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1节 原子结构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21.02 KB
- 文档页数:16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讲原子结构一、选择题1.据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号元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比为当Up和294117Up 年十大科学发觉。
假如第117号元素符号临时定为Up,下列关于293117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293117Up和294117Up是两种元素B.293117Up和294117Up互为同位素C.293117Up和294117Up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D.293117Up和294117Up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解析293117Up和294117Up是同种元素的两种核素,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子数,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293117Up和294117Up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117,而质量数分别为293、294,中子数分别为176、177,C、D选项均错误。
答案 B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核素以及同位素原子中各种微粒的数量关系。
A 项中13C和14C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B项中1H和2H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质子数均为1;C项中14C和14N质量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等;D项中的6Li与7Li为锂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等,分别为3和4。
答案 D3.近年来我国政府强化了对稀土元素原料的出口管制,引起了美、日等国家的高度关注与不满。
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第五周期ⅢB族的钇(39Y),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
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个电子层B.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3个电子C.它们均是金属元素D.76Y、80Y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解析镧系元素属于第六周期,而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A错;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只有1~2个,B错;76Y、80Y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错。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周期: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
(2)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
短周期长周期序号 1 2 3 4 5 6 7元素种28818183232数0族元素21018365486118(2)族(18个纵行,16个族)。
【微点拨】1.在周期表中,同一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等,如0族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其余最外层8个电子;2.在短周期中,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不相邻。
二、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对于元素Li、Na、K。
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Li<Na<K;②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Na>Li;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Na>Li;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OH>NaOH>LiOH。
(2)对于元素Cl、Br、I。
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l<Br<I;②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Br>I;③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l2>Br2>I2;④其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至强的顺序为HI<HBr<HCl;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至强的顺序为HIO4<HBrO4<HClO4。
4.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现有元素:Na、Mg、Al、S、Cl。
(1)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Mg>Al>S>Cl。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与性质考纲点击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能级、原子轨道(1)能层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______是不同的。
按电子的______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序号为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__。
(2)能级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________;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__________的顺序升高。
(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______形的,n s能级上各有____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________形的,n p能级上各有____个原子轨道;n d能级上各有____个原子轨道。
随着____________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上图中箭头的方向依次排布,即1s,2s,2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5p……该原理适用于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即时训练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①在n=3的电子层中,可能有的最多轨道数是8②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机会多少③3s的能量小于2p的能量④3p的能量小于4p的能量⑤3d的能量小于4s的能量⑥Fe原子中有3f轨道⑦3d轨道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小于4d轨道最多容纳的电子数⑧L电子层只有两个能级特别提示:(1)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2)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3)构造原理中存在着能级交错现象;(4)一定要记住前四周期的能级排布(1s、2s、2p、3s、3p、4s、3d、4p)。
新编高考化学备考资料第五章章末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D、T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B.OH-与H3O+组成元素相同,所含质子数相同C.结构示意图为和两种粒子为同一种元素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2.(2011·杭州调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十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室温条件下,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D.ⅥA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3.某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
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B.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C.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个(n表示电子层数)D.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HSO4、Na2O2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C.某主族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 n RO m,则其气态氢化物一般是H2m-n RD.元素周期表中L层电子为奇数的元素所在族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5.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 AB.1.5 g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C.3.4 g氨气中含有0.6N A个N—H键D.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6.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0;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A、E同主族,B、C、D同周期相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原子结构(也可称为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5.