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电力系统自动化标题:电力系统自动化引言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力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1.1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状态和负载情况,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为电网运行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分析能力。
1.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优势2.1 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电力系统自动化使得电网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
2.2 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2.3 提高电网的经济性: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降低了电网运行的成本,提高了电网的经济性。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3.1 输电线路监测:利用传感器技术对输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提高了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配电系统管理:利用云计算技术对配电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提高了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3.3 负荷预测和调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电网负荷进行预测和调度,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4.1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电网管理。
4.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实现电力系统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了电网的智能化和自适应性。
4.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将提高电力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和可信度,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电力系统自动化引言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内容。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与意义1.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定义: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实现电力生产、传输和分配的自动化过程。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意义: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组成2.1 电力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等,这些设备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与自动化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和控制操作。
2.2 自动化控制技术:包括自动化控制算法、控制器、调度系统等,通过对电力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2.3 信息通信技术:包括通信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等,通过实时获取和传输电力系统的信息,为自动化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3.1 远动技术:通过远程监测和控制设备,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操作和管理。
3.2 自动化调度技术:通过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
3.3 智能感知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装置,实现对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状态的实时感知和监测。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4.1 发电厂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发电设备和发电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4.2 输电线路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输电线路的远程监测和控制,提高输电效率和稳定性。
4.3 配电网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配电设备和配电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提高配电效率和可靠性。
总结: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电网系统进行监控、保护、控制、调度和运行管理等各方面的操作和管理工作进行自动化处理。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急剧增加,电力系统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运行环境,传统的手动操作已经难以满足电力系统对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需求。
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成为解决电力运行和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现状、技术应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建设和升级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调研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电力系统从业人员以及参观相关企业,收集并分析相关信息。
四、调研结果1.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传统的SCADA(远程监视与数据采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DMS(配电网管理系统)等已经在大、中型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新一代的数字化自动化系统也在电力系统中推广应用,例如数字化保护装置、数字化测控设备等。
2.技术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涵盖了电网的各个环节。
在运行管理方面,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在安全保护方面,自动化装置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和电力网络的保护,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调度指挥方面,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综合调度和运行管理,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3.存在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和升级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这对一些财力有限或技术力量薄弱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其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标准化和整体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有限。
此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四、解决方案为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方案: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的投入和研发。
电力系统自动化标题:电力系统自动化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电力行业的重要趋势。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更加高效、可靠和安全,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1.1 早期阶段:人工操作为主,电力系统管理效率低下。
1.2 中期阶段:浮现了基于计算机的监控系统,提升了电力系统管理水平。
1.3 现代阶段:引入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优势2.1 提高系统可靠性:自动化技术能够快速响应系统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2 提升运行效率: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利用率。
2.3 降低运行成本:自动化技术能够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3.1 发电厂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发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运行管理。
3.2 输电路线自动化:实现输电路线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输电效率。
