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绪 论
- 格式:doc
- 大小:148.50 KB
- 文档页数:6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二、填空题1,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转化快,适应强;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和_非细胞型微生物。
3,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4,按照CarlWoee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微生物。
三、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c)。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细菌学的奠基人是(b)。
A.LouiPateurB.RobertKochC.vanDyckD.vanLeeuwenhoek3,LouiPa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d)。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4,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Koch是由于(a)。
A.证实病原菌学说B.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a)。
A.LouiPateurB.RobertKochC.vanDyckD.vanLeeuwenhoek四、简答题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微生物最基本的性质。
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的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第三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一、名词解释1、基内菌丝生长在固体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故亦称营养菌丝2、细菌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分裂繁殖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细菌菌落4、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术语或名词1.微生物(microorganism) 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 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 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 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绪论|教学内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microorganisms)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研究的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对自然界微生物各类群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微生物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事业各方向的应用等。
微生物的类群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细胞型生物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胞、支原体等真核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藻类等微生物学的发展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1. 史前期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 年前一直到1676 年间。
在史前期,世界各国人民在自已的生产生产实践中都积累了许多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经验。
主要体现( 1 )酿造业方面我国人民所创造的制曲酿酒工艺有四大特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经验丰富、品种多样。
以后也逐渐能利用微生物制造醋、酱油。
( 2 )农业方面古人提出了肥田要熟粪(堆肥)及瓜豆间作的耕作制度(主要利用根瘤菌固氮)。
同时对作物、牧畜、蚕桑的病害及防治也逐步有认识。
( 3 )医学方面对疾病的病原及传染问题已有接近正确的推论,对防治疾病有丰富的经验。
例如:种“牛痘“就是通过种“人痘”发展来的,用于预防天花。
2. 初创期从1676 年Leeuwenhoek 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 年近200 年的时间。
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的低级水平上,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却未加研究,因此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当时还未形成。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及其五大共性二、微生物学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一、细菌细菌的形态:与人类关系密切菌的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结构、杀菌物质的作用机理细菌的特殊结构:生理功能及观察方法。
二、放线菌个体形态、繁殖方式、群体特征、应用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各有哪些类别三、酵母形态构造、繁殖方式、生活史、应用四、霉菌1、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应用2、高等真菌简介五、噬菌体形态构造、繁殖方式、溶源菌、噬菌体的防治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一、营养、营养物质、生长因子二、营养类型:名称、举例三、运输方式:概念、举例四、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各类培养基名称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生长测定、生长规律二、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1.物理因素:温度的作用机理、嗜热菌与嗜冷菌的差别2.化学3.生物4灭菌方法:常用物品的一般灭菌方法三、微生物的培养法1.好氧法2.厌氧法:好氧菌与厌氧菌的区别3.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同步培养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一、能量代谢、化能异养菌产能方式、化能自养菌产能方式二、微生物的发酵类型:菌、产物(次生代谢产物);三、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一、物质基础二、基因突变三、基因重组:接合、转导、转化、转染四、原生质体融合五、基因工程六、菌种衰退的原因、防止方法;复壮的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与方法第六章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一、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二、抗生素定义、分类三、主要抗生素生产菌四、抗生素的作用机理题型及成绩分布:一.选择题(共10分)二.填空题(共10分)三.分析判断题(共10分)四.名词解释(共30分)五.问答题(共40分)附:《微生物学》复习样题(答案后面的数字为教材中答案所在页码)一、单项选择题1、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D108A.抗性B.裂解C.再次溶源化D.免疫性2、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它们是:D36-73A.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B.细菌、放细菌、蓝细菌、粘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C.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D.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成员十分庞杂多样。
2.列文虎克:用自己制作的一台单式显微镜于1676年首次看到了细菌,克服了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第一个难关——个体微小,使人类初步踏进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称他为“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3.巴斯德:利用曲颈瓶实验证实了肉汤腐败产生大量细菌的原因只是接种了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胚种”,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确立了生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又称生源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4.科赫:利用预先灭菌的固体培养基,以划线的方式稀释样品,获得了某一种微生物的纯种菌落,创立了纯培养的方法,解决了阻碍微生物研究的“杂居混生”的难题,是细菌学的奠基人。
5.自然发生说(无生源论):这种观点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无生命的普通物质转化而成,或者由另一些完全不同的物质产生。
如腐草化萤。
6.曲颈瓶实验:巴斯德设计一种只让天然空气进入而不许其中的微生物进入的仪器——曲颈瓶,利用这次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确立了胚种学说。