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教师举起两张外表一样的生日贺卡][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现在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教师打开贺卡][生]一个会响,一个不会响.[师]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生]拆开看看![师]对!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认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师]研究物质的结构首先要解剖物质.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都能生成新物质呢?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如H2与F2在冷暗处就能反应,而H2和I2在常温下却不反应;Na与O2常温下迅速反应生成Na2O,而真金却不怕火炼;再如稀有气体等等……][师]为什么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氢原子与氖原子却“老死不相往来”呢?要知其究竟,必须揭开原子内部的秘密,即认识原子的结构.[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师]关于原子结构,我们在初中就已熟悉.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生]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师]很好,下面我们用如下形式把它表示出来.[板书]一、原子结构[师]下面,我们通过下表来认识一下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投影展示表5-1]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注①是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师]通过上表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我这儿有一把铁锁,(举起铁锁)接触它是否会有触电的感觉?[生]不会.[问题探究]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生]可能是正负电荷互相抵消的缘故吧![师]对,因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我们用Z来表示核电荷数,便有如下关系:[板书]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问]谁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生]甲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乙回答:如果假设原子是一座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师]回答得很好,甲比喻说明对初中的知识掌握很牢固;乙比喻说明大家对新课的预习很到位.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其密度很大.[投影展示有关原子核密度的资料]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1.2×108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要3000辆载重4 t的卡车来运载.[师]其实,从表5-1中所示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结论.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以下关系:[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师]这样,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算出另一个数值来.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比如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问题探究]“ O”与“O”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生] O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而O除表示一个氧原子外,还可表示氧元素.[师]为了熟记X所表示意义及A、Z、N之间的关系,请同学填写下表:[投影练习]粒子符号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用 X表示为①O 8 ? 18 ?②Al ? 14 27 ? ③Ar 18 22 ? ? ④Cl ? ? ? Cl ⑤H ? ? ? H [答案]①10 O ②13 Al ③40 Ar ④1718 35 ⑤10 1 [师]由以上计算我们可得出,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板书] 原子 X[问题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生]不是,如上述练习中 H原子,核内无中子,仅有一个质子.[问题探究]假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它还会显电中性吗?[生]不会,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成为带电的原子——离子,不显电中性;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问题探究]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相等,失去几个电子,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师]回答得很好.即:[讲解并板书]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这样,我们就可根据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来判断出一些粒子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请大家口答下列问题:[投影]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________离子,带________电荷.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________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________电荷.[答案]1.阳正 2.< 负[师]根据以上结论,请大家做如下练习.[投影练习]填写表中空白.粒子符号质子数电子数①S2- ? ? ②Xn+ x ? ③Ym- ? y ④NH ? ?⑤OH- ?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正错误][答案]①1618 ②x-n ③y-m ④1110 ⑤910[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了原子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它是几代科学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得出来的结论.[作业]1.用 X符号的形式表示出10种原子.2.课本第94页,二、1、2.●参考练习1.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2.某元素Mn+核外有a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A.A-a+nB.A-a-nC.A+a-nD.A+a+n参考答案:1.BC(D选项所带电荷数应标明正负)2.B●板书设计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一、原子结构原子 X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学说明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过的《原子》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为此,采用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另外,本节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用原子结构或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相互关系做标题更为合适.此处,采取了前者.第二课时[引言]从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与宏观物体是否相同?我们又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师]请大家观察以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并注意它们的运行轨迹是否确定.[电脑演示以下运动]1.物质的自由落体运动;2.火车的运动;3.炮弹的抛物线运动;4.天体的运行;5.氢原子的一个电子在核外闪烁运动.[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跟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有什么不同?[生]1.宏观物体的运动有固定的方向,电子没有.2.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确定的路线,电子没有.[讲述]正如大家所述,宏观物体的运动,如天体的运行、导弹的发射、车辆的行驶等,它们都有确定的轨道,我们可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准确地测出它们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可以描画出它们的运动轨迹.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其运动规律跟普通物体不同.它们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我们不能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让我们先来研究氢原子核外唯一的一个电子的运动特点.[电脑显示]氢原子核外一个电子的运动示意图(由慢到快)[师]我们看到,当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时,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团云雾,我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形成的云雾之意.[问]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它怎么能形成一团云雾呢?[启发]这是由于电子在核外的运动速度太快(2.2×106 m·s-1),使我们眼花缭乱的结果.[问]大家有没有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生]1.快速进退录像带时,与此情景有点相似.2.武打影片里,形容剑舞得快时,舞剑人的周围常是一团剑影.3.科幻动画片里,飞牒的运行及争斗场面.4.风车快速旋转时的现象.。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基础知识自查]1.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2)核素(原子)符号表示 A Z X 表示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 、中子数为A -Z 的核素原子,如氘21H 。