3.3 配电网自动化:通过智能设备和系统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挑战与发展趋势4.1 安全性挑战:自动化系统面临网络攻击和故障风险,需要加强安全保护。
4.2 技术更新换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需要不断更新换代,适应新技术应用。
4.3 智能化发展: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朝着更智能化、更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五、结语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现代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与运维一、引言电力系统一直是一个高度关注的领域,其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个系统,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就应运而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特点、架构、应用以及运维等方面的内容。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调度和维护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通过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分析和管理,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安全运行和高效运行。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特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高度集成性和可扩展性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功能非常广泛,涉及到了电网的各个环节,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系统需要具有高度集成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监控和控制。
2.实时性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控制和监测需要具有非常高的实时性,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异常情况,确保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
3.具有智能化特点电力系统自动化必须具有智能化特点,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等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4.安全可靠性高电力系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可靠是关键因素。
它需要具备对攻击、故障等情况的快速响应能力,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架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架构通常分为三层:采集与传输层、控制层和管理层。
1.采集与传输层:采集与传输层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第一层,它主要负责实时采集电力系统的各种数据,同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下一层的控制层。
这一层的主要设备包括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通信设备等。
2.控制层:控制层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层,它主要负责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
这一层包括了各种控制设备,如配电自动化系统、变电自动化系统、智能电网等。
3.管理层:管理层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最顶层,主要负责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和管理。
电力系统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
电力系统自动化工程是一项具有技术性、复杂性和全球性特点的技术发展。
它涉及到现代化的电力设备、变压器、线路、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系统、自动化系统、监测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它破除了传统电力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技术壁垒,极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的智能性。
1、网络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目前网络自动化技术主要有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网络自动化技术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数据库管理、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等。
2、自动调度技术发展趋势明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层面,主要用于电力系统实时调度、调度决策、容量优化、运行监控、负荷预测等应用领域。
3、现代智能监控技术发展迅猛,主要包括自动故障诊断系统、状态估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发电调度系统、负荷预测系统、智能电网等。
4、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已成为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亮点。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向来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 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摹拟的综合程序以及SCADA 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当今最热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即建设综自站,实现更好的无人值班, DTS 即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为调度员学习提供了方便),配电自动化(DAS 已经实现,尚待发展)。
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
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领域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电压),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
世纪 50 年代以前,电力系统容量在几百万千瓦摆布,单机容量不超过10 万千瓦,电力系统自动化多限于单项自动装臵,且以安全保护和过程自动调节为主。
例如:电网和发机电的各种继电保护、汽轮机的危(wei)险保安器、锅炉的安全阀、汽轮机转速和发电机电压的自动调节、并网的自动同期装臵等。
50~60 年代,电力系统规模发展到上千万千瓦,单机容量超过 20 万千瓦,并形成区域联网,在系统稳定、经济调度和综合自动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厂内自动化方面开始采用机、炉、电单元式集中控制。
系统开始装设模拟式调频装臵和以离线计算为基础的经济功率分配装臵,并广泛采用远动通信技术。
各种新型自动装臵如晶体管保护装臵、可控硅励磁调节器、电气液压式调速器等得到推广使用。
70~ 80 年代,以计算机为主体配有功能齐全的整套软硬件的电网实时监控系统 (SCADA)开始出现。
20 万千瓦以上大型火力发机电组开始采用实时安全监控和闭环自动起停全过程控制。
水力发电站的水库调度、大坝监测和电厂综合自动化的计算机监控开始得到推广。
电力系统自动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通过运用先进的电力设备和控制系统来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定义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自动化处理,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测控、保护、调度和辅助决策等一系列工作的自动化。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1. 监测和测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实时监测和测控,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以及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
2. 保护和安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和电力线路等的保护控制,及时切除或隔离出现故障的设备和线路,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和安全性。
3. 调度和运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实现对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4. 辅助决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效果。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挑战1. 技术挑战:电力系统自动化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要求相关技术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高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实时性。
2. 安全挑战:电力系统自动化涉及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要求具备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能力,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
