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作用(新)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38
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二、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课时)◇课堂探究:(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探究提示:(1)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
而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建筑蜂房,而不会先形成对蜂房的认识而去建筑。
(2)马克思这段话说明: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在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课本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目的性。
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维。
人的意识,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即反映客观事物外在的具体形象,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4)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
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的。
《意识的作用》教案(精选6篇)《意识的作用》篇1【教学要求】1、懂得人能够能都地认识世界2、把握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3、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学重难点】重点:意识的能动作用难点: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有一个梦想”讲授新课: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分析陈新年的案例,让学生感悟出人的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并指出它并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分析一战前德国收购婆罗门石油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并进行详细些的解释。
教师总结:目的、计划、主动、创造、自觉选择,这些活动都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人头脑中的活动,因此,这些都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这个世界。
或者说人的意识能够反映这个世界。
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的案例,做个过渡。
说明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首先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1、具体指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讲解含义,并指出这种指导具有双重性,它可能是正确的指导,也可能是错误的指导;再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案例证明上述结论。
2、具体指出,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主观世界)指明不同的意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高昂的意志和萎靡的意志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此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应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思想。
3、概括指出,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产生消极的阻碍破坏作用;在此针对有些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见。
并以此过渡到第三个大问题。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教材40页材料,分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生阅读教材后,找到三个方面,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多媒体展示材料,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练习;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解题指导。
本课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两个问题。
教案:意识的作用教学对象:高中哲学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意识的概念及其作用。
2. 让学生了解意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意识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意识的起源和发展。
3. 意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 意识与的关系。
5. 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意识的概念、作用及起源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意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意识与的关系。
4. 实践法:培养学生运用意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作用?2. 学生分享对意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意识的概念及其作用(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意识的概念,包括意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教师讲解意识的作用,如认识世界、调节行为、创造思维等。
三、分析意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0分钟)1. 教师展示意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心理学、医学、艺术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意识在各自领域的作用和意义。
四、讲解意识与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讲解意识与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2. 教师讲解意识在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意识去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方案。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意识应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作业质量。
3.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教案:意识的作用(续)教学对象:高中哲学课教学内容:1. 意识的培养与提升。
2. 意识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3. 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 意识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5. 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意识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等。
高中政治意识的作用教材解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基本知识梳理】1、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体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这是世界物质性原理和规律客观性的要求。
(2)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它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基本原理整合】【教材解析】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十二课时)◇课堂探究:(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探究提示:(1)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
《意识的作用》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意识的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共有三目,教学内容多,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
上好这堂课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2、教学重难点:(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教育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识记: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用:(1)谈谈人们为什么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
(2)分析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3)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既唯物又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看待意识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层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们的各种创造性活动,深刻领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通过学习,领悟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教学方法1、运用主题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法和情景教学法。
本课时主要分析“意识的特点,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怎样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问题。
通过搜集整理有关意识的作用的典型事例,展示社会生活、实践中意识指导作用的成果,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哲学的思考,学习哲学分析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新课程理念。
2、结合中国航天工业的最新成就、十七大报告精神和德化陶瓷经济、旅游、社会协调发展的实例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优势,取材于生活,立意于运用。
3、准备学习提纲,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多种现象和问题,在学生思考、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正确引导、释疑解惑、点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