7.胚种学说(生源论):这种观点认为一切生命都以其特有的胚种而代代相传的,生命来自生命。
8.模式微生物:模式微生物是适用于研究和揭示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各种微生物代表。
如,酿酒酵母曾用于研究糖酵解机制,大肠杆菌曾用于研究突变和遗传调控机制。
9.微生物化:由于小体积大面积系统的微生物在体制和培养方面的优越性,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即单细胞化的高等动植物细胞和细胞集团,获得了原料仅属于微生物的体制优势。
10.比面值:某一物体单位体积所占有的变面积称为比面值,那么物体的体积越小,其比面值就会越大。
11.微生物五大共性:就是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特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排泄面和环境信息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 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概念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be,microorganism)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这类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所示。
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的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
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
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存活。
表1.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2、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物界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物生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生动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原2、五界系统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真菌界Fungi:酵母、霉菌动物界Animalia:植物界Plantae: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绪论重要名词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其特点是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和进化地位低。
微生物包括三大类:①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②真核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微藻等);③非细胞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2. 列文虎克列文虎克是荷兰业余显微镜制造家,微生物学的先驱。
他一生制作过400余架单式显微镜(放大率约为50〜200倍)。
曾观察并记录过原生动物(1674)、细菌(1676)等微生物和其他微小物体。
3.巴斯德巴斯德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奠基人。
曾用曲颈瓶试验否定了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了科学的胚种学说(1861)。
后来研究“酒病”、蚕病、鸡霍乱、牛羊炭疽病和人类狂犬病,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制作炭疽疫苗和狂犬疫苗等,大大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4.科赫科赫是德国细菌学家,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
其重要贡献为:①建立了能获得微生物纯种的平板分离法以及细菌染色、悬滴培养和显微摄影等技术;②分离了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重要病原菌;③提出了证实病原菌必须遵循的四条原则,即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5. 曲颈瓶实验:曲颈瓶试验是巴斯德设计的一个著名实验,曾用于驳斥生命的自然发生说。
他烧制了上端有一细长弯曲颈部的玻璃瓶,其内盛有营养液。
将它加热煮沸再冷却后,外界空气仍可进入,而尘埃却被阻挡在颈部,结果营养液长期不发生腐败。
相反,若将颈部折断或让营养液与颈部尘埃接触,则营养液很快腐败。
由此,他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并提出了生命必须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
6.生源论胚种学说又称生源论或生源说。
与自然发生说(无生源论)截然相反,胚种学说认为包括微生物在内的一切生物皆由其同种生物的胚种发育而来。
巴斯德以其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有力地证明了胚种学说是正确的。
7.胚种学说一切生命都以其特有的“种子”(germ,胚种)而代代相传的。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LeewenhoekB. Louis PasteurC. Joseph ListerD. James T.Watson3. 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 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 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 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D. 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4.细菌学的奠基人是()。
A. Louis PasteurB. Robert KochC. van DyckD. van Leeuwenhoek5.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 抨击了进化论D. 确立了生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6.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
A. 进化论B. 病原菌学说C. 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7.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8.微生物学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 证实病原菌学说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9.下列病原体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B.白色念珠菌C.新冠肺炎病毒D.炭疽杆菌10.微生物学形态学时期的开创者为()。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科赫D.沃森11.微生物学生理学时期的开创者为()。
A.Leeuwenhoek和WatsonB.Pasteur 和KochC. Watson和CrickD.Koch 和Crick二、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2.简述科赫法则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4.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自然发生学说 Koch’S 法则:1.某一种微生物,当被怀疑是病原体时,它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2.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3.用已纯化的纯培养微生物,人工接种寄主,必须能诱发与原来病害相同病害。
4.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二、填空题1.微生物学的先驱者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是科赫。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_列文虎克_。
2.微生物都是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藻类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3.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4.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__史前期__、__初创期_、__奠基期__、__发展期和成熟期。
三、选择题1、“世纪瘟疫”艾滋病的病原菌是( A )。
A、HIVB、NPVC、CPVD、TMV2、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
A、驳斥自然发生说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3、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
A、Robert HookeB、Louis PasteurC、Joseph ListerD、James T.Watson4、分离和纯化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建立起来的。
( A )A、KochB、A JennerC、DelbrückD、Metchnikoff5、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B )。
A、PasteurB、J. Watson and F. CrickC、DyckD、van Leeuwenhoek6、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C )。
