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读后感300字居里夫人和一克镭读后感300字篇1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我怀着对她的崇拜,利用假期读了《居里夫人自传》这本书。
这部传记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写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一位可敬的科学家波澜壮阔的一生,描写的非常生动和形象。
居里夫人的童年是充满悲伤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追求学习的步伐直到二十四岁的时候有机会上大学。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06年她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艰难度日。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她的X光照相技术用于救治伤员发挥了作用。
居里夫人一生都在勤劳工作,直到去世前夕还牵挂着工作。
我被居里夫人那种严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给折服了。
她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厚的回报!在平时的学习上,我最怕的是数学应用题。
每当遇到难题我总想放弃,总想要别人来帮忙,不动脑筋思考。
现在回想起来很羞愧,你瞧居里夫人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炼出镭,整整奋斗了45个月。
从这一刻开始我要改变我的学习态度,认认真真地学。
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是啊,困难挫折并不可怕,不要轻言放弃。
只要我们勇于战胜它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居里夫人和一克镭读后感300字篇2这个假期,老师让我们自选一本人物传记,世界上有许多名人,但我最佩服的名人就是出生于波兰教师家庭的一位著名女科学家玛丽·居里,于是我读了关于她的名人传记。
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难,她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家庭。
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精神,她决心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
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的钱,从华沙一直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
经过刻苦努力,三年中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了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
1894年,她结识了比埃尔·居里先生。
居里夫人出生在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华沙。
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员,有五个子女,她是最小的一个。
居里夫人少年时就表现聪颖不凡。
16岁中学毕业时获得金质奖章。
当时波兰大学不招收女生,要上大学,只有到国外去。
于是她先到乡村去当家庭教师,积攒一些钱,为出国升学作准备。
后来她到法国进入巴黎大学学习,两年后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又一年后取得数学硕士学位。
在独立从事研究工作时,与法国物理学家居里相识、结婚。
从此他俩一道踏上艰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
居里夫人在试验收集到的矿物放射性时,发现沥青铀矿和辉铜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铀的放射性更强烈。
她细心地重复检查自己的实验结果,都是一致的。
1898年4月12日,法国科学院发表了她的报告:“……两种铀矿,沥青铀矿和辉铜矿比纯铀的放射性强得多。
这种事实极为值得注意,使人相信,这些矿物中含有一种比铀的放射性强得多的元素。
”居里热情地注意到他妻子的实验获得迅速而卓有成效的进展,决定暂时停止自己在物质结晶方面的研究,和他的妻子共同寻找这个新元素。
为了分离出一定量的新元素,需要把几十公斤的矿石分为各个成分。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但他们夫妇二人在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
他们从铀矿中分离出含有这种放射性很强的元素集中在沉淀出来的硫化铋中。
1898年7月法国科学院发表了他们共同的报告:“我们相信,我们由沥青铀矿提取出的物质中含有一种尚未经人注意的金属,它的分解特性与铋相近,……我们提议把它叫做polonium(钋),纪念我们中之一的祖国。
”polonium这一词正是从斯克洛多芙斯卡·居里的祖国波兰Polonia一词而来。
它的元素符号因而订为Po。
要知道钋在沥青铀矿中的含量仅仅是一亿分之一,用一般的化学方法把它富集起来可以想像到如何艰巨。
辛勤不倦地劳动使他们很快又获得另一个惊人的结果。
他们从铀矿中分离出富集钋的铋的化合物后,又分离出具有强烈放射性的钡的化合物。
这就使他们认为在这种矿物中还含有和钡同时分离出来的第二种未知的放射性元素。
居里夫人发明镭的故事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
但是,他只是发现了这种光线的存在,至于它的真面目,还是个谜。
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就同丈夫彼埃尔商量。
“这个课题选得很好,”彼埃尔说,“贝克勒线前年才发现,我想可能还没有人研究。
如果发现这种射线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
不过,这是件艰巨的事情,困难也很多。
”“我知道,”玛丽微笑着说,“不过不要紧,有你这样一位尊敬的老师合作,就一定会成功!”要研究放射性元素,需要一间宽敞的实验室。
彼埃尔东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
实验仪器很少,屋顶漏雨,墙壁透风,条件实在太糟了。
但是居里夫人毫不在乎,专心做她的实验。
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
她把这些光线称为“放射线”。
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
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
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
她把它定名为“镭”,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
彼埃尔也同意这种见解,可是当时有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
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实验出了错误,有的人还说:“如果真有那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为了得到镭,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来。
他们怎样才能得到足够的沥青铀矿呢?这种矿很稀少,矿中铀的含量极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
后来,他们得到了奥地利政府赠送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的残渣,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
