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试验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37
一、概述BD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用于细胞分析及检测的高级仪器,其在医学、生物学和临床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使用的不断增加,对BD流式细胞仪的仪器比对偏倚标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BD流式细胞仪的仪器比对1. 仪器比对的概念仪器比对是指通过使用标准物质,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进行检验,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BD流式细胞仪来说,仪器比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BD流式细胞仪的仪器比对的重要性BD流式细胞仪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仪器,对于细胞的检测和分析具有极高的要求。
如果仪器本身存在偏倚,那么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从而影响到科研结果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对BD流式细胞仪的仪器比对非常关键,它能够及时发现仪器是否存在偏倚,并及时对仪器进行校正,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BD流式细胞仪的仪器比对偏倚标准1. 标准物质的选择对于BD流式细胞仪的仪器比对,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非常重要。
通常会选择稳定、易于保存、易于制备、成本低廉的标准物质,如彩色微珠、DNA标准物质等。
2. 比对的频率对于BD流式细胞仪的仪器比对,比对的频率通常是根据仪器的稳定性和使用频率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如果仪器非常稳定,使用频率较低,可以每季度进行一次比对;如果仪器使用频率较高,可以每月进行一次比对,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比对的步骤BD流式细胞仪的仪器比对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标准物质,并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制备和保存;(2)在同一条件下,使用同一批标准物质进行多次测试,得到均值和标准偏差;(3)将得到的均值和标准偏差与仪器内部标准或已知值进行比对,判断仪器是否存在偏倚。
四、结语BD流式细胞仪的仪器比对偏倚标准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确定比对的频率和严格按照比对的步骤进行操作,可以及时发现仪器的偏倚,并及时对仪器进行校正,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供应] B 一D 试验包,bd试验包,b-d试验包B 一D 试验包使用说明书一、产品说明B 一D 试脸包由一张B 一O 图,外部包以特殊性能的透气纸组成‘当空气完全排出时、温度达到132 ℃ 一134 ℃ ,维持3.5 一4 . 0 分钟,包内B 一D 图的图案可由原来的淡黄色变为均匀的深褐色或黑色.当试验包中存在空气气团、温度达不到上述要求或者灭菌器有泄漏时,热敏染料保持原有的淡黄色或变色不均匀。
使用此产品节省打包的时间.消除洗涤、晾硒布包所带来的麻烦,消除人为因素,避免不正规打包所造成的影响二、作用原理本品的指示剂对残留空气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能够在一定压力蒸汽的温度、湿度的作用下、一定时间内变色,使试睑包成为灭菌器内残留空气的聚焦点,因此可以显示试脸包中有无残留空气存在.三、使用范围适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的检测,可用于日常灭菌中空气排除效果监测、设计灭菌操作规程时的核查、灭菌器研制中性能的测定、新灭菌器安装调试后效果的测定灭菌器维修后性能的测定等.四、使用方法本品不需与《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柝准测试包配套使用,使用时,可直接将试验包置于灭菌器室内排气口处关闭柜门,进行134 ℃ 3 . 5 分钟灭菌试验处理,完毕,打开柜门,打开试脸包,取出测试图,观察测试结果。
五、结果判定合格:测试图上的图案由原来的淡黄色变为均匀的深褐色或黑色,即中央部盖色一致,D —D试验合格,表示空气排除彻底,灭菌器工作良好无泄漏,可以正常使用,不合格:测试图上的图案不变色或变色不彻底,通常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颜色浅格,表示空气排除不彻底或有泄漏,灭菌器故障,须检查、修理后方可使用。
注意事项:表示空气排除不彻底或有泄漏,灭菌器故障,须检查、修理后方可使用.注惫事项测试图在存放使用时,禁与酸、碱性物质接触,切忌受潮(相对湿度应小于50 % )避光存放,应防紫外线荧光灯及日光的照射。
4 、试验在134 ℃ 蒸汽条件下进行,时间不得超过4 分钟.试验在每天第一次灭菌前空锅进行。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五):支气管舒张试验(全文)支气管舒张试验(bronchodilation test,BDT)又称呼吸道可逆性试验(airway reversibility test),是指对于已有气流阻塞的患者,应用一定剂量的支气管舒张剂[通常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 acting beta 2 receptor agonist,SABA)]后重复测定肺功能,以评价气流阻塞可逆程度的试验[1],是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2]。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是引起气流阻塞的重要原因之一,吸入性SABA可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改善气流阻塞,BDT即应用这一原理来了解气流阻塞可逆性的程度[3]。
1 受试者准备[4]试验前详细了解受试者的病史,进行基础肺功能测定确认存在气流阻塞,尤其需了解有无对所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的过敏史或禁忌用药史,是否有严重的心脏病病史。
