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初三语文期末考试的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的特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一、基础•运用(共21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一(5)题。
(共9分)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印、斋室印、职官印、藏书印一类的印章。
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① (采取/撷取)格言警句刻在闲章上,以示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
好的闲章,【甲】内容广泛,【乙】意趣盎然,除了让人玩味,【丙】可体现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
闲章有的【丁】。
如徐悲鸿画白梅用“一尘不染”印,李苦禅画鹰用“搏击万里”印,李可染画牛用“师牛堂”印。
有的【戊】。
如齐白石出身木匠,半生② (漂泊/漂移)不定,晚年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他常在书画中钤盖“木居士”“鲁班门下”印,以示其独特的经历;张大千出身贫寒,他用“乞食人间尚未归”和“苦瓜滋味”两方闲章,表明自己的出身和处境。
有的还【己】。
如郑板桥有名的闲章“难得糊涂”,幽默隽永中带有几分苦涩,书写人生况味可谓入木三分;邓石如的闲章“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直抒胸臆,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闲章虽小,却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言情亦言志,造景亦绘心,故而闲章不“闲”了。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a)B.藏书(zang) 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e)C.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an) 刚正不阿(e)D.藏书(zang) 处境(chu) 隽永(juan) 刚正不阿(a)(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①②处,①处应填____,②处应填。
(2分)(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即使也并且B.虽然但是也C.尽管还又D.不但而且还(4)根据语境,在文中【丁】【戊】【己】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表现书画家的生平、境遇②反映作者的主观认识、情趣志向③紧密配合作品内容,深化作品主题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5)仔细观察下面的闲章,请选择其中一枚,将其内容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答题纸上的田字格内。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下学期初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缔颤巍巍正襟危坐气冲斗牛B.诀别秫秸秆催枯拉朽纷至沓来C.狼藉狙击手恍然大悟珠两悉称D.奔弛流水账漠不关心负箧曳屣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别.扭bié畸.形jī蓦.然mò豢.养juànB.着.落zuó黝.黑yōu斡.旋wò稽.首qǐC.粗犷.guǎng挑.逗tiǎo炽.热chì诓.骗kuāngD.惩.戒chěng颤.抖shàn归省.xǐng停滞.zhì3.以下各项说话得体..的一句是()A.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B.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C.凡作文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哈利·波特》一套。
D.我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4.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抑扬顿挫直截了当淋漓尽致不记其数B.好高骛远殚精竭虑博闻强识阴谋诡计C.梦寐以求刚愎自用按步就班桀骜不驯D.逆来顺受脍灸人口无精打彩深恶痛疾5.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感慨./灌溉.嘹.亮/眼花缭.乱B.田畴./踌.躇掂.量/拈.轻怕重C.伛偻./褴褛.咆.哮/刨.根问底D.晦.暗/教诲.寒噤./正襟.危坐6.学校就汉语学习现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箴言(zhēn yán)C. 缄默(jiān mò) 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大家的尊敬。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
B.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梢。
C. 太阳从东方升起。
D. 河流在山间蜿蜒流淌。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夏天的树长得真绿,秋天的果实真甜。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
C. 学习是快乐的。
D.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权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__的诗句,出自其作品《______》。
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宋代文学家______的名句,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2024北京石景山初三(上)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3 分)班级开展以“相约最美古诗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专题探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相约最美古诗词”作为标题。
(1 分)2.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经》之美”。
他们对文案中的字音和字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浪漫;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优雅。
《诗经》之美,美到极致,其质朴清新的语言美、重章叠句的音韵美、“赋比兴”的手法美、“兴观群怨”的功能美,惊艳了三千年的时光。
孔子说:“诗三百皆可弦歌之。
”梁启超说:“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它备受历代读书人推崇,是国人的精神家底。
它来自远古,却把光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成为每个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A.“叠”在此处是“重复”的意思,应写作“叠”B.“兴”在此处指诗歌的表现手法,应读作“xìnɡ”C.“备”在此处是“完全”的意思,应写作“备”D.“藉”在此处是“想念”的意思,应读作“jí”3.第二组同学向大家解说“宋词之美Top10”的专题研究成果。
下面文案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物阜民丰的大宋王朝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却在大浪淘沙中毫不褪色,情韵依旧。
宋词之美,美不胜收,那些文采斐然、流传千古的佳作,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拍案叫绝。
TOP10 在画“北宋词人朋友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好友中,都有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张先。
俗话说物以类聚,能与这些大咖相交甚厚,他当然不是庸常之辈。
“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层出不穷的“金句”让他俘获了北宋词坛一众大家的心。
A.大浪淘沙B.美不胜收C.拍案叫绝D.物以类聚4.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仙李白的仙气从何而来”的专题研究成果。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4分)你心中的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样的?自2018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着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爱展览”社团想组织一次国博参观活动,几名先遣队员已经发来了展览资料,让我们先睹为快。
1.下面是同学们写的展览推介语料,请你帮助润色修改。
(共6分)1)材料一中有几处加点词语的字形、词义有疑问。
请你选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因为表达的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意思,所以“交流互鉴”中没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振作并展现新的活力”的意思,所以“焕发”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寻找”的意思,所以“探询”中没有错字。
D.因为文中想表达的意思是“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所以“流连忘返”中有错字。
(2)材料二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为:_____(3)材料三横线处选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也……却B.虽然……但……也C.无论……还……都D.不仅……也……还2.有同学对材料三中展览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争议。
请阅读材料,完成(1)-(2)题。
(共4分)“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
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
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承载zǎi 伫立zhùB. 承载zài 伫立zhùC. 承载zài 伫立chùD. 承载zǎi 伫立chù(2)请你依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展览标题的含义。
