB ﹣OA=cosαsinα.设矩形ABCD的面积为S ,则S=AB•BC=(cosαsinα)sinα=sinαcosαsin 2α=sin2α+cos2α﹣=(sin2α+cos2α)﹣=sin (2α+).由于0<α<,所以当2α+=,即α=时,S 最大=﹣=.因此,当α=时,矩形ABCD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20. [解答] (Ⅰ)由题意知:2A B π+=, sin cos B A ∴=sin A 、sin B 是方程225(105)220x k x k -+++=的两根,10522s i n s i n s i n c o s25552222s i n s i n s i nc o s2525k k kA B A A k k A B A A +++⎧⎧+==+=⎪⎪⎪⎪∴⎨⎨++⎪⎪⋅=⋅=⎪⎪⎩⎩即 2s i n c o s 12s i n c o s A A A A+=+() 222212(0)525k k k ++⎛⎫∴=+⨯> ⎪⎝⎭, 5k =则.(满足∆0>) (Ⅱ)5k =时,方程22535120x x -+=两根为34,5534430s i n ,s i n c o s ,c o s 25555A B A B A B π<<<∴==∴==,24cos()cos cos sin sin 25A B A B A B ∴-=+=.21.(文)解 (1)f (x )=a·b =3x x cos sin - cos 2x +21=32sin2x - 1+cos2x 2 +21=sin ⎪⎭⎫ ⎝⎛-62πx . 4分 最小正周期T =2π|ω|=π. 6分 (2),2,6⎥⎦⎤⎢⎣⎡∈ππx 65626πππ≤-≤∴x 9分 当262ππ=-x 即3π=x 时,函数()f x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1 (12分)(理)解: (1)13408)12(2122≤<-⇒⎩⎨⎧>+--≤-a a a a a a .…………………(4分)(2)当a =43时, ),8(log )(221+-=x x x f]431)21)32[(sin(log )8)32sin()32((sin log ))32(sin(221221+--=+---=-∴ππππx x x x f∵]2,12[ππ∈x , ∴ 32326-πππ≤-≤x , ∴-21≤)32sin(π-x ≤1 ∴11223531log log 44y y ⎧⎫⎪⎪≤≤⎨⎬⎪⎪⎩⎭…………………(9分)。
吕梁市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考试数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2345678910 11 12 答案BACCBADBA C DA 二.填空题 13. 2<x <22 14. 1215. 202 16. 100 17. 4818. 2n 三.解答题19解 (1)∵cos 2C =1-2sin 2C =-14,0<C<π,∴sin C =104. 。
2分(2)当a =2,2sin A =sin C 时,由正弦定理a sin A =csin C ,得c =4.由cos 2C =2cos 2C -1=-14及0<C<π,得cos C =±64.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cos C ,得b 2±6b -12=0(b>0),解得b =6或26,∴⎩⎨⎧ b =6,c =4或⎩⎨⎧b =26,c =4..。
。
6分 20.解 (1)∵cos B =35>0,且0<B<π,∴sin B =1-cos 2B =45.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所以sin A =a b sin B =25. 。
3分(2)∵S △ABC =12acsin B =45c =4,∴c =5.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cos B=22+52-2×2×5×35=17,∴b =17 。
6分21.解 (1)如图,作MC ⊥AB ,垂足为C ,由已知α=60°,β=30°,∴∠ABM =120°,∠AMB =30°, ∴BM =AB =4,∠MBC =60°,∴MC =BM·sin 60°=23<3.5,∴该船有触礁的危险. 。
3分 设该船自B 向东航行至点D 有触礁危险,连接MD , 则MD =3.5,BM =4,BC =2,MC =23,在△MDC 中,CD = 3.52-(23)2=0.5,∴BD =1.5 (km).∴该船自B 向东航行1.5 km 会有触礁危险. 。
2014-2015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一(下)月考物理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1.关于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地面附近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万有引力B.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在不太精确的计算中,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D.严格来说重力并不等于万有引力,除两极处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外,在地球其他各处的重力都略小于万有引力2.如图所示的两轮以皮带传动,没有打滑,A、B、C三点的位置关系如图,若r1>r2,O1C=r2,则三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关系为()A.a A=a B=a C B.a C>a A>a B C.a C<a A<a B D.a C=a B>a A3.质点做曲线运动,它的轨迹如图所示,由A向C运动,关于它通过B点时的速度v的方向和加速度a的方向正确的是()A. B.C.D.4.如图,以9.8m/s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则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取g=9.8m/s2)()A. s B. s C. s D.2s5.汽车在倾斜的弯道上拐弯,弯道的倾角为θ,半径为r,则汽车完全不靠摩擦力转弯的速率是()A.B.C.D.6.一辆卡车在丘陵地带匀速率行驶,地形如图所示,由于轮胎太旧,途中容易爆胎,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是()A.a处B.b处C.c处D.d处7.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的向心力一定为重力B.小球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C.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的速率为D.若把细绳换成轻杆,且也恰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过最高点的速率为8.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B.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C.对稳定的圆周运动,向心力是一个恒力D.向心力的效果是改变质点的线速度大小9.钟表上时针、分针和秒针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秒针的周期是分针的60倍B.秒针的角速度是分针的60倍C.分针的周期是时针的12倍D.分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12倍10.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G,理解正确的是()A.公式中G为引力常数,是人为规定的B.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D.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m1、m2的质量是否相等无关11.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短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不相等12.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不能采用的方法是()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保持不变B.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C.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距离不变D.使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二、实验题13.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在已经判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后,再来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研究水平方向的运动.他先调整斜槽轨道槽口末端水平,然后在方格纸(甲图中未画出方格)上建立好直角坐标系xOy,将方格纸上的坐标原点O与轨道槽口末端重合,Oy轴与重垂线重合,Ox轴水平.实验中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经过一段水平轨道后抛出.依次均匀下移水平挡板的位置,分别得到小球在挡板上的落点,并在方格纸上标出相应的点迹,再用平滑曲线将方格纸上的点迹连成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已知方格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1)请你写出判断小球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的方法(可依据轨迹图说明):(2)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 ;(3)小球竖直下落距离y与水平运动距离x的关系式为y= .(4)为了能较为准确的描述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你认为正确的是A.通过调节使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B.实验所用的斜槽的轨道必须是光滑的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而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D.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三、计算题1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2m的圆环,以直径AB为轴匀速转动,转动周期T=2s,环上有M、N两点,试求M、N两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15.如图所示,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0.1kg的小物块A,置于光滑水平台面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O与质量M=0.5kg的物体B相连,B静止于水平地面上(g=10m/s2)(1)当A以O为圆心做半径r=0.2m的匀速圆周运动时,地面对B的支持力F N=3.0N,求物块A的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2)当A球的角度为多大时,B物体将要离开地面?16.如图,一质量为m=2kg的小球用细绳拴住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绳长L=0.5m,固定点O距地面的高度为5.5m,绳的最大承受力F=120N,则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率最大为多少?若以此最大速率经过最低点时,细绳恰好被拉断,则小球落地时距离固定点O的水平距离为多大?(g=10m/s2)2014-2015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一(下)月考物理试卷(4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地面附近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万有引力B.