此外,BDT前需停用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各类药物停用时间范围:吸入型短效β2受体激动剂8 h;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氨茶碱12 h;短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24 h;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48 h;长效或缓释型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及茶碱应停用24~48 h。
如因病情需要未能停用相关药物,应在报告中注明。
2 支气管舒张剂的吸入途径和剂型选择[5,6]2.1 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空气压缩泵以压缩空气为驱动力,压缩气体通过射流小孔进入雾化杯内,高速的气流通过文丘里(Venturi)效应将液体吸引到喷射小孔,可冲击雾化溶液产生气雾微粒,亦称气溶胶。
气溶胶随气流通过T型管溢出。
由于挡板和弯曲管道的碰撞作用使较大的雾粒截留在雾化杯内,溢出的雾粒直径为2~5 μm。
雾化前先清除鼻腔、口腔分泌物,清水清洗面部,然后受试者以平静、自然的潮气呼吸连续吸入雾粒。
雾化液配备多采用药物原液或加9 g/L盐水稀释,该法无需患者呼吸协调动作,吸入效果好,适宜于各年龄段患儿。
BD测试是专门用于检测预真空或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的试验,而下排气灭菌器不需要做这个实验。
这是我们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都了解的知识。
但如果有人问“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需要做BD测试吗?”这个问题恐怕就没那么容易回答了。
小型灭菌器指灭菌室容积不超过60L,不能装载一个灭菌单元(300mm*300mm*600mm)的灭菌器。
小型灭菌器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可以分为N型,B型与S型。
N型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带真空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热的水蒸汽重力置换冷空气;B型小型蒸汽灭菌器带真空泵,通过预真空的压力变化实现冷空气的排出。
S型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医院里使用不多,是厂家为特定的产品或应用设计的灭菌器。
对于小型灭菌器而言,目前为止有两个标准。
一是欧盟的标准EN 13060:2004《小型蒸汽灭菌器》,二是我们国内的行业标准YY 0646-2008《小型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是非等效采用前者的标准。
如果从这两个标准上来看,都没有提到要做BD测试。
原因呢……好吧我承认我真的不知道。
不过有的事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还可以猜,像司马迁在《史记》里面把好多情节写得丝丝入扣,其实他老人家都不在场。
BD测试是1963年由两位苏格兰微生物学家J.H. Bowie 和J. Dick设计的,对象是大型灭菌器。
然而要是拿标准的BD测试包放到小型灭菌器里做测试,多半查不出问题。
这是因为大型灭菌器容积数倍或数十倍于小型灭菌器,假设20毫升的冷空气相对于1.2立方米的大型灭菌器而言是1/60000不算多,需要用BD测试来检验的话,那么20毫升的冷空气对于不超过60升的小型灭菌器而言就太多了。
在漏气还没有漏到这个份儿上,就会由生物监测发现灭菌失败。
因此等不到BD测试来“发现”问题。
同样的道理,我们看到大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标准的过程挑战装置(PCD)是由16条手术巾做成的,而这种PCD的抗性对于小型灭菌器而言就太高了。
所以WS 310里面做了这样的规定:“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了。
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当机体发生凝血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从a链到β链依次脱去多肽,形成纤维蛋白I和纤维蛋白II,纤维蛋白在因子XII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并使活化的纤溶酶裂解而产生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包括r链相联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
2 D—二聚体检测方法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建立于1983年,采用免疫学的原理,检测抗原的含量。
D—二聚体抗原分析方法有很多:胶乳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渗滤法、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抗原定量检测法)。
以上几种均有不同的特点,胶乳凝集法快速简便,但只是半定量,敏感性也低,不能完全起到筛查作用;免疫ELISA法测定较准确,定量,并且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对血栓性疾病起到较大的筛查作用,但由于操作要求严格,并且比较费时,不能满足急诊的要求;免疫渗滤法具有前二者的优点,有较高的应用前景;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D—二聚体抗原定量检测法),具有前二者的优点,且快速,只需全血血清或血浆,这种试剂适合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适用于多种生化分析仪如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东芝等仪器,敏感性为97%,易在大多数医院推广应用,有很好的前景。
3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之一。
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表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发生,可以作为无创伤性的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同时由于非交联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的降解作用下所产生的降解产物为非交联的碎片E、D、X、Y,而不形成交联的D—二聚体,因此D—二聚体的检测又可分为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试验。
