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生产工艺流程管控_图文
- 格式:ppt
- 大小:16.70 MB
- 文档页数:101
1目的:确定与产品相关的设计潜在失效模式和潜在设计失效的机理/起因,评价设计失效对顾客的潜在影响,找出失效条件的设计控制变量和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完善设计过程,确保顾客满意。
2 适用范围:应用于公司所有新产品、产品更改(包括:产品交付给顾客后其之抱怨(投诉)和/或退货的产品)均适用之。
3 权责:3.1 DFMEA核心小组由产品的设计开发实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或主责工程师组成,负责DFMEA系统的实施策划,并制定相关的系统控制文件。
负责DFMEA系统持续改善的策划和各DFMEA实施小组间沟通的协调管理。
3.2 DFMEA实施小组由负责产品设计开发的相关人员组成,并由核心小组中的负责人担任组长。
DFME实施小组成员负责组织制订《设计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表,相应的DFMEA实施小组组长负责DFMEA表格的批准通过。
3.3 技术部、质量部及其它相关部门参与DFMEA实施小组的工作,并承担对策措施中的相应责任。
4 术语定义:4.1 失效(Failure):在规定条件下(环境、操作、时间),不能完成既定功能或产品参数值和不能维持在规定的上下限之间,以及在工作范围内导致零组件的破裂卡死等损坏现象。
4.2 DFMEA: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英文简称,其功能为事前鉴别出产品设计中可能发生之失效模式, 并且加以文件化及数量化之评估。
4.3 客户(Customer):后制程、销售对象、或使用者均属之。
4.4 潜在失效的效果:失效模式对客户之影响。
4.5 严重性(Severity):失效模式发生时,对客户之影响的后果的级别。
4.6 潜在失效的原因:失效如何发生之原因。
4.7 发生性(Occurrence):指某一特定的失效起因/机理在设计寿命内出现的可能性。
4.8 现行设计控制:为目前已经使用之措施, 以预防失效发生或当失效发生时能被检出。
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1.1 施工工艺流程DDC控制器箱体安装→金属管敷设(指定终端设备位置)→楼宇控制前端设备安装→线缆敷设→校接线→终端机房设备安装接线→前端设备调试→DDC单体调试→系统联调。
1.2 桥架和管路施工在楼层吊顶设备层内,除智能化系统的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外,还有强电部分的供电桥架、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给排水系统的上下水管道、消防工程的主干管道等等。
因此在进行该项施工时,必须与其它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尽量避免“管线打架”相互扯皮,而造成返工。
根据小让大的原则,智能化系统的主干线的主干桥架最好在上述管道基本完成后再进行。
1.2.1 桥架施工要求主干桥架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在开始敷设前要进行放线定位,其走向应与建筑物轴线平行。
主干桥架的安装方式,吊顶内宜采用倒龙吊架和Ф10—12mm圆钢,沿墙采用三角型支架。
吊架或支架的间距一般为2000mm。
考虑到桥架在调整、布线及今后检修维护过程中可能会上人蹬踏,必须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因此倒龙门吊架每隔6—8米应采用角钢制作。
考虑到吊顶内还有灯具(嵌入式)的安装,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最低安装高度应高于吊顶200mm。
支架安装应注意以下要点:在金属结构上,采用焊接方法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必须固定牢固,整齐美观,支架间距要保持均匀;支架不得安装在具有较大震动、热源、腐蚀性液滴的位置,也不得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设备、管道以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
为了保证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接地,桥架的节间除用连接板连接外,还应用等电位铜带作连接。
等电位铜带每隔20—30米还应与大楼联合接地系统引出的接地点可靠连接,以保证整个智能化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在桥架的交插、转弯、分层、分支部位,应保证各段桥架之间接地的连续性。
1.2.2 管路施工要求分支管线的施工敷设在墙体内、地面内和吊顶内三种方式。
在墙体内、地面内的敷设应与土建、装修工程密切配合,须追踪相关专业的施工进度,协调埋管线问题并相应做好管线敷设及出口保护问题。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概论1、过程控制概念:五大参数。
过程控制的定义:工业中的过程控制是指以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的自动控制。
2、简单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仪表的定义:接收检测仪表的测量信号,控制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仪表。
主要包括:控制器、变送器、运算器、执行器等,以及新型控制仪表及装置。
控制仪表的作用:对检测仪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能将控制流程图(工程图、工程设计图册)转化成控制系统框图。
第一个字母:参数类型 T ——温度(Temperature ) P ——压力(Pressure ) L ——物位(Level ) F ——流量(Flow ) W ——重量(Weight )第二个字母:功能符号 T ——变送器(transmitter )C ——控制器(Controller ) I ——指示器(Indicator ) R ——记录仪(Recorder )A ——报警器(Alarm )加热炉燃料4、DDZ-Ⅲ型仪表的电压信号制,电流信号制。