陕西初三初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的字音全对的一项是()A.涟漪(yī)攫取(jué)馈赠(kuì)越俎代庖(páo)B.豁免(huò)胚芽(pī)黝黑(yǒu)鳞次栉比(zhì)C.慰藉( jí)沉湎(miǎn)骸骨(hái)装模作样(mó)D.臆测(yì)翘首(qiáo)深邃(suì)断壁残垣(huán)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佝偻晨羲蔚为壮观万恶不赫B.巉岩锦障吹毛求庇顶礼膜拜C.窒息笑涡中流砥柱一泻千里D.篷蒿荣膺万籁具寂遍稽群籍二、其他1.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在横线上。
(1)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国家海洋预报台将正式(公布颁布发布)钓鱼台附近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
(2)虽然此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人们还是(津津乐道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地谈论着这件事的细枝末节。
2.阅读语段,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它是中华民族一种手工编制的特有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②“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文字发明前,人们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③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第②句标点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③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请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
三、默写经典诗文默写(1)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024-2025学年云南省初三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诗句中,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境最为相近的是()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C.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答案:C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悄然(qiǎo)翘首(qiáo)炽热(zhì)B. 畸形(jī)桅杆(wéi)屏息(bǐng)C. 镌刻(juān)禁锢(gù)猝死(cuì)D. 锐不可当(dāng)踱步(duó)殚精竭虑(dān)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
B.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闽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国家人社部即将推行的延迟退休政策将改善社保资金短缺的局面。
答案:C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答谢中书书》的第二个“书”和《与朱元思书》的“书”均是书信的意思。
B.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篇写景文具有骈文特色。
C.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D. 《列夫·托尔斯泰》是法国作家茨威格写的传记。
答案:C5.对《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 这两句诗描写了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B. “直”字表现了孤烟之高,“圆”字表现了落日之低,两相对照,极写边塞的荒凉。
上海初三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迸溅(bèng)应届(yīng)B. 箴言(zhēn)叱咤(chì zhà)恣意(zì)C. 蹂躏(róu lìn)缄默(jiān)旖旎(yǐ nǐ)D. 踌躇(chóu chú)瞠目(chēng)徜徉(cháng yá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一定要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3-2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测试题内容填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的名句。
2.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描述了童年时的许多趣事,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提到的“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的______。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______。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测试题内容填充)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测试题内容填充)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2. 第二段中提到的“这种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3. 作者对这种现象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分)4.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解决之道”,具体包括哪些措施?(5分)(二)古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古文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测试题内容填充)1. 解释文中加点词“之”的用法。
(3分)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3. 文中提到的“君子”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分)4.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信息?(4分)四、作文(4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词不属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A. 虽B. 师说C. 知D. 知己2.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的?()A. 阿长B. 蟋蟀C. 三味书屋D. 百草园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学而不厌B. 知无不言C. 言多必失D. 诲人不倦4.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背影》?()A. 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走的。
B. 他走了,他走了,他走了!C. 我希望是一次看见你!D. 你快走,我没事。
5.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我的叔叔于勒》?()A. 他是个有身份的人,有地位的人。
B. 我希望是一次看见你!C. 你快走,我没事。
D. 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走的。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分别时的感人场景。
()2.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3.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描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5.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散文,讲述了作者与阿长的故事,以及阿长对《山海经》的热爱。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背影》中,作者在车站与父亲分别时,父亲买橘子时有一个动作是______。
2.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给家人写信时,自称是______。
3.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是指______。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里的美女蛇的传说,是阿长告诉作者的。
()5.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作者买来了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的感人场景。
2. 简述《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给家人写信时,自称是“福贵”的原因。
3. 简述《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黑龙江初三初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糟蹋(tà)绮丽(yǐ)火燎(liáo)燎纷至踏来B.黑黝黝(yōu)曙光(shǔ)埠头(bù)磕磕拌拌C.憋气(bēi)虔(qián)诚雄踞(jū)急不暇择D.吝啬(lìn)褴褛(lǚ)皱缬(xié)明眸善睐2.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起伏的青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龙凤公园的菊花开的很盛,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D.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之所以入木三分,是由于他仔细观察虾的生活的缘故。
3.下列语段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2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A.戚:忧伤B.汪然:水汪汪的样子C.涕:眼泪D.生:使……活下去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生要学会选择。
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__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________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________、淡定超然?A.冷静运筹振作精神谦虚谨慎B.振作精神冷静运筹谦虚谨慎C.谦虚谨慎振作精神冷静运筹D.振作精神谦虚谨慎冷静运筹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