D—二聚体的测定也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病人、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的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关于7KG BD测试,你该知道的!BD测试是什么?一般我们的脉动蒸汽灭菌柜,除了每年的年度工艺参数验证确认外,还要对灭菌过程进行监测从而保证在灭菌确认中所确定的各项灭菌参数能够始终在日常的灭菌工作中保持恒定。
针对这一方面ISOl7665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除了要对灭菌基本的工艺参数验证,如灭菌过程的温度、时间和压力运行过程作出记录外,还要使用相应的生物和化学指示物对灭菌过程进行监测,这其中会涉及到相关的国际标准,例如ISO11138(生物指示物),ISO11140(化学指示物),1SO14161(生物指示物的挑选、使用和测试结果解释的评估,通过使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指南),ISO15882(化学指示物的挑选,使用和测试结果解释的指南),EN一285(医疗蒸汽灭菌器≥54L),EN—l3060(小型蒸汽灭菌器<541)。
我们都知道湿热灭菌原理是利用饱和蒸汽释放潜热使蛋白变性失活从而达到灭活目的,由于饱和蒸汽和不饱和蒸汽释放的潜热有很大差别,所以要求灭菌腔室内最好没有空气的存在,让进入腔体的蒸汽是饱和的,最大效力的发挥灭菌效力。
通常待灭菌的包裹放置于灭菌舱内,如果要对其进行灭菌的话就必须首先将包裹内部的空气抽出来,然后将蒸汽打入到灭菌包裹的内部,并均匀分布于包裹内的各个部分,然后蒸汽才能在特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发挥其灭菌功能。
所以为了证明灭菌柜空气移除能力而诞生了BD包。
谈到BD测试包,就不得不谈谈他的起源:BD测试起源于1963年。
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的Bowie教授与Dick助手完成了这一著名实验并做了相关的学术文章发表。
他们设计了一个6.6KG的布包,在这个布包的中心位置放上灭菌指示胶带,然后把它放置于灭菌柜内进行灭菌。
如果这个灭菌指示胶带在灭菌后能够均匀地变色,说明这个灭菌器已经具备了将包裹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同时将蒸汽穿透到这个布包内部的能力,这个灭菌器则可以每日进行灭菌工作了。
之所以采用这个布包是因为当时医疗卫生领域的大部分灭菌物品为敷料类,或纺织品类和实体的器材,即无腔无孔的器材,因此当时认为这个布包代表了最难排气和蒸汽对灭菌物品的穿透情况,如果能够对它进行灭菌的话,那么医疗领域的大部分物品就都能被灭菌了。
BD(一)预设型动脉血气针电脑设计动脉采血专用针头螺口乳头严格固定穿刺针头喷雾态钙平衡肝素锂血气试验最佳抗凝剂高密度针筒壁有效隔绝空气。
动脉血气分析基本常识血气分析是通过监测患者动脉血液标本内的PO2、PCO2、PH、 HCO3-等关键指标以及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乳酸、阴离子间隙血液学、或代谢产物等辅助指标,有效反映机体维持内环境并维持细胞功能正常的能力,为临床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以及代谢性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血气分析对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心肺功能尤其重要。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为任何表浅易接近的动脉血管,常采取桡动脉、股动脉、及肱动脉。
股动脉较粗,容易穿刺采取,但易误穿刺股动脉、桡动脉穿刺较疼,但刺入桡动脉的机率较小。
动脉穿刺颞浅动脉。
动脉穿刺操作危险性较大,有形成血肿、动脉痉挛、血栓及过敏反应的可能。
采血师应了解并掌握相应预防处理措施。
影响动脉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由于动脉血气标本的特殊性,动脉血气分析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分析前阶段,即标本采集和运送阶段。
从标本采集,前处理、标本运送直到标本检测。
这一阶段决定了动脉血气标本质量和试验准确性,传统的玻璃注射器或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未能考虑动脉血气标本的特殊性心以及采集的危险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难以克服的缺陷和误差,不仅影响实验室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试验数据对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价值。
■气体扩散PO2值与血液中的氧分子数成正比。
血样的采集工具和方式非常重要,因为血液正常的PO2值是90mmHg,而大气的PO2值是160mmHg,如果血样未能与外界大气完全隔绝,PO2值会随着外界环境中的氧分子在血样中的扩散而迅速升高。
1、针头、针栓部位渗漏:注射器的气密性是防止气体扩散的关键因素2、通过血样容器进行扩散:普通一次性注射器聚丙烯材质对氧分子可通透、传统的玻璃注射器材质可防止气体扩散,但往往由于重复使用极易导致检验人员和患者的院内感染而被淘汰3、塑料材质中氧分子:普通塑料材质本身含有氧分子,与血样直接进行交换,尤其在血样中血红蛋白含量较低时,对标本的影响更大■死腔气体是否完全排除注射器乳头内气体以及抽吸抗凝剂产生的气泡者很难排除。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血管内血栓形成可产生大量的交联纤维蛋白,纤溶酶活性继发性增高,从而导致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
D-二聚体的生成或增高直接反应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在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和纤溶酶的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
1、排除肺栓塞(PE)诊断PE的金标准是肺血管造影,但其具有侵袭性。
199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D-二聚体检测作为急诊室肺栓塞诊断的筛选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定量检测D-二聚体对PE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均为100%,当D-二聚体检测值<0.5mg/L时,可排除PE。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据文献报道D-二聚体在DIC诊断中,阳性率100%,预测值为91%,特异性为97%,被认为是目前诊断DIC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机体的纤溶状况呈正相关,D-二聚体含量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经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逐渐降低。