QDZ-Ⅲ型仪表的信号制。
它们之间联用要采用电气转换器。
5、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各自特点。
电压传输特点:1). 某台仪表故障时基本不影响其它仪表;2). 有公共接地点;3). 传输过程有电压损耗,故电压信号不适宜远传。
电流信号的特点:1).某台仪表出故障时,影响其他仪表;2).无公共地点。
若要实现仪表各自的接地点,则应在仪表输入、输出端采取直流隔离措施。
6、变送器有四线制和二线制之分。
区别。
1、四线制:电源与信号分别传送,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件的功耗无严格要求。
2、两线制:节省电缆及安装费用,有利于防爆。
活零点,两条线既是信号线又是电源线。
7、本安防爆系统的2个条件。
1、在危险场所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仪表。
2、在控制室仪表与危险场所仪表之间设置安全栅,以限制流入危险场所的能量。
8、安全栅的作用、种类。
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一、工业控制系统介绍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ICS)是指用于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控制、监控、管理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生产流程控制、厂家设备控制、安全管理、工艺参数监测、数据采集与存储、生产过程优化等。
工业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网络通讯等多个部分构成。
二、工业控制系统设计1.需求分析在工业控制系统设计前,必须确定用户的需求和要求。
包括工艺流程、自动化控制要求、设备配备、人员安全等要素。
2.选择控制器和设备从控制器视角出发,需选择数控、PLC或单片机等适用于工艺的控制器,如PLC可实现多个I/O端口通讯与数据采集。
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监控设备等,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3.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制作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有图表、流程图、状态转换图等。
程序设计各个阶段需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可拓展性。
4.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采集传感器数据来对工厂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控制,同步将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三、工业控制系统开发1.嵌入式系统方案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的一种硬件组成系统。
将PLC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控制芯片,然后在其上添加必要的外围器件和软件等,使PLC实现单功能或多功能控制。
2.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指将物联网技术与工业生产线进行无缝衔接,实现生产线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一种平台。
平台通过采集感知数据,实现数据的二次处理及归纳总结,并向上推送工厂运行数据和异常情况。
通过管控数据实现了物流自动化、不间断生产和制造流程管理优化等功能。
3.云计算应用云计算是指通过大量计算机资源和网络实现统一管理和共享,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应用服务的一种技术。
通过云计算的高速远程数据共享能力,管理更加智能、安全,工业控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更加方便。
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主要工艺操作仪表逻辑控制说明及工艺控制流程图(PID)本装置控制回路160个,温度检测回路480个,模拟输入检测回路260个,脉冲量测量点10个,开关量输入点250个,开关量输出点20个。
1.2.1本装置的以单回路PID调节为主,对工艺操作上的重要参数采用复杂控制,为确保装置可靠,安全运行,对装置联锁系统及机组联锁系统采用三重冗余的紧急停车系统来实现。
1.2.2对于机泵、压缩机等转动设备,将其状态信号,公共报警,公共停机信号直接引入DCS进行指示、报警。
1.2.3对于进出装置的原料和产品以及循环水,净化风,非净化风,燃料气等均设有原料指示和累计。
为确保准确,对蒸汽和燃料气还设置了温度和压力补偿。
1.2.4在可能聚集易燃易爆气体并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设有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器,在有可能存在H2S气体的地方,设有浓度监测仪,均引入DCS报警。
1.2.5在新氢,循环氢压缩机出口设置了在线氢气浓度分析仪。
本装置的自动控制回路采用单回路调节为主,对于有关联的工艺参数采用串级或更为复杂的控制方法,由DCS控制系统完成。
原料油缓冲罐顶、滤后原料油缓冲罐顶、反应注水罐顶、硫化剂罐顶及分馏塔均设有压力控制。
加氢处理反应部分是全装置的核心,为确保反应器正常操作,每个反应器各设一台床层总压降指示。
加氢处理反应器床层温度的控制,通过三种方式切换操作,来控制注冷氢量,(一种是床层的平均温度值进行控制,一种是最大温度值控制,一种是床层三点温度中任一点温度进行控制),以达到最佳效果,防止反应器床层温度超温带来的危险,来保证产品质量及催化剂寿命。
临氢降凝反应器及后精制反应器的入口温度,是通过换热器出口热旁路控制以及反应器入口注冷氢的温度控制手段来实现,以确保反应器温度,从而满足工艺操作的要求。
