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诊断及评定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78
脑瘫常用的评定量表
脑瘫是一种影响儿童运动与姿势控制能力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评定脑瘫患者的病情及功能障碍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非常重要。
以下是脑瘫常用的评定量表:
1. 格罗斯莫托函数分类系统(GMFCS):该量表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将其分为5个等级,从功能最好的Level I到功能最差的Level V。
2. 曼努埃尔技能分类系统(MACS):该量表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手部功能,根据患者的手部能力将其分为5个等级,从功能最好的Level I到功能最差的Level V。
3. 爱德尔贝格瘫痪评定量表(Edinburgh Classification of Postural Control in Cerebral Palsy):该量表用于评估脑瘫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根据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平衡和协调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等级。
4. 协调和运动功能障碍评定量表(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该量表用于评估儿童的运动和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协调、平衡和精细动作等方面。
5. 北京脑瘫评定量表(Beijing Cerebral Palsy Assessment):该量表是中国的一种脑瘫评定工具,包括肌张力、运动功能、感知觉和认知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定量表能够帮助医生和康复师全面评估脑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监测病情进展和康复效果,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支持。
脑瘫的康复评定内容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和智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对于脑瘫患者,康复评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康复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评估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包括了对患者的感觉、运动、反射、平衡和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神经系统评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二、肌肉骨骼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骨骼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肌肉萎缩、骨骼畸形、关节僵硬等情况。
通过肌肉骨骼系统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肉骨骼状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三、日常生活评估日常生活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了饮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日常生活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自理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日常生活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四、言语和认知评估言语和认知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言语和认知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往往存在语言不流畅、认知能力不足的情况。
通过言语和认知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康复方案。
脑瘫患者的康复评定内容包括神经系统评估、肌肉骨骼系统评估、日常生活评估和言语和认知评估等方面,这些评估内容可以帮助医生和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康复计划。
同时,康复评定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康复措施,早期干预、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长期跟踪管理等都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
脑瘫儿童痉挛评定
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期出现,会导致运动和姿势的障碍。
痉挛是脑瘫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征是肌肉过度紧张、僵硬和不自主收缩。
评定脑瘫儿童痉挛的严重程度和影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定量测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定方法和工具:
1.爱丁堡痉挛量表(Edinburgh Spasticity Scale):这是一种用于评
估痉挛程度的量表,通过观察和评估肌肉的抵抗、活动范围和动作质量等方面来对痉挛进行评分。
2.痉挛严重度评定量表(Spasticity Severity Scale):该量表基于痉
挛的程度和影响,从0到4或0到5进行评分,以描述痉挛的严重程度。
3.修订版阿什沃斯痉挛评定量表(Revised Ashworth Scale):这是
一种用于评估肌肉痉挛程度的常用量表,通过对肌肉抵抗的定量评估来确定肌肉的痉挛程度。
4.动作分析和观察:通过观察和分析脑瘫儿童的日常动作、姿势
和活动,包括步态分析、手臂功能评估等,可以了解痉挛对其运动和功能的影响。
5.影像学评估:脑瘫儿童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脑部MRI)可以
提供有关脑损伤程度和定位的信息,从而辅助评估痉挛的程度和影响。
评定脑瘫儿童痉挛的过程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康复师和专业团
队来进行,结合临床观察、量表评估、功能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以全面了解痉挛的严重程度和对儿童的影响,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
脑瘫评定是一项重要的医学评估,旨在确定一个人是否患有脑瘫并确定其疾病
的种类和程度。
脑瘫是一种导致运动和姿势异常的永久性疾病,通常是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发生的。
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历资料和家庭背景:评定过程通常会开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家庭背景
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脑瘫的原因和可能的诱因非常重要。
2.身体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运动和姿势
