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玉米病害
- 格式:pptx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64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病虫害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来讨论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病害玉米主要病害有玉米穗部病害、玉米叶片病害、玉米幼苗病害等。
1. 玉米穗部病害玉米穗部病害主要是指玉米赤霉病、玉米锈病、玉米灰霉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玉米无法收获。
玉米赤霉病是最常见的玉米穗部病害之一。
它由一种名为赤霉菌的真菌引起。
赤霉病在温湿环境下更容易发生,植株感染后会在穗部产生丝状赤霉。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等措施。
玉米锈病是玉米叶片病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由一种名为锈菌的真菌引起。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合理施肥及药剂喷雾等措施。
3. 玉米幼苗病害玉米幼苗病害主要是指玉米倒伏病、玉米立枯病等。
这些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幼苗期,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影响玉米产量。
玉米螟是最为常见的玉米虫害之一,主要由玉米螟幼虫引起。
防治玉米螟可以采取选择抗虫品种、及时进行田间巡查和发现虫情时及时施用化学农药等措施。
玉米象是一种地下害虫,它以玉米根部和茎部为食。
防治玉米象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措施,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等措施。
玉米蚜是一种 sucking mouthparts 的茎蚜,在玉米茎部吸取汁液。
防治玉米蚜可以采取喷施高效、低毒的农药,增加天敌和天敌活动等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需要选用抗病虫品种、保持良好的农田环境、合理施肥、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2012-5-9 09:26玉米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玉米种病害症状及防治(附图片)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
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
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
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5、6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春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夏玉米田传播,因此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夏玉米总是比春玉米发病重。
华北地区7~8月份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温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①推广种植中单2号、豫玉11号、豫玉34、丹玉13及掖单系统杂交种等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
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
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
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
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
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1~3厘米。
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完全版)赶紧收藏吧,超级实用!一、玉米大、小斑病:①大斑病。
侵害叶片。
病斑长棱形,淡褐色或青灰色,有时边缘颜色稍深,上生黑色霉层。
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长条斑,叶片枯死。
②小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叶鞘也偶有发生。
叶片病斑椭圆形,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
有时病斑无明显边缘,但有1-2个同心轮纹。
有时病斑较大,在叶脉间形成长条斑。
天气潮湿时,生黑色霉层。
发生急剧时叶片布满无轮纹的小斑点,迅速枯死。
二、玉米圆斑病:主要侵害果穗或叶片。
果穗被害时从苞叶开始发病,再向果穗蔓延,籽粒和穗轴变成黑褐色形成穗腐,最后籽粒黑腐干缩。
一般果穗中部或尖部被害较多,病部凹陷,果穗弯曲。
籽粒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
叶片病斑散生呈卵圆形至圆形,大小为0.3-0.5厘米,病斑褐色,边缘深褐色。
有时汇合成长条斑,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有黑色霉层。
三、玉米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害果穗、苞叶和雄花。
叶片病斑初期为淡黄色的褪绿小点,后渐为圆形及椭圆形隆起。
病斑黄褐色至褐色,散生或聚生。
后期,包被破裂,散出铁锈色粉末。
玉米生长后期,病斑上出现圆至椭圆形乃至条形黑色突起物,破裂散出黑色粉末。
四、玉米纹枯病:最初主要发生在近地面的叶鞘和叶片上,逐渐向上发展。
叶鞘病斑椭圆形,红色或紫红色,常互相接合成不规则的云纹状斑。
湿度大时,在寄主表面集结成暗色菌核。
干燥气候下,病斑中部草绿色,边缘灰褐色,菌核稍动即落。
五、玉米矮缩花叶病:初期幼叶基部出现长叶,或在幼嫩叶片的细脉间沿脉表现不规则、椭圆形、断续排列的失绿狭窄条纹。
后期病部扩展到全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或在叶的一侧和顶端,或在边缘与中脉间产生条斑。
当植株老熟时,叶片多转变为红色至红紫色,有时只在斑驳的部分转为褐色。
早期感病的植株严重矮化,分蘖多或果穗短小、不实,有时在一个节上生几个果穗或节间缩短。
晚期被害植株高度正常。
六、玉米粗缩病:感病植株显著矮化,叶色多呈浓绿色,叶片宽而短、脆、硬,节间缩短,顶叶丛生,呈对生状。
玉米十大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无法收获。
为了保护玉米的生长,我们需要了解玉米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穗部。
病害初期,玉米穗上会出现一些黄色或白色的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变成红棕色。
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赤霉菌会产生毒素,对人畜都有害。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
2.在玉米成熟之前及时采收,避免过度成熟。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玉米秸秆和杂草,减少病原体的存活。
4.使用生物制剂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二、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和花序上。
病害初期,叶片会出现一些黄色或白色的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变成褐色,花序也会变得腐烂。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玉米秸秆和杂草,减少病原体的存活。
3.使用生物制剂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三、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和茎部上。
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一些黄色或白色的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变成橙色或红色。
玉米叶片和茎部上会出现许多小的锈色斑点,这些斑点会融合成大的锈斑,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玉米秸秆和杂草,减少病原体的存活。