热高压分离器设有双套的液位/界位控制和指示报警,为确保装置安全,高压分离器至低压分离器液位和界位调节阀均设双套调节阀,可切换使用。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设备和人力等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达到生产目标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方法。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生产工艺流程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减少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节,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首先,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生产效率。
最后,对生产工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的核心是实时监控和及时调整。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关键的生产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调整,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等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生产工艺流程控制一般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调节。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总之,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工艺流程的管理和控制,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和改进生产过程,以实现生产目标和提高竞争力。
工业4.0时代的智能制造方案这是笔者一同参加“工业4.0高峰论坛”并发言的陈志成博士做的演讲,转载到本人博客,以便需要了解工业4.0的朋友参考。
陈志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格分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我原来在高校工作了一段时间,是教师,担任计算机学科方面的负责人,现在创办一个公司,做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
我从学校出来,有一些背景因素,很多教授、院士,他们做了很多很好的理论研究,但是我们的产学研做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企业很难把人工智能中比较超前的理论运用起来。
很多老师聊天说,人工智能是不是要死亡了,是不是真的不行了,没有什么用途了,离我们生活太遥远了。
我创办企业的想法,是希望将课本上的一些理论,变成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用的一些产品,不管是小的产品也好,大的产品也好。
也许这也是一种情怀,大家都想做一些事情,而我想做人工智能。
我的演讲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介绍工业4.0的本质,我认为工业4.0的本质是智能制造,目前对于工业4.0的理解各种各样,但是大体而言,还是依据德国的提法来理解。
2011年至2013年,德国针对工业4.0给出了一些资料,总体思路还是智能制造的概念。
前面说人工智能要死亡了,可是现在机会来了,人工智能可能会有大发展了。
第二点介绍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制造企业的机联网,主要是指机器设备的联网,及其管理控制。
第三点讲基于机联网之上的云计算服务,以及相关的研究课题。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能源大数据系统的案例。
工业4.0的本质是智能制造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五年之前,老师们在讨论人工智能怎么发展,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钟义信老师、何华灿老师等也都在讨论。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社会,人类劳动工具以简单的镰刀、锄头为主。
第二个阶段是工业社会,也就是动力机车时代,以蒸汽机、机床为代表的时代。
第三个阶段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到来了,电话、电灯、电视,现在的互联网、通信网,这就是目前的信息社会。
拆卸和安装前部烟灰缸拆卸–对于采用自动变速箱的汽车,将选档杆拨到位置S。
–关闭点火开关。
拆卸Climatronic 自动空调控制器-J255-→空调系–统; Rep.-Gr.87。
拔出烟灰缸上的空隙盖板-–箭头-。
–打开前部烟灰缸。
–取出前部烟灰缸插件。
–拧出螺栓-1- 和-2-。
–用螺丝刀-箭头- 将烟灰缸-3- 松开,为此将螺丝刀插在开口-4- 上。
–取出前部烟灰缸外壳。
–如果存在,则断开电线插头连接。
安装安装以倒序进行。
拧紧力矩部件Nm 中控台框架上的前部烟灰缸外壳3拆卸和安装前部烟灰缸挡板拆卸–拆卸前部烟灰缸→相关章节–用一把小螺丝刀脱开销轴-1-。
–将左侧的侧面导向件-2- 沿-箭头方向- 按压并取下。
–用一把小螺丝刀脱开销轴-1-。
–将右侧的侧面导向件-2- 沿-箭头方向- 按压并取下。
–将烟灰缸盖连同挡板一起拆下。
–用一把小螺丝刀脱开定位凸缘-1-,并将烟灰缸盖从挡板上压出-箭头-。
安装安装以倒序进行,同时要注意下列事项:–首先将螺旋弹簧-1- 挂到烟灰缸盖-2- 上。
–将螺旋弹簧装入前部烟灰缸的外壳-3- 中-箭头-。
–安装侧面导向件。
–安装前部烟灰缸→相关章节。
拆卸和安装前部杯架–拆卸中控台前部→相关章节。
–旋出螺栓-箭头-。
–拆下前部杯架。
–打开前部杯架。
–用一把小螺丝刀脱开杯架插件-箭头-,并取出杯架插件。
安装安装以倒序进行,同时要注意下列事项:–压下杯架插件,直到锁止件卡入为止。