异常。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肌张力、协调性和姿势控制等方面。
3.功能评估:评定过程中会评估患者的功能能力,包括行走、坐立、卧位等。
这有助于确定脑瘫对患者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影响程度。
4.神经影像学检查:通过使用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EEG)等
技术,医生可以检查患者的脑结构和神经电活动。
这有助于确定脑瘫的类型和程度。
5.发育评估:对于婴儿和幼儿,医生会评估其迟缓的发育情况,包括运动、语言、认知和社交等方面。
这有助于确定脑瘫对他们发育的影响。
6.病情分级:根据评定结果,医生会将脑瘫患者的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等级。
这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总之,脑瘫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病历资料和家庭背景、进行身体检查和功
能评估,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对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并最终确定脑瘫的种类和程度。
这些评定结果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至关重要。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概述]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操作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胎育不良,以致精血空虚、脑髓失养,则脑与肢体发育不全、功能障碍。
或因大病损伤脑髓或产时脑部受损,通过经络而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致产生脑瘫的种种证候。
[临床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表现: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或联合反应和不自主动作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
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
3.合并症:脑瘫小儿常同时存在其他一些疾患,常见为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及感知觉障碍等。
[体征及检查]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位,头居中,上下肢伸展,然后将小儿头转向一侧。
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头部转向一侧的上、下肢伸展,另一侧上、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4-6个月以前出现阳性反应属正常,6个月后仍有为病理性。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将小儿从俯卧位抱起,将其头颈尽量前屈和后伸。
阳性反射表现为:当将小儿头屈曲时,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当将小儿头伸展时,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转为阴性。
3.握持反射置婴儿仰卧或坐位,检查者将食指或小棒从小儿手掌尺侧方向伸入其手中并按压其手掌,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
正常小儿出生后3-4个月转为阴性,逐渐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替代。
4.交叉伸展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头放正,检查者一手将其下肢伸直,另一手按压或叩打该侧足底。
阳性反射表现为另侧下肢先屈曲、内收,然后伸展。
正常婴儿2个月内呈阳性反射。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是评估儿童脑瘫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的过程。
康复评定旨在确定儿童脑瘫患者当前的功能水平、康复需求和康复目标,以便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
1. 神经系统评估:评估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协调能力等。
2. 运动功能评估:评估儿童的肌力、肌肉张力、关节活动度等,以确定运动功能的受损程度。
3. 活动和参与评定:评估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个人自理能力、移动能力、社交能力等。
4. 专业评估:由不同专业的康复师进行评估,例如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以评估儿童在各个领域的康复需要。
5. 家庭评定:评估儿童脑瘫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支持资源,以确定家庭在康复过程中的角色和需求。
综合以上评估结果,康复师可以确定儿童脑瘫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康复师还可以根据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潜力和康复评定结果,向家长提供康复建议和指导,帮助儿童脑瘫患者实现尽可能高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水平。
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评估脑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1. 检查入院记录:从入院记录来看,病人的运动功能障碍及其相应的退化原因,可反映出病人的病史、发病时间、治疗方式和治疗进程,可以帮助诊断者初步了解患者的湿疹部位及范围。
2. 病历摘要:通过病历摘要了解患者在病史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发展过程,从而判断病情是否恶化,并合理制定治疗计划。
3. 临床症状检查:从患者的功能活动,简要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包括发育水平、助行器、反射状态、活动范围、身体灵活性、携行能力等,同时可参考病例报告,诊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4. 精神检查:可以通过症状分析、《敏感性量表》以及《ADL量表》等,对
患者的精神卫生情况进行评估。
5. 能力检查:对脑瘫患者进行标准化的运动能力测验,如低温电针水平按摩、肌内注射波、氧气治疗等。
6. 检测器官机能:可进行病患者的脊柱功能、腱反射力、活动范围以及关节活动检查,观察疼痛的程度以及发病情况。
7. 语言测试:对脑瘫患者语言功能水平进行测试,如检测语言能力的表达能力、反应速度、语音识别能力等。
8. 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脊髓引导神经传导速度(SCN)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9. 体格检查:围绕脑瘫患者体重、身高、肌力、本体感觉、灵敏感觉等对进行体格检查,以便对肢体症状及发育水平进行评定。
10. 评估器:采用各种评估器对运动功能进行测量,如功能评估试验、脊椎功能评估量表、半身体功能量表等。
一、背景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脑瘫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对我院近一年来的脑瘫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定,现将评定结果总结如下。