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在不太精确的计算中,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D.严格来说重力并不等于万有引力,除两极处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外,在地球其他各处的重力都略小于万有引力【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知道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忽略地球的自转,我们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解答】解:A、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种吸引作用.物体之间的这种吸引作用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称为万有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故A错误.B、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B正确.C、在不太精确的计算中,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C正确.D、严格来说重力并不等于万有引力,除两极处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外,在地球其他各处的重力都略小于万有引力,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点评】清楚重力和万有引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2.如图所示的两轮以皮带传动,没有打滑,A、B、C三点的位置关系如图,若r1>r2,O1C=r2,则三点的向心加速度的关系为()A.a A=a B=a C B.a C>a A>a B C.a C<a A<a B D.a C=a B>a A【考点】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A和B是通过皮带相连,它们有共同的线速度,A和C在同一个轮上,它们的角速度相等,再由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V=rω,及向心力公式,就可以判断它们的关系.【解答】解:由题意可知,V A=V B,ωA=ωC,A点的向心加速度为a A=,B点的向心加速度为a B=,由于V A=V B,r1>r2,所以a B>a A,A点的向心加速度也等于a A=r1ωA2,C点的向心加速度等于a C=r2ωC2,由于r1>r2,ωA=ωC,所以a A>a C,所以a B>a A>a C,故选:C.【点评】通过皮带相连的,它们的线速度相等;同轴转的,它们的角速度相等,这是解本题的隐含条件,再V=rω,及向心力公式做出判断,考查学生对公式得理解.3.质点做曲线运动,它的轨迹如图所示,由A向C运动,关于它通过B点时的速度v的方向和加速度a的方向正确的是()A. B.C.D.【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分析】根据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方向是轨迹的切线方向、加速度方向指向轨迹的内侧分析选择.【解答】解:A、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是正确的,而加速度不可能沿切线方向.故A错误;B、图中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加速度指向轨迹的内侧,符合实际.故B正确;C、图中速度方向是正确的,而加速度方向是错误的,按图示加速度方向轨迹应向右弯曲.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的理解能力.可根据牛顿定律理解加速度的方向.4.如图,以9.8m/s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则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取g=9.8m/s2)()A. s B. s C. s D.2s【考点】平抛运动.【分析】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这一个条件,分别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垂直地撞在斜面上时速度为V,将速度分解水平的Vsinθ=v o,和竖直方向的v y=Vcosθ,由以上两个方程可以求得v y=v o cotθ,由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规律得 v y=gt,代入竖直可求得t=cot30°=s.故选C.【点评】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考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5.汽车在倾斜的弯道上拐弯,弯道的倾角为θ,半径为r,则汽车完全不靠摩擦力转弯的速率是()A.B.C.D.【考点】向心力.【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高速行驶的汽车完全不依靠摩擦力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由重力和路面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转弯的速度.【解答】解:高速行驶的汽车完全不依靠摩擦力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由重力和路面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力图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θ=m解得:v=故选:B【点评】本题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考查物理联系实际的能力,关键是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确定向心力的来源.6.一辆卡车在丘陵地带匀速率行驶,地形如图所示,由于轮胎太旧,途中容易爆胎,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是()A.a处B.b处C.c处D.d处【考点】向心力.【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车所受的支持力最大的地段最容易爆胎.以车为研究对象,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支持力与半径的关系,确定何处支持力最大,最容易爆胎.【解答】解:以车为研究对象,在坡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 N=m解得:F N=mg﹣mF N<mg…①在坡谷,同理得:,解得F N>mg…②由①②对比可知,汽车在坡谷处所受的支持力大,更容易爆胎,则在b、d两点比a、c两点容易爆胎.由②知,R越小,F N越大,而b点半径比d点小,则b点最容易爆胎.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要正确分析向心力的来源,运用向心力公式比较支持力的大小.7.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的向心力一定为重力B.小球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C.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其在最高点的速率为D.若把细绳换成轻杆,且也恰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过最高点的速率为【考点】向心力.【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细线拉着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情况是绳子的拉力为零,重力提供向心力,杆子拉着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解答】解:A、小球在最高点向心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当v时,向心力大于重力,故A错误.B、在最高点时,若v=,此时重力提供向心力,绳子拉力为零,故B错误.C、若小球刚好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最高点时拉力为零,根据mg=m知,v=.故C正确.D、若把细绳换成轻杆,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知道绳模型和杆模型的区别,知道最高点的临界情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基础题.8.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B.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C.对稳定的圆周运动,向心力是一个恒力D.向心力的效果是改变质点的线速度大小【考点】向心力.【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不是物体产生的向心力.对于圆周运动,向心力方向时刻在变化,向心力是变化的.向心力与速度方向垂直,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故A正确.B、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提供,也可以是某一个力或某个力的分力提供.故B正确.C、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方向不停改变,不是恒力.故C错误.D、向心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不改变速度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对向心力的来源及作用的理解能力.对于匀速圆周运动,是由合外力提供向心力.9.钟表上时针、分针和秒针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秒针的周期是分针的60倍B.秒针的角速度是分针的60倍C.分针的周期是时针的12倍D.分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12倍【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正确理解周期定义,然后利用周期和角速度的关系求解角速度.【解答】解:时针运动的周期为12h,故时针上的A点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1=12h;而分针运动一周需要1h,故分针上的B点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1h;秒针绕圆心运动一周需要60s,故秒针上的C点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3=60s=h;A、秒针的周期是分针的,根据公式ω=,故秒针角速度是分针角速度的60倍,分针角速度是时针角速度的12倍,故A错误BD正确;C、分针的周期是时针的倍,故C错误;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机械表的三个指针转动的周期,并能熟练应用周期和角速度的关系.10.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G,理解正确的是()A.公式中G为引力常数,是人为规定的B.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D.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m1、m2的质量是否相等无关【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本题要抓住:1、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2、表达式:F=G,G为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G是实验测得的.3、适用条件:(1)公式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解答】解:A、公式F=G中G为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的,不是人为规定的.