(3)微粒中的“各数”间的关系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②电性关系⎩⎨⎧ 原子(A Z X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Z )=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阴离子(A Z X n -):核外电子数=Z +n 阳离子(A Z X n +):核外电子数=Z -n2.元素、核素、同位素(1)“三素”关系及含义(2)几种重要的核素及其应用(3)1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12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13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1[应用体验]现有下列9种微粒:11H、21H、136C、146C、147N、5626Fe2+、5626Fe3+、168O2、168O3。
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1)11H、21H、31H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_____,它们互称为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3)5626Fe2+的中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4)11H、21H与16O、18O形成的H2O的种类有________种。
(5)互为同位素的为________________。
(6)对于A Z X n b,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要求:每小题分别写出符合题意的两种粒子,且从以上所给微粒中选择):①Z、n、b相同而A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n、b相同而Z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A、Z、b相同而n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Z、n、A相同而b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6讲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复习目标] 1.掌握原子结构中微粒数目的关系。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
3.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考点一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1.原子结构(1)构成微粒及作用(2)微粒间的数量关系①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②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代表的信息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12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13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1(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核素235 92U14 6C21H31H18 8O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2.所有原子核内一定都有中子()3.质量数就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4.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5.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一定相同()6.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7.氢的三种核素形成的单质有6种,它们物理性质有所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 答案 1.√ 2.× 3.× 4.× 5.× 6.× 7.√一、微粒中“粒子数”的确定1.月球上的每百吨32He 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2He 的形式存在。
已知一个 12C 原子的质量为a g ,一个32He 原子的质量为b g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一、备考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2、 学会用等量代换原理寻找等电子微粒3、比较各种简单微粒半径的大小.4、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要点精讲(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的一系列元素列为一个周期: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2)族: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或价电子数(副族)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族.第一周期 (2种)三个短周期 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七个周期 第四周期(18种) (七个横行) 三个长周期 第五周期(18种) 第六周期(32种) 一个不完全周期 第七周期(21种) 七个主族(ⅠA - ⅦA ) 十六个族 七个副族(ⅠB-- ⅦB ) (十八个纵行) 一个八族(Ⅷ)(含3个纵行)一个零族(稀有气体)主族元素: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非金属元素:8-|负化合价|).或 (非金属元素: 最高正化价+|负化合价| = 8零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已达稳定结构,故稀有气体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发生化学反应:但与F 2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如XeF 4等化合物,所以其惰性是相对的。
副族元素:全部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副族序数=价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价电子:用来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外层电子以及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二)性质递变规律:(1)同周期元素递变性:Na Mg Al与冷水反应: 剧烈 缓慢与热水反应: 更剧烈 明显且溶液呈碱性 元素周期表元素种数与H+(酸溶液)反应: 很剧烈剧烈较为缓和Mg(OH)2 Al(OH)3与酸(H+)反应:可溶(Mg(OH)2+2H+=Mg2++2H2O) 可溶(Al(OH)3+3H+=Al3++3H2O) 与碱(OH-)反应: 不溶可溶(Al(OH)3+OH-=AlO2-+2H2O)Si P S Cl与H2化合条件高温下,很少部分化合高温加热光照或点燃氢化物稳定性极不稳定不稳定较不稳定稳定最高氧化物 SiO2 P2O5 SO3 Cl2O7及其水化物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酸性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的酸(水溶液中) 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同主族元素递变性: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O周期非金属性逐渐增强1 金非稀2 属金有3 性属气4 逐性体5 渐逐元6 增渐素7 强增强小结: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则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三)构、位、性的相互关系性质位同化学性质同位近化学性质近主族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除O、F)左→右递变性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电子得失能力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四)(五)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无论是原子还是离子(简单)半径,一般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及电子间的排斥力的相对大小来决定.故比较微粒半径大小时只需考虑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斥情况.具体规律小结如下:1. 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即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如:H+<H<H-; Fe>Fe2+>Fe3+Na+<Na; Cl<Cl-2.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即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则半径越小.如:(1)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H->Li+>Be2+(2)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3)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S2->Cl->K+>Ca2+3. 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1)同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论是原子半径还是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Cl(3)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比较时要把阴阳离子分开.