3.使用生物制剂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四、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叶片上。
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一些小的黑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变成灰色或白色,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玉米秸秆和杂草,减少病原体的存活。
3.使用生物制剂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玉米病虫害玉米病虫害一、玉米病害1. 玉米稻瘟病玉米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学名:Pyricularia oryzae)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
这种病害主要通过叶片、茎秆和穗部的感染而引起植株的凋萎、倒伏和减产。
防治玉米稻瘟病的主要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用化学药剂、合理轮作等。
2. 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学名:Fusarium spp.)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
赤霉菌会在玉米种子或土壤中寄生,进入植株后引起秆折、叶片变黄和产量降低等症状。
预防和控制玉米赤霉病的主要方法包括清除病残体、使用优质种子、适时施用化学药剂等。
3. 玉米白粉病玉米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学名:Sphacelotheca reiliana)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
植株叶片和穗部受到感染后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的孢子垢,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玉米的产量。
预防和控制玉米白粉病的方法包括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喷药等。
二、玉米虫害1. 玉米尺蠖玉米尺蠖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害虫。
它在幼虫期主要以叶片为食,造成叶面积减少和植株生长不良。
玉米尺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择抗虫品种、适时施用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
2. 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的害虫,主要以幼虫期为虫害高峰期。
它的幼虫会钻入玉米穗内,在穗部造成损害,导致玉米穗和颗粒的质量下降。
防治玉米螟的方法包括喷洒农药、采用性信息素防治等。
3. 玉米蚜虫玉米蚜虫是一种 sucking mouthpart(口吸)型害虫,主要以吸食植株的汁液为生。
它的种群密度高时会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引起玉米叶片变黄、萎缩等症状。
防治玉米蚜虫的方法包括预防和控制昆虫病害的天敌、喷洒杀虫剂等。
,玉米病虫害是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其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种植者应该密切关注田间病虫实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玉米十大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但是,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护玉米,提高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了解玉米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玉米叶斑病玉米叶斑病是玉米上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该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黄斑,斑点周围常常有红色边缘。
严重的话,叶片会枯萎,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该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在种植前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株,喷洒杀菌剂等。
二、玉米赤霉病玉米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花粉和花丝变色,甚至变成红色或紫色,严重的话,会导致玉米的花粉无法正常传递,影响玉米的受精和结实。
该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株,喷洒杀菌剂等。
三、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黄色或橙色的斑点,斑点周围常常有黑色的病斑。
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变黄,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该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株,喷洒杀菌剂等。
四、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斑点周围常常有黄色的病斑。
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枯萎,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该病害的主要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株,喷洒杀菌剂等。
五、玉米螟虫玉米螟虫是玉米上比较常见的害虫之一,该害虫主要以玉米叶片和玉米穗为食。
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上出现许多小孔,穗子被啃食后变成“虫穗”。
该害虫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在种植前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叶和病株,喷洒杀虫剂等。
六、玉米蚜虫玉米蚜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害虫,该害虫主要以玉米叶片和茎干为食。
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变黄,叶片上有粘液,茎干变薄弱,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玉米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适合病菌生长繁殖的气候条件较为普遍,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农民们需要认真了解和掌握玉米的病害防治知识,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
本文将介绍关于玉米常见的10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灰斑病灰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真菌病之一,主要具有环形或椭圆形的灰色胞内孢囊,可造成玉米叶片的脱粉、枯黄、死亡等症状,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适时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
2.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
它会使玉米叶片出现红棕色或黄色的小点,然后从叶边缘向中心扩展,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预防锈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除草和清理病叶、及时灌溉等。
3.叶斑病叶斑病主要是由霜霉菌感染引起的,使玉米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的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失去功能。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等。