故A错误;B、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两个物体就不能视为质点了,万有引力公式不再适用,故B错误;C、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属于相互作用力,所以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总是大小相等,与m1、m2的质量是否相等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明确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和万有引力常量的测量,基础题.11.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短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不相等【考点】开普勒定律.【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熟记理解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解答】解:AB、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但都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故A错误,B错误.C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故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短,故C正确,D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BD.【点评】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定律是万有引力定律得发现的基础,是行星运动的一般规律,正确理解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不能采用的方法是()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保持不变B.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C.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距离不变D.使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万有引力与两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为 F=G.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保持不变时,根据上式可知,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故A能采用.B、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时,根据上式可知,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故B能采用.C、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距离不变时,根据上式可知,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故C不能采用.D、使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时,由上式得知,万有引力不变,故D 不能采用.本题选不能采用的方法,故选:CD【点评】本题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时,要注意万有引力是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不能考虑一个变量而忽略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二、实验题13.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在已经判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后,再来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研究水平方向的运动.他先调整斜槽轨道槽口末端水平,然后在方格纸(甲图中未画出方格)上建立好直角坐标系xOy,将方格纸上的坐标原点O与轨道槽口末端重合,Oy轴与重垂线重合,Ox轴水平.实验中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经过一段水平轨道后抛出.依次均匀下移水平挡板的位置,分别得到小球在挡板上的落点,并在方格纸上标出相应的点迹,再用平滑曲线将方格纸上的点迹连成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已知方格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1)请你写出判断小球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的方法(可依据轨迹图说明):在轨迹上取坐标为(3L,L)、(6L,4L)、(9L,9L)的三点,分别记为A、B、C点,其纵坐标y1:y2:y3=1:4:9,由于已研究得出小球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可知从抛出到A点所用时间t1与从A点到B点所用时间t2、从B点到C点所用时间t3相等,这三点的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也相等,说明了在相等时间内水平位移相等,即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2)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 ;(3)小球竖直下落距离y与水平运动距离x的关系式为y= .(4)为了能较为准确的描述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你认为正确的是 A A.通过调节使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B.实验所用的斜槽的轨道必须是光滑的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而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D.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专题】定性思想;方程法;平抛运动专题.【分析】通过相等时间内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是否相等来判断水平方向上运动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以及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关系.【解答】解:(1)在轨迹上取坐标为(3L,L)、(6L,4L)、(9L,9L)的三点,分别记为A、B、C点,其纵坐标y1:y2:y3=1:4:9,由于已研究得出小球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可知从抛出到A点所用时间t1与从A点到B点所用时间t2、从B点到C点所用时间t3相等,这三点的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也相等,说明了在相等时间内水平位移相等,即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L=得,t=,解得.(3)根据x=v0t,y==.(4)A、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斜槽的末端切线必须水平.故A正确.B、实验时斜槽不一定需要光滑,只要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即可.故B、C错误.D、将球的位置标在纸上后,取下纸,用平滑曲线连接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故D错误.故选:A.故答案为:(1)在轨迹上取坐标为(3L,L)、(6L,4L)、(9L,9L)的三点,分别记为A、B、C点,其纵坐标y1:y2:y3=1:4:9,由于已研究得出小球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可知从抛出到A点所用时间t1与从A点到B点所用时间t2、从B点到C点所用时间t3相等,这三点的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也相等,说明了在相等时间内水平位移相等,即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2);(3);(4)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三、计算题1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2m的圆环,以直径AB为轴匀速转动,转动周期T=2s,环上有M、N两点,试求M、N两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同一圆环以直径为轴做匀速转动时,环上的点的角速度相同,根据几何关系可以求得Q、P两点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根据ω=可求角速度,根据v=ωr即可求解线速度.【解答】解:根据几何关系知:r N=Rsin60°=2×=mr M=Rsin30°=2×=1mN点和M点共轴转动,角速度相同,ωM=ωN==3.14rad/s根据v=ωr即可得M的线速度v M=3.14×1m/s=3.14m/s.N点线速度v N=3.14×m/s=3.14m/s.答:M点和N点的角速度都为3.14rad/s,M点的线速度3.14m/s,N点的线速度3.14m/s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注意同轴转动时角速度相同.属于简单题目.15.如图所示,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0.1kg的小物块A,置于光滑水平台面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O与质量M=0.5kg的物体B相连,B静止于水平地面上(g=10m/s2)(1)当A以O为圆心做半径r=0.2m的匀速圆周运动时,地面对B的支持力F N=3.0N,求物块A的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2)当A球的角度为多大时,B物体将要离开地面?。
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Ca 40;P 31;Cu 6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共46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NO B.NO2C.SO2D.N22、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是()A Cl2B CO2C NH3D NO3.下列物质与水反应生成强酸的是( )A.Na2O B.SO3C.CO2D.NO4、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5.能将NH4Cl 、(NH4)2SO4、NaCl、 Na2SO4四种溶液一一区别开来的试剂是()A NaOHB AgNO3C BaCl2D Ba(OH)26.下列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A.固体氯化铵和消石灰共热B.加热浓氨水C.浓氨水滴加到碱石灰中D.加热固体氯化铵7、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工业合成氨B.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法制备硝酸C.闪电导致雷雨中含有硝酸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制造含氮化合物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氨水中的溶质是NH3·H2OB NH3有碱性,所以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C 所有的铵盐都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D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与铁、铝均不反应,所以可用铁制的容器来储存和运输9.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B.品红溶液C.NaOH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10.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同时具备的性质是( )A.都能使品红试液褪色B.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都有刺激性气味D.常温下都是气体1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1)活性炭(2)氯水(3)二氧化硫(4)臭氧(5)过氧化钠(6)双氧水A.(1) (2) (4) (6) B.(1) (2) (3) (5)C.(2) (4) (5) (6) D (3) (4) (5) (6)12.酸雨是对降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统称。
