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798.17 KB
- 文档页数:3
脑卒中后膝过伸的康复治疗膝过伸(Hyperextended knee)就是“膝关节超伸”“膝盖超伸”,又称“膝反张”,指腿在伸直状态时膝关节过度打开,膝盖的伸展角度在站立或行走时超出了正常的屈伸范围,患侧髋关节过度屈曲。
很多人的膝盖超伸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某些行为或疾病导致腿部肌肉群不均衡产生的。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残率比较高,45%到60%的脑卒中患者在步行周期中出现膝过伸的现象,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膝关节的稳定性由周围的骨性结构、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组织来维持,肌力的均衡是膝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
膝关节周围的屈膝肌群带动膝盖屈曲,包括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
股二头肌使小腿轻度外旋,半腱肌和半膜肌能使小腿轻度内旋,牵拉腿部向后从而推动身体向前;伸膝肌群带动膝盖伸直,包括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中间肌),股四头肌收缩能够伸展膝关节,维持膝关节活动中的步态稳定。
膝过伸的危害脑卒中后期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出现了膝过伸步态。
膝过伸状态股骨给予了膝关节多余的压力作用,造成前交叉韧带压力增大、膝关节后的组织张力增大,长期导致关节半月板、脂肪垫、关节囊等发生损伤,从而产生膝关节疼痛,影响患者步行能力。
所以,膝关节过伸的患者在运动和平时走路时更容易发生膝关节的疼痛,膝关节过度磨损甚至畸形。
另外,步态异常走路不美观,膝过伸时人体重心向后或向前倾斜,是导致异常步态的原因之一。
体形不美观,大腿前凸小腿变粗变弯。
并引起其他连带问题,膝关节过伸往往伴随扁平足、O型腿、骨盆前倾等问题。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人体膝关节的正常生理角度就是伸直状态下大腿和小腿呈直线,如果从侧面看腿型呈C字状,髋骨、膝关节和踝关节并没有在一条直线上,膝关节过度伸展角度>5°定义为膝关节过伸,依据Loudon的膝过伸诊断方法,病人站立期负重时,即足底着地和支撑期,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身体重心后移,有向后倾倒的征象,只能膝关节主动屈曲步行。
72020年8月第27卷第15期肌内效贴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腕背伸受限效果观察吕文明 张雅雯 汪天宇 张晋红脑卒中幸存者中,致残率高达70%~80%[1],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手功能障碍是导致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对脑卒中患者危害最大[2]。
这是因为腕关节的活动能力对于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腕背伸是完成手功能性动作的核心部分[3]。
肌内效贴是一种将弹性胶布贴于人体体表,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
笔者旨在观察肌内效贴在改善脑卒中后腕背伸受限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腕关节背伸受限患者54例。
患者均首次发病,病程<6周;入组前没有接受过其他康复训练项目;病情稳定、意识清楚,且无严重认知障碍,可理解指令及完成;偏瘫侧腕背伸肌力在Ⅰ级(不含)以上。
排除入组前对肌内效贴布存在过敏反应者;有严重的心脏、呼吸等内科疾病不能配合观察者;偏瘫侧手屈肌短缩及屈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Ⅰ+级(含)以上;凝血功能障碍者。
本次观察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
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43~78岁,平均(63.1±11.2)岁;病程12~38天,平均(24.1±7.6)天。
观察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41~80岁,平均(60.6±10.7)岁;病程11~作者单位:310005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吕文明、汪天宇、张晋红);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康复医学科(张雅雯)通信作者:张晋红,Email:*****************35天,平均(24.7±6.3)天。
两组基本资料接近。
1.2 治疗方案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
·短篇论著·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魏智钧,李雪,李华,欧阳颀,候艳丽,张秋芬,李自立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市,北京军区总医院理疗科【摘要】目的观察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配合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进行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均持续8周。
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过伸改善情况、Fugl -meyer (FMA )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和步长的测量结果。
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膝过伸3例,对照组膝过伸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P <0.05)。
治疗前两组下肢FMA 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后两组FMA 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其步行速度。
股内侧肌肌力下降可能是膝关节动态稳定性异常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卒中;膝过伸;股内侧肌【中图分类号】R 743.3【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3.01.094Effect of Selective Vastus Medialis Oblique Exercises on Knee Hyperextension of Stroke Patients WEI Zhi -jun ,LI Xue ,LI Hua ,et al .Beijing Army Region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7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elective vastus medialis oblique exercises on knee hyperextensionof stroke patients.Methods 68stroke patients with knee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1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7case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kne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dditional