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
- 格式:ppt
- 大小:251.00 KB
- 文档页数:26
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册,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兴衰与荣辱。
文人墨客常以诗词的方式,抒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怀古之情。
下面将为你带来12首咏史怀古的诗词,感受历史的兴衰,领略沧桑的变化。
一、《宋城山水林》岁月更迭片瓦间,南方风吹古城山。
柳夜深拂历史墙,宋王遗迹一片残。
宋城山水林静卧,勾勒着岁月的纹。
草木苍茫人已散,唯留鸟儿相伴闲。
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城市,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凝聚着悠久的历史积淀。
这段诗词描绘了位于南京的宋城遗址,如今的景区依旧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痕迹。
在宋城山水林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与沉淀。
二、《九曲深巷》九曲深巷尘已落,门楼斑驳历史色。
曾经繁华如锦绣,如今只剩故事说。
乔家大院歌舞纷,红楼遗梦泪沾巾。
九曲深巷古风韵,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九曲深巷指的是山西太原的古街道,它凝聚了悠久的历史积淀,曾经繁华一时。
而如今,乔家大院、红楼等古迹已经残破不堪,但它们依然情真意切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使人回想起那段曾经的繁华岁月。
三、《长城古道》汉家古道何人行,长城连绵似飞蛾。
千里边塞纵横行,旷远辽阔绘银河。
驼铃声声古道上,雄风万古传乾坤。
长城古道承历史,荣辱兴衰藏沧桑。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其保卫祖国的历史功绩令人敬仰。
这首诗词以长城为主题,描绘了长城古道的壮丽景色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长城古道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记载了千百年来民族的荣辱和沧桑。
四、《悲秦汉》秦汉山河隐遥迢,帝王辉煌带家昭。
泱泱华夏尽余烬,云烟散去残飞箭。
丰碑哭泣凄凉处,龙袍风起寒霜落。
悲秦汉石遗千秋,往事如烟难再留。
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统一了中国疆土,开启了大一统局面。
然而,朝代的兴衰更迭,秦汉的雄风早已成为历史长河里的浮云。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秦汉辉煌的悲怀之情,展现了往事如烟般飘渺不定的场景。
关于咏史怀古诗的诗句
1.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4.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5.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刘沧《经炀帝行宫》
7.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杜甫《咏怀古迹五
首·其二》
8.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9.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苏台览古》
10.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咏史怀古诗一.点击概念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1.初唐咏史怀古诗: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
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怀古咏史的诗句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处归。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风吹客归。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岳阳楼记咏史时,眼泪纵横思故园。
潇湘竹筏何时到,白发悲歌返故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谁知道,如今当年,只是当时已惘然。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死一瞬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落日熔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人间万事,都付笑谈中。
怀古咏史诗1.怀古咏史诗【考点解读】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一、类别: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二、思想内容:1.感慨盛衰无常;2.感慨壮志难酬;3.感慨国运衰微;4.抒发爱国情怀;5.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三、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怀古咏史诗50首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4.《赤壁》- 杜牧5.《泊秦淮》- 杜牧6.《贾生》- 李商隐7.《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8.《乌江亭》- 杜牧9.《赤壁歌送别》- 李白10.《望庐山瀑布》- 李白11.《将进酒》- 李白12.《行路难》- 李白1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14.《蜀道难》- 李白15.《兵车行》- 杜甫16.《丽人行》- 杜甫17.《春望》- 杜甫18.《登高》- 杜甫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20.《登岳阳楼》- 杜甫21.《秋兴八首·其五》- 杜甫22.《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23.《阁夜》- 杜甫2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2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26.《安定城楼》- 李商隐27.《九辩》- 宋玉28.《离骚》- 屈原29.《长恨歌》- 白居易30.《琵琶行》- 白居易31.《师说》- 韩愈32.《阿房宫赋》- 杜牧33.《岳阳楼记》- 范仲淹34.《醉翁亭记》- 欧阳修35.《秋声赋》- 欧阳修36.《石匮书·通鉴纪事本末第一》- 袁枢37.《念奴娇·我来牛渚玩其山川佳丽改韵效颦勿笑》- 吴渊38.《满江红·敲碎离愁仰天啸》- 辛弃疾39.《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40.《春夜喜雨》- 杜甫41.《月夜忆舍弟》- 杜甫42.《天末怀李白》- 杜甫43.《月夜》- 刘方平44.《春宫曲》- 王昌龄45.《闺怨》- 王昌龄46.《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47.《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48.《凉州词二首·其二》- 王之涣4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50.《滕王阁诗》- 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