在一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地煮沸,还要用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溶液倒进倒出。
就这样,经过三年零九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6年,彼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
五年级语文《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课文《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
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
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hè]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骑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有些青年大声吹起了口哨台上,并没有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jiù)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然后又捧出一大叠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十二只,一只不少。
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
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碗,又掉了下来场子里一片喧哗。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也跟着喊起来。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
五年级语文《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课文五年级语文《居里 ___的三克镭》课文这是 ___多年前的事情了。
有一次,我在 ___大世界的露天剧场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
坐在前几排的,全是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
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hè]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
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骑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
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有些青年大声吹起了口哨……台上,并没有慌乱。
顶碗的少年歉疚(jiù)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然后又捧出一大叠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十二只,一只不少。
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
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碗,又掉了下来……场子里一片喧哗。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也跟着喊起来。
初中课本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课文题目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高达75万金法郎。
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专利技术,应该早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也正是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镭的提纯方法。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的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
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
【名人故事】发明家居里夫人的故事癌,这个吞食人们生命的怪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几何时奔荡不羁,象战争的罪犯,给人们留下痛苦和死亡。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同它斗争的武器。
可是,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过去了,直到二十世纪初,波兰伟大的科学家玛丽·居里--斯克洛道夫斯卡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
它可以破坏被病毒侵蚀了的细胞,然后构成新的、健康的细胞组织。
这样,镭就成了治癌的有力武器。
朋友,如果你被病魔久缠不愈,甚至面临死亡危险的时候,由于得到镭的放射性治疗而康复,要感谢居里夫人的话,那么,你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学习她那忘我的精神和不屈的斗志;如果你是一位白衣战士,有志攻克癌症这个顽固的堡垒,那么,追溯居里夫人一生走过的道路,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益;如果你是一个科技工作者,下决心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你从居里夫人的身上,将会看到:志在攀登科学顶峰的人该怎样战斗和生活……最低原则一八七七年的波兰,还是一个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国家。
它被沙皇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侵占着。
在压制中出世,在铁蹄下长大的小玛丽,对世间出现的这一切困惑疑惑: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许学波兰话?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许看看波兰书?为什么波兰的孩子必须在沙俄监察员的监控下自学?放学回家的路上,玛丽反问她的小伙伴:“沙皇必须我们波兰干什么?他难道还比较富于吗?他的国土就是那么小。
”老师最介绍孩子们的心里。
当沙俄监察员无此的时候,秘密地讲授着波兰民族抵抗侵略者的历史;秘密地传授着波兰的文化和语言;秘密地培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大玛丽返回家里,父亲和哥哥秘密地给她谈:“压制可以产生抵抗”、“科学知识就是力量”,唤醒她崇尚科学知识和提升学习成绩的猛烈心愿。
从此,大玛丽的心窝里,就种下了对祖国爱好、对侵略者憎恶的感情。
虽然她还只有十岁,不懂怎样回去抵抗侵略者,但那种决不屈服的性格却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冷却着;为祖国革命而自学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翻滚着。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在暑假的最后时光,我阅读一本名叫《居里夫人传》的传记。
深受感慨。
居里夫人是有史以来唯一赢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原籍波兰,因研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居里夫人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
为了从9000千克沥青,矿渣中提练出镭,居里夫人整整奋斗了45个月的艰苦劳动。