A、发现了病毒B、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抨击了进化论D、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7、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C )。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8、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B )。
A、Robert HookeB、Louis PasteurC、Joseph ListerD、James T.Watson9、微生物学的先驱者是( A )。
A、Robert HookeB、Louis PasteurC、Joseph ListerD、James T.Watson10、微生物学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 )。
A、证实病原菌学说B、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11、细菌学的奠基人是( B )。
A、Louis PasteurB、Robert KochC、van DyckD、van Leeuwenhoek12、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
( C )A、LaveranB、MetchnikoffC、EscherichD、Fraenkel13、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了青霉素。
( A )A、FlemingB、A JennerC、HersheyD、Prusiner14、下列哪位科学家否定了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
( C )A、Avery kB、FlemingC、PasteurD、Waksman15、下列哪位科学家通过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确定DNA是遗传物质。
( B )A、PrusinerB、AveryC、TonegawaD、Fleming16、通过栓菌试验证实细菌鞭毛运动“旋转论”机制正确性的科学家是( D )。
A、Robert KochB、Louis PasteurC、NeedhamD、Silverman17、下列哪位科学家证明酒精发酵是由酶引起的。
( A )A、E. BuchnerB、Louis PasteurC、V on BehringD、Beijerinck18、下列哪位科学家证实了疾病的病原菌学说。
( D )A、DelbrückB、RossC、PasteurD、Koch19、下列哪种载体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被广泛采用(C)。
A、酵母人工染色体B、Cos质粒C、噬菌体载体D、细菌人工染色体20、厌氧微生物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 C )A、PrusinerB、MetchnikoffC、PasteurD、Waksman21、在发霉的花生、玉米胚附近常常有Aspergillus flavus,其可以产生( D )引发疾病。
A、环孢素AB、赭曲霉毒素C、镰孢毒素D、黄曲霉素22、种痘预防疾病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发明的。
( B )A、LeeuwenhoekB、PasteurC、von BehringD、Avery四、判断题1.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能放大266倍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样。
(√)2.1966年美国微生物学家Brock编写的《Principles of Microbial Ecology》出版标记着微生物生态学的诞生。
(×)1969年3.Edward Jenner通过设计鹅颈瓶进行实验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4.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表现出生命特征。
(√)5.病原菌学说建立之后,阻断流行病的发生成为可能。
(×)6.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7. 长期以来民间常用的盐腌、糖渍、烟熏、风干等保存食物的方法,实际上正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防止食物的腐烂变质。
(√)8、虎克(Hooke)用微动体这个术语,特指他所观察到的微生物。
(√)9、极端环境的微生物一般都属于古生菌。
(×)10、路易·巴斯德年轻时完成的实验证实了肉变酸的缘由。
(√)11、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鼠疫都是由病毒造成的疾病。
(√)12、蘑菇、霉菌和酵母菌都属于原生动物界。
(×)13、所有藻类都是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
(×)14、体积小和表面积大是微生物其它四个共性的基础。
(√)15、微生物和其他各界生物中共有的特征是都有细胞器。
(×)16、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和俗称,没有分类学的意义。
(×)17、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可用显微镜观察到个体形态结构,病毒、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要依靠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18、细菌是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19、许多原生动物都是通过伪足进行运动。
(√)20、藻类是一群有点类似动物的微生物。
(×)21、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都属于原核生物界。
(×)22、支原体、立克次氏和衣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
(√)五、论述题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①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旧称蓝藻或蓝绿藻)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②初创期(1676—1861年);③奠基期(1861—1897年);④发展期(1897—1953年;⑤成熟期(1953—迄今)。
(特点人物见书P5)3.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①在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通过食品罐藏防腐,酿造技术的改造,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使得古老的酿造技术迅速发展成工业发酵新技术;②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
③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代全人类广泛的重视。
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等。
④微生物与在食品上的应用。
调味品,发酵食品,酸乳,蔬菜加工。
⑤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抗菌素,维生素。
⑥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4.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历史上自然发生说的否定,糖酵解机制的认识,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突变本质的阐明,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实,操纵子学说的提出,遗传密码的揭示,基因工程的开创,pcr技术的建立,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提出,以及近年来生物三域理论的创建等,都是因选用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结出的硕果。
为此,大量研究者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
微生物还是代表当代生物学最高峰的分子生物学三大来源之一。
在经典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先驱者们意识到微生物具有繁殖周期短、培养条件简单、表型性状丰富和多数是单倍体等种种特别适合作遗传学研究对象的优点,纷纷选用粗糙脉孢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t系噬菌体作研究对象,很快揭示了许多遗传变异的规律,并使经典遗传学迅速发展成为分子遗传学。
从1970 年代起,由于微生物既可以作为外源基因供体和基因载体,并可作为基因受体菌等的优点,加上又是基因工程操作中的各种“工具酶”的提供者,故迅速成为基因工程中的主角。
由于小体积大面积系统的微生物在体制和培养等方面的优越性,还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这种“微生物化”的高等动、植物单细胞或细胞集团,也获得了原来仅属于微生物所有的优越体制,从而可以十分方便地在试管和培养皿中进行研究,并能在发酵罐或其他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和产生有益代谢产物。
此外,这一趋势还是原来局限于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一整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技术,急剧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各领域发生横向扩散,从而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方法学上的贡献。
5. 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体积小、表面积大是微生物其它四个共性的基础:提供巨大的吸收面,排泄面和交换面。
6. 试讨论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有利——工业发酵、理论研究材料培养;不利——病原微生物、霉腐微生物7.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