二、评定方法1. 评定对象:选取我院近一年内收治的脑瘫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1-15岁之间。
2. 评定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脑瘫评定量表(CPIS)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三、评定结果1. 运动功能:在运动功能方面,患者普遍存在运动障碍,其中轻度运动障碍15例,中度运动障碍20例,重度运动障碍15例。
通过康复训练,轻度运动障碍患者得到明显改善,中度运动障碍患者部分改善,重度运动障碍患者改善不明显。
2. 认知功能:在认知功能方面,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10例,中度认知障碍20例,重度认知障碍20例。
经过康复训练,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中度认知障碍患者部分改善,重度认知障碍患者改善不明显。
3. 语言功能:在语言功能方面,患者普遍存在语言障碍,其中轻度语言障碍10例,中度语言障碍20例,重度语言障碍20例。
通过康复训练,轻度语言障碍患者语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中度语言障碍患者部分改善,重度语言障碍患者改善不明显。
4. 日常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患者普遍存在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轻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5例,中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20例,重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15例。
经过康复训练,轻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得到明显改善,中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部分改善,重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改善不明显。
5. 心理行为:在心理行为方面,患者普遍存在心理行为异常,其中轻度心理行为异常10例,中度心理行为异常20例,重度心理行为异常20例。
通过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轻度心理行为异常患者得到明显改善,中度心理行为异常患者部分改善,重度心理行为异常患者改善不明显。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Oct.2015,Vol.30,No.10第三章ICF-CY 框架下的儿童脑性瘫痪评定第二节活动与参与的评定一、交流能力评定(一)理解能力评定(d310交流-接收-口头讯息)1.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diagnosis schedules ,GDDS )证据GDDS 适用于0—6岁儿童,不仅适用于测量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
该量表已成为婴幼儿发展测验的范型之一,广泛应用于儿童心理学及医学的儿科研究等实践领域[82](1个Ⅲ级证据)。
推荐应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对小年龄组儿童进行评定(推荐强度C 级)。
2.贝利婴儿发展量表中的智力量表(证据及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3.S-S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证据及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4.构音障碍评定(证据及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二)表达能力评定(d330说)证据对以讲话的形式产生词汇、短句和更长的段落以表达表面和隐含意义,如以口语来表达事实或讲故事方面的进行评定语言功能包括说的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正常的言语-语言能力发育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评定时要从上述三方面进行[83]。
推荐1.应用S-S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和构音障碍评定法评定表达能力(推荐强度参照第一节)。
2.可应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评定小年龄组儿童的表达能力(推荐强度参照本节理解能力评定)。
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一)评定内容[84]1.改变和保持身体姿势功能评定(1)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功能(d410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评定体位转换、和摆出各种姿势的能力。
(2)保持身体姿势功能(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评定在特定环境下保持同一身体姿势的能力。
2.移动运动功能(d420移动自身)评定在不改变身体姿势的前提下从一处表面移动到另一处的能力。
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
脑瘫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的疾病,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损害较为严重,其诊断与评定方法也相对复杂。
首先,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包括视觉测试、触觉测试和运动功能状态评定等。
视觉测试用于诊断头部抬起能力、眼球追踪能力、眼球运动能力和眼睑收缩应答能力,通过测试可以获得有效信息,有助于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触觉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手指运动能力和肢体感觉功能,该测试由测试管装有不同粗细的小圆柱,例如锥形、棱形、波形等,通过人为按压以及旋转等方式,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触觉反应和感觉功能。
此外,临床运动功能状态评定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在这种评定中,临床医生会通过头部抬起能力、躯干支撑能力、肢体机能能力、体平衡能力及肌肉力量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从而更好地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最后,可以通过传统的运动学评估方法,比如三维运动学分析、动作时间测试、运动精细动作能力评估等,来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有助于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总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包括视觉测试、触觉测试、临床运动功能状态评定以及传统的运动学评估方法。
在评定中,要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测试,以最准确地诊断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