每天都不停止地搅拌,穿着沾满灰尘的工作服,烟熏得眼泪直流,而且是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实验室里。
作为一个妇女,着是一个多么繁重,多么艰难的劳动!她既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又是普通的工人,还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
固然,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是伟大的贡献。
但更伟大的,却是她放弃了专利所带来的财富,让镭提早为人类造福。
实验室是她的家,一克镭是居里夫人与丈夫的结晶。
她虽是著名的科学家,但仍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她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是伟大的,是人人都值得学习的!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没有浪费的日子,只有严正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怠忽,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结构,只有和谐亲爱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最枯燥的科学家的传记;同时,也是最动人的一个女英雄的故事。
《居里夫人传》使我体会到: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艰苦努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定要时刻准备着!《居里夫人传》读后感(二)《居里夫人传》是一本讲述了科学家玛丽亚·居里(Marie Curie)一生的传记,作者是埃娃·曼诺(Eva Curie)。
这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伟大女性的奋斗、坚持和勇气,也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科学的伟大。
首先,玛丽亚·居里是一个非常坚强和勇敢的女性。
她出生在波兰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和科学的浓厚兴趣。
然而,在那个时代,女性的教育和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限制。
但是,玛丽亚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她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且不断努力学习和探索。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
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去。
3、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中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及烘托的写作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个性
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弹元勋邓嫁先的一些事例,体会了他那高尚的品质。
这节课让我们来体会并学习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上的一丝不苟和兢兢业业的精神,让我们领略这位充满了艰辛与荣誉的伟人的独特魅力。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华铭,
2、背景资料: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家境贫寒,189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
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形研究方面的基础。
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
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34年7月4 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3、生字词
A、给下列生字注音;
雍()容坚韧()镭()羞怯()心不在焉()惊骇()诧()异 2、B、解释下列词语;
慷慨倾倒狂热鱼贯而入喧嚣从容
三、自主学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居里夫人神态、心地的有关词语,并说说开头接见记者部分的几个关键词的特定含义。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羞怯、心不在焉、毫不设防、毫不犹豫、柔和、克制、
害怕、很小心、立刻。
(此处的“心不在焉”并非是没有礼貌,因为她的表情还有羞怯、温良、毫不设防;它是指:主人公过于专心于自己的研究,仍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感觉里。
“毫不设防”表明心地坦荡,单纯真诚、善良。
“柔和”表示主人公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心境平静、无怨无悔,也显出她雍容、淡泊名利的个性。
)
2、文章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时间(1920年5月的一天早晨)地点(居里夫人的镭学研究所)人物(居里夫人、麦隆内夫人)
3、文章第二段描写居里夫人神态的词语有那些?目的何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忧郁、雍容、心不在焉,目的是为了从侧面描写居里夫人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
4、文中第十段“平静”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居里夫人不为财富而动心。
5、文中第十三段“毫不犹豫”一词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对金钱的态度,为了科学和人类放弃了申请专利。
6、文中第十七段麦隆内夫人想到一个伟大的计划是针对什么而言的?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伟大”是针对“一克镭”而言的。
7、文中第二十三段中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三个“所有”充分表现了美国人民对居里夫人访美的重
视。
8、文中第二十九段中的“重大的日子到了”是指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是指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的日子。
9、文中第三十三段中的“居里夫人很小心的读完”,“很小心”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工作态度严谨、认真。
10、文中第三十五至三十八段“说明并体现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说明居里夫人对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并且体现了居里夫人不重视金钱的高尚品格。
四、合作探究与展示
1、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在写居里夫人时,多处运用了外貌描写,表现其兀兀穷年、呕心沥血的科学工作态度,塑造了一个为科学工作而忽略生活,忽略梳妆打扮的人物形象。
2、运用烘托手法突出任务个性品质。
3、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1-3题
板书设计
居里夫人麦隆内夫人来访→拟定计划送镭对媒体采访不适应对美国人的热情友好感到疲倦拟定赠送一克镭而不拒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