selective vastus medialis oblique exercises for 8weeks.The knee hypertension improvement ,Fugl -meyer Score (FMA ),maximum walking speed (MWS )and stop length (S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8weeks treatment ,3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11ca-ses in control group had knee hypertens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080,P <0.05).The FMA score ,MWS and S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treatment (P >0.05),but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fter 8weeks treatment (P <0.01).Conclusion Selective vastus medialis obliqueexercis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knee function and MWS in stroke patients.Muscle weakness in vastus medialis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abnormal knee dynamic stability.【Key words 】Stroke ;Knee hyperextension ;Vastus medialis oblique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平衡及本体感觉障碍,导致患者膝过伸并出现“划圈步态”,从而使患者步幅减小、行走速度减慢[1]。
脑卒中后膝过伸的康复研究正常情况下,膝关节的稳定性是由其周围的骨性结构、韧带、关节囊和肌组织等来维持。
膝过伸现象存在于脑卒中后的偏瘫患者,多因患侧下肢肌力不足、平衡协调能力下降、原始运动模式出现以及不正确的锻炼方式等造成[1],且一旦出现将很难纠正。
据统计,约7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下肢的功能障碍[2],而膝过伸又是康复训练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尤以在社区中进行康复的后遗症期患者发生率较高。
由于此不良步态影响到患者的步行能力,要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膝过伸将必须得到重视。
膝过伸也被称为膝反张或膝反屈畸形,又称“琐膝”现象,即在行走或站立过程中,患侧下肢在支撑期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膝伸展角度大于5°),身体重心后移,患侧髋关节过度屈曲,身体出现后倾趋势的现象[3,4]。
1 脑卒中后膝过伸的原因普遍认为,脑卒中后膝伸是股四头肌肌力弱,无法完全支撑体重;屈膝肌肌力弱,支撑期时不能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屈曲角度;股四头肌痉挛,膝关节不能轻度屈曲[5]等。
方法:1.1 股四头肌肌力弱,不足以支持体重当站立或行走时因患腿在支撑期伸膝不稳,患者常用前倾上身的代偿方法,使身体重心达膝关节的前方,被动伸直膝关节以增加其稳定性[6],便导致膝过伸的发生。
1.2 屈膝肌(腘绳肌)肌力弱支撑期时不能保持膝关节的轻度屈曲0°~15°[4]。
1.3 原始运动模式出现股四头肌高度痉挛,使膝关节出现过伸展,且不能主动屈曲,合并踝关节背伸无力或腓肠肌痉挛导致的足下垂[7],迫使患肢出现偏瘫步态。
1.4 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减退或丧失,前后肌群收缩不协调[4]导致膝过伸膝关节周围肌梭和腱器官发出的本体感觉神经冲动由Ⅰa 纤维传入脊髓,一是直接兴奋该肌的运动神经元,同时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抑制拮抗肌的活动,使主动肌和拮抗肌相互配合、制约,完成协调动作。
当患侧肢体因本体感觉障碍而出现交互抑制障碍时,患者则不易准确获得患膝位置觉和不能抑制过高的股四头肌肌张力,导致患膝屈伸协调功能障碍[8],出现膝过伸。
下肢肌力和膝关节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功能的效果研究朱亚琼;解涛;彭楠;周明【摘要】目的研究下肢肌力和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功能的改善.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门诊进行康复治疗的15名脑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年龄54.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股内侧肌训练为主)、腘绳肌抗阻训练及膝关节控制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膝过伸角度、Fugl-Ma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10m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股四头肌、腘绳肌最大等长肌力,观察时间为6周.结果治疗组膝过伸角度减小8.1°(纠正率为68%,P<0.01);FMA评分增加14.43分,MAS平均降低1级,优于对照组(P<0.05);10m最大步行速度平均增加19.19m/min,平均步长增加14.11cm,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1).治疗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增长率为48.26%、48.08%(P<0.05),较对照组增加显著(P<0.01).结论加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及膝关节控制能力的锻炼,可有效改善膝关节过伸状态,提高下肢的活动能力.【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5(014)009【总页数】5页(P687-691)【关键词】卒中;肌张力;膝过伸【作者】朱亚琼;解涛;彭楠;周明【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康复医学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康复医学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R337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减退,肌张力异常,髋、膝、踝关节运动不协调,容易造成膝关节运动控制不良,尤以膝关节过伸状态最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是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
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的康复治疗【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接受膝关节控制训练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膝关节过伸的影响价值。
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
参照组(43例)方案:实施常规康复训练。
治疗组(43例)方案: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治疗。
分析治疗10周后膝关节过伸发生率、起立-行走时间值、最大步行速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