3. 管理挑战:电力系统自动化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要求有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处理能力,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顺利运行和管理。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前景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将会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成为电力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电力系统自动化标题:电力系统自动化引言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动化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力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监测功能1.1 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的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及时发现电网运行异常。
1.2 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采集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为系统运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3 远程监控:通过远程监控功能,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二、控制功能2.1 自动调节电网参数: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电网运行情况,自动调节电网参数,保持电网稳定运行。
2.2 智能负荷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负荷情况,智能地进行负荷调度,提高电网的效率和可靠性。
2.3 遥控开关操作: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遥控操作,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三、保护功能3.1 故障检测和定位:自动化系统可以实时检测电力系统的故障,并快速定位故障点,减少故障对电网的影响。
3.2 自动切除故障: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保护逻辑,自动切除故障设备,防止故障扩大。
3.3 智能故障处理: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故障情况,智能地进行故障处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管理功能4.1 数据分析和预测: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系统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4.2 资源调度和优化: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资源调度和优化,提高电网的效率和经济性。
4.3 运行记录和报告: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电力系统的运行记录和报告,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五、发展趋势5.1 智能化: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更加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更高效的运行管理。
5.2 互联网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将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加便捷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
即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二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总称,由许多子系统组成。
从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来区分,可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内容分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并列操作:一台发电机组在未投入系统运行之前,它的电压与并列母线电压的状态量往往不等,须对待并发电机组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之符合并列条件, 并将断路器QF合闸作并网运行的一系列操作准同期并列设待并发电机组G已经加上励磁电流,其端电压为UG,调节待并发电机组UG的状态参数使之符合并列条件并将发电机并入系统的操作。
准同期并列的最大优点是不会产生电流和电磁力矩的冲击。
同步发电机并列时遵循的两个原则:1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最大的瞬间值限制在1~2倍的额定电流。
2发电机并入电网后,应迅速进入同频状态切暂态过程要短。
以减小对系统的扰动。
滑差:两电压相量同方向旋转,一快一慢,两者间的电角频率之差称为滑差角频率。
自同期并列操作是将一台未加励磁电流的发电机组升速到接近于电网频率,滑差角频率不超过允许值,且机组的加速度小于某一给定值的条件下,首先合上并列断路器QF,接着立刻合上励磁开关KE,给转子加上励磁电流,在发电机电动势逐渐增长的过程中,由电力系统将并列的发电机组拉入同步运行优点:控制操作非常简单,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频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应用自同期并列可以迅速把备用机组投入电网运行。
缺点:引起冲击电流;发电机母线电压瞬时下降对其它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将产生影响准同步并列的理想条件为两侧电源电压的三个状态量全部相等1.待并发电机频率与系统频率相等,即滑差(频差)为零;2.待并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幅值相等,即压差为零;3.断路器主触头闭合瞬间,待并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间的瞬时相角差为零这时,断路器QF主触头间的值等于零,不但冲击电流等于零,而且并列后发电机与系统立即进入同步运行,不会发生任何扰动现象脉动电压: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压,称为. 脉动电压线性整步电压形成电路是由整形电路、相敏电路、滤波电路三部分组成越强时间和恒定越前时间:考虑到断路器操动机构和合闸回路控制电器的固有动作时间,必须在两电压相量重合之前发出合闸信号,即取一提前量。
1.同步发电机组并列时遵循的原则:(1)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能的小,其瞬时最大值一般不宜超过1~2倍的额定电流(2)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状态,其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少对电力系统的扰动。
2.同步发电机的并列方法:准同期并列,自同期并列。
设待并发电机组G已经加上了励磁电流,其端电压为UG,调节待并发电机组UG的状态参数使之符合并列条件并将发电机并入系统的操作,成为准同期并列。
3.发电机并列的理想条件:并列断路器两侧电源电压的三个状态量全部相等。
4.自同期并列:未加励磁电流的发电机组5.脉动电压含有同期合闸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即电压幅值差、频率差和合闸相角差.但是,在实际装置中却不能利用它检测并列条件,原因是它的幅值与发电机电压及系统电压有关。
6.励磁自动控制系统是由励磁调节器,励磁功率单元和发电机构成的一个反馈控制系统。
7.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任务:(1)电压控制(2)控制无功功率的分配(3)提高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稳定性。
8.为了便于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分为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两类.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经受微小扰动后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
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某一正常运行方式下突然遭受大扰动后,能否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运行状态或者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
9.对励磁系统的基本要求:(一)对励磁调节器的要求:○1具有较小的时间常数,能迅速响应输入信息的变化;错误!系统正常运行时,励磁调节器应能反应发电机电压高低,以维持发电机电压在给定水平;错误!励磁调节器应能合理分配机组的无功功率;错误!对远距离输电的发电机组,为了能在人工稳定区域运行,要求励磁调节器没有失灵区;○,5励磁调节器应能迅速反应系统故障,具备强行励磁控制功能,以提高暂态稳定和改善系统运行条件.(二)对励磁功率单元要求:○1要求励磁功率单元有足够的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调节容量;错误!具有足够的励磁顶值电压和电压上升速度。
