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卷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254.50 KB
- 文档页数:6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山东卷)分析尚泽远(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山东肥城271600)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试题分析】本题组以我国部分省区为例,考查了人口迁移情况,难度不大。
第1题,首先要明确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含义与区别。
常住人口即该行政区实际居住的人口,简称实有人口;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户籍的人口,即实有人口加流出人口。
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多,常住人口往往大于户籍人口;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迁出的多,户籍人口往往大于常住人口。
其次,据图1分析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及图中反映的内容。
斜线以上,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经济较为发达,斜线以下相反。
①与②省区人口总量都非常多,都是我国人口大省,但①省区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说明①省区经济发达,人口迁入的多;而②省区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说明②省区人口迁出的多。
③省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且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表明③省区经济较落后,人口迁出的多;④省区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表明④省区经济发达,人口迁入的多。
第三,根据提供的四个备选项中的省区,结合上面分析内容,不难做出正确选择,即A项正确。
第2题难度相对更小,主要考查的是经济相对落后省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位置关系。
为寻找好的工作机会、生活条件或良好的教育条件等,人口迁移大多就近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向经济发达地区,所以只有D项与实际最相符。
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试题分析】本题组以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为例,考查了城市布局的利弊和工业区位布局等知识,难度系数较低。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第II卷36.(1)年降水量多(3分);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3分)。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3分);洋流由北向南流动(3分)。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3分)。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3分);修建水利设施(若答出具体的水利工程措施也可得分)(3分);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若答出具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也可得分)(3分);采取节水灌溉措施(若答出具体的农业节水灌溉措施也可得分)(3分)。
37.(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3分);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3分)。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合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3分);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3分);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3分)。
38.(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关系。
举一例说明即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凤鸣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3)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时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
[] 2014·山东卷(文综地理)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图1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1.A[解析] 由图可知,①④常住人口总数大于户籍人口总数,说明①④两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大,①④两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②③户籍人口总数大于常住人口总数,说明②③两省级行政区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从图中还可以看出,①②两省级行政区人口总数大于③④两省级行政区人口总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粤,②为豫,③为黔,④为沪。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2.D[解析] 河北靠近经济相对发达的天津、北京以及山东等地,因此河北人口主要流向天津、北京以及山东等地;安徽离京津地区较远,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等地;湖南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远,因此人口流向长江三角洲的比重不大;广西靠近广东,且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此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2014·山东卷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图2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3.B[解析] 组团式城市的城区分散布局,扩大了居民的出行距离,削弱了各城区之间的联系,并且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大;但是污染程度较低且周围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4.A[解析] 物流园区要求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缘,①处靠近高速公路出入口,因此①处符合;化工园区对大气和水污染较大,因此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及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结合风玫瑰图可知,当地盛行东北风,西北风的频率低,因此③处符合。
2014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1.(4分)如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2.(4分)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如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3﹣4题.3.(4分)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4.(4分)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就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5.(4分)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6.(4分)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7.(4分)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如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8.(4分)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9.(4分)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10.(4分)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C.日落时间为18时D.昼夜等长如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如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11.(4分)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A.①B.②C.③D.④12.(4分)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十一、解答题13.(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问题突出.如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材料二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如图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选做部分[旅游地理]1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自然灾害与防治]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如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环境保护]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如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014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1.(4分)如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分析】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主观决策性.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该题主要的是在图中分析出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解答】解:分析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地理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B 6.C 7.D 8.B 9.C 10.D 11.B 12.B
36.(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通航。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37.(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43.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
44.(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2014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山东卷)分析尚泽远(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山东肥城271600)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试题分析】本题组以我国部分省区为例,考查了人口迁移情况,难度不大。
第1题,首先要明确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含义与区别。
常住人口即该行政区实际居住的人口,简称实有人口;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户籍的人口,即实有人口加流出人口。
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多,常住人口往往大于户籍人口;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迁出的多,户籍人口往往大于常住人口。
其次,据图1分析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及图中反映的内容。
斜线以上,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经济较为发达,斜线以下相反。
①与②省区人口总量都非常多,都是我国人口大省,但①省区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说明①省区经济发达,人口迁入的多;而②省区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说明②省区人口迁出的多。
③省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且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表明③省区经济较落后,人口迁出的多;④省区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表明④省区经济发达,人口迁入的多。
第三,根据提供的四个备选项中的省区,结合上面分析内容,不难做出正确选择,即A项正确。
第2题难度相对更小,主要考查的是经济相对落后省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位置关系。
为寻找好的工作机会、生活条件或良好的教育条件等,人口迁移大多就近从经济落后地区迁向经济发达地区,所以只有D项与实际最相符。
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2014年高考地理试卷扫描整理活动·成果汇编(2014)“众人拾柴火焰高”。
正是有以下老师的辛苦付出,才有呈现在您面前的这份优质地理教学资料。
让我们诚挚地感谢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
(排名不分先后)★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扫描整理活动期待您的参与,尤其是扫描卷的提供。
★欢迎各位老师在保留本页文档信息的前提下进行转载、传播。
★如果上传到资源网站,敬请设置为免费、免点下载。
★如您有本省学(会)考卷,请发1443152@,谢谢。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感谢以下老师认真校对本套试卷:(排名不分先后)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014山东·1~2)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图1(2014山东·1)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③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014山东·2)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2014山东·3~4)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市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 共140分)注意事项:1. 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图11. 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 粤、豫、黔、沪B. 豫、粤、黔、沪C. 粤、豫、沪、黔D. 豫、粤、沪、黔2. 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图23. 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 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4. 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 ①处和③处B. ①处和④处C. ②处和③处D. ②处和④处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图35. 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雪量 B. 温度 C. 光照 D. 地形 6. 图中M 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 A. 农田B. 林地C. 城区D. 乡村7. 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 技术可以( )A. 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 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C. 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 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姓名QQ 工作单位重绘分工刘兵307889740 山东宁阳第四中学绘制图1-图5,全部文字录入朱万强 283818268 山东省青州第五中学绘制图7-图9,校对张洪刚 369874734 山东省沂源县第一中学绘制图10-图12,校对第Ⅰ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8一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山东卷)解析版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1.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3-4题。
图2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就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5-7题。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间为18时
D.昼夜等长
图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完成11-12题。
图5
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
A.Ⅰ、Ⅱ、Ⅲ
B. 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
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问题突出。
图7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图7
⑴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⑵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
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⑶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
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
图8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图8
⑴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⑵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
图10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图10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图11
⑴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⑵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
图12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图12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