B.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C.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
D.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昌平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1一、基础·运用(共12分)1.答案:略(共2分。
书写正确,1分;书写规范,1分)2.答案:C(2分)3.答案:诗经(2分)4.答案示例:艾不仅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还与文学创作有不解之缘。
(2分)5.答案:A(2分)6.答案示例:体验了艾条制作的过程,感受到了制作工艺的独特。
(2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共5分)7.答案:今夕是何年(1分。
有错该空不得分)8.答案:山岳潜形;虎啸猿啼(2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9.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共2分。
共2空,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二)(共6分)10.答案示例:①被贬谪②世事变迁(被贬时间之长,怀念老友,物是人非)③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11.答案示例:沉舟”对“病树”,“千帆过”对“万木春”。
前两种事物是破败、病态的,后两种景象则是欣欣向荣,充满力量的。
两两相对,前后形成反差,展现出诗人对未来满怀希望,新旧事物的交替也引发人的思考。
这两句对偶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
(共3分。
列举对仗之处1分;分析2分)(三)(共7分)12.答案:D(2分)13.答案:C(2分)14.答案: ①与民同乐②修长堤③安民(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三、名著阅读(5分)15.答案示例:朱赫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次要人物。
他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
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
他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共5分。
选对次要人物1分;结合内容2分;分析作用合理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共7分)16.答案:B17.答案示例:2018至2022年,北京市公园总数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年增加。
西城区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2020.1一、语文基础。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xiù)站立..(zhù)刹.那(shà)随声附和.(hè)B.乘.客(chén g)坎坷.(kē)镂.空(lòu)斤斤计较.(jiào)C.憎.恶(zēn g)巢穴.(xué)着.落(zhuó)牵强.附会(qiǎn g)D.提.防(dī)笨拙.(zhuō)脑髓.(suǐ)扣人心弦.(xuán)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国家标准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辅相成,各地区要严格遵守,不能各行其事。
B.本次汽车设计大赛的获奖选手,以后也许确实是中国汽车设计界的中流砥柱。
C.长江三峡高深的峡谷、充满的云雾、湍急的水流给游玩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台湾艺术家抱着追本溯源的心态到内地进行交流。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次事故暴露了这家公司平常安全意识薄弱,思想麻痹大意,常规制度不规范、不落实等问题。
②叙利亚国内冲突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平民,被迫离开叙利亚,纷纷逃往约旦、黎巴嫩和土耳其等邻国避难。
A.①句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句填“流离失所”B.①句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②句填“走投无路”C.①句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句填“走投无路”D.①句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②句填“流离失所”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编纂的一部大型古典文献工具书,。
书中储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8000余种,比清代的《四库全书》还多4000余种,。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庞大,收集广泛,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极有价值。
2019-2020年初三语文期末试卷答案及解析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6小题,其中1-5题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 )A.汲.(xí)水古刹.(shā)跌宕.(dànɡ)明眸.(móu)善睐B.涸.(hé)辙殷.红(yān)开辟.(pì)揠.(yà)苗助长C.惬.(jiá)意惺忪.(sōnɡ)地壳.(ké)探骊.(lì)得珠D.拮据.(jù)婆娑.(suī)螳.(tānɡ)水鄙夷不屑.(xiāo)【解析】A项汲(jí),刹(chà);C项惬(qiè),壳(qiào);D项据(jū),屑(xiè)。
刹、壳、据是多音字误读,汲、惬、屑是形声字误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褒贬取谛绮丽无精打采B.峻工纷纭荡漾不记其数C.峰峦茏罩玲珑一愁莫展D.恣睢和煦柔曼销声匿迹【解析】A项“谛”应“缔”;B项“峻”应为“竣”,“记”应为“计”;C项“茏”应为“笼”,“愁”应为“筹”。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A.毕业后,我的同座王立志随父母去了外地,从此我俩分道扬镳....,没有再见过面。
B.暴雨、山洪、泥石流纷至沓来....,使地震灾区雪上加霜。
C.大家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不要高声喧哗,要销声匿迹....,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D.现在的电讯诈骗手段常常别出心裁....,花样翻新,大家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解析】A项“分道扬镳”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用来表示同学分别是错用对象。
C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用来形容在公共场所讲文明,不在公共场所喧哗,错在望文生义。
D项“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或思想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用来形容诈骗手段是褒作贬用,词语色彩不当。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拾级而上(shè)B. 踌躇(chóu)C. 恣意(zì)D. 酣睡(hā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原藉B. 翘首以待C. 眼花缭乱D. 沐浴春风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B. 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C. 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
D. 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通过学习。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明天,你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他说。
B. “明天,你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他说。
C. “明天,你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他说。
D. “明天,你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他说。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们班的同学。
B. 我们班的同学是这本书的作者。
C.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们班。
D. 我们班是这本书的作者。
6. 下列句子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所以他的成绩很好。
B. 他的成绩很好,因为他喜欢读书。
C. 他喜欢读书,所以他的成绩不好。
D. 他的成绩不好,因为他喜欢读书。
7. 下列句子中,没有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D.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背影》的作者是。
2. 《故乡》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4.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5. 《陋室铭》的作者是。
三、阅读理解(共2篇,每篇10分,共20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上海初三初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默写1.草枯鹰眼疾,。
(《观猎》)2.,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3.八百里分麾下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是指(人名)。
【2】下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揭示的哲理最相似的一项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人新人赶旧人。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孔孟论学(节选)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1】选文作者孟子是时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孟子所说的关于奕秋的故事,意在告诫齐宣王:。
