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南亚主要国家农作物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261.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3分钟)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
结论: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
学习任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0分钟)
三、归纳总结(3分)
四、智能测评(7分钟)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同步练习册》
五、网络构建(3分钟)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带作物生产基地【教学反思】。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掌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试分析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通过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哪些国家吗?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哪个区域?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
[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
1、找出东南亚大致的纬度范围?纬度位置:10°S~23.5°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指图让学生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中国、印度,分别位于东南亚的什么方位?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
——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出示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同学简单描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思考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亚、东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3)了解东南亚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 东南亚的位置介绍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介绍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
3. 东南亚的地图识读让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图,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介绍东南亚的主要国家。
(3)分析东南亚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让学生了解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四、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了解其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作物1.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介绍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介绍东南亚的稻米、橡胶、棕榈油、茶叶、咖啡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产量。
3. 东南亚的物产介绍东南亚的丰富的矿产资源、热带水果、海鲜等物产。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七单元第2节《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1. 富饶的物产有哪些?出示图片,提问:你见过这些吗?2. 请说一说,东南亚富饶的物产有哪些类型?出示东南亚物产图:提示学生:阅读图例。
【追问】(1)哪些国家的热带经济生产量较大?拓展材料: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1876年,西方殖民者把橡胶树引种到东南亚,营建了许多橡胶种植园。
由于东南亚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宣橡胶树的生长,更重要的是有大量麻价的劳动力,加上集中种植和科华管理,使东南亚橡校产量很快超过了南美洲。
目前,东南亚的橡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4,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都是橡胶生产大国。
(2)请找出东南亚主要的稻米生产国。
(3)找出中南半岛水稻的主要产区,说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类型。
议一议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温馨提示]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
此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水稻种植和农田管理。
出示资料图:补充:人文条件——劳动力: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验:种植历史悠久。
1.东南亚的国家有哪些?出示东南亚国家分布图:(1)读图,找出东南亚有哪些国家?他们的首都是哪些城市?补充—群岛国家: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文莱——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马尼拉;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东帝汶——帝力(2)找出东南亚哪些国家是内陆国?哪个国家是面积最大的?哪些国家是与我国相邻的?2.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什么?它流经哪些国家?注入哪个海洋?补充:湄公河是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有”亚洲多瑙河”之称。
3. 填写下列各国首都以及流经那里的河流名称。
4. 观察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的特点,并举例说出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达2 000万以上。
出示图片:提问:你知道东南亚的华人、华侨来自我国哪些省份呢?补充:他们之中许多人是“下南洋”谋生而定居于此。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地理位置: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1°S——81°N之间,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②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西与欧洲毗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世界第一大洲:①面积最大②跨纬度最广③东西距离最长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第二节自然环境1.亚洲地形的特点: 1) 地势起伏大 2)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3) 地形复杂多样2. 亚洲河流特点: 呈放射状分布(河流放射状分布地势中部高四周低)4. 亚洲气候的特点:1) 气候类型多样 2) 温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季风气候显著( 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杭州世界气候分布图:地区气候类型环境特点北冰洋沿岸地带寒带气候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寒冷东南部(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皆夏,森林常绿西南部(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中部青藏高原和一些山区高原山地气候区(世界最大)自然景观明显垂直变化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中西部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都有分布,其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一)工作情况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俄罗斯1、俄罗斯,首都(为最大城市,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最重要交通枢纽,政治和文化中心),为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到发达)。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经度30°E到180°之间;纬度50°N以北的范围。
(纬线)横穿北部,纬度位置很高。
位于亚洲,但属于欧洲国家,地跨亚、欧两洲。
东临洋,西濒海,北靠洋。
2、俄罗斯地势西东,地形区主要有平原、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地势南北,由此,河流由向流入洋,但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河流冰期较,航运价值。
伏尔加河:发源于东欧平原,注入黑海,全长3600千米,欧洲最长河,世界最长内流河,水能丰富,航运便利,有运河与顿河相连,通向黑海。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发源于南部山地,向北入北冰洋,水量丰富,冰期长,秋末冬初,冬末春初有凌汛,下游沼泽广布,永久冻土层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1600m)3、俄罗斯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欧平原(俄罗斯西部),首都也在东欧平原,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但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所以铁路交通以方向运输为主。
4、以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略集中在夏季),其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部,原因。
5、矿产(主要产区):工业发达,主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世界加油站)。
石油:秋明油田铁:库尔斯克煤:库兹巴斯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东亚)1、地理位置(识记)(1)纬度位置:日本大致处在23°N~46°N之间,国土南北狭长,大部分处在带。
(2)海陆位置:日本地处亚洲的部,四周被海洋环绕,是一个岛国。
该国东临,西隔海同俄罗斯、朝鲜和韩国相望,西南隔海与中国相望。
2.领土组成(识记):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和、四个大岛组成,它们和周围众多的小岛一起组成了日本群岛,其中本州岛面积最大(首都也在本州岛)。
3、地形:以为主,约占3/4以上,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平原面积小,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平原,火山地震频繁,富士山是活火山。
东南亚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旅游的形式展开:选择交通工具,认识位置和范围;舌尖上的东南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诗词,分析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征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赏美景,分析中国人出境游首选东南亚的原因。
七年级学生正是爱玩的年纪,利用旅游情境,玩中学,学中玩,效果很好。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简要归纳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3.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南半岛地形和河流特征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4. 结合实例,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重点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农作物。
3.中南半岛地形、河流、城市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4.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景观照片和视频。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一、学习情境喜欢旅游的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东南亚,旅游之前还是要对这个地区先深入了解,做好出行前准备: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准备什么物品?品尝哪些美食?欣赏哪些美景?二、预习检查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三、学习任务一续表四、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过渡: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具体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5.东南亚的气候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曼谷和新加坡的气候资料图,请大家说出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范围及其气候特点,完成表格:如果我们寒假去东南亚旅行,需要准备御寒衣物吗?为什么?6.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1)展示东南亚美食图片,请大家分析东南亚的主要食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介绍农作物的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为什么水稻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5.独立完成表格,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