若D-二聚体含量>0.5mg/L,对DIC 高危患者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3、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DVT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
因此,有效筛选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D-二聚体检测是DVT 筛选的有效手段。
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病人D-二聚体含量均升高。
所以,临床上怀疑DVT的病人如果D-二聚体含量正常,可完全排除DVT的诊断,从而避免静脉造影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害。
4、脑梗死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目前,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头颅CT是最重要的手段,但多数患者发病24h内CT变化不显示密度变化。
发病后2~3周,脑梗死区处于吸收期,由于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侵润,病灶与脑组织密度相等,从而导致CT上见不到病灶。
反复CT检查,加重患者负担,延误时间。
近年报道D-二聚体检测可填补这一缺憾。
血清铁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概述:血清铁蛋白是血液内结合状态的铁。
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
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临床上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nbsp;
概述:血清铁蛋白是血液内结合状态的铁。
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测定在临床上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参考值:新生儿:25~200μg/L(25-200.ng/ml) 6个月—15岁:7~140μg/L(7--140ng/ml) 成年男子:15~200μg/L(15--200ng/ml) 成年女子:12--150μg/L(12--150ng/ml) 临床意义:1.病理性降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
2.病理性升高: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再
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色素沉着症(血色病);多次输血的病人。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空腹12小时。
检查时,取静脉血。
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
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
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
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
血清铁蛋白升高。
BD试验及注意事项
B-D实验全称布维-狄克实验(Bowie-Dictest),B—D 实验是由两位苏格兰微生物学家鲍埃和狄克于1963年设计,是用于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除效果的实验,作为考核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是不是可以正常工作的重要检测手段。
监测时,依照预真空或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要求对灭菌物品或器械进行包装、摆放和装载。
将B-D实验测试图置于标准测试包(标准实验包为用16块手术巾叠成25cm×30cm×30cm大小棉布包)或拟灭菌物品包的中心层,或放于压力蒸汽灭菌测试盒中央。
标准测试包、物品包或测试盒置于下层距排气口约50mm~100mm处。
结果判断:测试图变黑且均匀,即中央部分和边缘部分颜色一致,表示空气排出彻底,灭菌抽真空系统良好表示可以使用。
如果测试图变色不均匀,通常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颜色浅,表示空气排出不彻底灭菌器性能不佳,修理后方可使用。
注意事项:布巾使用前至少经过一次洗涤,但不可热烫,因过分干燥会影响测试结果,将布巾晾干。
重复使用的试验包布巾必须洗净连续测试时,每次均应打开布巾晾干1小时,再重新打包。
布巾过湿可影响测试结果.包裹宜宽松不要过紧或过小。
BD动脉采血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动脉采血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回顾性观察BD动脉采血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连续收集100例需要进行血气分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应用BD动脉采血器进行采血,并总结100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标本合格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误抽静脉血率、混入气泡率、穿刺局部皮下血肿和瘀斑率、患者主观疼痛程度进行和穿刺后压迫止血时间比较。