电力系统自动化调研报告一、引言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一种系统工程。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快速增长,传统的人工操作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成为了不可或者缺的技术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和原理1. 概念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测、自动调节、故障诊断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2. 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的技术:(1)传感器和测量技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实时获取电力系统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2)通信技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各种传感器和测量设备获取的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3)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4)控制技术:通过控制算法和控制器,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控制。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1. 电力生产调度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力生产调度与控制方面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电力发机电组的启停、负荷调节、频率控制等功能,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输电路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实现对输电路线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及时发现路线的异常情况,并通过自动化系统进行故障定位和恢复。
3. 配电网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4. 能源管理与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实现对能源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匡助用户合理利用电力资源,优化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
第1章 发电机的自动并列1什么叫并列操作,简述同步发电机并列时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
将一台发电机投入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操作,称并列操作。
对并列操作的基本要求:(1)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能的小,其瞬时最大值不宜超过1~2倍的额定电流。
(2)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状态,进入同步运行的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少对电力系统的扰动。
2、并列操作有哪两种方式它们是如何实现的并列操作的两种方式:准同期并列(一般采用)自同期并列(很少采用)3、什么是准同期的恒定越前时间它的整定值与哪些因素有关,应当如何整定(-)准同期并列的条件:①频率 fG=fX ②幅值 UG=UX ③相角差 δe ≠ 04、自动准同期装置由哪三个控制单元组成它们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自动准同期装置的组成:1. 频差控制单元检测 UG 与UX 间的滑差角频率,且调节发电机转速,使发电机电压的频率接近于系统频率2. 电压差控制单元检测 UG 与UX 间的电压差,且调节发电机电压UG ,使它与UX 间的电压差小于规定值。
3. 合闸信号控制单元 检测并列条件,当待并机组的频率和电压都满足并列条件时,控制单元就选择合适的时间(恒定越前时间)发出合闸信号,使并列断路器的主触头接通时,相角差为零。
3、什么是准同期的恒定越前时间它的整定值与哪些因素有关,应当如何整定恒定越前时间 由于越前时间只需按断路器的合闸时间(准同期装置的动作时间可忽略)进行整定,整定值和滑差及压差无关,故称其为“恒定越前时间”。
5、何谓滑差、滑差周期与相角差δ有什么关系频差fS : fS =fG-fX滑差ωs:电角速度之差称为滑差角速度S S G X G 2)(2f f f s ππωωω=-=-= 滑差周期:S 12f T s s ==ωπ计算:第2章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1、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电压控制 控制无功功率的分配 提高发电机并联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 水轮发电机组要求强行减磁2、叙述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运行控制和故障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电力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快速增长,传统的人工操作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需求。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还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内容1.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电力系统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参数。
监测数据可以用于判断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运行控制与调度:通过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的运行控制和调度。
可以实现对发电机组、变电站、配电网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调节,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3. 故障检测与处理: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检测和处理。
一旦发现故障,系统可以自动切除故障部分,保证电力系统的其他部分正常运行,同时向操作人员发出警报,提醒其及时处理故障。
4. 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其做出科学的决策。
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负荷变化、设备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案例1.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电网还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动态调节,根据负荷情况进行优化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
2. 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计算题。
(1题2分 2-8每题3分,9-10每题6分,共35分)
1.某地区2007年被调度部门确认的事故遥信年动作总次数为120次,拒动1次,误动1次,求地区2007年事故遥信年动作正确率为多少?(答案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解:2007年事故遥信年动作正确次数:120-(1+1)=118 Ayx=118/120=98.33%
2.一条10KV配电线路的二次电压为100V,二次电流为3A,功率因数为0.8,三相电压对称,三相负荷平衡,其中电压变比为10000/100,电流变比为300/5,试计算测得的二次功率,并计算其折算到一次侧的功率。
解:二次功率P2= 1.732UICOSφ=1.732×100×3×0.8≈415.68(W) 一次功率P1=415.68×(10000÷100)×(300÷5)=2494080(W)≈
2.49(MW)
3.一台UPS主机为10kVA,问要达到10kVA4h的配置要求,约需要配置多少节12V100Ah的蓄电池?
解:1)UPS主机要求配置的总VAh数为:10kV A×4h=40kV Ah=40000V Ah;2)每节电池的V Ah数为:12V×100Ah=1200V Ah;
3)需要的电池节数:40000÷1200=33.33节,约需34节。
4.某一线路的TA变比为300/5,当功率源中的电流源输入变送器的电流为4A时,调度端监控系统显示数值为多少这一路遥测才为合格(综合误差<1.5%)
由综合误差<1.5%知300A×1.5%=4.5A 所以,在标准值为±4.5A之内均为合格。
又因输入4A,工程量标准值为 300/5 ×4=240(A) 240+4.5=244.5(A) 240-4.5=235.5(A)监控系统显示电流值大于235.5A,小于244.5A均为合格。
5.某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10个厂站,9月12日发生3站远动通道故障各3小时,9月20日发生1站RTU故障4小时,现求出该系统本月远动系统月运行率、远动装置月可用率和调度日报月合格率。
(小数后保留2位)
远动系统月运行率:(10×30×24-3×3-4)/10×30×24×100%=99.82%;远动装置月可用率:(10×30×24-4)/10×30×24×100%=99.94%;调度日报月合格率(10×30-4)/10
×30×100%=98.67%;
6.有一台额定容量为200MW的发电机组,满出力运行时,功率变送器的输出满值电压为5.000V, 而在160MW时输出3.960V,求变送器对应一次功率160MW这点的相对引用误差是多少?是否满足技术要求?输出电压在多少范围内才能符合要求?
解:160MW时的标准输出电压UX=160×5/200=4.000(V) 绝对误差:△X=Ux-U=4.000-3.96=0.040(V) 相对引用误差:X=(△x/Um)×100%=(0.040/5.000)×100%=0.8% ∵ X=0.8%>0.5% ∴误差不符合技术要求。
Um×0.5%=5.000×0.5%=0.025(V) 输出电压范围:4.000±0.025即(4.025~3.975)V∴输出电压在3.975~4.025V范围内才符合要求7.有28台主机,平均需要划分成两个子网,这两个子网需要互通,请计算子网掩码。
每个子网14台机器,所以每个子网需要14+1+1+1=17个ip地址(第一个1是网关地址,接着两个1分别是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2)17大于16(2 的4次方),小于32(2的5次方),所以分配具有32个地址空间的子网。
3)32个地址空间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8.某220KV线路,CT变比为600/5,PT变比为220/0.1,现场进行有功误差校验时(实负荷)标准表读数519.612W(二次值),调度端显示140.876MW,该有功测量量是否合格?