武胜中学高2015级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命题人:易勇 审题人:严海川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13、 12 14、 800 15、 0 16、 2,4,5 三、解答题:(共6个解答题,共74分)17、(本小题12分)已知集合{}42<≤=x x A ,{}x x x B 2873-≥-=。
求()B A C B A R ,解: {}{}32873≥=-≥-=x x x x x B {}43<≤=∴x x B A 又{}42<≤=x x A {}4,2≥<=∴x x x A C R 或 即(){}3,2≥<=x x x B A C R 或18、(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22fx x x a =--(1)若1=a ,求函数()x f 的零点; (2)若()x f 有零点,求a 的范围。
解:(1)当1=a 时,()22--=x x x f令()022=--=x x x f 得2,1=-=x x 或即函数()x f 的零点为21与- (2)要使()x f 有零点则180a ∆=+≥即18a ≥-18a ∴≥-19、(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1ln ,1ln x x g x x f -=+= (1)求函数()()x g x f -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x g x f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解:(1)()()()()x x x g x f --+=-1ln 1ln⎩⎨⎧>->+∴0101x x 即11<<-x故函数()()x g x f -的定义域为()1,1- (2)函数()()x g x f -为奇函数()()()()x x x g x f --+=-1ln 1ln()()()()()()[]x g x f x x x g x f --=+--=---∴1ln 1ln 即函数()()x g x f -为奇函数20、(本小题12分)某种商品在30天内日销售量Q (件)与时间t()*,300N t t ∈≤<天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Q kt b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1)求出日销售量Q 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2)若该商品每件的销售价格P (元)与时间t天的函数关系为*4,030P t t t N =+<≤∈且,求该商品的日销售金额y 最大的一天是30天中的那一天?并求y 的最大值。
江苏省淮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4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第I卷(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五谷”出现,说明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基本完善,这最早出现在()A.原始社会B.西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B.齐国民营手工业发达C.青铜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农具D.灌钢法提高了冶炼质量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4.关于下图农业生产工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该农业工具最早出现于黄河流域C.与旧犁相比具有简便轻巧、适用性强的特点D.标志着古代中国耕犁技术的成熟5. 汉代晁错《论贵粟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脆弱性C.自给自足D.连续性6.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以下中国古代的工具或技术出现在汉代的有①耧车②曲辕犁③水排④一牛挽犁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 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是其中白瓷的突出代表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D.瓷器在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大量输往国外8.“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永顺一中高一月考数学(必修4)试题卷 2015年4月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若α= -21o ,则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可以表示为 ( )A.k·360o +21o ,k∈ZB. k·360o -21o ,k∈ZC.k·180o +21o ,k∈ZD. k·180o -21o ,k∈Z2. 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是 ( ).cos 4.sin 2.sin.cos24x x A y xB y xC yD y ==== 3.已知向量→a =(4,-2),→b =(x ,5), 且//a b ,那么x 的值等于( )A. 10B. 5C. 52- D. -104. 已知函数⎪⎭⎫ ⎝⎛+=62sin 5πx y ,它的一条对称轴可以是( )A. x= -12π B. x=0 C. x=6π D. x=3π5. 已知x ∈[0,2π],如果y=cosx 是增函数,且y=sinx 是减函数,那么( )A.0≤x≤2πB.2π≤x≤π C. π≤x≤23π D. 23π≤x≤2π6.要得到函数⎪⎭⎫ ⎝⎛+=32sin πx y 的图象,只要把函数y=sin2x 的图象( )A.向左平移3π个单位B. 向右平移3π个单位 C.向左平移6π个单位 D. 向右平移6π个单位 7.小船以10 3 km/h 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水的流速为10km/h ,则小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为( )A.20 2 km/hB.20km/hC. 10 2 km/hD. 10km/h 8.如果c 是非零向量,且2,3a c b c =-=,那么a 与b 的关系是( )A.相等B.共线C.不共线D.不能确定9. 设tan ,tan αβ是方程2320x x -+=的两个根,则tan()αβ+的值为( )A .3-B .1-C .1D .310.给出以下结论:①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若AC AB AD =+,则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② 在三角形ABC 中,若︒===60,8,5C AC BC ,则20BC CA ∙=; ③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则22AB BC AC ++= ④已知()5,28,3AB a b BC a b CD a b =+=+=-,则C B A ,,三点共线.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1B.2C.3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如果角θ的终边经过点1()2,那么tan θ= . 12、化简2sin 1+的结果为 .13、设x R ∈ ,向量(,1),(1,2),a x b ==-且a b ⊥ ,则||a b += . 14、函数ϕϕ,,(),sin()(w A wx A x f +=是常数,)0,0>>w A 的部分图象下图所示,则____)0(=f .15、关于函数()x x x x f cos sin 32cos 22-=,下列命题:①若存在21,x x 有π=-21x x 时,()()21x f x f =成立 ;②在区间⎥⎦⎤⎢⎣⎡-3,6ππ上单调递增;③函数()x f 的图象关于点⎪⎭⎫⎝⎛0,12π成中心对称图象;④ 将函数()x f 的图象向左平移512π个单位后将与x y 2sin 2=的图象重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时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1.(4分)在图中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些时间或时刻()A.第4s初B.第3s末C.第3s D.前3s2.(4分)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地面3.(4分)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为零B.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C.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增大D.加速度越大的物体,其速度变化越快4.(4分)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x 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x1=﹣4m﹣5m=﹣9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为△x2=l m﹣(﹣4m)=5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B.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为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C.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x=△x1+△x25.(4分)2014年在俄罗斯举办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冰壶运动员需要运用多种旋转技术推出冰壶;冰球运动员需要用力将冰球打入对方大门;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弯道处要控制好身体的倾斜程度;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高空中需要做出各种高难度翻转.在这些项目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冰壶比赛中运动的冰壶B.冰球比赛中运动的冰球C.短道速滑中的运动员D.高空翻腾技巧运动中的运动员6.(4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24t﹣1.5t2(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1.5s B.8s C.16s D.24s7.(4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A.