后来从以上节选部分还延伸出以个成语: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管仲束缚①,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②封人③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④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⑤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⑥,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迸发(bèng)倔强(juè)应接不暇(xiá)B. 瞠目结舌(chēng)蹒跚(pán)咄咄逼人(duō)C. 踌躇(chóu)箴言(zhēn)踉跄(liàng)D. 恣意(zì)缄默(jiān)峥嵘(zhē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懂事。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猛虎,勇猛地冲向敌人。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排比。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C. 阳光洒满了大地。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拟人。
答案:1. A 2. B 3. D 4. C 5. 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4.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的作品。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1. 李白 2. 孟浩然 3. 苏轼 4. 范仲淹 5. 王勃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初三语文阶段试题2015.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
(共30分)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中华经典诗词是个qǐ丽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xián 雅文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
她如甘lín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缀了寂寞的生活。
走进这个世界,能陶yě我们的情操。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该书以《子夜》为题是别有深意的。
B.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B.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不可思议....。
C.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无可否认,鲁迅先生的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D.同学们还有四个多月就要分离了,毕业后将各奔东西,从此便分道扬镳....了。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来者犹可追。
②上有所好,。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⑤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蕴含着人生哲理,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李白的《行路难》中的,。
5.名著阅读。
(6分)(1)英国的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立浦特的党派之争是以来划分阵营,这实际上是(现实寓意)。
(3分)(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B.《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我”买到了四本绘图的《山海经》,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长妈妈管《山海经》叫“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20XX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
自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在“万人坑”遗址边默哀,在“哭墙”前献花;数以千万记的网名,在国家公祭网和手机客户端上,进行网络祭奠。
实验初中也开设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这次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
(2分)(2)导语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出来。
(2分)(3)对这次活动,有些同学认为初三了,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参加活动,对此,你该如何来劝说他们呢?(4分)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一词,完成第7题。
(6分)残霞夕照西湖①好。
花坞②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wù):湖岸凹入处。
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④芰:即菱。
7.(1)词中说“西湖好”,下列哪一项不是表现“西湖好”的( )(2分)A.繁花飘落B.波平岸静C.月色清幽D.莲香宜人(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2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
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①广都长。
先主尝因游观奄②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③。
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
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④王业者也。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注释】①除:提拔官职。
②奄:突然③戮:杀。
④赞:辅佐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社稷..之器( ) ②亮数.外出( )③臣若.不幸( ) ④后事宜.以付琬(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代裔为.长史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C.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D.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2分)译文: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译文: 11.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
(2分)(三)阅读《时间去哪儿了》一文,完成12—14题。
(10分)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
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
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
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这是为什幺呢?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
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
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
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
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
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
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2.开头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2分)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6分)(1)体会第⑤段中加点的“通常”一词的准确性。
(3分)(2)请指出第⑦段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1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 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 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 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 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四)阅读罗建军的《读书与境遇》一文,完成15—17题。
(10分)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
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
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
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
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
”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
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
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
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
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
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
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
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