4.褐斑病褐斑病是无性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使玉米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斑点,逐渐增大,终至叶片枯死。
防治褐斑病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除草和清理病叶、加强肥料管理等。
5.苗期腐烂病苗期腐烂病是由土壤中的细菌和霉菌引起的,主要在玉米种子发芽时发生。
其症状是玉米幼苗出现腐烂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幼苗死亡。
预防苗期腐烂病的方法包括皮肤消毒、保持土壤通气性、选用新鲜种子等。
6.疫霉病疫霉病是由一种疫霉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影响玉米的穗部、叶片和茎部。
它会导致玉米出现炭疽病样症状,如大量死亡、桔红色病斑、病叶、病茎等。
防治疫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玉米田里的死麦草和禾本科杂草、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灌溉等。
7.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白粉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影响玉米的叶片和穗部。
它会使叶片形成白色的粉状物,严重时导致玉米叶片干枯、死亡。
预防白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及时除草、避免过度使用肥料和农药等。
浅谈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
以下将就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一、玉米常见的病害1. 玉米腐烂病:玉米腐烂病是一种重要的玉米土传病害,多发生在低洼地块。
防治方法主要是选用耐病品种,避免连作,合理施肥,提高土壤排水能力。
2. 玉米白粉病:玉米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定期病情调查,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保持田间通风。
3. 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对幼苗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除枯死叶片。
1.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是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田间巡查,采取轮作休闲、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等措施。
2. 玉米叶蝇:玉米叶蝇是玉米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以叶片为食,会导致玉米叶片凋谢、叶片发黄等现象。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采用防虫网、及时清除田间病虫源等措施。
3. 玉米象甲:玉米象甲是一种以玉米苗木为害虫口的害虫,对玉米的危害性较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害品种,实施机械控制、化学控制等综合措施。
4. 玉米蚜虫:玉米蚜虫是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的害虫,对玉米造成严重的危害,可导致玉米长势不良、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性品种,提高环境卫生,适时喷洒药剂等。
以上仅是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的简要介绍,实际的防治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在实施防治措施的应注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稳定。
玉米十大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下面列举了玉米十大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叶片。
病叶上出现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蔓延,最终叶片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做好病毒和真菌病害的防治措施。
二、玉米穗腐病玉米穗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穗部。
病穗上出现黑色或棕色的病斑,并迅速扩大蔓延。
防治方法包括适当改变种植密度、注意病害的早期发现和采取化学防治手段。
三、玉米秧苗病玉米秧苗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幼苗。
病苗株上出现黄色斑点和白色霉层,幼苗生长缓慢,苗期容易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良好的田间管理、用种子处理剂处理种子、选择抗病品种等。
四、玉米锈病玉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叶片、茎和穗部等。
病叶和病穗上出现红褐色的锈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玉米的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残体和采取化学防治措施等。
五、玉米灰斑病玉米灰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叶片和茎部等。
病叶和病茎上出现灰褐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玉米的营养管理和采取化学防治措施等。
六、玉米纹枯病玉米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根系和地下茎。
植株根系出现红褐色的坏死斑,并逐渐变黑。
防治方法包括用含锌的肥料施用和改善土壤排水条件等。
七、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蚜虫传播。
病株出现黄化、畸形和凋萎等症状,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巡查和清除病残体、控制蚜虫的数量和选择抗病品种等。
八、玉米夜盲病玉米夜盲病是由缺素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引起玉米叶片的黄化和干缩。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选择适合的种植地点等。
九、玉米腐心病玉米腐心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袭玉米的茎和秆部。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及发生情况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及发生情况
1:玉米主要病害
1.1:灰斑病
症状描述:灰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灰色至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不规则形状的病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病叶,喷洒合适的杀菌剂。
1.2:锈病
症状描述: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至棕色的锈斑,孢子堆呈橙黄色,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喷洒合适的杀菌剂,注意避免病菌的传播。
1.3:玉米花叶病
症状描述:叶片出现黄化、弯曲、畸形,穗部受损,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源的清除。
2:玉米主要虫害
2.1:玉米螟
特征描述:玉米螟是玉米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叶片为食,可导致玉米叶片骨架化,玉米穗受损,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定期喷洒合适的杀虫剂,采用黄板诱捕玉米螟成虫。
2.2:玉米象
特征描述:玉米象是一种地下害虫,其幼虫主要以玉米根部为食,造成玉米根系受损,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防治措施: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避免产生虫害。
3:附件
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 图片:玉米主要病害和虫害的症状图片
- 表格:不同地区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对比表格