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抢救过程中,积极采用BD动脉采血器采血能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动脉血气标本的合格率并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局部皮下血肿与瘀斑发生,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 study,we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rterial blood drawing with BD Critical Care Collection Syringes and Common Disposable Syringes.Methods To compare BD Critical Care Collection Syringes for 100 patients,and randomly selected 100 patients who used Common Disposable Syringes for arterial blood drawing.We compared those items:Specimen qualified rate,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by once,happen rate of vein blood drawing,happen rate of mixed air,happen rate of haematoma and extravasated blood in puncture site and pain level and the wounds pressing time after blood sampling.Results Index of BD Critical Care Collection Syringes is:Specimen qualified rate 89%,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by once 96%,happen rate of vein blood drawing 5%,happen rate of mixed air 2%,happen rate of haematoma and extravasated blood in puncture site 15%and pain level 5%.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group,Specimen qualified rate 85%,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by once 82%,happen rate of vein blood drawing 14%,happen rate of mixed air 8%,happen rate of haematoma and extravasated blood in puncture site 20%and pain level 20%.BD Critical Care Collection Syringe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Common Disposable Syringes in happen rate of vein blood drawing,happen rate of mixed air,happen rate of haematoma and extravasated blood in puncture site and pain level,and obviously higher in Specimen qualified rate,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by once and the wounds pressing time after blood simpling(P<0.01).Conclusion BD Critical Care Collection Syringes are simple in operation,and have little bad response,little pain to patiens,this should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normaly.Key words:BD critical care collection syringes;Critical patients;Common disposable syringes;Arterial blood drawing;Effect observation動脉血气分析是临床医学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尤其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用于检测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急危重症患者缺氧程度和酸碱水解质平衡的依据[1]。
消毒供应中心3种BD测试方法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12-07-23T16:40:50.9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黄炳乾[导读]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具有不同结构的腔体器材在医疗领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黄炳乾(四川省宜宾市一医院 644000)【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163-02 【摘要】目的比较BD模拟测试装置、一次性BD包和自制BD测试布包三种方法的监测效果。
方法应用试验研究方法对300次BD测试循环进行分组对照,试验组采用BD模拟测试装置一套,该装置内每次放入BD模拟测试卡1张;对照1组采用3M一次性BD测试包一个,对照2组采用自制BD测试布包一个,包内放3M-BD测试纸1张。
结果 3组试验合格率显示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判定差异显著。
结论 BD 模拟测试装置合格率高于一次性BD测试包,明显高于自制BD测试布包,BD模拟测试装置可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BD试验结果的判定,提高了管腔类器械灭菌的安全系数,使灭菌后灭菌结果的建档问题变得简单。
【关键词】高压灭菌 BD测试 BD模拟测试装置一次性BD包自制BD测试布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腔体器械,为了保证这些腔体器械的灭菌成功率,消毒供应中心的灭菌监测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针对目前高压灭菌BD监测中容易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了三种BD测试方法对灭菌器的冷空气排除性能进行了比较,现将三种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高压灭菌器采用山东新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XG1.DWB-1.2B型脉动真空灭菌器;BD模拟测试装置采用德国gke公司生产的BD模拟测试系统;一次性BD包采用3M公司生产的BD包,自制BD测试布包按照2002年版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执行[1],内放3M公司生产的BD测试纸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