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膝关节过伸发生率2.33%,同参照组的20.93%比较更低(P<0.05)。
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起立-行走时间值(13.36±1.08)s,相比参照组的(19.27±2.14)s而言更短(p<0.05);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最大步行速度值(61.91±5.33)m/min、FMA评分值(53.22±5.45)分,同参照组的(47.59±4.42)m/min、(47.21±4.38)分比较均更高(P<0.05)。
结论:脑卒中膝关节过伸患者接受膝关节控制训练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有效控制膝关节过伸病情,改善步态能力,提升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膝关节过伸;膝关节控制训练;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运动功能(前言)膝关节过伸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
针对脑卒中患者,临床常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以避免膝关节过伸发生。
但起效缓慢,整体疗效欠佳[2]。
膝关节控制训练疗法可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3]。
因此,我院收集86例脑卒中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接受膝关节控制训练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膝关节过伸的影响价值。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纳入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进行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
33.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临床医学工程Clinical Medical Engineering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后,约70%的患者是具备步行能力的,但具备步行能力的部分患者多表现为膝关节过伸的步态,若不及时进行纠正,长期以膝关节过伸的步态行走,可导致半月板、脂肪垫、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受到伤害致损伤膝关节,患者的步行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1],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就会大大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2]。
本研究通过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主要对膝关节过伸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康复训练,经8周训练后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下肢步态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膝过伸现象改善显著,促使下肢各关节的协调及稳定能力增强,提高了患者的步行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1995年脑血管病第四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且患者全部经影像学检查(CT 或MRI )确定诊断;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站立时自我动态平衡达到2级。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急慢性疾病;由于其他原因或疾病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
观察组40例患者中,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59.99±5.34)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脑梗死疾病导致偏瘫27例,脑出血疾病导致偏瘫的13例。
对照组40例患者中,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59.54±5.33)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脑梗死疾病导致偏瘫25例,脑出血疾病导致偏瘫的15例。
·短篇论著·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魏智钧,李雪,李华,欧阳颀,候艳丽,张秋芬,李自立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市,北京军区总医院理疗科【摘要】目的观察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配合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进行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均持续8周。
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过伸改善情况、Fugl -meyer (FMA )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和步长的测量结果。
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膝过伸3例,对照组膝过伸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P <0.05)。
治疗前两组下肢FMA 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后两组FMA 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其步行速度。
股内侧肌肌力下降可能是膝关节动态稳定性异常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卒中;膝过伸;股内侧肌【中图分类号】R 743.3【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3.01.094Effect of Selective Vastus Medialis Oblique Exercises on Knee Hyperextension of Stroke Patients WEI Zhi -jun ,LI Xue ,LI Hua ,et al .Beijing Army Region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7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elective vastus medialis oblique exercises on knee hyperextensionof stroke patients.Methods 68stroke patients with knee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1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7case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kne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dditional selective vastus medialis oblique exercises for 8weeks.The knee hypertension improvement ,Fugl -meyer Score (FMA ),maximum walking speed (MWS )and stop length (S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8weeks treatment ,3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11ca-ses in control group had knee hypertens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080,P <0.05).The FMA score ,MWS and S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treatment (P >0.05),but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fter 8weeks treatment (P <0.01).Conclusion Selective vastus medialis obliqueexercis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knee function and MWS in stroke patients.Muscle weakness in vastus medialis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abnormal knee dynamic stability.【Key words 】Stroke ;Knee hyperextension ;Vastus medialis oblique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平衡及本体感觉障碍,导致患者膝过伸并出现“划圈步态”,从而使患者步幅减小、行走速度减慢[1]。
如不加以纠正,过伸角度可能进一步加大,继而导致膝关节的半月板、关节囊及其组织结构的继发性病理性损伤,影响患者步行,严重者可失去行走能力。
本研究对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采用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以改善下肢的协调能力和患肢主要关节的动态稳定性,增加患者步幅,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1)均符合2001年第5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 或MR 检查确诊,意识清楚;(2)发病2周 3个月;(3)单侧肢体瘫痪;(4)无严重的认知障碍,无感觉性失语,能够理解基本指令;(5)无其他严重的心、脑、肾疾病,无重度营养不良;(6)无其他严重影响下肢感觉运动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腰间盘突出症、各类皮肤病、下肢创伤、糖尿病和其他周围神经病;(7)病损程度为下肢Rivermead 运动指数7级(能独立步行10m )以上;(8)改良Ashworth 痉挛评定≤2级。
1.2一般资料根据以上入选标准选取2010年4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膝过伸患者68例。
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5.3ʃ9.8)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9例。
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4.8ʃ9.0)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15例。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及卒中类型具有均衡性。
两组患者均签知情同意书。
1.3方法1.3.1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应用控制膝关节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3-5],治·592·表1两组治疗前后FMA 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x ʃs )Table 1Comparison of the FMA ,maximun walking speed and stop length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组别例数FMA 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最大步行速度(m /min )治疗前治疗后平均步长(cm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119.7ʃ4.428.3ʃ4.424.6ʃ4.546.3ʃ6.728.1ʃ5.743.5ʃ5.7对照组3719.1ʃ4.324.1ʃ4.924.7ʃ5.538.0ʃ5.629.7ʃ5.539.2ʃ6.0t 值0.542 3.640-0.064 5.515-1.145 3.053P 值0.5900.0010.9490.0010.2560.003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
加强膝关节稳定功能的常规康复训练措施:(1)站斜板及牵伸跟腱,防治腓肠肌缩短,以预防及纠正踝关节跖屈内翻畸形;踝背屈诱发训练,仰卧位屈髋屈膝、髋膝伸展位、坐位及站立位时踝背屈;用冰刺激、拍打或叩击踝关节背外侧皮肤,促进踝关节背屈。
(2)髋关节后伸及内旋训练,髋关节后伸训练同时保持膝关节屈曲,仰卧位,用被动-助力-主动-抗阻训练髋关节的内旋。
(3)腘伸肌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在无臀部代偿活动下做膝关节屈曲。
(4)股四头肌肌力和耐力训练,采用绑式沙袋或股四头肌训练椅。
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1)仰卧位,患肢外旋,勾脚尖,胫前负重物,在控制髋关节不进行协同运动下让患者进行屈伸训练,训练时膝关节不能离开床面。
(2)仰卧位,患肢腘窝后放一斜垫,使膝弯曲5ʎ左右,听医生口令让其伸直患膝,并保持10s ,然后缓慢放在床面。
(3)面对镜子,双腿分开,双腿外旋45ʎ,先缓慢下蹲,然后缓慢站直(提示患者站立时,重心保持在正中线附近,尤其避免站直时重心偏向健侧及膝关节锁定),并且让患者不断根据镜子的反馈,纠正动作直至触发正确的动作,医生旁边给予“你做得非常好”或“重心偏了”的口语性奖励及纠错的提示。
(4)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unctional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电流参数:波形:双相指数波、方波,波宽:0.3 0.6ms ,频率:20 100Hz ,脉冲群宽度:0.8 1.8s ,刺激强度:20 30mA ;极电极放置部位:备皮并用乙醇进行消毒,沿着股内侧斜肌(与垂直线成55ʎ)肌纤维走向,股内侧斜肌电极置于髌骨上方4cm 及内侧方3cm 处[6],每天电刺激20min 。
1.3.2检测指标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由非治疗组的专业治疗师进行评定。
(1)膝过伸诊断依据[7]:患者站立相(即足底着地和支撑期)负重时,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身体重心向后移,有向后倾倒的征象,只能膝关节主动屈曲步行;膝过伸定义为膝伸展角度>5ʎ。
(2)最大步行速度的测定[8]:在平坦地面取相距10m 的距离划线作为测定线,从测定线向两端各延伸3m 作为预备线,测定时被检者以最大速度从预备线走到末端,用计数器和跑表记录从一侧下肢进入测定线到该侧下肢出另一端测定线为止的步数和时间,连续进行3次,取时间最短的1次为计算测定值,根据计算测定值求出步行周期中以下参数:最大步行速度(m /min )=10/时间,步长(cm )=10/步数。
(3)躯体能力评定(measurementof physical performance ):采用Fugl -mey-er (FMA )评分,下肢共17项,总积分34分[9]。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