有功一次满值为:220KV×600A×1.732=228.624MW 标准表读数转换为一次值为:519.612×600A/5×220KV/100=137.178MW 其误差为:(140.876-137.178)/228.624=1.62%>1%不合格
9. 下列报文是某变电站的上传信息的一个片段,其2#主变110kv侧112的CT变比是600/5,遥测第69、70、71点分别是112的P、Q、I,试计算112P、Q、I的一次值。
满度值为2048。
EB 90 EB 90 EB 90 71 C2 1E 42 00 7A 1E 38
00 26 00 56 1F 0A 00 24 00 9B 20 34 00 1
E 00 EB 21 3C 00 2C 00 EA 22 75 0E 81 0F
E5 23 A0 01 88 0F 7B 24 F0 01 78 00 76 25
3A 00 86 00 8B 26 00 00 00 00 D0 27 0E 0
0 AA 00 EC 28 48 00 B2 00 CC 29 08 01 98 00 72 2A 2C 01 7C 00 55 2B 4C 00 92 00 9C
2C 1C 00 FC 0F 47 2D 1C 00 3C 00 E5 2E 0 C 00 40 00 7A 2F 00 00 00 00 AB 30 02 00
2C 00 D7 31 14 00 36 00 73本报文控制字为71 C2 1E 42 00 7A,本帧为次要遥测帧,69、70、71点所在信息字为22 75 0E 81 0F E5和23 A0 01 88 0F 7B。
1)第69点为112P,所以112P接收的遥测信息字是750E,按照部颁CDT规约信息字低位先发的原则,112P的遥测信息字应为0E75,即0000111001110101,由于b11位是1,所以该数值为负数,原值的补码表示为00110001011,换算成十进制数为-395。
由于一/二次转换系数=1.732UI/2048=1.732×110×600/(2048×1000)=0.0558*******。
所以112P=-395×0.0558*******=-22.047MW。
2)第70点为112Q,所以112Q接收的遥测信息字是810F,按照部颁CDT规约信息字低位先发的原则,112Q的遥测信息字应为0F81即0000111110000001,b11位是1,所以该数值为负数,原值的补码表示为00001111111,还算成十进制数为-127。
由于一/二次转换系数=1.732UI/2048=1.732×110×600/(2048×1000)=0.0558*******。
所以112Q=-127×0.0558*******=-7.08868Mvar。
3)第71点为112I,所以112I接收的遥测信息字是A001,按照部颁CDT规约信息字低位先发的原则,112I的遥测信息字应为01A0,b11位是0,所以该数值为正数,原值为原码表示,换算成十进制数为416。
由于一/二次转换系数=600/2048=0.2929688,所以112I=416×0.2929688=121.875A
10.下面是某厂站网络104规约上发的一组不带时标的单点变化y 遥信帧:68 1e 00 00 00 00 01 05 03 00 33 00 0 1 00 00 01 05 00 00 01 08 00 00 00 0a 00 00 00 0f 00 00 01请根据以上报文分析出遥信变位的信息报警内容。
启动字符(第1字节,1个字节):68
长度(第2字节,1个字节):1eH=30,指从第3个字节开始(包括第3个字节)的后续报文长度为30个字节控制域(第3-6字节,4个字节):00 00 00 00 报文类型(第7字节,1个字节):01H=1,单点信息,
遥信可变结构限定词(第8字节,1个字节):05=5,最高位为0表
示不连续,表示有5个遥信数据。
传送原因(第9-10字节,2个字节):03 00
站址(第11-12字节,2个字节):33 00=51,站址为51
第1个信息元素地址(第13-15字节,3个字节):01 00 00,0001H 第1个信息元素数据(第16字节,1个字节):01
第2个信息元素地址(第17-19字节,3个字节):05 00 00,0005H 第2个信息元素数据(第20字节,1个字节):01
第3个信息元素地址(第21-23字节,3个字节):08 00 00,0008H 第3个信息元素数据(第24字节,1个字节):00
第4个信息元素地址(第25-27字节,3个字节):0a 00 00,000aH 第4个信息元素数据(第28字节,1个字节):00
第5个信息元素地址(第29-31字节,3个字节):0f 00 00,000fH 第5个信息元素数据(第32字节,1个字节):01
解析后得到5个遥信数据: 1YX由分到合,5YX由分到合,8YX由合到分,10YX由合到分,15YX由分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