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半径.如Na +<Cl -如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 3+(4)如既不是同周期,又不是同主族,比较原子半径时,要寻找到合适的中间者.如Ge 、P 、O 的半径大小比较,可找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中元素为中间者.(N ) O(Si ) PGe因为Ge >Si >P >N >O,故Ge >P >O(六)周期表的应用:(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寻找元素及新物质(农药、半导体、催化剂等)(2)预测元素的性质:① 比较不同周期,不同族邻位元素的性质;② 推知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3)判断气态氢化物的分子构型和分子极性:① 第ⅣA 族:4RH ——正四面体,非极性分子② 第ⅤA 族:3RH ——三角锥形,极性分子,3NH 溶于水呈弱碱性③ 第ⅥA 族:R H 2——折线形(V 型),极性分子,水溶液呈弱酸性(除O H 2)④ 第ⅦA 族:HR ——直线形,极性分子,水溶液呈强酸性(HF 为弱酸)三、知识点小结1、等电子微粒2、比较各种微粒半径的大小3、推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典题分析:例1、(2008四川)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回归教材重难点05 元素周期律再熟悉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型考查,常见形式为“元素推断型选择题”,也有对原子“位-构-性”关系的直接考查,试题比较基础。
本考点是高考五星高频考点,2020年~2022年高考全国卷均为必考题。
一、原子结构1.核反应遵循规律:nm X+baY dcZ+feW(1)质子数守恒:m+a=c+e(2)质量数守恒:n+b=d+f2.常见的等电子微粒(1)常见的“10电子”粒子(2)常见的“18电子”粒子3.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1)与H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2电子微粒)阴离子原子阳离子电子层排布H-He Li+Be2+(2)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10电子微粒)阴离子原子阳离子电子层排布N3-O2-F-Ne Na+Mg2+Al3+(3)与Ar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的微粒(18电子微粒)阴离子原子阳离子电子层排布P3-S2-Cl-Ar K+Ca2+(4)特点①结构特点:电子层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②位置特点:阴前阳后稀中间,负电多前正多后③半径特点:原子序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4.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1)电子层排布:x 或2,x或2,8,x(22或10(3)简单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0或2或8(4)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关系特殊关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Li、Si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Be、Ar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C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O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Ne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H、Be、Al最外层有1个电子H、Li、Na、K最外层有2个电子He、Be、Mg、Ca内层电子数之和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族序数与列数的关系(1)2、3周期IIA和IIIA相邻,原子序数相差1(2)4、5周期IIA和IIIA之间有副族和VIII族,原子序数相差11(3)6、7周期IIA和IIIA之间有副族和VIII族,还额外多出镧系和锕系,原子序数相差25 3.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4.周期表中的元素(1)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族,共32种元素(2)元素种类最多的主族:ⅠA族,共7种元素(3)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7周期,共32种元素(4)在短周期中非金属元素多,在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多。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目录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 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第2 讲物质的量浓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 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第2 讲离子反响离子方程式第3 讲氧化复原反响的根本概念第4 讲氧化复原反响的规律和应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 讲碱金属元素——钠第2 讲铁及其化合物第3 讲镁及其化合物第4 讲铝及其化合物第四章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 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 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3 讲硫及其化合物第4 讲氮的氧化物和硝酸第5 讲氨和铵盐第五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 讲元素周期表第2 讲元素周期律第3 讲化学键第六章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电化学第1 讲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探究:中和热的测定第2 讲原电池化学电源第3 讲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第七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第1 讲化学反响速率第2 讲化学反响的方向和限度第3 讲化学平衡移动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1 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2 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 讲盐类的水解第4 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九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 讲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第2 讲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第十章烃第1 讲脂肪烃第2 讲芳香烃第十一章烃的衍生物第1 讲卤代烃第2 讲醇酚第3 讲醛羧酸酯第十二章根本营养物质、高分子化合物第1 讲根本营养物质第2 讲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十三章化学实验根底第1 讲化学实验根底知识实验探究:“仪器改造〞与“一器多用〞第2 讲物质的检验、别离和提纯第3 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第4 讲探究性化学实验。
原子结构明考纲1.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4.了解原子的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析考情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仍会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来解释现象、定性推断、定量计算,向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性质;二是原子结构及各粒子“量”之间的关系;三是8e -结构判断及等电子微粒的判断及应用,如10e-、18e-微粒。
考点原子构成及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的构成原子AZ X⎩⎪⎪⎨⎪⎪⎧原子核⎩⎨⎧质子Z个⎩⎪⎨⎪⎧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约为1中子A-Z个⎩⎪⎨⎪⎧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约为1核外电子Z个⎩⎪⎨⎪⎧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相对质量约为一个质子中子的11836(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3)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4)决定原子相对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2.原子结构中微粒之间的关系(1)A Z X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3)阳离子A Z X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Z-n(4)阴离子A Z X m-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Z+m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易错警示(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11H中不含中子。
(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e和H2O。
(3)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电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阴、阳离子。
(4)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Al3+和Na+、F-等,NH+4与OH-等。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