加速度大小为1m/s2B.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为2mC.第2s内的位移是2mD.物体第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8.(4分)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0,则该点()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9.(4分)如图所示.木块A,B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1射人A.以速度v2穿出B.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时的速度为()A.B.C.D.v110.(4分)如图所示,是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CD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C.整个过程中,C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B 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11.(4分)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A.B.C.D.12.(4分)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秒内的位移是s,则其加速度大小为()A.B.C.D.13.(4分)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相距为x的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从A到B的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AB中点的速度为4vB.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C.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D.通过前位移所需的时间是通过后位移所需的时间的2倍14.(4分)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点,下列关于小分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行军路程s甲>s乙B.平均速度甲>乙C.行军位移x甲=x乙D.平均速度甲=乙15.(4分)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A.1:22:321:2:3 B.1:23:331:22:32C.1:2:3 1:1:1 D.1:3:51:2:316.(4分)跳伞运动员以5m/s的速度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以空气阻力可忽略,g=10m/s2)()A.2s B.s C.1s D.(2﹣)s二、填空题(共8分,每空2分)17.(8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计算F点的瞬时速度v F的公式为v F=________;(2)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图2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t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m/s2;对应点 B C D E F速度(m/s)0.141 0.180 0.218 0.262 0.301(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计算题(共38分.注意书写要规范、整洁)18.(8分)汽车刹车前速度为10m/s,刹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1)汽车刹车开始后20s内滑行的距离;(2)静止前最后2.5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19.(9分)一小球从静止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滚下来,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AB=12m,AC=32m,小球通过AB、BC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1)求出小球下滑时的加速度?(2)小球通过B点时的速度是多少?(3)斜面A点以上部分至少有多长?20.(10分)如图所示,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6m,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干受到扰动面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重力加速度取l0m/s2:则:(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21.(11分)如图所示,某人距离墙壁10m起跑,向着墙壁冲去,挨上墙之后立即返回出发点.设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快到达墙根时需减速到零,不能与墙壁相撞.减速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到出发点.求该人总的往返时间为多少?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时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1.(4分)在图中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些时间或时刻()A.第4s初B.第3s末C.第3s D.前3s考点:时间与时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从时间中来看表示的是从0到3的一段时间,表示的是时间间隔,即前3s的时间,所以D正确.故选D.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2.(4分)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地面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解答:解:“桥流水不流”可以理解为“桥动水不动”,意思就是说桥在运动,研究对象应该是桥.A、以水的参照物,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桥是运动的,与题意相符,故A错误;B、以桥为参照物,则桥是静止的,而水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水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B正确;C、以人为参照物,因为人在桥上走,人与桥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桥是运动的,而水与人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D、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桥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桥是静止的,水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水也是运动的,故D也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所选取的参照物,二者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运动,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的.3.(4分)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为零B.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C.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增大D.加速度越大的物体,其速度变化越快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解答:解:A、物体的速度为零,但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可以不为零,即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B、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即使加速度减小,速度也会增加,故B错误;C、速度是否增加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不由加速度大小决定,故C错误;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即物体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加速度的定义式,只要理解了加速度的概念就能顺利解决.4.(4分)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x 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x1=﹣4m﹣5m=﹣9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为△x2=l m﹣(﹣4m)=5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B.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为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C.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x=△x1+△x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置变化是物体位置的改变,它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与物体的运动过程无关.解答:解:A、C到B的位移小于A到C的位移,虽然前者正数,后者是负数,但正负号表示方向,因此比较大小要看长度,故A错误;B、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因为符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位移是矢量,故B正确;C、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通过距离的长短来确定,故C错误;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就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所以为△x=△x1+△x2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路程,位置变化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求路程的关键是确定物体的运动轨迹,确定物体位置变化的关键是找出物体的初末位置.5.(4分)2014年在俄罗斯举办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中:冰壶运动员需要运用多种旋转技术推出冰壶;冰球运动员需要用力将冰球打入对方大门;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弯道处要控制好身体的倾斜程度;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高空中需要做出各种高难度翻转.在这些项目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冰壶比赛中运动的冰壶B.冰球比赛中运动的冰球C.短道速滑中的运动员D.