–安装前部中控台→相关章节。
拧紧力矩部件Nm前部中控台上的前部杯架2拆卸和安装前部杯架挡板–拆卸中控台前部→相关章节。
–旋出螺栓-箭头-。
–拆下前部杯架。
–打开前部杯架。
–用一把小螺丝刀松开杯架插件- 箭头-,并取出杯架插件。
–用一把螺丝刀撬出右侧绞链销-箭头-。
–用一把螺丝刀撬出左侧绞链销-箭头-,并取下张紧弹簧-1-。
–取下钩环-1-,并连同挡板一起拆下杯架盖-箭头-。
–用一把窄螺丝刀小心地在前面将杯架盖从挡板中撬出-箭头-。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总结2个星期的实训落幕了!在第1周里我们学会了使用:电容漏电流测量仪,元件参数测量仪,晶体管特性曲线测量仪。
并且能检测出元件的好坏!在测量中要注意用电安全,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第2周我们学的是控制器的流水线生产,其中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来料检验,工艺文件,电路基板生产组织与管理,SMT组装工艺。
在生产中要注意组员之间的配合,组员之间有疑问要相互探讨。
1.通过本课程学习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一>.来料检验:1、按检验阶段分: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成品检验。
(1).来料检验来料检验是电子企业对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外购件及外协件等购物料进行检验。
是电子企业在采购物料进货后,由品质管理部门按照相应的标准、图纸、技术要求等进行检验或验证。
检验是对产品全项目或部分项目进行检验。
验证是对产品供货方提交的检验证明或检测报告进行查验。
来料检验是把好产品质量的第一关。
一般采用抽检的检验方式。
(2).过程检验过程检验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工序、或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主要包括插件检验、焊接检验、单元电路板调试检验、整机组装后系统联调检验等。
过程检验一般采取全检的检验方式。
(3).最终成品检验最终成品检验是针对批次产品入库前的整体质量检验,是为确保经过生产全过程的产品符合标准要求,判定批次产品的符合性,经检验确认合格的产品方可入库和出厂,是控制出厂产品质量的最后环节。
一般入库采用全检,出库多采取抽检的方式。
2、按场所分:固定场所检验和巡检(1).固定场所检验固定场所检验是在生产现场的指定检验工位或检验部门的检测室进行检验,适合于测量仪器不便于移动或对检测的环境条件有要求的检验活动。
(2).巡检巡检是由专职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到生产或操作现场进行检验。
能够节省生产人员或检验人员传递样品的时间,也可以随时发现产品质量随生产时间变化的规律,便于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3、按检验方式分: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1).全数检验全数检验是对所有产品100%进行逐个检验。
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动化物流系统⽅案⼀、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产品的市场寿命⽇益缩短,更新换代加速,中、⼩批量⽣产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临这—新的局⾯,必须⼤幅度提⾼制造柔性和⽣产效率,缩短⽣产周期,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从⽽降低⽣产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柔性制造系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的。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的⾃动化制造系统。
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调整,以适宜于多品种、中⼩批量⽣产。
它通过简单地改变软件的⽅法能够制造出多种零件中任何⼀种零件。
系统主要由⼋个单元模块组成:⾃动化⽴体仓库、码垛机单元CCD形状识别单元;柔性制造加⼯单元;上下料搬运机器⼈单元;CCD⼯件尺⼨检测及颜⾊识别单元;⽓动分拣及条码打印扫描检测单元;⾃动化输送线系统单元;⽓动分拣搬运机器⼈单元。
所有模块单元通过⼯业总线控制联接。
即还包含系统总控单元。
为了促进相关专业的学⽣对机器⼈、柔性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有⼀个全⾯的深⼊了解和体会,我们⽴⾜于⾃⼰的技术优势,结合实际教学的需求,开发了⼀套完全模拟⼯业现场实际应⽤的柔性制造教学实训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实验指导书。
通过该系统,使学⽣可通过实验了解柔性制造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为学⽣提供⼀个开放性的,创新性的和可参与性的实验平台,让学⽣全⾯掌握机电⼀体化技术的应⽤开发和集成技术,帮助学⽣从系统整体⾓度去认识系统各组成部分,从⽽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控制原理。
可以促进学⽣在机械设计、电⽓⾃动化、⾃动控制、机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学习,并对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计算机⽹络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级语⾔编程等技能得到实际的训练,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使学⽣在机电系统的设计、装配、调试能⼒等⽅⾯均能得到综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