( )(2)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 )(3)D3O+有11个质子、10个电子、8个中子。
( )(4)O2-2和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 )(5)20 g H182O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10N A。
( )(6)H3O+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 )(7)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相等,二者性质相同。
( )提示(1)×(2)×(3)×(4)√(5)√(6)×(7)×1.[2015·天津模拟]月球表面土壤里的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可控核聚变的原料3He,关于3He的叙述正确的是( )A.3He和4He是同种原子B.3He和4He互为同位素C.核聚变时,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D.在3He中存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答案 B解析3He和4He为氦元素的两种核素,中子数不相等,二者互为同位素,A、D项错误,B项正确;核聚变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
2.中新网2013年5月3日报道,6026Fe的现身揭秘了超新星爆炸历史真相。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原子的质量数均为60B.6026Fe的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8C.1 mol 6026Fe与1 mol 5826Fe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均可得到1 mol H2D.等物质的量的6026Fe与5826Fe,前者质量比后者多2 g答案 C解析60只是“6026Fe”这种铁原子的质量数,而铁有多种原子,A错误;6026Fe的核内质子数(26)比中子数(34)少8,B错误;6026Fe、5826Fe与盐酸反应时均被氧化成Fe2+,C正确;只有当6026Fe与5826Fe均为1 mol时,前者质量才比后者多2 g,D错误。
3.[2015·济南模拟]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A+m(A-N+m) mol B.aA(A-N) molC.aA+m(A-N) mol D.aA(A-N+m) mol答案 A解析X原子的质子数为(A-N),一个H m X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A-N+m),H m X的摩尔质量为(A+m) g·mol-1,所以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A+m(A-N+m) mol。
考点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同位素的性质“同位”即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相同的位置。
(1)当某种元素具有多种天然、稳定的核素时,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核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2)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3.几种重要的核素4.四种量的比较易错警示(1)一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也可以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因此,核素的种类大于元素的种类。
(2)在区别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时,可从概念的字面加深理解。
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同位”是指同一种元素的几种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为单质,“同素”是指元素种类相同。
(3)2H 2和3H 2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素异形体,看成同种分子,同位素是原子的互称。
(4)核聚变、核裂变属于核反应,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核素原子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 ) (2)任何粒子的质子数都等于电子数。
( )(3)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
( ) (4)11H +、21H +和31H +互称为同位素。
( )(5)H 3O +和OH -中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 ) (6)O 2-2和S 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 ) 提示 (1)× (2)× (3)× (4)× (5)× (6)√题组一 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辨析1.具有广泛用途的6027Co 放射源首次实现了国内批量生产。
另外,钴还有多种原子,如5627Co 、5727Co 、5827Co 和5927Co 。
下列关于钴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5627Co 、5727Co 、5827Co 、5927Co 和6027Co 是摩尔质量不同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B.6027Co 放射源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其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等于6C.5627Co 、5727Co 、5827Co 、5927Co 和6027Co 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几乎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D.5627Co 、5727Co 、5827Co 、5927Co 和6027Co 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B 解析5627Co 、5727Co 、5827Co 、5927Co 和6027Co 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A 、C 、D 错;6027Co 核内有27个质子,核外有27个电子,中子数=60-27=33,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6,故B 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168O 与188O 是不同的核素,因此分别由这两种原子构成的168O 2与188O 2化学性质不同 ②O 2与O 3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C 60与12C 、14C 互为同位素 ④科学家已发现了H 3分子,H 2与H 3互为同素异形体 ⑤稀土元素14462Sm 与15062Sm 的质量数不同,属于两种元素 ⑥H 2O 与D 2O 互称同素异形体 ⑦4822Ti 和5022Ti 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⑧11H 2、21H 2、31H 2互为同位素A .④⑥B .③⑦C .②⑧D .④⑦答案 D解析 ①168O 2与188O 2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错;②O 2与O 3互为同素异形体,错;③C 60是单质,12C 、14C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错;④H 2与H 3是H 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正确;⑤14462Sm 与150 62Sm 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错;⑥同素异形体是对单质而言的,错;⑦4822Ti 和5022Ti 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正确;⑧11H 2、21H 2、31H 2是单质而不是核素,错。
★总结提升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题组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辨析3.[2016·安徽巢湖联考]设某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C.若碳原子质量为w 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答案 A解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丰度(同位素在自然界的百分数)决定,故B错;由于不能确定m、n的大小,故不能确定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关系,D错;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 g,此原子的质量近似为(m+n)×w12,故C错;因为不能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同位素,故不能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A项正确。
4.氯元素在自然界有35Cl和37Cl两种同位素,在计算式34.969×75.77%+36.966×24.23%=35.453中( )A.75.77%表示35Cl的质量分数B.24.23%表示35Cl的丰度C.35.453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36.966表示37Cl的质量数答案 C解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该元素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所以34.969是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75.77%是35Cl的丰度,36.966是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24.23%是37Cl的丰度,C项正确。
★总结提升几种相对原子质量的比较(1)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 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2)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
如:35Cl为35,37Cl为37。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