高空翻腾技巧运动中的运动员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解答:解:A、冰壶比赛中运动的冰壶不能看做质点,否则就无法研究其旋转,所以A错误.B、冰球比赛中运动的冰球,可以当作质点来研究他运动的快慢,所以B正确;C、短道速滑中的运动员不可以看做质点,否则就没有倾斜程度可言,所以C错误;D、运动员在表演时看的就是运动员的动作,此时不能看成质点,所以D错误.故选:B点评:质点是运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要理解其实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能停在表面.6.(4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24t﹣1.5t2(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1.5s B.8s C.16s D.24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24t﹣1.5t2=,求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v=v0+at求出速度变为0所需的时间.解答:解:根据x=24t﹣1.5t2=,得,v0=24m/s,a=﹣3m/s2.由v=v0+at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和位移时间公式x=.7.(4分)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A.加速度大小为1m/s2B.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为2mC.第2s内的位移是2mD.物体第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而求出加速度,位移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解答:解:A、根据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得出位移时间关系式为:x=t2,所以,解得:a=2m/s2,故A错误;B、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x=aT2=2×1=2m,故B正确;C、第2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减去第一秒的位移,即x2=22﹣12=3m,故C错误;D、同理求得物体第3s内的位移x3=32﹣22=5m,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写出函数表达式,从而求出加速度,能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难度适中.8.(4分)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0,则该点()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解答:解: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可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质点一直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速度不再增加,位移一直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9.(4分)如图所示.木块A,B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1射人A.以速度v2穿出B.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时的速度为()A.B.C.D.v1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子弹的运动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所受摩擦力保持不变,而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所以摩擦力在穿过A的过程做的功是穿过B过程做功的一半,对子弹穿过AB的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即可求出摩擦力在整个过程中做的功,再对子弹穿过A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即可求出子弹穿出A时的速度.解答:解:设子弹的质量为m,对子弹穿过AB的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W=mv B2﹣mv A2,因为子弹所受摩擦力保持不变,又因为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所以子弹穿过A的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为:W,对子弹穿过A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W=mv A12﹣mv A2,解得:v A1=.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整体和隔离物体分别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典型例题,要能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及运动过程,并能熟练地运用动能定理解题,难度适中.10.(4分)如图所示,是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CD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C.整个过程中,C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B C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加速度,倾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BC段与时间轴围成的梯形面积表示其运动的路程.解答:解:A、整个过程中,CE段倾角最大,故其加速度数值最大,故A正确,B错误;C、从静止到D点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位移为正,D点以后位移为负,说明此时已经反方向运动了,故D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D、BC段与时间轴围成的梯形面积为S=×(5+12)×4m=34m.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属于基础题.11.(4分)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根据图象即可求解.解答:解:A、第一个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以速度6m/s 匀速直线运动,4﹣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位移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静止,4﹣5s内物体也静止,故A错误;B、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以速度6m/s匀速直线运动,4﹣5s内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2m/s2,故B正确;C、第一个图是位移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静止,4﹣5s内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m/s.由速度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静止,4﹣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故C正确;D、第一个图是位移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静止,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做加速度为零的运动,4﹣5s内物体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图象问题,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得出运动情况,能根据图象读出有效信息.12.(4分)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它在第n秒内的位移是s,则其加速度大小为()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物体的加速度,知道物体在第n秒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公式s=t,需求物体在第n秒内的平均速度,故需求物体在第n秒初的速度v1和在第n秒末的速度v2.解答: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由于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 t=v0+at可得物体在第(n﹣1)秒末的速度为v1=(n﹣1)a,物体在第n秒末的速度为v2=na,则在第n秒内的平均速度,根据s=t物体在第n秒内的位移s=×1故物体的加速度a=故选A.点评:知道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求物体的加速度,可以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要求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表达式.13.(4分)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相距为x的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从A到B的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AB中点的速度为4vB.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C.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D.通过前位移所需的时间是通过后位移所需的时间的2倍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出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AB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位移之差.通过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得出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从而得出时间关系.解答:解:A、设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解得v1=5v.故A错误.B、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B正确.C、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根据.故C正确.D、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因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之比为1:2,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1.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14.(4分)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点,下列关于小分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行军路程s甲>s乙B.平均速度甲>乙C.行军位移x甲=x乙D.