4:法律名词及注释
- 杀菌剂:一种用于抑制、杀灭病菌的化学药剂。
- 抗病品种:指对特定病害具有较高抵抗力的植物品种。
- 杀虫剂:一种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剂。
玉米病害谱高清图解(收藏版)玉米根腐病有什么症状?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主要表现为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死亡。
由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病斑主要发生在须根和中胚轴上,病斑褐色,沿中胚轴逐渐扩展,环剥胚轴并造成胚轴缢缩、干枯。
病害侵染严重时,可导致幼苗叶片枯黄直至植株枯死。
由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主要表现为根系端部的幼嫩部分呈现深褐色腐烂,组织逐渐坏死;与籽粒相连的中胚轴下部发生褐变、腐烂;植株叶片尖端变黄,病害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如何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
播种前精选种子,淘汰病弱种子。
可与小麦、花生等禾本科作物轮作,轻病田隔年轮作,重病田3~ 5年轮作。
花生长出2~ 3叶时应淋苗水,严禁在盛花期、雨前或久早后猛灌水,午后不能小水浅灌,以免烫伤花生根部。
大雨过后要及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用的厩肥要充分腐熟。
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集中烧毁,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桃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堆沤。
2、种子处理,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并用种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密封24小时后播种。
或用下列药剂进行种子处理:25g/L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 ~ 80g/100kg种子。
3、及时施药预防控病,齐苗后加强检查,发现病株随即采用喷雾或淋灌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
可选用的药剂有: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玉米丝黑穗病有什么症状?苗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
雄穗受害多数病穗仍保持原来的穗形,部分小花受害,花器变形,颖片增长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菌瘿,外包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冬孢子)发病重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成黑穗。
玉米主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高产、优质、稳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玉米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玉米病害1.灰斑病灰斑病是玉米的普遍病害,也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症状为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灰黄色小斑点,直径约2-5毫米,后期扩大成为椭圆形或线形,形成灰黑色斑块,叶片从中心向周围逐渐干枯。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如“梅87-1”等;(2)加强通风,减少浓度,控制湿度;(3)及时病害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水剂、40%甲基硫菌灵乳油等药物进行喷洒。
2.玉米根腐病玉米根腐病的症状表现为根部软化腐烂,根系发黑,叶片变黄,生长停滞等。
这是由于根腐菌侵入玉米根系引起的。
(1)种植前应选择健康区域种植,避免连作;(2)控制土壤盐分、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3)加强药剂的施用,如三唑酮等。
1.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严重害虫,以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损害玉米,特别是玉米生长早期。
幼虫会掘入叶鞘、叶片从内部损伤,造成玉米穗的减产甚至失收。
(1)用天敌或昆虫寄生现象控制玉米螟的数量;(2)如发现玉米螟痕迹,及时进行药剂控制,如50%氯丹水悬浮剂。
玉米象是分布范围广、为害较严重的玉米害虫之一。
幼虫会钻进玉米茎膜、叶鞘、穗内等地方,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
(1)无公害、低毒剂,如硫虫威、吡虫啉等;(2)修改农业制度,增加农田杂草的覆盖度,控制网格式密植的种植方式;(3)使用天敌、化学控制剂、生物杀虫剂等综合治理。
三、结语玉米病虫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增加玉米产量,应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除了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防病抗虫品种以外,最重要的是科学用药,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药剂,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第三章玉米病虫害一、玉米病害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又称玉米煤纹病、玉米条纹斑病、玉米叶枯病等,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一般造成玉米减产15~20%,发生严重的年份,感病品种减产达50%以上。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苞叶,以叶片受害最重。
一般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逐渐向两端扩展,形成纺锤形或梭形大斑,病斑中央黄褐色或青灰色,边缘暗褐色。
在感病品种上病斑一般长5~10cm,宽1cm,严重的长可达15~20cm,宽2m 左右。
发病后期,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叶片变黄枯死。
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在抗病品种上病斑小,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褪绿晕圈,病部不产生或极少产生黑色霉层。
发生特点玉米大斑病的病原为真菌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 Leonard et Suggs ,属半知菌亚门。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在玉米生长季节,病残体中的菌丝体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越冬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侵入,经10~14天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引起再侵染。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程度,除与玉米品种的抗性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玉米品种不同,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如果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往往导致大斑病的流行。
一般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蔓延,如果旬平均气温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7天以上,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病害的发生就受到抑制,危害转轻。
另外,在玉米抽穗以后,如果氮肥不足,密度过大,排水不良,发病较重。
春玉米播种过晚及连作地块病害往往严重,轮作地病轻。
防治方法防治该玉米大斑病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