平均速度甲=乙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轨迹的长度直接比较路程的大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比较位移大小,再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由图看出,甲轨迹的长度大于乙轨迹的长度,则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即有s甲>s乙.故A正确.B、C、D由图看出,两队起点与终点都相同,则位移相同,即有x甲=x乙.根据平均速度公式,两队所用时间t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即有甲=乙.故B错误,CD正确.故选ACD点评:本题是轨迹图象,不是位移图象,要注意区别.可以直接看出路程的大小.位移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15.(4分)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A.1:22:321:2:3 B.1:23:331:22:32C.1:2:3 1:1:1 D.1:3:51:2:3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要求连续的时间不等的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就要分别求出这三段时间内得位移,要求这三段位移,可以先求第一段的位移,再求前两段的位移,再求前三段的位移,前两段的位移减去第一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前三段的位移减去前两段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就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根据x=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x1=a×12又前3s的位移减去前1s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x2=a×(1+2)2﹣×a×12=a×8又前6s的位移减去前3s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x3=a×(1+2+3)2﹣×a×(1+2)2=a×27故x1:x2:x3=1:8:27=1:23:33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故1::=::=1:22:32=1:4:9故选:B.点评: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16.(4分)跳伞运动员以5m/s的速度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以空气阻力可忽略,g=10m/s2)()A.2s B.s C.1s D.(2﹣)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扣子掉下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下的速度5m/s而做初速度为5m/s、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求出时间.解答:解:v0=5m/s,a=g=10m/s2,h=10m由h=v0t+得10=5t+解得t1=1s,t2=﹣2s(舍去)运动员下落的时间为t3===2s所以跳伞员此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t=t3﹣t1=1s故选C点评:本题容易犯的错误是认为扣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得到h=,得到t=.二、填空题(共8分,每空2分)17.(8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1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计算F点的瞬时速度v F的公式为v F=;。
2015高一英语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
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most probably?A。
At a meeting。
B。
At a party. C。
At a concert2。
When may the woman leave the hospital?A。
Monday B。
Thursday C. Saturday3. What do the two speakers disagree about?A. When to meet Sally.B。
Where to meet Sally.C。
How to speak to Sally。
4。
Which month is it probably right now?A. July B。
June C。
May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buy?A。
Grey pants。
B。
Brown pants。
C。
Blue pant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山西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第二学期4月模块诊断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第8-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全部选对的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做速率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一定逐渐增加B .物体做变速率曲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改变C .物体做变速率圆周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D .物体做匀速率曲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2、质量为m 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的内侧运动,经过最高点而不脱离轨道的最小速度是v ,则当小球以2v 的速度经过最高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是( )A 、0B 、mgC 、3mgD 、5mg3、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假设一矿井深度为d=R/2,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4B 、1/4C 、2D 、1/24、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 ,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 。
考虑自转影响,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A .32224R GMT GMTB .32224R GMT GMTC .23224GMT R GMTD .23224GMT R GMT 5、如图.两个小木块a (质量为2m )和b (质量为m)均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00'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B .当<l kg 2,a 、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始终相等C .l kg2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 .当l kg32时,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2kmg/36、据报道,2009年4月2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天文观测机构发现一颗与太阳系其它行星逆向运行的小行星,代号为2009HC82。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咄咄逼人(duō)谆谆教导(zhūn)B. 叱咤风云(chì)蹉跎岁月(cuō)C. 恣意妄为(zì)徇私舞弊(xùn)D. 踽踽独行(jǔ)怙恶不悛(hù)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力。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
C.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可谓一针见血。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从不顾及他人的意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豪放著称。
D.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悲剧。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时间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
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述岳阳楼的景色时写道:“衔远山,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中“__________,死而后已”一句,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高一政治2015.4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年月考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1.在我国,民主的主体包括()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主义劳动者②社会主义建设者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A民主的阶级性 B民主的广泛性 C民主的真实性 D人民当家作主3.北京奥运会期间,广大志愿者和市民支持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貌,赢得了各国来宾的赞誉。
这表明志愿者和市民在自觉履行_______的义务。
A.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B.维护民族统一C.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D.维护国家独立4.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
中学生行使监督权采取的方式有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②给市政府打电话反映意见③向新闻媒体反映情况④参与学生会选举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5.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有选民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上届代表没有行使过提案权的不选,不为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
“三不选”直接表明A.政府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 B.选民的权利意识显著增强C.各级人大代表均实行直选 D.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6.在我国,行使________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A.立法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任免权 D.政治自由7.在下列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是选民B.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由直接选举产生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D.依法被判刑的人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A.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B.在阶级统治内部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C.对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从“秦火火”到傅学胜、周禄宝,以及一些乐于传谣的网络“大V”,他们利用网络的便利,凭借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
随着公安机关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不断深入,涉嫌违法的“大V”们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据此回答9-11题。
9.每一个“大V”背后都有着众多关注者,正是他们对“大V”发布的信息不加选择地随意转发,才使得“病菌”飞速传播。
部分网民的“随意”()①使其他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②能够充分表达网民的意愿,是言论自由的体现③是公民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的必经阶段④会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0.在网络谣言如此轻易就能炮制、传播的今天,我们每位公民()①在虚拟空间里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言论②应该做到在网络上少发言、不发言③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应该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1.在打击网络谣言的同时,要保护网民的监督权利,这一要求()①便于公民行使监督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③增加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④有利于公民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不少媒体认为,该法律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白,将终结“被精神病”事件的发生。
这表明()①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②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③公民权利的实现离不开法律保障④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的生命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13.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有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民主监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①监督权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③政治自由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5.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是因为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比例分配的B.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C.权利也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16.我国至今已经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一千多条,使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这表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①广泛性②真实性③制度保障④法律保障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17. 在我国,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A.间接选举差额选举B.直接选举差额选举C.间接选举等额选举D.直接选举等额选举18.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是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方式。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以下条件来确定①社会经济制度②物质生活条件③选民的文化水平④候选人的意愿A.①②④B.①③④ C .①②③D.②③④19.在我国的现有政治体制中,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A、基层政权组织B、基层自治组织C、基层社会团体D、基层经济组织20.我国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和妇女、归国华侨等都有适当的比例,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
这表明我国民主具有A.广泛性 B.真实性 C.绝对性 D.渐进性21.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和完善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等,进一步满足和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这一变化,下列最合适的是A、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B、决策的科学性得以真正实现C、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D、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途径不断增多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这是因为①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③损害了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也必然损害自己的利益④自由是相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约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23.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包括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4.《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不得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
这是保护公民依法行使A.民主监督的权利 B.民主决策的权利C.民主选举的权利D.民主管理的权利25.市民小刘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监管职能,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
该市民行驶监督权的方式是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社会听证制度C、舆论监督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26.各地政府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积极探索运用“网上述职”、“暗访式考察”等考核方法,充分吸收群众意见。
这些做法使_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更加通畅。
A.民主选举B.民主监督C.民主管理D.民主决策27.“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这两句古语启示①审慎行使权力②密切联系群众③坚持依法行政④加大公共服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8.近年来,晒工资、晒消费、晒工作、晒宝宝……时下的“晒”成了公众的常用词,特别是人们越来越多地“晒”政治,“晒”也成为社会的政治生活形态。
“晒”政治表明()①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②人民行使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③人们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公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主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4分)二、问答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29.某乡农民刘某拉了一车苹果准备去县城卖,途中遇到歹徒抢劫,刘某到派出所报案,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
再说,一车苹果也不值几个钱,这事我们管不了。
”针对值班民警拒不履行职责的行为,刘某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对参与政治生活有了更高的热情。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32.政府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假如你是某市物价部门的负责人,针对市自来水公司提交的水价调整方案,组织一次价格听证会。
作为听证会的组织者,你应邀请哪些方面的人员参加听证会并分别说明理由。
(至少3个方面)三、简答题紧扣题意,简明扼要。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3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机统一。
34、我过现阶段实行和相结合的选举制度35、在我国,农村___________和城市__________是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6、我国的国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题(12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出台前,曾通过不同渠道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下表是就取消“五一”黄金周,增(1)上述材料反映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方式?(3分)(2)你知道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3分)(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意义?(6分)高一政治答案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1-5、ADAAB 6-10、BCCAD 11-15、CAAAB 16-20、BACBA21-25、ABAAD 26-28、BAA二、问答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29. 从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中选择两种以上的具体方式。
答案不唯一。
(5分)30.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1. 要敢于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